的哥抵制,商务专车已穷途末路?
2014-11-26 10:24

的哥抵制,商务专车已穷途末路?

前不久,二郎曾撰写过一篇文章称打车软件专车服务和传统出租车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三八线,那就是各自市场的价格区间,一旦商务租车守不住价格底线,就会触及到出传统出租车的利益而遭到抵制。现在看来,二郎的担心并非多余,而且只把市场杠杆“价格”作为双方阵营的三八线,还有点过于乐观。为啥这么说呢?


有消息称,南京的哥为了抗议打车软件的“专车”服务跟他们抢生意,正在组织一场集体卸载打车软件的冷暴力,并认为这种服务“等同于黑车”。而且不止南京,在全国各地很多商务专车服务得到初步应用的城市,都汹涌着一股“的哥”们的狂怒情绪。这无疑等于给正在尝试商业化探索的打车软件当头一击,照此节奏发展下去,打车软件的专车服务将不得不面临一场“生死考验”,要么苟且活,在打车软件上加大对传统出租车司机的补贴力度,从而平缓“的哥”的不满情绪,要么毋宁死,干脆彻底放弃商务专车服务,再探寻其他可盈利的模式。危难之际,摆在打车软件面前的这场战役看来是非打不可了。


那么问题来了,商务专车服务究竟有没有触犯到的哥的利益,专车服务会因的哥的抵制而遭遇哪些压力,打车软件公司该如何平息这场抵制风波呢?


一、的哥的狂怒在哪里?


其实,一个新生事物到底可行不可行,自然有市场的隐形杠杆来调节,打车软件的专车服务究竟能不能存活,市场会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的哥,采取卸载打车软件甚至罢工的方式来抵制专车服务显然是不对的。


1、被专车服务“抢生意”。由于打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在车型方面选择多样,包括别克、宝马、奥迪等商务、豪华车型,司机的服务态度也有相应地培训,因此乘客在打车时能获得不一般的乘车体验。如此一来,一些经济条件好,不在乎价高的高端客户,就会优先选择商务专车服务,这批客户,在的哥眼里可都是香饽饽,跑的都是中长途,大单子。打车软件推出专车服务推出后,会直接导致的哥损失一批客户,从而造成收入的下降。


2、少了打车软件的补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快的打车、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为了抢夺用户,展开了数亿元的补贴大战,司机使用打车软件会获得不错的额外收益。但,这笔补贴的费用只不过是打车软件的战略性投资,迟早会随烧钱补贴大战的偃旗息鼓而停止。自各大打车软件推出专车服务后,就自然把补贴对象进行了转移,而且转移还可能是永久性的,因为对打车公司而言,盈利空间的重点在商务专车上,在专车服务上的投入能很快看到收效,相比基础的打车软件,打车软件公司更倾向于把资金用在专车服务的推广上。


以上两点,正是的哥抵制专车服务的直接原因,说通透就是所得利益受到了影响。但,二郎认为,的哥以被抢生意的原因来对专车服务进行抵抗,情有可原,但理不通。


因为,专车服务的费用是普通打车的3倍左右,这个价格差是随市场的杠杆而自主调解,从而把经常打车的客户群进行区别划分。一部分不介意价格而重视服务体验的客户会使用专车服务,一部分对价格敏感,旨在高效打车出行的客户还会使用出租车服务。


的哥暂时能明显感觉到生意被抢了,其实是一种错觉,更是一种心理压力。对于讲求体验的那部分客户,如果出租车服务太差的现状不改观,迟早会流失,对于对价格敏感的那部分客户暂时使用专车服务一来是因为出租车在高峰期打车难的问题没得到解决,为了赶时间没办法选择专车服务,这压根不是“抢生意”反而是对出租车市场的补充和调解。二来是因为打车软件公司目前为了推广专车服务采取了一系列补贴措施,暂时会吸引一部分人使用专车服务,但随着补贴的减少或撤销,这部分还会回归出租车市场。


出租车需要解决的是高峰时期打车难的问题,帮助大部分用户高效出行,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种来“抢生意”的解决方案即使不是专车服务也会以其他形式诞生。专车服务的基因就是作为补充来帮助解决目前出租车市场的高峰期的打车难问题,又何来抢生意一说呢?这让人不禁想起一句话,我从小都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


二、专车服务会受到冲击吗?


经过两年时间的软件打车习惯培养,快的、滴滴等各打车软件都有了大量的用户基础,基础打车软件正在逐渐朝着工具化属性过渡,打车软件已经成了用户遇到打车难问题时的最佳和必然选择,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整个打车软件的市场其实是趋于稳定的,部分司机的卸载抵抗方式,对打车软件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微乎其微。但是,打车软件从诞生之初,交通管理部门的态度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关系一直很微妙,这使得打车软件在开拓一些新产品功能时就得保持谨慎,一旦东窗事发,遭到交管部门的一纸禁令,这种打击可是毁灭性的。此前打车软件上出现加价服务后,就被交管部门以扰乱合理的市场秩序为由给予取缔。有了此先例,打车软件在涉入专车服务时,会重蹈覆辙么?


1、“黑车”非法经营问题:按理说,要从事公共客运服务,就无比获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许可和审批,只有获得出租车经营许可和运营资质,才能正式从事营运服务。这种既管理牌照,又限制价格的做法,很难让市场的自主调解作用介入其中并发挥作用。事实上,打车软件公司提供的只是客户端的信息推介服务,汽车来自于汽车租赁公司,司机来自有“代驾”服务许可的劳务公司,这样做不仅可以规避政策风险,还能带动汽车租赁公司和代驾公司的业务,一举两得,何来黑车问题呢?


2、闲置私家车的使用:由于打车软件公司本质上是空壳,其业务规范不规范,会取决于汽车租赁公司和代驾公司,就拿此次的哥嘴里控诉的那样,发现有很多专车服务叫来的车是私家车,原来有一大部分私家车辆通过在汽车租赁公司和代驾公司挂靠的形式,获得了提供专车服务的门票。一个新兴市场,最大忌的就是市场的主体参与者是不可控的,显然,如果打车软件不加以干涉,大量私家车的涌入会扰乱整个出租车市场,到时候,会不会招来一纸禁令,真不好说。

从以上两点问题,不难发现,打车软件前景其实不容乐观,当前的营运模式,受汽车租赁公司和代驾公司的牵绊太大,打车软件公司在规范软件自身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于合作伙伴的汽车和司机方面的管理培训和审核,从而确保专车服务秩序的规范。眼下,这个问题或多或少是存在的,该怎样解决和防范,取决于打车软件和汽车租赁公司,代驾劳务公司三方的共同约束,尤其是打车软件,作为第三方信息分发平台,作为连接乘客与服务的平台,必须得扮演好“裁判”的角色。受的哥抵制风波的影响,打专车服务不至于殒命,但是时候考虑思变了。


三:打车软件该如何应对?


自打车软件诞生之初,就一直遭遇各种坎坷难题,这对一个致力于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帮助民众解决打车难问题的“IT工程师”而言,显然是过于苛刻了。处在夹缝中的打车软件应该能意识到,科技背后存在的阻碍性力量到底是什么?也应当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才行。


一:平息的哥的情绪:打车软件为了推广商务专车服务,在技术上做了引导,当用户叫出租车一定时间内没得到相应地话,系统就会主动弹出是否考虑选用专车来代替出行的界面;此外还在营销上大肆补贴,近些天从社交媒体平台不时能收到来自打车软件的专车优惠代金券。眼睁睁看着有大补贴,却只能眼巴巴看着,只会让原本就心理上不舒服的的哥情绪上更加排斥。打车软件应当尝试放缓对于专车服务的推广力度,探索一条既能让的哥受益,又能助推专车服务的模式。如果的哥不舒服,再像这样频繁的闹抵制,风声越大,影响也就越大,被政策管制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二:规范专车服务标准:专车服务刚刚入市,大多数用户有尝鲜的需求,眼下短暂的繁荣背后极可能蕴含着危机。那些潜在的“黑车”非法营运问题,“私家车入局问题“,价格、服务等不够标准等问题,都是需要打车软件去解决的难题。这些问题,短期内会存在,但随着专车服务的发展成熟,也应当得以解决,不然,哪天东窗事发,赤裸裸的黑车问题摆在眼前,谁都无能为力。


处在科技革命的前夜,一切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跨界思维(kjsiwe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