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能成为互联网下一个入口嘛?
2014-11-28 14:46

“通知”能成为互联网下一个入口嘛?

先说说我们经常说的互联网入口, 如即时通信、视频、地图、购物、搜索、新闻都是被说得比较多的互联网入口,那么“通知”为什么被说成是下一个互联网入口?


就目前理解,“通知”应该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手机“通知栏”,其二是应用“通知”信息。先说“通知栏”,在andorid、iOS的新版本,通知栏有了很大的变化,简单而言就是越来越完善和开放,很多业务可以直接在通知栏完成,比如回复信息、查看天气/股票等在通知栏直接完成,无需打开相应的app。由于通知栏是操作系统所把持的,所以实际决定这个入口的是Google和苹果。从用户体验角度看,更简单的操作无疑是好事,操作系统也非常乐意让通知中心越来越完善。从这个层面看“通知”成为入口是必然的趋势,作为APP产品要努力让业务操作往前移,让用户在通知栏即可完成大部分操作,“无APP化”的趋势对用户来说是更方便,但对产品方来说就更大挑战,因为产品与用户见面的时间可能更少。


接着说说第二个“通知”,即通知信息,绝大部分app是非常依赖推送通知来唤醒用户的,特别是那些不常用的app。iOS的app store大概有1~2百万个应用,如何让你的app成为用户手机上的其中一个,这是个“哲学”问题。微信、优酷、微博等超级APP已经占据我们80%的时间,其余的app只能争取成为20%时间内一员,遗憾的是大部分app连这20%时都争取不到。


所以有一个趋势就是通过超级app进行导流和业务无app化,这个方式典型代表是微信生态的服务号,微信通过公众号帮助产品/服务创造一个用户入口,用户通过公众号使用第三方的服务或者跳转到app上的服务。这是一般app的无奈选择,也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有导入总好过没导入,而对于超级app而言是非常乐意构建这个生态。 这个生态的关键是超级app的开放程度究竟如何?这个趋势的后续发展是其他超级app也会逐步开放让第三方提供服务,比如支付宝、淘宝、百度等都接入更多第三方,因为这样更有助于巩固自己的超级app地位。随着超级app里第三方服务增多,如何在超级app内吸引更多用户又将成为业务运营者要考虑的事情,作为一个普通的app,在手机内要抢占通知栏,在超级应用内就要抢推送通知,如微信公众号的推送通知,微信限制比较死,订阅号每天1条,服务号周1条,不过聪明的服务号app还是可以通过客户接口为自己创建更多向用户推送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用户使用时间。超级app内的第三方服务与用户连接的核心就在于“通知”。


在当前的超级app与第三方服务关系中,第三方是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以微信为例,基本上游戏规则都是微信内部制定,第三方只能遵循,如48小时的响应限制、每周只能发一次推送,这些都应该业务负责人方自己制定的事情,单纯说是保护用户免受打扰,根本就是扯谈,用户觉得打扰,不关注该公众号就是,无须微信来制定这个规则。 我的理解这种关系是因为当前还处于非常粗放的状态,一方面是这样业务形态还处于早期,一切都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尚处于无竞争状态,比较超级app中,目前也只有微信能说得上承载第三方业务,其他如百度、支付宝才刚刚开始,规模尚无,更谈不上与微信竞争。我们看问题要看发展,这个局面一定会改变,受到压迫的第三方业务负责人一定会找更开放的平台或多找几个平台落地,只是这样的平台(超级app)还未有出现。


这类开放的超级app有可能从当前的超级app转变过来,也有可能从新创业公司中来。以米国为例,应用IFTTT有可能成为一个开放的超级app,因为它的定位就是连接一切,帮助人、事件、应用建立连接。另一个方向是从业务整合角度出发,帮助个人或企业整合各种业务,从而让用户可以在一个app使用多种业务,比如企业沟通应用slack,整合多种IM、云存储、项目管理等企业服务。这两个产品有一个共同的促成背景是API普及化。因为当前大部分互联网服务都会提供API,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因为开放能够企业你带来更多合作者。


这可能是两种超级APP的成长模式,应该还有其他,只要足够开放,帮助用户的同时,可以吸引更多合作者联合起来建立生态。下面将从一些问题和网络发展说说有关我对“通知”的理解。


信息过载与通知


互联网让我们信息创造或获取变得非常容易,从而让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自己需要的和合适的信息已变成一个体力活。搜索引擎、微博、各类个性化阅读app都是帮助我们优化信息排序,降低筛选信息的难度,当前从网络获取信息是主动行为,我们至少要到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打开微博看信息流、打开阅读app看新闻,但我们变得越来越懒,微信改变了我们阅读习惯,我们只需要看微信推送过来的公众号信息。


由于每个人每天的注意力有限,大家都在争取用户的注意力,而凭什么胜出,我觉得凭的就是内容的精准化,如何在合适场景给人合适的信息,这是个工程问题。 基于大数据的兴趣推荐、智能推荐的话题从来就没有停过,但真正能够捕捉你具体兴趣并推荐内容的还真没出现过。也许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非常成熟时,智能推荐有可能实现。


换一个角度去看有效获取信息的问题,如果在内容精细化和需求具体化两者下功夫,也许能够有效解决部分信息过载的问题,举几个例子,1)我买了两只股票,我只想看这两股票相关的新闻,并在这两股票上下波动5%时提醒我。 2)我想买二手单车代步,如果附近有人转让,我可以及时知道。 3)某电影上线时,有提醒我去看。


这三个典型是具体事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 简单的方案是:比如一个股票app可以解决例子1,一个二手买卖app解决例子2, 一个电影订座app解决例子3。 但问题是用户为什么要安装3个app来解决自己可能只用一两次的需求? 另外产品设计总是围绕关键需求,那些次要需求可能不会被实现,意思是你可能在这些app内永远等不到满足以上需求提醒功能,只能人肉跟踪。


是否可以让将三个app的功能拆解,用户自行调用。 过去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网站或产品都是独立的个体,数据是不开放的。但随着API应用的普及,这样的方案是不难实现。微信的服务号可以理解为这类服务形态的雏形;而用IFTTT来举例会更接近,因为IFTTT和合作方正在不断增加各种服务能力,而这些服务都是通过API实现。不管是微信还是IFTTT,有一个共同点是推送通知,就是告诉你某个事务完成或开始,基本上所有事务都是通知来触发启动、状态跟踪或结果告知。通知在这种业务形态有很重要作用。


移动互联网与通知


“通知”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是标配,不管你要还是不要,app都会给你推送,所以我们关闭了大部分的app通知。为什么我们会关闭大部分app通知? 因为他们给我们推那些没用的东西,我不关心的东西。本质来说我们不是讨厌推送,而是讨厌胡乱推送。商人都是贪婪的,他希望所有安装了他app的用户经常打开他的应用,所以才有那种不管有没有信息,反正每天至少推送一次,做的人多人,整个市场体验就差,结果是用户若非必要,默认关闭大部分app通知。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出路是用户自定义通知系统,不是用户定义那个app能或不能通知,而是定义app内的那些内容或那些事件能够触发通知。在某些考虑比较周到的应用已经有设置有多种的通知开关,方便用户进行选择,而避免频繁通知导致用户在通知中心切底关闭该app的通知。


正如之前提到,超级app将主导用户的手机,未来大部分app都会主动以提供服务的形式加入到超级app内。当前超级app还是比较封闭而且他整合服务的使用体验还难以跟单个app体验相比。这里潜在一个机会,谁能为用户整合到合适的服务的同时保证体验,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超级app,而符合用户诉求的自定义“通知”是这个超级app的竞争优势。


智能设备与通知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传感技术成熟,近两年智能设备发展迅猛,智能手环/表、智能监控、智能家居等等,但不管什么智能设备,都有一个向用户反馈信息的流程,用户有选择地做决策。现在智能设备的信息基本是通过手机(android/iOS)反馈给用户。这里有两个疑问,智能设备制作商能否不开发一个app来展示数据? 用户可否不安装app也能查看数据? 在这个问题上微信给出它的解决方案,为厂家提供微信调用手机传感器的接口,配合公众号的信息触发和呈现,实现智能设备接入微信。这个思路跟接入产品服务号是一致的,让用户不用安装app就可以使用服务,同时为第三方服务导入更多用户,从而建立生态。


随着智能设备在生活普及,我们身边会越来越多智能设备,比如智能鞋、智能挂饰、智能手表、家庭智能安防,跟app的情况一样,大部分智能设备我们可能一个月都不需要主动打开一次。设备有什么信息直接推送通知给用户即可。 智能设备的通知入口同样适合于用IFTTT类的APP去承载,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另一个超级APP而不选择微信,我认为唯一的答案是这个超级APP更开放,厂家可控性更高,同时也能为厂家导入用户。


小结


以上是我对移动互联网与通知的一个理解,我觉得1)大部分互联网服务将往超级app汇聚 2)开放与合作的app将更有机会成为超级app,3)可自定义的业务通知将有机会成为互联网入口。花了些时间码了这些字,当作自己的一些记录。如果你也对服务定制、通知、推送感兴趣,欢迎一起交流讨论,也欢迎投资、技术、运营等各类高手交流,如果大家有机会在这领域一起做些东西,那是很不错的。


作者微博:@志超mike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