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贺岁档低迷:国产大片弱势,观众干脆不进电影院
2015-01-15 10:51

2014贺岁档低迷:国产大片弱势,观众干脆不进电影院

纵观整个2014年最大的遗憾,就是中国电影票房没能过300亿!


有人说是《一步之遥》的表现差劲拖累了大盘,有人说是电商9.9低价给闹的。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观众需求不足,12月份因为所谓的国产电影保护政策,而把进口大片赶出贺岁档,结果人为扭曲市场,一部分观众因为没有进口大片,干脆不进电影院。而国产电影因为难以独撑大局,所以贺岁档低迷是必然的。其实只要有一两部大片放在12月上映,电影票房破300亿就有保证了。2014年整个大盘其实很危险,如果《变形金刚4》没有超常规达到19.7亿,而是像往常一样7、8亿,那么今年大盘至少还会少10多亿,整体增速就不大了。


贺岁档低迷,2014年电影市场出现拐点


中国电影之前的十年票房的增长,主要是靠新增的银幕数量造成的,而并不是靠电影内容的质量或数量的提升。由于像万达这样的房地产在各个城市中心建设商业地产,而电影院是标配,以拉动商圈人气的作用。


但大潮退去的时候,就知道谁在裸泳。2014年贺岁档的低迷,让我们突然醒悟:电影票房的连年增长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以2014年贺岁档为界,电影市场已经告别过去粗放式的增长。电影票房增长的两轮马车,靠院线扩张的这一条腿已经走到了尽头,下一步电影内容的供应也必须跟上市场需求了。否则 瘸腿的中国电影市场就会未老先衰。


但是,很多人还沉浸在连年增长的喜悦之中,根本没有人意识到危机已经悄悄来临,还以为电影市场可以持续这样增长下去。


醒醒吧!


国产电影票房增长远低于进口大片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数据,就发现2014年票房的增长主要是靠进口大片,而不是国产电影的增速。


2014年全年新增银幕5397块,总数达2.36万块。比2013年底银幕数量18,203块共增长了29.65%。而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比2013年的217.69亿元增长了27.51%。票房的增长(27.51%)要低于银幕的增长(29.65%),这说明中国电影票房的增长不是因为中国电影变强大了,而是因为卖货的渠道多了,但是上座率却整体低了。这其实不是一个好事!


所以国产片的总票房其实没有增加多少,大盘是由大片撑起来的!国产大片中《黄金时代》、《太平轮》、《一步之遥》三个大片的票房失利拉低了整体国产票房,加起来应该有十几个亿的损失,而这些都是之前的一线老导演作品。2014年是个混乱的年代,不仅仅是互联网在线售票改变渠道规则的一年,在内容本身上也是一个更新换代的年代,市场变天了,第五代导演集体谢幕。


其实往年的贺岁档也是没有进口大片,市场照样火爆,就算是一堆国产烂片,观众也照样热情的跑进电影院。但没想到今年的观众突然不买账了,国产大片的弱势导致一部分观众干脆不进电影院。这是因为来自市场、来自观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是越来越多的十四五岁的年轻观众(00后)新增进来,成为观影主力。前几年他们还小,市场还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而现在,他们的需求决定了电影类型的走向,这些新观众对以前那些给中年观众看的电影类型不感冒。


第二个是20岁左右的年轻观众(90后)自身欣赏水平在提高。国产大片的提升远远比不上观众的欣赏水平。这几年新增的大多是三四五线城市的年轻观众,他们其实一开始入门的时候看的都是国产片,因为比较简单初级,算是他们的启蒙读物。但他们一旦看过几部进口大片以后,欣赏水平迅速进化,一下子就挑三拣四,没那么好糊弄了。于是他们就坚决投入到好莱坞大片的怀抱!加上网络的普及,让它们平时也可以方便地从网上看海量的国外大片,普及了电影知识。“欣赏水平”这个东西一旦提升就下不来了,不可逆转。


如果国产电影还是按以前那样粗放式的模式发展下去,尤其是那些传统的国产大片类型,以后几年将面临灭顶之灾。因为2015年、2016年是连续两年的好莱坞超级大片年。而2017年又是中国政府对引进大片与好莱坞重新谈判的一年,中国会更加开放大片引进的数量和和合作模式。


所以国产电影的未来可能不在于硬碰硬的大片模式,而在于年轻化、网络化、IP化的、针对本土的新式类型片模式。现在,已经有一些新式的电影公司开始萌芽了,他们像开发游戏一样开发电影,去“导演中心化”,完全以“用户思维”为中心,来服务新一代的年轻观众。而新一代的影视大佬也可能会从中产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