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理螺旋中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何时踏入更高维度?
赞助2015-02-10 10:50

在整理螺旋中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何时踏入更高维度?

虎嗅作者阑夕曾经在整理者:明日互联网的枢纽角色文章中指出了「整理者」作为互联网节点的重要作用,文章论述主要偏重于内容平台对于零散内容的整理,而从广义来看,互联网领域「整理者」的角色从未缺失,他并不是「明日」的枢纽——自从有互联网以来,它一直是个枢纽。


我们平常看到的例子很多,比如微信、支付宝这种互联网全能型玩家,他们高效的帮助用户实现自身需求,并在整个生态中不断整理着各个环节。因此,在互联网螺旋式发展的今天,他们也被赋予了终极“整理者”的光环。


而在互联网不断改变和颠覆传统的今天,抛开微信和支付宝不谈,传统行业中也在悄悄崛起着终极“整理者”。


以金融这个传统“巨象型”行业来说,其中的玩家多半体型庞大。平安为例,它的产品涉及保险、投资、银行三大业务线,产品与服务星罗棋布,上下游的业务支撑更是繁杂,因而自成一片生态,下图会让你对其有所了解:


about0404.jpg


为了整理各条战线,使其有序,位于该图「后腰」位置的平安科技,就承担了开发“整理者”的角色。在目前24款平安系App的图谱中,它们大都深挖某一领域的专业需求。其中能引导与整合服务;打通各个服务间的壁垒;成为平安生态圈入口,进而为平安系其它产品引流的平台 “整理者”,只有平安科技旗下的平安天下通App可以胜任。



我们按照互联网行业整理者的发展形态,将其分为三个层级呈现。


整理者的第一层级:工具


整理的第一目的,便是让用户更方便的找到信息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著名的互联网公司Google便是一种信息整理工具——搜索,现在是我们除了点击(包括点击鼠标以及点击触屏)以外最熟悉的寻找信息的模式。而在更早,Yahoo!作为网站信息索引,解决当时的互联网用户不知道有哪些网站可上的问题。Facebook是对社交关系的整理,Pinterest是对图片的整理。他们或者利用算法,或者利用社交关系,但共同点是,他们都立足:让用户获取信息更加方便。


平安天下通作为一个工具,在平安生态中起到导航作用,首先,它囊括了所有平安的金融类产品的索引,其次,基于平安信用卡的产品,如充值、优惠信息,可以直接在App内完成使用。第三,它还是客服工具,用户可以在平安天下通App内完成对相关服务的咨询与投诉。


平安天下通是一个高效率的工具,一方面它几乎囊括了平安信用卡用户可能需要了解的所有信息,另一方面聚合了整个平安系产品的相关资料,并利用页面布局,直观的展现平安产品的相互层级关系,引导用户使用。


然而仅仅是信息的集合,这只是web1.0时代的整理者,随着信息大爆炸,整理者还需要将生态内的信息整理后,还有更便捷的使用入口,这便是整理者的第二层级。



整理者的第二层级:入口


前几年,几乎所有科技媒体都在讨论「入口之争」;以前四大门户是入口,门户通过高密度并面面俱到的信息展示,吸引用户将其作为上网的第一站。后来,hao123这样的导航站可以作为入口,社交导向的人人网可以作为入口,移动互联网到来后,豌豆荚以应用市场作为入口,腾讯的微信、小米的MIUI也同样在不同程度上作为抢占入口野心的代表。


归根结底,入口是用户上网的必经之路,成为入口,也就拥有稳定的流量以及用户量。


入口之所以成为入口,很大程度,与其整理用户需求有关系。以hao123为例,在大多数人记不住网址的时代,网址导航这一对各个网址的整理,充分满足了用户「通过鼠标点击就可以上网」的需求。


在工具的基础上,平安天下通作为入口的属性体现在:


  1. 在界面设计上,将所有的生态内服务统一在「精选」这一界面下。上层界面可上下滑动,主要展示信用卡功能,而下层界面可左右滑动,向右滑是在App内即可完成操作的功能;向左滑则是需要另外下载App完成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平安天下通不仅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还向上向下整合了服务流程,方便用户。

  2. 平安天下通中有类似微信的IM功能,以及朋友圈功能,因而在单纯的工具以外,多出了一层社交属性。同时平安天下通中的互动社区还兼具交流和客服功能,客服可以不是冷冰冰的问答机器,而是与用户亲密交流的伙伴。

  3. 在App Store里,有24款平安系的产品,大都深挖某一领域的专业需求,彼此间素无瓜葛,这却是极大的资源浪费。销售好不容易,让用户看见了平安产品的一面,却没有将其引导进生态圈。只是完成了一次消费便抽身而去,无法形成黏性。


平安天下通试图提供这种黏性,它以平安信用卡为基础,将不同功用的其它平安系App串联起来,引导用户使用平安系的服务,并且操作简单方便。


给用户设置一个入口让他们舒服的进入一个生态圈,然而只是进入,尚显不够,使得用户能够在一个生态中生活,整理者还需进化,变成一个平台。



整理者的第三层级:平台


平台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技术层面,之于计算设备来说,它是基于某一操作系统(Windows、Linux、iOS等)的生态,而在Facebook平台成型之后,互联网平台被定义成一个基于特定Web标准的生态。跨出互联网、计算设备这些局限,作为互联网商业的「平台」应该诠释为一个向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服务的生态圈界面,用户在这一生态圈内可以得到对某一大类服务的满足,而这个界面,是他们进入生态圈的入口、了解生态圈的工具以及漫游整个生态圈的向导。


任何时代都有平台,传统大型商场本身便是一个巨大的实体平台,有的商场本身不生产商品,只是利用对人流的吸引,将第三方的商品卖给顾客。有的商场会有自营品牌,如宜家几乎完全自营,但原理是一样的,将一个空间圈起来,吸引顾客,不仅将商品卖给客户,还试图让顾客对自己形成依赖。


通常有平台有开放与封闭两端,这一点上,iOS与Android是极好的例子,前者封闭,所有App必须通过App Store的审核并上架,最后完成下载。后者开放,虽然Google有自己的Google Play商店,但是并不强制使用,使用者可以从任意源下载软件。二者各有利弊,是为平台的两端。


平安天下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服务平台,体现在:


  1. 平台内所有的服务均由平安自己提供,而很少开放给第三方;

  2. 平安信用卡是使用平安天下通大部分服务的基础,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平台的开放与封闭,要依凭一时一地的环境而定。金融服务由于与金钱息息相关,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领域,因而稳妥起见,将平台做得封闭。而在社交领域,Facebook将平台做得开放,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带来更多社交圈层中的黏性,同样是明智之举。



总之,对商业公司来说,无论哪个类型的的平台,其目的都是:成为便于使用生态圈的工具,以及进入生态圈的入口,最终形成生态圈的闭环,长久保有用户忠诚度。


其实综合看来,平安的信用卡产品、陆金所等,本身就是工具型的整理者,它将不同类型的服务归类并提供给消费者,平安天下通的又一轮整理,实际上是更高维度的信息整合,换句话说,它整理的,便是整理者本身。这是信息技术向更高维度发展时的必经之路,每一个时段,处于生态圈食物链顶端的整理者,便是平台。


而未来的整理者,又将会向更高的维度发展。



未来的整理者


阑夕的文章中曾这样评价「豆瓣2.0」App中主推的「豆列」内容:


豆列是集整理工作于大成的一项产品,极具代表性。以我关注的豆列为例,有人专门整理出了“豆瓣冷门佳片”,这是豆瓣里评分人数少于1000而评分又在8.5分以上的电影条目集合;也有人收集了学者王怡的推荐书单,将后者认为有助于培养自由主义思维的127本著作汇总成了一个豆列。因为有了上述这些整理者,信息的流动不再受到时间禁锢——即热门和冷门的二元纬度得到重组——个性化榜单的无限可能性,同时亦不难理解,新版的豆瓣App为何重拾豆列,并将其升级为不受书影音限制的自由化List。



互联网曾经、正在、以后一以贯之的都在带来两个趋势:


  1. 突破时空限制;

  2. 个性化;


以往,一条信息,一个网址,如果过了时令,便时沉大海。网址导航和搜索引擎都是粗放的整理者,利用这些工具,寻找信息依旧颇为费劲。社会化使得整理者权限下放,整理逐渐的变成个人化的东西。


个人化必将带来个性化,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整理,每个领域的信息,则可以借由这些整理者的努力,做有效的整合。


以本文的例子平安天下通为例,保不齐哪天,平安天下通社区内便会有豆列这样的功能,鼓励活跃用户,依凭自己使用平安天下通产品的经验,重新做一些个人的整理。


最后,整理者多了,碎片化的问题又将到来,未来我们会看到,现在的整理者,变成了被整理的内容,我们会使用更高效的工具,对信息重新筛选梳理,听起来像是很像一种轮回。


但这就是信息科技螺旋式的发展,它见证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的,渐进式的提高。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