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死怎么能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呢?满满一碗鸡血汤
2015-03-16 19:32

不作死怎么能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呢?满满一碗鸡血汤

本文节选自@token胡依林 在知乎的专栏文章,作者授权虎嗅发表。原题为《三十年人生,十三年设计——满满一碗鸡血汤》。


为什么选择北上广?


如果我留在家乡,可能我现在是个坐办公室看报纸的小职员?网吧的小老板?街头游荡的烂仔?


作为一个没有家庭背景的初中毕业辍学生,在小城市里并不是靠你努力就行的。随时都可以预知得到数十年之后落魄的样子。


“大”城市有着独特魅力,这种魅力就是可以让你获得一次公平的机会,一次让人生过的不一样的机会。不管你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在这里都能找到一群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会给一颗不安定的心无限的可能、正是这种未知的充满诱惑和威胁的可能性,吸引着更多和我一样的人来到这里,将青春挥霍在这里。


过去十多年带给我不仅仅是机遇、成长、喜悦、名利,还有伴随而来的压力、折磨、痛苦和磨难。这所有的一切才拼凑成今天的我,不管失去还是得到都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虽然一路艰难,如果让我再重新选择一次,我绝不后悔。


因为他所赋予你的是一次可以选择的机会,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入魔都记 


背景初中毕业闯荡安徽民工,魔都上海十二载,妖都广州一载,现移居帝都北京。


小时候跟爸爸在部队,因为经常各地转学,学习奇差。在中专时期接触互联网,自学 frontpage和 PS。 中专没上完就变成了社会人,其间被安排当兵一次,安排去加油站当加油工一次.. 好不容易都躲掉了,现在想想如果甘心就那样了,估计人生也就可以看到头了。


因为有一次陪表哥去上海考试去了次上海,觉得国际化大都市就是不一样!所以跟家里人提出去闯闯,走的时候身上带着老爸的半个月工资 700块钱,还有姥爷交给我让我傍身的一块手表。坐了一夜的火车到了上海,一抹黑的先去个饭店刷了两周的盘子,租住在附近的一个地下室,两个星期身上起了大片大片的湿疹,那年我17岁。

因为会点基础的设计和网页,遂被网吧老板看中做了网吧的内网页面。后来各种投递简历,因做的网吧内网页面做的好被总公司看中,被文广集团旗下某国营网吧集团总公司招去做了设计师,第一份正式工作工资 3000块,我当时就想这真是天文数字啊!

07年的时候突然父亲突发脑溢血,把手上所有事情停掉,想办法把老爸弄来上海开刀,在上海还被私立医院坑了一回,还好最后手术效果很好. 对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但是突然意识到我还一事无成,给老爸看病完全帮不到忙,面对巨额的手术费一筹莫展...各种无力感..如果我继续这么混下去,以后如何支撑起这个家。


混入微软


基本康复以后就在想不能这样下去了,回家肯定是回不去了,回去干嘛?网吧当网管么?还是想想找份工作吧。发疯一样整理简历,到处去投,这时候通过朋友alien的推荐拿到了一次微软的面试机会。


那时候我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英语句子都不会拼,拿什么去面试?只会说个Hello,Goodbye, 咋办呢?一根筋有一根筋的好处,硬着头皮把个人介绍,设计理念,各种想法写下来,让女友帮我翻译成英文,整整三大张A3纸,愣是背了一个星期。


面试过程各种不顺利,在花了一个小时流利地背诵完了我的设计理念和履历后,到Q&A环节我一句也听不懂了。后面只好请人给我翻译,从群面到单面,再到同级面,再最后再到GM面,就靠着两位微软的同事一路帮忙翻译面下去。从早上9点到下午2点,整整七轮!到最后一轮面试的时候基本上问题我都不需要回答了,他们可以帮我直接回答,因为之前已经被问了很多次了。最后见到HR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

从微软办公室出来走回家里的路不长,大概也就10分钟吧。走到半路突然接了个电话,上来就是一通英语:" Congratulations, will give you this offer" 。别闹了,我那时候压根听不懂好不好, 直接下意识回问了句:“啊?”。然后HR跟我说:“我们决定给你这个职位”。当时颤抖着挂掉电话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走回家去的。

一周之后去办入职手续的时候,签了一大堆字,劳动合同是无限期劳动合同,HR让我提交资料的时候问我要学历证书,我把初中毕业证给她,她说只需要最高学历的证书就可以了,我跟她说这就是我的最高学历。


稍微有点了解外企体质的人都可能知道,一般外企有两种员工:一种是FTE(Full Time Employee), 算是企业的正式员工签约,享受微软全球的薪资福利;另一种是 Vendor,外聘员工,合同是跟外包公司签署。薪水和待遇是天壤之别。我入职的时候一直以为我是Vendor, 直到两周后拿到门卡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的门卡是FTE特有的蓝色的。


大半年之后问起我的顶头上司,为什么会给我这个没学历没英语基础的家伙职位,她告诉我:“你不会英语,但是你敢说,哪怕是错的,你手舞足蹈的比划着也能表达个大概,语言不是问题,重点是你的想法。你过来面试的那个早上,公司刚到的那台Nxx原型机没人知道怎么搞,到你手上一分钟就搞定还画了张说明,我看中的就是这个”。

刚到微软的日子很难熬,语言完全不通,靠着词霸和在线翻译软件慢慢学,大半年的时间从看一份英文Brief要磨几个小时到最后独立做项目,做文档甚至做演讲,靠的就是厚着脸皮跟所有老外同事瞎说瞎比划出来的。虽然最终离开了微软,但是这份工作彻底改变了我整个人生。

在微软的工作我在不管是设计还是思维方式都改变了很多,之前的那么多年一直是野路子做设计。但是在这里我学会了设计的流程,知道了之前我所做的设计到底是什么驱动力让我这样做,设计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一系列经验和分析总结出的结果。


另外就是真正领悟到学会一门新的语言,并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而是会给你带来一种完全不同全新的思维模式。


 为何短短一年离开微软? 


08年初进入微软,09年初离开,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很多人问我离开微软的原因,这中间其实有点心酸,由于我当年呆的整个部门后来都裁撤了,所以估计说出来也没什么影响了。

因为团队结构调整,09年中TEAM从日本来了个中层,以下简称J,插在我和我老板M中间,硬生生把之前很扁平化的结构,中间加了一层进来。

J的英语口音很奇怪,作为我的顶头上司肯定是需要很多的日常沟通,但是就我这二半吊子英语和J的日本英语,基本上没办法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对话。

包含我老板M在内的美籍都经常不太听得明白J的口音,经常拿他开涮,我这种死不要脸的性格当然也跟着一起起哄了,在美国公司本身气氛就特别自由, 肯定没有日本微软那种很严肃的上下级关系,再说我也不是那种性格的人。

基本上经常看到的场景就是,我们俩各自抱着笔记本,他开日中翻译,我开中英翻译,两人跟演话剧一样手舞足蹈,鸡同鸭讲。再加上我这种跟老美混出来的嬉皮笑脸风格,在沟通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误解。

剧变开始在09年圣诞节时,J同学在TEAM几个美籍老板全去休圣诞假期的时候,突然找来HR要对我进行单独的Performance Review, 说我的能力无法担当现在所在的职位,语言沟通能力太差,无法和团队成员交流。给我两条路选,要不就现在离职,当做辞职处理,要不就要对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彻底考察,如果没有通过考察就会开除我,并记入档案。


HR肯定是听老板的不听我的,我当时就纳了闷了,这什么幺蛾子?冷不丁的来这个,考察就考察,谁怕谁啊?

J当时制定了一套很奇怪的考察沟通能力逻辑:第一你不能让团队的任何成员知道你现在在进行考察,第二. 为了培养你的沟通和说服能力,必须在进行我正在的项目中和所在项目团队的成员提出分歧意见,并且必须坚持己见。


我当时就蒙了,这是哪门子考察?但是听着又仿佛有些道理,本来我就是个性格不是特别强硬的人,锻炼就锻炼呗。

结果导致的问题就是跟项目组的人争执,其间几次找到J说我实在无法说服团队的成员,因为连我自己都觉得他们的方式是正确的,我完全是为了提出不同意见而提出的好不好。根本演不下去,J的论调就是你需要坚持自我,为自己争取。 半个月过后我实在受不了了直接找到J,跟他说我实在进行不下去了,要再这么跟团队成员争下去,他们肯定认为我是神经病。

结果J说,那这样吧,你从你现在的项目中抽开,我给你布置个单独的项目,分析Windows Live SNS 系统的APP竞争对手,做出整套UI分析和功能拓扑图,然后给出一套针对 WLSNS的解决方案、故事板、虚拟用户设定以及交互模型。

一听就我傻了,这不可能的!自己一个人分析 Facebook 、Twitter 、 Myspace 的APP, 细节到每一屏,还得有High Level 的整体APP拓扑、单独出方案,当我是微软首席架构师么。关键是时间限定为15天。

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和最大的缺点就是一根筋不服输。还是那句话,来就来谁怕谁,大不了不睡了。接下来的半个月我基本上每天在公司弄到凌晨四点。拉着TEAM的同学们帮我点小忙,看看英语单词使用,帮忙画几张故事板。真就在15天里做完了115页的分析报告,外加针对男女性年轻用户的双重用户背景虚拟设定、故事板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交互模型。


结果J赶在M老板回来之前一天,突击跟我过方案。他看着我完成的快三百页文档,完全不肯相信,不断重复的就是纠正拼写错误,问我是不是我做的。过完文档火速通知HR,拿出前半个月好几天早上到公司都晚于十点半,而且没有完成他布置的任务为由,一定要让我离职。


HR也不听我解释,有一百张嘴都解释不清楚。反正我打死不签,大不了你开除我,一定要等到M老板回来。最后他们拗不过我一直拖到M老板回来。

M进公司以后跟J在办公室聊了好几个小时,我就在外面自己位子上坐着,等到J出来,老板叫我进去,跟我说“TOKEN,你先把你做的方案跟我过一遍”。我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过完,M也惊呆了, 其间穿插着各种“Incredible, Super Genius”这种惊叹语 。


最后M问我是否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我说同事帮我做了很多素材的部分,想法和方案都是我自己做的,花了半个月。 然后M沉默了,过了许久跟我说,她也不知道我和J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J是我的直属领导,她无权干涉J对我的决定。而且HR那边已经把所有的前置手续办完了,本来对我的决定是开除,并记录在档案中,但是M和J还有HR沟通完,决定把我还是按照辞职处理,并且会给我相应的补偿,这是她能够为我做的最好的解决办法。

想着事已至此,也不想给M添麻烦,就提出了唯一的要求:我要把我最后做的这个方案给全TEAM的人讲一遍,就像我刚来面试的那天一样,有始有终。M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第二天中午拉着团队的十几号人在大会议室开会。 我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个多小时把方案说了一遍。结束的时候各种鼓掌,只有J个苦瓜脸斜眼看着我。


最后我说:“这是我在团队的最后一天,多谢你们的帮助。”


所有人都惊呆了, 散会以后所有人围着我问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跳槽准备去哪。我什么都不想说,不争气的哭了,一一道别拥抱后收拾东西走人了。


J 在我办理完离职手续后立刻从日本他的原TEAM调了个人过来面试,准备把我的这个缺顶上。


后来同事跟我解释,每个团队 的FTE名额是固定的,没有特殊原因或者特殊项目是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多一个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合同工没办法转FTE的原因.。只有通过最雷厉风行的手段把我迅速挤走才能把他的人放过来。

人在做天在看,特别特别相信这句话。 在我离职之后就是亚洲金融危机,我走了,我的那个名额直接冻结掉了,导致他的人也没来成。

整整一年之后,微软大裁员,J同学没有知会任何人,包括他的老板M,偷偷去日本找之前的团队面试,默默地回日本了。

而我呢,因祸得福,从微软出来就投了两份简历,一份IDEO,一份Frog Design 。在设计领域这两家公司代表着设计金字塔顶端上的钻石。


最后不负众望加入了Frog Design 成为了上海分公司的第七只青蛙。


成为一只青蛙


我在Frog Design先后跟了两个老板,来自奥斯丁的B,和来自德国的R。

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B同学特别的Open Mind, 可以接受各种不靠谱的想法,然后和你一起分析、优化。R老板则秉承了德国人一贯的严格,实事求是半点马虎不得。美式的开放和德式的严谨成就了我,但是考虑问题的时可能会特别分裂。


国内很少有公司能够让你快速的在很多不同好玩的行业做跳跃性设计。 比如这两个月做手机,下两个月做日化,再下面去做汽车。让你在最短时间接触到新的行业里最高精尖的内容,当然客户也都是最顶级的,可以抛开很多现有市场限制的东西做很好的设计。


因为更多时候是帮助客户发现未来的可能性。在很多前瞻性的项目上绝对让人大开眼界,在项目合作中接触到来自全球的商业、产品、设计和战略精英。

在Frog Design学到最多的可能是工作流程和方式,也就是方法论。国内的设计教育都是很虚无缥缈的,云里来雾里去,Frog的设计流程根据相关行业的不同进行有机结合,或许并不是每次都能做出很惊艳的设计,但是至少保障了设计结果是市场需要的、人性需要的。

对于不管是设计还是产品来说:视觉其实是最重要的。设计不仅仅是外型、功能,甚至包含了商业模式,人性,伦理。

如果说进入微软对我最大的改变是意识形态,那在Frog最大的收益就是思维模式了,还有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野心。

在设计创新公司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调动很多资源做出很好的概念,但是这时候会发现很多短板,特别是面对一些国内客户的时候:再好的设计如果不能被很好的执行出来,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件特别悲哀的事情。曾经目睹着我们很多高端的设计,被客户的团队低质量执行的时候心里真的在滴血。


 我和小电驴的私人恩怨


简单来说就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对自己的鸡血无力停止,根本停不下来。

去Frog工作的时候因为离家比较近,但是家门口是条繁忙的大路,公交车基本上等不来,出租车根本拦不到。所以考虑买一台摩托车来代步。但在知道了沪A牌照的价格,还有驾照等问题之后,我就基本决定放弃了。


在想要找其他替代方案的时候在晚上看很多电动车,不需要牌照,环保,方便,正符合我的需求。但是去看了很多家店,在网上也找了很多车型,最后实在无法苟同这些产品的设计:丑、质量差、安全性差。最关键的是作为一个设计师,绝对不愿意去买山寨车。怎么办,要不自己做一台?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决定还是用挚爱的 50cc HONDA ZOOMER 作为改造的原型,我还没自大到觉得可以自己完全整一台全新设计的车出来,再说也没那个钱去开模具。

先买了台市售电动车,还有大量的配件,然后从网上找到碣石卖的原装ZOOMER摩托车架,开始在家楼下的公共车棚搞开发。混迹各种论坛了解各种参数,最后利用身边的工业设计资源,把一部分的塑料件通过快速成型做出来。


说是做了一台车其实应该说是攒出来的。电池、电机等好多部件都是市售选型的, 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使用习惯和体验做优化。增加USB充电口、 LED日间行车灯、随动大灯,GPS防盗追踪、锂电池、超加长轴距和加大轮径。

前前后后总共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丢在这台小电驴上,终于把它做出来了。每天骑着自己改造的车开在路上别提多骄傲了,路上经常被人拦下来问车哪里买的,最开始还饶有兴致的说一番,到最后变成完全不想再复述,直接说是进口的。


有次闲着没事把车拍了些照片投递到ZOOMER全球最大的改装博客:瑞士的 Zoomer Boys 。谁知道他们真的给我推荐了,还给了首页推荐,别提多高兴了。紧接着陆续的网站报道、电视台采访、时尚媒体、科技媒体专访。

基于爱折腾的天性,就开始考虑要不要真的量产出来。

说干就干!做了大概的执行计划,接下来每个周末跑模具厂、采购配件、联系代工厂 。晚上回到家就做网站、改设计、做概念。现在想想真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整个量产的难度。

到2010年年底终于进入了量产阶段,然后发现这才是悲剧的开始。被供应商骗、被代工厂拖工期,最后前前后后卖出去二十多台车。我发现小批量量产其实是最难做的,没有供应链团队,没有合适的代工厂,定制配件量太少没人肯做,完全是把自己逼近绝路。

钱都拿去开护板的模具了,没有钱做更深入的优化。另外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小车,压根没办法两边兼顾。最后被迫决定把模具卖给台州的一家模具厂,模具厂因为不觉得新开发的部件会很好卖,基本上以一个卖废模具的价格给收了,车架及总装结构图纸基本上等于白送了,损失惨重。

我的第一个自己设计的产品,就这样充满鸡血地开始,遍体鳞伤地结束了。 一年多的心血就这样没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在设计之外的知识,更加了解到从设计到产品之间的天堑之别。钱亏了但是有了更大的成长,其实还是很值得的。

创业需谨慎,了解到哪些是自己的强项,哪些是自己的短板,创业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那才是最可悲的。

由于买不到鞋所发生的连锁反应


经历了XZOOMER的洗礼,把一个产品从概念到设计再到量产销售的过程理了个遍,更重要的是接触了更多设计之后的东西和好玩的人。创业的念头就像扎了根的野草在脑海中野蛮生长。

我的脚是43码,按照比例不大但是我高足弓,很难买到自己合穿的鞋子,更别说很好看又合穿的鞋子。 夫人的脚是35码的长度,34码的宽度,甚至比我更难买鞋,而且基本上稍微不错的国外品牌鞋子都36码起,也是一样买不到鞋。所以两人对鞋子有着特别的偏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上海乌鲁木齐南路上看到一家手工制鞋的店,经过和店主的聊天发现其实鞋子也能自己设计,当时就想连那么大的车都做了,一双小鞋肯定难不倒我吧,谁知道这一开始就整个陷进去了。

最初的时候只是想给夫人做几双鞋穿罢了,随便画画稿子,交给鞋店做出来就完事了。市面上的鞋子花哨的很多,但是极简舒适的鞋子很少。因为自己是被难穿的鞋子磨到各种出血的人,所以对舒适性特别关注。所有人都知道运动鞋很舒服,皮鞋就不舒服,那么为何不用运动鞋的鞋垫做皮鞋呢。

在整出来的几双鞋在拿到手以后,经常被身边朋友问起什么地方买的。于是就帮身边的朋友也定了几双,结果发现反响很不错。 朋友的朋友纷纷找上门来要帮忙定鞋,刚从电力机车项目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清闲了几天便屡教不改地开始想着开个淘宝店。

品牌的名字叫“Hard Candy(硬糖)" ,一共只有四款鞋子,全部是极简造型,但是颜色特别丰富, 每双鞋子和每个颜色都有自己的名字。


作为设计师出身的我当然不会只关注在鞋子本身上了。从鞋盒到吊牌,每双鞋子配送一张鞋子的照片 ,到使用牛皮宣纸做内部的包装和防震,再到快递包装袋的封贴,虽然是个不知名的小牌子但是力求做到最体贴。所有东西都搞定就开了家淘宝店, 由于是订单生产也没觉得会做多大,就选择了全款付款后15天后发货的策略。

完全出乎意料的是产品上架后的一个月,仅仅是在微博上发了几篇介绍,结果口口相传第一个月竟然卖出了两多百双。


第二个月起因为第一批用户的反馈极好, 口口相传,竟然又有了无数的订单。那时候从下订单到包装、打印快递单、封箱就我和夫人两个人。 下班后就是个包装大Party,随之而来的问题就出现了, 订单多到完全无法处理,工厂加工质量不能得到统一和保障, 结果导致很多订单就只能向后推。虽然同学们都很给力的愿意继续等待,但是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是完全无法接受。还有个问题就是完全没有批量生产的保障。

单一颜色的皮料如果要自己定义颜色和质感最少要3000尺才达到起订量,这个问题肯定是无法通过量来解决的,那么皮料解决不了就找找其他材料吧。

正当俺挖空心思的到处找面料的时候,一个北京的哥们儿白明辉送了我俩杜邦tyvek的纸钱包, 结果被家里的两只猫爷发现了。当我从它嘴里把钱包抢回来的时候想着肯定坏掉了。结果发现钱包竟然完全没破!上网查了这个材料的资料,突然发现了新大陆, 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印刷能切割还倍儿结实, 不但超轻竟然还防水还透气,黑科技啊,这材料太适合我了。


从收到材料的那天到做出第一双样品鞋总共只花了两周,每天下班后在家做到凌晨五点就为了看能不能做成鞋。当我第一次穿着这双鞋子走去Frog办公室的时候,从GM到打扫卫生的阿姨都无比惊奇。 虽然那只是一双在家用打印机、订书机、烤鸡翅的烤箱做出来的无比丑陋的鞋子,连鞋底都没有。


但是我觉得有信心把它做成一双好看好穿的鞋。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又做出了第二双,第三双,第四双... 甚至最后Frog全球战略大头来上海办公室还特意找我聊这款鞋子的设计。Frog的很多同事跟我一起见证了这双鞋从0到1的整个过程,那段时间真的是为鞋着了魔啊。


当时很纠结的在考虑这个问题,到底是在Frog继续工作下去,还是离职出来创业做鞋。因为基本上硬糖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虽然不怎么赚钱,但是是可以看到发展的。

经过一次简短的家庭会议,决定还是辞职创业吧。虽然很多身边的朋友表示完全无法理解我的神经病脑子。但是我觉得既然开始想要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代价是必然要付出的。如果不趁着年轻疯一把,到我老的时候肯定会后悔的。 如果工作和我的梦想有冲突,还是追寻自己的梦想吧,毕竟还年轻,哪怕摔倒了还有爬起来的时间,但是机会不是随时都会等待着你的。


那一年我27岁, 离开家乡整整10年。

老板让我考虑清楚了再做决定,先别辞职,给自己个缓冲期。这样也好,不过既然开始就得做好全部的规划, 一方面维持硬糖的产品,一方面继续做开发。由于没有工程背景对材料的了解也不够充分,在继续设计下去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


小飞鞋


发挥我不怕丢人的一贯精神,通过朋友直接找到杜邦品牌部。辗转联系到Tyvek事业部的总监。当我们带着自己做的看起来很愚蠢的样鞋去杜邦开会的时候,得到了来自杜邦个人防护事业部从销售总监到市场专员再到技术部门的迎接. 他们也没有想到在中国会有人尝试用tyvek来做鞋,过去的很多年所有国内的销售都是围绕安防,包装等商用行业(福岛核爆炸的时候人穿的防辐射粉尘服知道吧,就那玩意儿,还能做外墙防水保温材料,美国的房子100%用的是tyvek)。


在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早在1998年就已经有人用过这种材料做鞋,那牌子叫NIKE... 虽然只是飞机稿,但是还是有人尝试过了最后还是没有量产。现在在美国还有两个牌子在做这样的产品~ 虽然销售不是很好但是一直也能维持。尽管如此他们也是很愿意给与我帮助来继续做下去~ (偷笑~ 脸皮厚是必备技能 没有之一... )

说实话我当时第一反应十分郁闷,尼玛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搞了个牛逼哄哄的发明创造,结果发现早就有人干了。冷静下来以后思考觉得其实设计和创新本就是这样,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好的设计师重要的是分析、总结和超越。


在做完了所有市售产品的调研以后,发现他们基本上还是在做传统的鞋子,除了Tyvek之外全是传统材料,橡胶鞋底,帆布内衬。而我在穿上自己的第一双鞋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超级轻,跟没穿一样。

想要专业去做鞋有很多技能需要学习,慢慢的学会了电脑开楦、制版、分内里、中底、大底、边条等。 为了研究试制,还买了台二手工业缝纫机放在床头。

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尝试后,终于被我搞出来了一双可能是全世界最轻的鞋子,一双鞋的重量甚至不到一只匡威帆布鞋的重量。既然那么轻,干脆就叫小飞鞋吧。

2011年10月10日,小飞鞋的第一个版本UT1正式发布,为了和其他厂商区别开来,我们把发布会做成了一场“ON THE ROAD - 硬糖和他的朋友们”跨界艺术展,地点在上海新天地时尚。


展览现场来了很多人,身边各行各业的朋友也帮忙邀请了很多媒体。完全没想到能吸引那么多人的关注,看着整个中庭爆满的人,整个新天地甚至马当路上的路边全部换上我们的彩旗。展览办完的当天整个人摊在展场旁边的紧急出口那里直接瘫倒了, 这一切的一切竟然真的发生了, 而我们只有两个人。


彻底在frog办完离职以后,直接投入了下一步,也是最头疼我最不擅长的一步:量产。

纷至沓来的媒体报道基本上给我们带来了和品牌完全不匹配的关注和订单。因为做鞋子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每一个款式要有男款6个码,女款6个码,再加上颜色系数。6个颜色*12个码,做72双鞋才能保障每个码数有一双。


如果要铺货的话,每家店最少几百双鞋子铺下去,我们自己的资金又完全不足以支撑做那么多鞋。就在这时候一个微博上关注很久的朋友介绍我一个来自福建的朋友,之后上海见面,光鞋子聊了整整10个小时。让他惊讶的是我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在这个行业深耕过的门外汉设计师,竟然对鞋子这么懂。后来去到家里喝茶,看到床头的缝纫机和我工作台上的杂乱的材料,彻底被震惊了。


作为一个只有四钻淘宝小店的我们能够有人愿意投资我们去做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最后决定我们出小钱,他们出大钱,一起注册新商标,夫人也辞职全职来做。这才有了后来被很多人熟知的 UTLAB。


新公司组建完成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量产,除了品牌的所有设计,产品的开发之外还要每周飞到福建去盯着量产,还要准备开天猫,联系线下连锁经销商,所有人都等着我们出货。一切看起来都特别美好...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代工厂的延期,出错,无法顺利生产,甚至工人都不愿意做。


因为中国的工厂基本上都是喜欢做成型的产品,没有风险纯代工。之前选了一下看似高大上,为很大的品牌代工的厂结果还是出了无数的纰漏(不要看对方工厂大,要清楚是不是因为做的产品很成熟,没有技术含量,完全靠冲量来做大)第一批产品下线的时候我想哭的心都有了。


看着基本上报废率80%的下线产品,想哭的心都有。但是怎么办呢,只有我自己驻厂了。第一批产品全部报废,优化模具,减少加工难度。 在来来回回改了快三个月之后产品终于下线了,虽然产品还是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已经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错过产品的最佳销售期,一旦错过就要再等一年。

整个过程现在想想真的不可思议,那时候我们只有很少的几个人,我和夫人,以及另一位平面设计师,外加一个兼职财务。我和KONG负责所有的网站,广告片拍摄,设计,打样,夫人负责媒体,采访,经销商就我们几个人。也就是凭着这种拼搏的鸡血精神才能在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把这些做完吧。

2012年的8月产品发往全国的经销商和代理商 ,天猫店也如期开业,虽然错过了最好的时间,但是之前积累的用户还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也创造了很多奇迹,在整个互联网品牌产品单价低,品质低,品牌低的情况下,我们保持着中高价位,注重产品和消费体验的设计,实用的极简美还是打动了很多的消费者。


第一批产品虽然有着很多瑕疵,但是很多消费者还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毕竟单靠一个产品无法继续延续,而且小飞鞋在冬季也肯定不好卖,就紧接着投入了秋冬产品的开发。幸运的是凭着用运动科技做舒服的皮鞋鞋的理念,整个产品线如期面世。

整个秋冬系列在保持高价位的情况下也是卖的超好,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媒体采访和报道,拿到各种奖,甚至包含天朝1号电视台,尊尼获加永远向前基金的最佳梦想实践家的奖,拍摄的视频短片就背传播了XX万次。也让我更加的膨胀,虚荣心再次爆棚到顶,俨然成了青年成功设计师。


自我膨胀


一晃到了2012年,小而美的事情总是给人繁荣的假象,在互联网上卖高品质的产品,是因为有很多了解和懂得你品牌以及产品含义的人,appreciate your design and product, 但是当你想要开始想要做大生意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冲突,别人成本只有80块的产品,卖120。但是你所坚持的品质和品牌代表着你不愿去做挂羊头卖狗肉的寨货。整个制鞋行业的水太深,价格差距三四倍的材料都可以通过各种后期处理手段让他们看起来一样,中国人在材料“创新”方面有着别样的天赋。

但是没办法,有产业资金的注入就代表着你需要赚钱,赚更多的钱,把整个盘子做大 (大品牌思维,投资人自己的主业公司一直在考虑上市的事)会用各种方式告诉你其实消费者面对使用二层贴膜皮的时候只要你产品价格低绝对能带动销量的,量代表着现金流,代表着品牌,量大于一切。

但是这时候我已经忘记了我做鞋的初衷,为我自己,为我所爱的人,为我身边的朋友们做一双好鞋。作为一个单品少,品质高,口碑好的牌子,一旦开始不顾一切的盲目扩张的时候你就已经失败了。

2012年开始拓展各种品类,从帆布鞋到皮鞋,从跑鞋到休闲鞋,完全不顾自己品牌的定位,也不顾产品的风格,觉得只要是还行的产品,通过低价加上我们的品牌肯定能够起量.以为自己懂得整个生产流程,为了不受制于代工厂,贸然决定开一家自己的工厂,保持高密度的开发,却不顾高昂的开发成本。


每一款鞋子的鞋底模具投入下去就是十多万, 是否能够带来实际的销售还是个未知数,为了做鞋,为了做更多的鞋,为了卖更多更便宜的鞋,凭借着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莫名自信,顶着看似耀眼的光环,我迷失了。

基本上每个月有20天住在工厂,事无巨细的管着每一个环节,从金属件到材料质感,再到颜色搭配。开发出了一大批价低,完全没有特色,只是材质稍好但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鞋款。最低档的鞋价格去到了令人发指的1XX... 导致的结果就是堆积如山的库存,完全没有起色的销售。

整个店里充斥着连我自己都不会去穿的鞋款,各种烧直通车强推。但是问题是:跟你长得差不多的鞋子别人售价是你的不到一半好不好,拿什么拼?设计?品牌?在这个价位上谁会在乎这些? 


整个12年我基本上从上海消失了,身边最好的哥们也基本上不怎么联系,发疯了一样铺在产品上,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或许只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虚荣心和膨胀感,只要我努力做了就肯定会成功,完全顾不上停下来看看方向还对么。如果让我现在自己形容,绝对是失心疯了。人在极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下会进入一个误区,为了解决问题而拼命钻研,到最后变成了因为要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完全不顾这个问题是由于自己的错误决策造成的。

一直到12年的年底,在浪费了一张年的时间后,受到了一整年的压抑和打击开始有点顿悟,看着不堪入目的财务报表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杀到广东开发我想做的产品,用好玩的新材料,做好穿好看舒服的鞋。短短的三个月将小飞鞋系列新款补全,又顺带开发出使用另外一种科技材料的超轻鞋款。

另外通过Frog的大老板张颖的介绍,一个来自美国的超级靠谱团队要跟我们一起将UTLAB的小飞鞋做到美国去,视频拍摄、广告片准备、打样寄送、产品生产准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准备重整旗鼓大干一场! 


一切看似向着好的方向渐渐被修正了,其实老天会在看似有希望的时候跟你开一个天大的玩笑,只是你永远没有准备的时间罢了。


狗血剧情篇


2013年4月初的一天,我正在广东一家供应商那里测试工艺,突然接到表哥的电话,问我回老家住在什么地方,有没有人陪我吃饭,我特别纳闷,怎么回事?表哥告诉我你爸爸脑淤血复发了,现在正在医院,妈妈怕耽误我工作瞒着没告诉我。当时我整个人就炸了。准备定第一班的飞机回老家,却发现压根没有直航的航班,冷静下来以后思考,决定还是先赶回上海,联系好医院随时准备把爸爸接到上海开刀。因为老家的医疗条件有限,上次就是包了台救护车到上海看病。

连夜回到上海后第二天跟医院联系好,谁知道刚当天夜里11点突然接到电话 : 抓紧时间回来,你爸爸不行了,现在刚进手术室,快回来见最后一面。

来到医院爸爸已经推出了手术室,昏迷不醒,医生说手术效果不错,但是脑部可能还是有不少损伤,颅内压过大,开颅手术以后拆下来的那块头盖骨没办法装上去,看着父亲塌陷的额头,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崩溃,只有坚强才能分担妈妈的压力,而不是平添痛苦。

第二天老爸就醒了,不幸的是一向脾气特别好,出名的老好人的爸爸,变得格外暴戾。刚醒来就要下地走路,各种挣扎,对我和老妈暴力相向,各种谩骂。主治医生告诉我们这是术后谵妄状态,由于半边身体完全无法感知导致的情绪失衡,基本六亲不认。迫不得已只好用纱布固定手脚。

我决定留在安徽陪着妈妈一起照顾老爸,07年已经经历过第一次介入手术治疗的爸爸,第二次脑溢血发病的死亡率太高,如果真的有万一,我希望陪在妈妈身边,不然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突然一天突然接到电话,来自投资人:由于去年的一整年整个项目全部是在亏损的状态,而且暂时看不到会有好的发展,家族给了他很大的压力,甚至停止了他动用资金的权利。决定停止后续投资...... 那天我跑到医院外面抽了半包烟,怎么办呢,错是我造成的,我也没有任何能力确保一定会扭亏为盈。只能默默的回到病床前笑脸面对爸妈,希望病情能够有所好转。

大半个月过后,爸爸的病情基本稳定,也不再有二次出血的征兆,老爸老妈一直催我回上海说不能耽误了工作,想想也是后面也帮不上什么忙,上海公司还有一堆破事等着我. 在我的坚持下又多找了个护工来帮忙之后我决定还是回去。

回到上海之后开始整理公司的账务,资金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关闭亏损的广东工厂后,如果计划做的好应该可以度过难关。


因为一直有一个想要开一家旗舰店的想法,朋友告诉我附近有家店面刚空出来,要不要考虑一下,虽然有点大。遂约了房东看房,就在公司附近,感觉很不错的地段,但是租金超出了我们的预算。在做了个大概的财务和运营计划后决定将公司的办公室和店面合并,再约上上另外两个朋友一起把这家店拿下来,做成旗舰店+咖啡厅的概念店模式。

因为开一家自己的店也是我们一直的愿望,但是这个决定最后成为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装修设计到家具设计,整个进展的还算不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搞定。

地处上海黄金地段的泰安路淮海中路。


UTLAB的首家旗舰店 加上独特的装修风格以及来自很多全球的独立品牌的好产品,加上开幕艺术展让整个店铺人满为患,另一位合伙人糖果猫猫精心调制的饮品和甜点也让它成为了大家经常光顾的知名景点,也在店里认识了很多很多的新朋友。俨然成了沪上炙手可热的必逛之处。一切看似又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是吧,老天在给你一个惊喜的时候肯定还会有几个后补的。

一天在店对面吃饭,接到妈妈的电话,看到妈妈的号码我还以为爸爸有什么问题,心里咯噔了一下。接起电话妈妈告诉我:儿子快回来吧,你爷爷脑淤血住院了。爷爷很快就走了,料理完后事没过头七我就赶回了上海,因为这时候公司出事了。


一批在广东做的货,由于老板的疏忽,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问题,全部报废!同期报废的还有几万双其他品牌的鞋子,老板直接消失了。对于现在这个非常时期,不管是资金还是产品都没有着落的情况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赶到广东联系当地的朋友和其他品牌的人,发现压根就没可能追得到人,只能自认倒霉了。


再次回到上海想着看有没有其他办法赶紧弥补这些损失,回到家里那天我在床上躺着怎么也睡不着。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烟,一直抽到第二天早上直接去上班,行尸走肉一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还是感觉完全没有困意。白天也心神不宁的不知道在干什么,不知道在想什么,没有胃口吃饭,没有欲望喝水。那种感觉不是不想睡觉,而是连一点疲惫的感觉都没有,仿佛所有感觉都不见了。

就这样循环着又过了三天,自己虽然知道肯定不能这样下去,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困.只好开始买酒回家灌。一杯不够来两杯,两杯不够来半瓶。随着喝的量越来越多,能够进入睡眠的时间越来越短,一天洗完澡发现头上若隐若现的出现了的白发。称了下体重发现体重指向135斤, 我之前一直保持着175斤以上的体重,从父亲脑溢血复发到今天刚刚三个月。


当喝酒都无法入睡的时候我发现不能这样耽搁下去了,找了朋友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挂了专家号。在做了一大堆检查和精神测试后确诊:中重度抑郁症,无自杀倾向。 需要使用精神药物维持睡眠和饮食。


重生


拿着医生给开的百忧解和佳静安定回到家坐在椅子上发呆。


想着主治医师给我的告诫:体重骤减是因为极度精神衰弱的副产品,随之而来的还会有精神性脱发和白发,还有各种心律不齐。让我最好不要继续工作,安心静养,先把身体养回来。

各种事情的不顺会让我持续产生极度的自卑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实最重要的是基本的自信。自卑会毁了一个人,觉得身边所有的人和事都对我充满了敌意。如果一两个月还没有好转,推荐我去做电击治疗。

一直坚信的所有三观全部都喂狗了,公司的事情也不想管,店里的事情也不想管。对于感情,我又能做什么,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事业没了,可以再找工作,家庭变故不是我能掌握的自信被彻底抛下,只剩下自卑的时候,如何找回来呢?

那时候就觉得所有的事都是因为我的错误导致这个悲惨的结局,我自找的。老天只是把所有我做错事情的报应赞在一起还给我罢了。后面就靠着药物维持着相对正常的生物钟。但是身体丝毫没有任何起色,对所有的事情完全不感兴趣,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唯一的爱好变成了喝酒每天喝。


因为喝醉了就不用去想这些事情了, 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不刷牙,不洗澡。点各种垃圾食品外卖,还有喝,喝,喝......

浑浑噩噩的快半个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在床上睁开眼,看到满房间的垃圾,空气中弥漫着粘稠的臭味Blue躺在沙发上藐视的看着我(偶闺女,一只捡回家的小猫)突然觉得很恶心,但是浑身使不出一点力气,只有思维还能动。整个人僵直在床上,以为自己出了更大的毛病。


就在这种状态下脑子里想了很多很多很多过往的事情,父母、朋友、同事所有人都在尝试帮我走出来,而我自己却自暴自弃。如果我真的走了爸妈怎么办,公司的同事怎么办,我还年轻,还有机会,我不想就这样下去。知道害怕和对生命的敬畏很重要,当自己被逼上绝路的时候,要不就触底反弹,要不就自暴自弃,就这两条路。

幸运的是酒精加药物的反应只把我禁锢在床上差不多两个小时,爬起来冲去浴室,洗了三遍澡。让阿姨来帮忙打扫卫生。看着镜子里瘦的皮包骨头的我,想着从当年一无所有来上海,走到今天,我还有机会!

去公司整理计划发现完全没有钱了,怎么办?开源截流。

截流:第一步就是先把店关了,把每个月压在头上的巨额租金压力减掉。

开源:没有钱做新的货,卖东西吧,Mac pro、iMac、 MB air、莱卡相机、镜头、手表....所有能变现的东西全部迅速处理掉,还是不够怎么办?借吧。

自从我从老家出来,从来没有张口借过钱,一个是自尊心使然,另外就是我知道一旦开了这个口,有可能朋友都没得做. 而且我要借的也不是小数目,身边的朋友要不就是在创业,要不就是在工作,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压力,肯定没有谁能一下子借我那么多钱...还有就是我借了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还得上,张不开这个口。

打开QQ,弹出一个以前经常扯淡的QQ群,一帮基本上没怎么见过面的GUI设计师兄弟们。虽然神往多年但是从来没有过太深的交往,更别说金钱上的来往了,自从开始做鞋也没怎么在群里露过面。

鬼使神差的在群里发了句:”公司遇到很大困难,现在没有流动资金了,谁能借我点钱救急“。 设计师们看似薪水很高,但是败的也是极快。各种数码,各种相机动辄上万的价格,而且基本上大家都有家庭和按揭贷款了。没可能借我什么大钱的,当时自己也就这么一说。

结果呢,两天在群里借了40多万,无利息,无抵押,借据都没要。 甚至有些哥们都从来没见过我,一帮人你两万我三万的楞是给我凑了一笔雪中送碳的钱啊!一周之内全部都到我账上了啊。

借钱的事情被一帮好基友知道以后还埋怨我,”你怎么没找我借啊, 我都给你准备好了,就等着你借呢啊...“。隔了几天某土豪朋友问我要账号,说”XXW我先打给你,不着急还...“。

最后事实证明一切事情都是事在人为,老天不会亏待每一个真正努力的人。

货品的准备很顺利的进行下去,美国的产品众筹如期登陆 Kickstarter。

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牌子,创造了14万美金的众筹总额,来自50多个国家2000多笔众筹以及超快的众筹速度霸占KS首页推荐数天, 接踵而来的还有来自全世界顶级媒体的各种专访。

作为一个设计师每天必看的国外顶级设计媒体,财经媒体各种专访及推荐,帮助我们一个来自中国的小牌子夯实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基础。不管是 Fast Company,Design Boom, Core77, YANKO DESIGN 还是 Hypebeast, GQ ,从来没想过我们的设计会出现在这些地方。


看着各种光环,突然发现这些对我来说已经不意味着什么了。 这些东西不代表着你多牛,只是代表着你完成了你想做的事情。抱着更低的期望,和更低的姿态,才会给你带来意外之喜。

随后的两个月紧张的生产、包装、物流,顺利地将产品运送到了57个国家。


在这期间我负责设计和产品优化,JOE负责生产流程和市场,Shaun 负责物流和货运及客服。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确实能够很快的给我找回自信,让自己觉得还有价值。做自己能够掌握的事,游刃有余比超出控制重要得多。


相比着美国的计划有条不紊的加速进行着,但是国内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投资方不再追加投资,但是始终占有着很大的股份。最后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作为投资方给我的出路就是:既然离婚了,反正你就自己一个人,来福建吧,搬来福建我们可以继续投资。

经过和朋友的讨论,以及和美国团队的协商,决定放弃UTLAB国内外的所有股份,离开这个行业。


国内的市场瞬息万变,从刚刚起步到2013年8月,经过两年的洗礼和试错,发现当一个重要的方向决策做错的时候,会让你无法翻身,不是没有办法而是需要更多的资金和库存才能继续支撑下去。

而我能做的其实很少,受制于没有制造业背景和供应链团队,很难在未来有很好的发展。

而对于美国后续的产品一年只需要一款新产品的设计,对于我来说工作量微乎其微,按照我们最初的设定,少鞋款,多配色,多质感的策略,其实一两个贴花配色设计师就可以cover所有的后续设计工作。KS众筹和后续订单的利润帮我还上了之前欠下的债 。

时间来到2013年的8月


通过一点一点的找回自己的价值,重建了信心。虽然很痛苦但是很坚决的亲手终止了一手带起来的品牌。还清了所有的债,卡里基本清零。停了药,通过定期健身来调养身体,体重回升到150左右。


自己丢掉的,只有靠自己捡起来!

虽然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是第一次觉得如此富有,在经历了这么多可能别人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跌宕起伏后,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很淡然的告诉他:”天上飞来五个字:这都不算事”。

血淋淋的忠告:


有自知之明并且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比有个好项目更靠谱。 好的团队能把不好的产品做好,不好的团队会把一切搞砸。

创业必须人推着事情走,而不是事情推着人走。

产业投资和VC投资之间做好权衡,一失足成千古恨。

不要随大流,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不要过于鸡血的向前冲,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停下来,想清楚这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还是因为决策本身就是错的。

家庭和感情都是需要经营的,每个人的Comfortable Zone 完全不同,沟通比什么都重要。

男人只会变老,不会长大。


人在做天在看,你所做的一切最后有一天都会回报到你的身上。


柳暗花明


我最擅长的不就是设计么,先从做设计重新开始吧。


先从最简单的来,将公司的设计师重新整合,开始接设计。

凭借着之前在行业里的口碑和朋友的介绍,团队很快拿到了新的项目。借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大潮,用户体验设计的需求成几何量级的增长。一切慢慢的走向了正规。对于设计师来说只要肯做、质优、价良,其实很容易赚钱。

计划着一边做设计,一边找新的方向吧。但是照着我这种不作死不会死的性格,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


从上海到杭州走国道会经过很多的小县城,经常在穿过县城的时候遇到满世界的电动车大潮,这让我意识到电动车在短短几年里得到了大量普及。

同时也让我看到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2009-2013)从产品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进化。车还是那些车,还是那么丑,还是用着铅酸电池,还是一如既往的质量差,安全性堪忧。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喜欢摩托车,喜欢那种掌握自己的路的感觉。也不忍看着自己所喜欢并曾经付出过的行业充斥着各种不上台面的产品。

再次创业


有了前面一次创业的教训,先抽时间开始前期的调研吧,就当度假修养了。

我坚信作为一个方便的交通工具,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扮演着城市交通毛细血管的重任。用户的需求绝不仅仅停留在能用就好的层次。

通过在很多行业论坛的泡坛,结识了一帮专业车友, 发现他们也和我一样有着做一台好车的期望,但是苦于做车的投入实在是太大了,按照正向的研发流程,最少需要数以百万记的开发费用,数十人的团队才能去做.更别提供应链,生产,质检,销售......想要在这个所有人都觉得很LOW的行业里做出点什么,真的很难。

虽然看似希望渺茫,但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分析、调研、讨论后,我觉得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跟几个车疯子合计了一下,决定没有资金咱就慢慢做,反正我还有设计项目能赚点钱,饿不着。既然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至少先尽全力把所有前期概念、研发计划和预算做出的可行的执行方案。做好项目的商业计划才可能找到投资把他做出来!哪怕真的到最后一场空,起码我们都尽全力努力过了。

我来负责商业计划、进度预算和可行性分析(顺带结构及功能设计外加产品经理)、老刘负责电子(某公司电子研发大牛),Joseph负责外观(10岁开始骑越野摩托满山跑的新西兰工业设计小伙),小白负责交互(工业设计出身但是对用户体验设计有极高敏感度的小天才)再从设计公司里分出两个人去来做细化和辅助设计(大家共同的特质就是:发自内心的爱车),很快组成了一个小而专精的核心团队。

随着项目的进行,大家越做越High。来自不同行业的丰富经验给予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验证可行的执行方案。在无数瓶红牛和可乐的帮助下终于把我们构想的电力机车研发规划和商业计划书做完了。

为了验证我们的计划,更为了能够更好的走下去。2014年4月带着整个团队大半年来的心血、满满的信心、更做好各种碰壁的打算开始寻找投资。用最强的信心做好最坏的打算. 尽量想到所有可能被质疑的点. 没有完美的计划,只有不断修正的计划。

2014年是投资量暴涨的一年,只要你有看起来还不错的计划书和靠谱的推荐人基本上都可以得到一次会面的机会。对于一个大型硬件项目来说,我们需要的资金比一般项目要的更多,也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动辄五六百万的早期开发投入已经远远超出了平均两百万左右的天使投资基数,更别提后面上千万的模具,生产投入。我们肯定不可能一次找到能够支撑到量产的资金,但是起码让我们能做出样车再去推进下一步。

因为除了钱之外我们也很清楚自己的团队还有着致命的缺点。在我们的计划书团队介绍的页面上空着四个职位:CEO,销售营销、供应链、售后服务。

每次带着希望去谈,带着失望而归。遇到聊得不错的投资人甚至建议我们放弃这个庞大的计划,以你们的团队背景去做一些小产品的创业成功几率还是很大的。如果你们愿意花时间找到一个新的方向,哪怕没有很细节的规划我们都可以考虑投你,干嘛来趟电动车这个无比复杂LOW行业的浑水?

而我们的态度也特别坚决,我可以放弃创始人的身份不做CEO。如果有合适的人来操盘,管供应链,做营销,我们当然愿意让出大部分的股份给能和我们一起努力的人!因为很早以前我就清楚:设计和开发只是起步的10%......

值得庆幸的是也得到了很多知名投资人对我们的产品及商业计划的认可,只是觉得我们没办法操盘。每次都能帮助我们修正一些错误,补充一些我们考虑不周的细节,起码让整个计划越来越完善,也介绍了更多在相关行业内的牛人给我们。

花了很多时间去谈投资却没有任何进展,但是也占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同时设计公司的项目越做越好,相应的花在电动车上的时间开始被压缩,团队总是要养的。谁也不能看着整个进度慢慢的拖延,不知道到底怎么办才好。

只要我做错了决定一切都会化为泡影:


1. 放弃项目,这是我们无论如何不会去选择的。

2. 将整个项目的时间线拉长,用设计公司养项目,但是随之而来的风险则是计划已经发出去给很多人。一直有投资人告诫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有没有谁会绕过我们直接去做。

3. 稀释相对更多的股份,同时减少投资的总金额,将整体计划中的部分功能砍掉,把缩减版样车做出来。


内部讨论了两天后完全没有结果,谁都不敢轻易做出决定。怎么办?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疯狂的重新核算所有预算和项目的可行性后,我决定孤注一掷:不选上面任何一条路,而是把自己闭上绝路!

关闭设计公司,停止所有设计外包项目,全力以赴用我们能够动用的所有资源,用最原始的手造土办法把样车做出来!


奔袭帝都


经朋友介绍结识了现在我们的CEO,一位超级大佬。大家干柴烈火,一拍即合,他很快决定放下手上所有的事情,全职带领我们的团队前进。

唯一的条件就是把整个团队拉到北京,因为这里是中国产品研发、媒体、互联网资源最多的地方。


在他的帮助下很快(一个月内)把整个团队全部笼齐~ 组成了史上最混搭的核心创始团队:

CEO / 联合创始人 / 低调超级大牛 (保密)


某业界顶级大佬亲自操刀,青年导师,超级天才,再次创业!

联合创始人A / 追风纹身设计狗 (就素我啦....)

某初中毕业进城务工人员十余年奋斗走上人生巅峰,再次抛弃一切,千里骑行奔赴北京追寻梦想。

联合创始人B / 羞涩超模外国人

某金发碧眼青年才俊,为拯救劳苦大众。抛弃资本主义顶级公司的顶级职位,奔赴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联合创始人C / 暖男闷骚80后

某顶级明星公司元老,期权啥的都不要了,拿出一不怕苦不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全身心投入。

联合创始人D / 低调奢华有内涵

某带领三家公司上市的供应链大牛,在还不知道要做啥的情况下毅然加入, 了解业界现状后表示,业界最高点比不上我要求的最低点。

联合创始人E / 日漫二次元技术宅
某民间潜伏低调发烧技术宅高手,潜心钻研占领海内外高端智能电控市场多年,被三顾茅庐挖出。

后记:


打死我也不会相信自己能写出这么多字,绝对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篇文章了。


可见人的潜力总是可以被无限挖掘的,不作死不会死。

但是不作死怎么能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呢?

这是个哲学问题。


感谢一路陪我走过这十几年段漫长旅程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成长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肯定会有很多人觉得何必要活的这么累?其实这背后埋藏的是对命运的不甘和憧憬。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意义,从自卑,到自满,到自我膨胀,到自灭,再到重生。

经历过这些事情才让能让真正懂得那些谁都会说的道理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拥有时不觉珍贵,失去时才觉失落,什么是你想要的?


不断尝试,不管成功或是失败,经历过便是得到。

真诚的面对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顺境时恪守初心,逆境时憧憬未来。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