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你还能许我一个爱情吗
2015-08-06 14:10

华语电影:你还能许我一个爱情吗

文/陈昌业


随着《命中注定》、《太平轮·彼岸》相继折戟,关于爱情片不适宜暑期档的论调日甚,在好莱坞,爱情电影遭遇的市场冷遇与中国亦有相似,“在青少年市场都已经逐步转向偶像动作电影以及青春小说电影的情况下,爱情电影已经完全沦为好莱坞的边缘化题材。”这是好莱坞老牌杂志《综艺》与Indiewire多家媒体的论断。


果真如此吗?大家似乎忘了,全球影史上最卖座的两部影片都是爱情片——一部是《泰坦尼克号》,1998年版加上2012年3D版的全球总票房累计超过20亿美元,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该片票房数字实际是比《阿凡达》当时创造的27亿美元要更多;另外一部则是《乱世佳人》(又名《飘》),1939年上映的经典爱情片,彼时即获得了4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60亿美元。


毫无疑问,爱情片在整个影史上仍然有不朽的地位,《阿凡达》的剧情底子也仍然是一段跨越星际/种族的爱情,虽然老套,但驾驭这部奇观片的叙事,爱情仍然是导演与全球观众之间沟通的最佳语言。


无论是《泰坦尼克号》还是《乱世佳人》,抑或是《阿凡达》,乃至任何在影史上堪称经典的爱情电影,旷世和绝恋一定是它们故事的必然特征——既是伟大爱情的敌人,也是伟大爱情的试金石。


《太平轮》、《命中注定》兵败,是打开方式的不对,而不是类型


回到今年已经过半的暑期档,《太平轮》的失败并不是观众不会欣赏好电影,而是吴宇森导演确实没有奉献出一部好电影——即便我们都欠吴导一张电影票,但观众还是没有必要为不好的电影埋单。同样是沉船,《泰坦尼克号》的巨大成功并非只是因为好莱坞顶尖的特效制作,很大程度上是那个被刻在观众心里的爱情故事成就了该片在观众心中的巨大回响——即便那是一个虚构的老套(男版灰姑娘)的故事。詹姆斯·卡梅隆让“沉船”成为了电影的背景,而那段爱恋则成为了推动观众情感波澜的前景叙事。


《泰坦尼克号》并没有明晃晃地令情怀成为银幕上的宏大笼罩,但对于美好爱情的笃信以及伟大人性的尊敬令这部影片成为了影史的一座丰碑。相形之下,《太平轮》两部均令大时代的背景变成叙事前景,但观众从头至尾却并不知道叙事的动力何在——人物究竟为什么向前走,观众的情感要跟着什么吸引力走呢。除了章子怡是为了一张船票在不断挣扎之外,其他人呢?


章子怡的角色亦有缺陷,她与佟大为角色之间没有情感联结,只有命运的偶遇,她一直挂念的并不是“佟大为”,那么他们俩为什么最终必须再遇见,并幸存下来而值得观众激动和感动的呢——直到上船前,“章子怡”挂念的心上人才离世,这个剧情的钩子才松开,她才可以挂上“佟大为”了,但此前也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章子怡”心上人这么一个军士,会跟随太平轮逃往台湾啊,因此“章子怡”又为什么执著要船票呢?


此外,《太平轮》的此一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时代背景在内地的历史叙事上又是长期缺失的,这就意味着观众本身是很难代入到吴宇森导演所勾勒的大时代情怀里的,更何况该片的历史叙事角度也不是内地观众所熟悉的,那么再以大时代为前景叙事,就会令观众非常难以投入——如果把章子怡-佟大为的感情故事做得更扎实些,把宋慧乔-黄晓明-金城武的故事再做些雕琢,与另一段故事形成更强烈的呼应——哪怕是老套的爱情片模式又何妨,导演本身不是希望令这段历史得以借电影被社会重温、令这段历史“复活”在观众心里吗?没有刻在心里的爱情故事,这段尘封的历史如何在观众心头跳动呢?到头来,如今的《太平轮》不过是大时代悲欢离合的一次冗长的情怀慨叹罢了。


《命中注定》亦非类型、题材不适宜而来去匆匆暑期档,对照《北京遇上西雅图》,前者有冯氏喜剧的幽默、趣味,但缺乏后者对一段爱情故事沉稳、扎实地讲述——最大的问题是,观众并不能把“廖凡”与“汤唯”的这段爱情刻在心里,因为他们俩根本没有遇上考验他们爱情、试炼他们爱情并印证他们爱情的事件,也就没有能够给这段爱情故事注入除了甜蜜和有趣之外的其他味道。而《北京遇上西雅图》则结结实实地安排了纽约警察局、圣诞晚餐以及妊高症导致生命危险这些层叠起伏的危机事件,才最终推动了观众在一个别扭(有妇之夫与拜金小三)的人物身份上逐渐认同并“推动”两者最终成为眷侣的情感之旅——这是一段被刻在观众心里的爱情故事,不只是人物性格上的鲜明,也不只是叙事背景的当代性,让观众记住的是那些观众被代入叙事,并从心里推动故事进展的好故事。


爱情电影作为一种类型也好,作为一种题材也好,早已被世界影史反复验证过,是可以跨越时代、跨越种族、跨越语言的全球化的情感,也是真正可以全球化的电影语汇。当然也能在任何档期生存,并没有代际之分——难道,90后就不需要那些美好的、真挚的爱情故事来养心吗?


华语爱情电影的迷失与盲动


无论是1993年的《新不了情》、《霸王别姬》,还是2007年的《色戒》,或是2014年的《归来》,尽管故事发生的时空各异,或是宏大诡谲的大时代背景,或是平常微观的当代都市场景,这几部影史佳作里人物遭遇的“旷世”和“绝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令不同的故事在不同的年代里都成为了观众永远的银幕记忆,当然也成为了他们心里最美的爱情故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爱情从来都是人类情感里最不朽、最伟大的一种,爱情电影恐怕也是最通俗又最具有关怀用户心灵效果的类型电影。


华语爱情电影已经越来越迷失,对IP的盲动,对资本的跪舔,对所谓用户需求的迎合,恰恰反映出了对电影创作、制作的功课缺失。国内很多电影公司虽然还没有成为好莱坞六大的体量,以及长出传媒帝国的体系,但在投资制作电影的方法和理念上都却像个好莱坞巨头一样保守——追热、追热、追热,除了大IP就是大IP,除了青春片就是青春片——有时候这也更像是投机。


近三年来,内地的大部分青春片通常都包裹着爱情片,但又无非都是用青春的元素(初恋、打胎、分手等)去讲了一个空有残酷外形却没有动人情感的爱情故事。自《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后,有多少是真正在原著小说之外成为独立作品的青春片呢?不过是IP的生意而已,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虽是台湾故事,却令大陆观众记在了心里,与我们不一样的校服、不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本土青春,但有与我们一样的情窦初开时、有一样的女神梦想、有一样30岁时的人生况味——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柯景腾和沈佳宜在地震那天的那一通电话,不也有“旷世”和“绝恋”的苦涩和清甜吗?


七夕档期(8月20日)将至,一堆爱情片扎堆而来,令人唏嘘,那些所谓迎合年轻人的片名看上去更像是婚恋片,而不是爱情电影——前者更多的是当代社会热点话题的投射,社会议题的视频化表现,流于形式而浮于表面,除了颜值堆砌外,难令人有更多期待,而后者中的精品则是真正可以令观众在走出影院后回味甚至记忆的美好。


好在,8月28日即将上映的《三城记》或许能够给暑期档最终带来一部堪称旷世绝恋的爱情电影,至少从目前的预告片和制作特辑所呈现的内容来看,它值得期许——刘青云(《新不了情》)和汤唯(《色戒》)都曾经诠释过刻在华语影史上的旷世绝恋。


文/陈昌业,微信公号察影(cha-ying),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