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商场里听到的背景音乐,可能都来自这家公司
2015-08-26 15:00

你在商场里听到的背景音乐,可能都来自这家公司

在逛大悦城时,你大概会听到些古典乐,但它们并不属于那些攻势汹汹的腾讯阿里或海洋音乐,而来自库客音乐。这是一家低调的平台,在“赔钱赚吆喝”成为国内音乐平台标配的今天,它是个绝对的例外。不仅如此,它还连续拿到了融资。


成立于2006年的库客音乐是国内古典乐市场最早的垂直音乐平台,迄今已有9年历史,在2014年获得了麦顿投资的千万元A轮融资,而在2015年8月初,库客音乐向媒体确认,获得来自天星资本数千万元的B轮融资,库客音乐CEO邢华向虎嗅表示,如果不出意料,今年年底到明年初登陆新三板。


事实上,统计数据表明,古典音乐听众占总人口的比例维持在8%左右,在如此小众的市场中,库客音乐是何以生存并壮大起来的?


与商人相比,音乐世家创业更有行业优势


余赫是库客音乐的创始人,其兄余隆(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中国爱乐乐团/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艺术总监),父母(余立勋、丁柬诺)与外祖父(丁善德)也都为知名艺术家。这些背景令余赫不仅能很早就发现古典音乐的市场潜力,并在创业之初即有极为深广的行业优势。


从2006年开始,库客开始向国内外诸多古典音乐唱片公司签订了版权协议。如今签署唱片公司达到700家,积累了近5万张唱片超50万首曲目,最近将再新上架超过100万首,届时唱片量也将超过7万张。


“从中世纪时期到20世纪音乐都囊括。”库客音乐CEO邢华说,所有这些音乐的授权范围也相当广泛,“除了流媒体播放和下载,还包括移动运营商合作、商业场所播放和转授权,一般公司拿不到后三种授权。” 在超长的时间跨度、超多的音乐唱片的基础上,库客模仿拿索斯(Naxos,系西曼公司旗下厂牌)组建了“数字音乐图书馆”。这些授权优势都成为库客音乐在过去几年中商业模式的逻辑基础。


To B:你听到的彩铃或商场咖啡馆音乐都在这里了


“数字音乐图书馆”一出生就是收费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各大图书馆。但这种打包购买、定期续费的收费模式在2007-2008年前后并不受欢迎,起初只有北京大学图书馆一家购买,身为北大校友兼库客音乐个人付费用户的邢华回忆道:“他们还帮忙推了几个大学,同时为我们开了一个现场会。”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500所大学和公共图书馆来打包购买。


“越来越多的大学发现这是提高大学生素养的好方法。”邢华对公共机构业务的现状表示满意,同时告诉虎嗅,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显示,“用得好的未必是专业的音乐学院,反而是清华、北大、浙大这些综合类和化工大学这些工科类院校的学生。”


在过去几年中,To B端授权业务成为库客音乐的重要盈利支撑点。包括三大运营商的音乐彩铃服务,商业场所如国贸三期、各个大悦城、国美、天虹商城和不少咖啡馆的背景音乐服务——换言之,你在不少商场咖啡馆里听到的古典音乐,都来自库客正版授权。这些高端场所的音乐授权能带来充足的现金流。而由于古典乐都会超过50或70年的著作权保护期,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无需考虑词/曲的著作权人的分成,这是相对于流行乐行业的天然成本优势。“To B业务可以给我们带来比较安全的港湾,它进可攻、退可守。”邢华告诉虎嗅,“我们不会被版权和流量问题击垮,不会面临突然关门或裁员的危机。”


版权所带来的盈利能力成为库客的生存基础,也是投资人看重的优势。


音乐圈的版权大战对库客有何影响?


从2014年开始,腾讯、阿里和海洋音乐等音乐巨头的独家版权购买动作日渐频密,音乐市场的整合已然迫在眉睫。但库客音乐CEO邢华认为,这对库客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库客的版权积累时间太长,内容也居于绝对优势:“巨头们买的流行乐居多。库客音乐主攻古典,内容有时间线和内在逻辑,是个真正的古典音乐资源库,作曲家、演奏家和作品的介绍都成为数据库。除了音乐,你还能查到别的东西。”邢华告诉虎嗅,“当然腾讯、阿里的买版权也是好事。这是推动音乐版权的规范,未来将形成收费的音乐模式。”


虽然成立于PC的黄金年代,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库客也推出了自己的app“库客音乐”并坚持收费模式,月功能费50元的价格也略高于QQ音乐绿钻,“那时候收费,还挺异类的,很多人骂,还把免费破解的办法挂到网上。”但邢华并不认为这个价格过高,“买一张你喜欢的正版古典音乐CD,价格要百元以上。但你用半张CD的价格可以听近5万张古典音乐唱片。”她补充道,未来还会对付费用户推出优惠活动。


在加盟库客音乐之前,从事金融资本行业工作的邢华是个古典发烧友,她早就是库客的付费用户,但目前库客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来自 B端客户。“我们希望明年能达到上千万的C端个人用户,通过两三年能令C端和B端平衡。”邢华告诉虎嗅,“目前B端业务还不错,但我们志向远不止于此,因为B端天花板并不是很高。”


To C端产品,成绩需要长期观察


由此,除了库客音乐的app,库客还推出了两款C端app:“对眼猫”和“孩子的钢琴笔记”。前者主打场景音乐和音乐社交,后者是iPad收费应用,面向拥有5000万的琴童市场,使用乐谱和约课等更多服务则需要另付费,邢华告诉虎嗅:“我们更希望它是一款能够进入到中小学、幼儿园、琴行。”


To C端另外一个设想中的产品是“百科”。即以用户的力量来完善数据库:用户对唱片、音乐等信息做翻译补充和上传之后,经过积累,可以用积分换取免费音乐。还可以通过UGC模式来增加社交功能,增加用户活跃度。


邢华向虎嗅坦承,他们在这9年里也经历了不少困难,包括第一阶段B端付费用户的培养,第二阶段的几次融资,和如今走向C端市场,不免遇到新的困难:C端用户的培养——不论是付费的 “库克音乐”高端用户,还是免费的“对眼猫”“孩子的钢琴笔记”,都需要继续培养用户群。


虽然库客是付费音乐的先行者,但其多数优势业务集中于B端市场。在C端,古典音乐听众仍然是个小众市场,将这部分听众渗透也不容易,每推出一款新的移动产品,就意味着要进行比B端更努力的推广。专业的“库客音乐”固然可以继续以品质取胜,但“对眼猫”而言,要以轻音乐和入门级古典乐为主打,在一众音乐app中脱颖而出,烧钱推行免费概念的今天,要怎样赢得新用户,是个新的考验。


本文头图:克里斯蒂安·特兹拉夫(Christian Tetzlaff)与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蒙·拉特爵士(Sir Simon Denis Rattle)指挥,图片来自柏林爱乐乐团官网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