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立德:小米居然会参股这样一家变现之路越来越窄的地图公司
2015-09-14 08:04

凯立德:小米居然会参股这样一家变现之路越来越窄的地图公司

2015年6月10日,凯立德实施了每10股转增20股,总股本扩张至3.44亿股。其中张文星、彭晓红夫妇及蔡友良三人共同构成公司控股股东,合计持有49.42%股份。2014年12月,凯立德交易方式改为做市转让后市场迅速超过30亿。其后小有回落,2015年9月11日收盘价为8.4元,市值28.9亿(折合4.6亿美元),远远低于高德和四维图新。


除了四维图新(002405.SZ),凯立德也已在公开市场挂牌(2014年1月24日登陆新三板,代码430618),有公开财务数据可查,让人们可以窥见作为“基础设施”的电子地图企业的生存状态,顺道探究一下雷军为何参股这样一家变现之路越来越窄的公司。


“汽车导航第一品牌”


1997年12月,张文星、彭晓红、彭学章共同投资设立了深圳凯立德计算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万元。2010年6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总数为9171万。


1999年,凯立德着手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引擎;2000年,开始研制中国导航地图;2004年,开始全力拓展导航业务;2005年,获得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2006年,发布全国第一张“全覆盖”导航电子地图;2010年基本奠定了在车载导航、便携导航及手机导航市场的领先地位;2013年进入2C的导航终端市场,形成“地图+软件+硬件+服务”的垂直一体化商业模式。


在2014年1月披露的《公开转让说明书》中,凯立德引用赛迪顾问的数据称:2012年凯立德在车载嵌入式导航软件市场的占有率为60.31%。


车载1.JPG


在PND导航软件领域,根据赛迪的统计,2012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68.6%, 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


车载2.JPG


不论是嵌入式还是便携式,使用场景都是驾车途中,区别是嵌入式“高大上”一些。


凯立德的确是“汽车导航第一品牌”,但智能手机导航应用的兴起让这个“第一”的含金量大打折扣。更不幸的是,凯立德在新兴的手机导航领域并无优势。易观、艾瑞的数据就不引用了(以免口水仗),相互打架不说,各家还自相矛盾。根据笔者主观体验,手机地图应用市场份额排名应当是百度、高德、凯立德。


变现之路越走越窄


凯立德的商业模式是“地图+软件+硬件+服务”的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主要收入来源有三个:


1.软件产品销售及服务


凯立德主要收入模式为:通过将卫星导航软件产品及服务对外授权并收取“软件许可授权费”。


2011年此项收入占比86.64%。此项服务的主要客户是汽车制造厂、嵌入式车载导航设备厂商、便携导航设备(PND)制造厂及具有导航功能的手机生产厂。2011年此项收入为1.46亿元,2012年~2014年,分别为1.17亿、1.35亿和1.35亿。#增长乏力#


2015年上半年起,“许可授权“收入与不”与“互联网及服务收入”并称为“软件产品销售及服务”,合并后为7300万元。


2.硬件销售


PND等智能硬件的销售。在线上通过天猫、京东商城等渠道销售;线下通过4S店、汽车用品店销售。凯立德没有硬件基因,2013年才开始获得硬件销售收入,2014年收入6000万元,2015年上半年3300万元。与软件产品销售及服务一样,硬件销售亦现疲态。而且这项业务毛利润率只有18%,基本无利可图。


3.行业应用


凯立德基于电子地图、导航技术方面的技术,推出了面向行业应用的通用定位监控管理平台等产品及技术。该平台依托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地图数据、移动通信技术、LBS 技术,为政府机关、交通运输、物流、烟草、电力、旅游、零售、分销等行业客户提供各种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


2011年,凯立德行业应用业务营收为8500万元,2012年只有3100万元,2015年上半年只有微不足道的126万元。


凯1.JPG


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则是大幅下滑。2011年8200万,2014年5000万,2015年上半年2000万。


凯2.JPG

变现之路越来越窄,单纯从财务上看,凯立德是一家日薄西山的公司。


智能机急速普及,而地图应用是智能机的必备应用。借助卫星信号和基站信号,智能机能够为驾车、骑车、步行提供高品质的导航及位置服务,如实时交通信息、周边餐饮娱乐及公共设施位置等。高德、百度包括凯立德自己,通过APP提供的免费服务颠覆了旧的变现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说一切服务都与位置相关,地图服务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客户需求是刚性的,竞争对手免费满足,谁想收钱、收大钱,准死无疑,将地图服务直接变现这条路注定走不通。


“钱途暗淡”,却仍是宠儿


当今,互联网巨头对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入口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电子地图的作用早已从单纯导航上升为移动O2O入口。2014年4月,阿里宣布将对高德地图进行私有化(私有化价格对应估值约为14亿美元);2014年5月,腾讯注资11.73亿成为四维图新第二大股东(持股11.28%对应市值约为17亿美元);百度则在自行研发的基础上收购了长地万方并且拥有数十家数据合作伙伴(包括四维图新)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凯立德变现之路越来越窄,“钱途”十分暗淡,却仍然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2014年10月8日,凯立德宣布向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小米的全资子公司)定向发行700万股,募集资金8400万元,单价12元/股。值得注意的是,这700万新股没有限售条件,2014年10月25日即可挂牌转让。定增完成后,小米持有凯立德7.09%,对应估值为11.85亿。


11月14日,凯立德向自己的主办券商华融证券发行400万股,单价13.5元/股,募集资金5400万元,股比3.9%,对应估值13.87亿元。


12月11日,凯立德以同样的单价向杭州海富恒翔(中国平安旗下)发行700万新股股,募集9450万元。投资方占比6.38%,对应估值14.8亿元。


12月12日,以单价15元股/元向广东国科创业和海通开元发行500万股,募集7500万元。投资方占比4.36%,估值攀升至17.2亿元。


就这样,凯立德在2014年四季度密集地进行了四轮定向增发,融资总额逾3亿元,引入小米科技、华融证券、中国平安、海通开元投资、国科创投五家重量级战略投资者。比3亿元更有价值的是“凯立德+小米”、“凯立德+中国平安”这两个“强强联合”的概念。


凯立德是雷军布局电子地图市场的重要棋子。有意思的是BAT分别全资控制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和四维图新,小米在凯立德的股比仅为6.1%(截止2015年6月30日)。外界无从知晓高德、四维图新的收支情况,但可以肯定它们的KPI是花钱的效率而不是赚钱的多少。


与BAT的不惜重金相比,小米仅投入8400万元(目前获得110%的投资收益)。别的大佬“金屋藏娇”,把地图公司养起来,只花钱不用赚钱。凯立德没人养,只好“抛头露面”到新三板挂融资,披露业绩,接受投资人质询。


作为曾经的汽车导航第一品牌,凯立德原有商业模式被颠覆而日渐萧条,市场份额与竞争的差距日益扩大。小米要成为与BAT比肩的巨头,似乎有必要全资吃下凯立德,目前的参股至多确保地图数据来源。是凯立德拒绝成为小米战车的一个部件(或许因为自己的车联网之梦),还是雷军对电子地图的重要性有独到的见解?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