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互联网金融欲逆袭?——卡组织的前世与今生(下)
2015-09-16 10:54

美国互联网金融欲逆袭?——卡组织的前世与今生(下)

虎嗅注:在上篇《躺着赚钱、雁过拔毛——卡组织的前世与今生》中作者提到“除非支付领域出现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新进入者要挑战他们的领导地位几乎不可能”,那么,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是不是可以让卡组织战栗一下呢?我国目前信用卡的发卡方只能是银行,而Visa与Msatercard等组织则可以发卡。在中国,已出现支付宝这类庞然大物挺进收单,甚至与银行建立直连,动摇到了银联的根基。那么,这样的局面会在美国重演么?


本文作者王川,投资人,公众号investguru,原题《劫贫济富的信用卡让美国的互联网金融裹足不前》,虎嗅有删编。


互联网电商在美国出现二十年后,商家在支付问题上仍然面对高居不下的费用。传统的信用卡如维萨(Visa),万事达 (Master),运通 (American express) 要征收商家相当于交易金额 1.75 - 3%不等的费用。


市场上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比如 paypal, stripe 对于商家收取的费用都是2.9%加上30美分左右。移动支付公司Square, 对于网上输入的信用卡交易(不是现场刷卡), 费率则高达3.5%。


这和中国的支付宝的 1%和微信支付的 0.6%的支付费用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成本如此之高?


维萨和万事达两家公司占据全球信用卡购物交易额的百分之八十多。


在目前一个典型的信用卡交易中,100美元的消费,商家只得到大约98美元。被拿走的两块钱,一点七五美元给了发放信用卡的银行,18美分给了维萨或万事达,剩下的7 美分给了帮助商家管理信用卡收费的公司。


这1.75美元的费用,通常叫跨行交换费 (interchange fee) 。九十年代后,美国许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刺激消费,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消费返利计划。这类计划通常会以现金形式返还消费额的百分之一给客户。1.75%的交换费,扣掉1%的返利,银行实际的收入相当于交易额的0.75%.


2010年美国有学者研究表明,这类消费返利计划,等价于把财富从现金买家转移给使用信用卡的买家。平均来说,一个使用现金支付的家庭,,每年给使用信用卡支付的家庭, 事实上补贴149美元, 而后者每年从现金付款家庭得到的实质上的补贴高达 1133 美元。


由于通常信用卡的使用频率和收入正相关,收入越高,信用卡消费越高,获得的返利就越多. 有学者计算,年收入低于两万美元的低收入家庭,每年往这个系统里付出21 美元;而年收入高于十五万美元的家庭,每年从信用卡系统里获得750美元的利益。


曾有哲人怒斥信用卡返利的做法是脱裤子放屁,直接少收商家交换费就好了。


实际情况要复杂一些。没有外力强迫下,降低交换费对银行并没有太多好处。但是玩玩信用卡返利这种花活,可以更好地控制更挑剔的那部分客户. 而对个人财务管理不上心的客户,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放弃索取1%的返利,这些就成为银行的利润了。


普通消费者在这场博弈中,如要胜出,就要多用信用卡少用现金, 多追逐返利高的信用卡。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正是这样的消费方式,加强了现有的维萨和万事达两家的垄断格局。


美国的交易费用难以降低


以Paypal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由于相当一部分买家的资金来自于信用卡,完全无法绕开信用卡公司的交换费。要从商家那里赚钱,就必须在这个交换费上再加一笔, 那么收取2.9% 的交易费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欧洲,信用卡的跨行交易费通过立法形式在2015年降到了0.3%。在澳大利亚,交易费率则是2003年就降到了0.5%。美国则一直保持在1.75%以上的高位,这是为什么?


如果欧洲的银行可以在0.3%的信用卡交换费的情况下盈利,美国的银行为什么不可以?


有一种解释是,美国以外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金融业往往为少数几家大银行控制,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反而容易得到更迅速的反馈和解决。


而在美国,1994年以前,银行是不允许跨州经营业务的,全国各个州有上千家银行。这样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高度分散的区域性系统,导致小银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任何要削减其收入的立法反应极为强烈。当商家想通过法律手段改变现状时,遇到的来自几千家不同银行的共同阻力十分强大。


2005年,美国多个商家和贸易协会联合发起对维萨,万事达和其他信用卡公司的集体诉讼,要求降低交换费。经过数年旷日持久的官司,2013年底部分原告和信用卡公司达成协议,获得接近六十亿美元的赔偿,但是要永久放弃未来对信用卡公司交换费诉讼的权力。


部分原告对这个协议极为不满,因为协议并没有对交换费有任何实质性的降低,赔偿金额只不过是维萨和万事达不到一年的利润而已,但他们以后就不用担心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被纠缠了。


包括谷歌,沃尔玛,梅西等一些大商家和部分贸易协会拒绝参与赔偿协议,要继续依靠法律手段降低信用卡公司的交换费用。但是根据上次耗时八年的诉讼经验来看,这方面的努力势必是旷日持久,短期期望值不可过高。


在美国信用卡的交换费有实质性下降之前,所有像paypal 一样的全球性的互联网支付技术,由于无法绕开信用卡,收取商家的费用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apple pay, google wallet, stripe  等各类新技术产品将仍然只是隔靴搔痒,不可能在降低互联网金融成本方面有实质性的作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