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那个“传统”企业,你真的知道数字商业转型的正确姿势吗?
2015-10-28 22:11

嘿,那个“传统”企业,你真的知道数字商业转型的正确姿势吗?

2015年10月4日到8日,我参加了Gartner在美国奥兰多举办的全球规模最大的IT峰会Gartner Symposium/ITxpo 2015。


图片1.jpg


对于不熟悉IT行业的人来说,有必要先介绍一下,Gartner成立于1979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IT研究和分析公司,拥有1200多名遍布各国和IT各个细分行业的专业分析师。他们密切关注着整个IT行业的发展趋势,每年会总结出许多重要的现象和变化,并且对趋势进行预判。几十年来,Gartner的判断和总结已成为IT行业中的公司与管理者重要的“风向标”和“航海图”。


今年的峰会是Gartner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因为几乎每个行业、每家企业都在变成一家IT公司,所以参会的公司越来越多。


整个峰会有200多个分会场,话题涵盖了IT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想选择其中一些我印象深刻的、同时也可能对于当下中国企业启发意义更大的观点进行总结,夹叙夹议,分享给大家。


未来趋势——数字商业(DigitalBusiness)


在中国,当企业说到模式升级的时候,通常会使用的术语包括:“互联网改造”、“移动互联网化”、“互联网+”等等,Gartner对这个趋势使用的定义是:DigitalBusiness,数字商业。


什么是数字商业呢?Gartner的分析是:


图片2.jpg


随着信息、社交、移动和云的趋势同时到来,再加上物联网技术(IoT,InternetofThings)的不断成熟,导致了“数字/Digital”和“物理/Physical”世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数字商业从而产生了。


数字商业最大的一个新特点是把商业(流程和信息)、人和实际的产品,作为三个平等的要素考虑,特别关注他们之间的价值交换和创造。


图片3.jpg


Gartner的这个定义我个人觉得比一味的强调“互联网化”更加准确,特别是把IoT(物联网)这个重要的发展变量包含了进来。其实,纯粹的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也在从单纯的线上走向线下:Google在智能设备、无人驾驶汽车方面投入重金;Facebook马上会发布VR神器Oculus(一款为电子游戏设计的头戴式显示器);滴滴出行这样的商业模式,其实也深深的把车和司机对于智能手机的利用作为IoT的第一步,未来还会继续向智能车载设备的方向继续深化。所以当中国在热炒“O2O”这个概念的时候,一定要再仔细想想,所谓的Offline那个部分在IoT领域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机会?


思维转变——从商业模式到商业时刻


到底数字商业和传统商业在业务思考上的区别是什么呢?除了还是听着有些玄的IoT、数字和物理界限融合、移动社交等等之外,Gartner还给出了一个思考的框架:


传统的商业中,思维方式更集中在Business Model和Business Process上,而在数字商业中,思维的起点首先是从Business Moment,即商业时刻开始的。企业会发现,找到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相关的一些“关键时刻”,进而透视这个商业时刻之后潜在的“人-智能硬件-商业流程“之间的机会,会发现更多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机会。


图片4.jpg


这里有一个“商业时刻”的例子:当消费者发现自己的航班晚点之后,其实在那个时刻会衍生出大量新的需求,过去这些需求可能得消费者自己去借助多个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沟通,而现在这些麻烦的背后可能都是企业可以抓住的全新的商业机会。


图片5.jpg


转型的关口——Bimodal(双模式)


图片6.jpg


数字商业来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怎么办?连传统的IT公司IBM都在转型,更不用说那些传统的零售、金融、快消、物流、旅游……等等行业的公司了。到底所谓的“传统”公司,该怎么转型呢?


Gartner今年给出了一个关键词:“Bimodal”(双模式)。乍听之下觉得平淡无奇,但是仔细想想,的确是个可以落地的方法论。Gartner认为,双模式是指传统企业的数字商业转型,必须得首先独立于传统业务开始投资,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待数字业务的成熟度和收入规模逐步上升,乃至超过传统业务的收入规模。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我自己觉得有如下几项:


1、减少了传统业务和相关团队的纠结,自己颠覆自己是不太可能的,还不如自己好好做优化,其实传统业务本身以我为主的发展,也可能还有很多创新和增长的空间;


2、给数字业务更大的空间,没有历史包袱,直接轻装上阵,反而容易成功;


3、降低了企业的转型风险,左右互搏太难,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如两套班子,风险分散,当然前提是得有足够的资源。


对于Gartner面对的核心人群——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首席信息官)而言,双模式更直接的是让CIO理解到:传统IT的价值观、最佳实践和业务优先级与数字业务所需要用的IT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也要准备两套IT解决方案,而不要在拥抱云、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SaaS强调的是一种共享方式的软件应用程序)等方面永远处在等待的心态。


从“BigData”(大数据)到“AlgorithmEconomics”(算法经济学)


图片7.jpg


大数据在中国几乎可以和“鹿晗”一样成为热词,而Gartner正是最初的倡导者之一。但是倡导者这次对自己的观点做了一个深化和修正。Gartner说:世界上80%的数据对于计算机来说都是黑暗数据,意味着计算机其实不知道这些数据都是什么、有什么用。在过去的观念中,人们以为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大,就会更有价值,因此数据越多越好,而其实这是不对的。


Gartner最新的观点是:数据量并不绝对重要,关键是算法。作为一个企业,需要问自己,到底自己有多少服务和产品背后是有算法在驱动的?自己在使用的算法,质量和优化的水平怎么样?自己使用的算法,如果和其他企业的某些算法结合,是否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


以算法而非数据作为重点,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Gartner预测,到2020年前,微软整个产品线里最重要的部分将会是微软的人工智能算法Cortana(微软小娜),而不是Windows。


到2020年前,应用大爆炸的时代将会结束,40%的人机互动将会由算法驱动的智能代理来完成,这个时代Gartner暂时称之为:PostAPPEra(后APP时代)。同时,算法时代的到来将会给网络安全带来更大的挑战,算法被更改的风险远远大于数据失窃的风险。


图片8.jpg


有趣的是,Gartner的话音刚落,这次参加会议的IBM CEO GinniRometty(IBM首席执行官罗睿兰)就在Gartner峰会上宣布了IBM未来若干年的市场动作:


推动以Watson为主的人工智能云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IBM认为IT下一波的计算应用机会在于Cognitive Computing(认知计算),这个技术能力将会改变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


IBM当天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主要商业媒体上,连打了8版连续的广告,就为了让商界第一次认识CognitiveEra(认知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IBM的Slogan从“Think”,变成了“Outthink”。


概念总是层出不穷的,关键还是看实践。在Gartner看来,传统企业要转型、要适应新的数字商业的环境,具体有三件事情很重要:


1、收购技术型公司,获取技术和数字相关的人才和能力,为此创造了一个词:Techquisition(Tech+Acquisition技术+可获得)


2、更充分地和DigitalSupplier(数字供应商)合作。DigitalSupplier也是一个新的概念,Gartner的言下之意是过去大量的B2B公司,其实本身也面临着巨大的数字化转型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再和他们紧密合作,不客气一点可以说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但这些公司里又有很多和Gartner合作多年,所以只好用一个新的概念来提醒企业;


3、自身创新。双模式也好,自己革自己命也好,左手打右手也好,总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必须的。


总结


移动、社交、云、物联网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看起来是全球性的,“环球同此凉热”。中国在某些领域,由于市场上并没有经历过充分的发展和竞争,还没有传统的优势企业,因此创新业务反而没有历史包袱,可能拥有后发优势,局部已经跑到了世界领先的位置。


但是从对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变化、企业商业模式调整经验的角度来看,发展时间更充分、经历变革次数更多的美国企业,其实在一些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战略路线制定上更有章法,也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希望能够和中国更多在数字商业转型方面的优秀企业合作,一起迎接变化更多、挑战更大但是也更激动人心的明天。


作者张锐,时趣SocialTouch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