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出走半年报告:未来一切人格皆媒体,一切媒体皆人格
2016-02-07 16:11

央视出走半年报告:未来一切人格皆媒体,一切媒体皆人格

这篇文章是希望给自己做一个阶段总结,也回答很多朋友扔给我的,「为什么要离开央视」这个问题。传统媒体人出走已不新鲜,现在谈未来要怎么办才有意义。


半年以后才写,是因为经历了半年媒体创业,体制内外的情况有比较,才更有价值。


一、当互联网的冰山撞过来


2012年7月,我从复旦新闻学院毕业,正式进入央视。


同年也是央视最后一年对外公布广告招标成果。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一系列卫视综艺节目强势崛起,把央视打懵了。


时政新闻、奥运会等独家资源,以及传媒顶尖人才,一直是央视的核心优势。可是综艺节目这一块,一直都未正视市场化竞争。无论是节目类型和操盘手,都面临老龄化的危险。


确实,央视是农民大台,更多中老年长辈仍喜欢看《星光大道》等,但他们慢慢也开始看《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这样的节目,慢慢开始在网上看视频。


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来临之前,一直都是由电视来撬动。互联网的冰山几乎是全速撞过来的时候,传统媒体的作业方式近似农耕社会,难以与现代化的传媒企业竞争。


最关键的是,传统媒体的思维是,一直在为别人做嫁衣。这么多年,辛苦耕耘传递信息,却发现价值基本积累在最前端的几位主持人或是意见领袖身上。内容是跟着人走的,平台无法提供更多价值的时候,人自然留不住。


同时,传统媒体又一直对自己的受众处于「无知」的状态,节目播出了,放在网上了,就酱。坐在受众群体这么大的金矿上,不知道如何挖掘,还一直在苦苦追逐广告商。


所谓的新媒体,并不只是换个渠道说新闻,然后吸引新的注意力用广告变现。


消费者获取和推荐信息的行为和渠道都在迅速变革,整个信息传递的叙事方法和生产流程也需要再造。通过分享内容而吸引到的受众社群,具有粉丝经济、社会资本、信息交流、成交价值等多种价值,新兴媒体的操作方式如此。


传媒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就证明,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是决定媒介发展变迁的决定性因素。就连现在火遍全球的漫威,曾经也在96年濒临破产、无人问津,就是因为观众都去看电视了,漫威还在出版漫画书。


二、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做媒体的思路


是否靠资本的力量和明星的堆砌,就可以让受众回潮?内容和渠道,未来究竟谁能够创造媒体最大的价值?


这是离开央视前,我主要想的问题。在市场上挣扎了半年之后,我发现虽然最聪明的台领导也不知道这个答案,市场其实也不大知道。一波又一波资本冲向项目,一波又一波项目在钱烧完后销声匿迹,也包括我们公司之前的项目。


这半年里,看泛娱乐的投资人问我的一个最真诚的问题就是:究竟什么内容能火啊?


只有消费者的行为变化逐渐在给我们划出一条清晰的网,和两条主脉络。


传播渠道的多元让观众处于一张网之中,而且每个人的网都越来越具差异化,观众主动选取的内容也越来越不一样。因此未来的内容和渠道划分,愈加成为读者个性化信息网络上的一个个点,传统的大中心逐渐被消解,这一点无需赘言。


那在看似庞杂的网络分布式信息渠道之中,消费者行为的两条主脉络什么?


一条是集体狂欢式的媒体消费,一条是以人格为载体的媒介传播。

未命名 2.001.jpeg


第一种即春晚、奥运会、超级碗等超级媒介盛事,主要特点是短期内由大量资本和渠道助推,能够吸引巨大的注意力而产生变现。到如今,《寻龙诀》、《芈月传》等大制作影视剧,《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高成本大型季播节目,以及两会等大型深度新闻报道也可以归到这一类。


这种集体狂欢式的媒体消费愈加成为国家节日一般的仪式,特定时间段内能够将观众及其社交网络深度代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大家起到划重点的作用,也是人们在工作、家庭等社群中所需要共同分享的媒体内容,逐渐愈加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


这一条主脉络,正是传统媒体未来的主要走向。2011年冬,我在复旦管理学院听了黎瑞刚的一次讲座,第一次听他说了用资本撬动媒体的想法,做的就是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当时央视仍处于天下无敌手的状态,黎叔作为在上海的媒体操盘手,准备成立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用来孵化《中国好声音》、东方梦工厂、梦中心等大型文化项目。


当时的资本操作和媒体离的还比较远,媒体更多是被当做社会共器来讨论。黎叔是我认为当下少数几个真心热爱媒体这行的领导者,他也把当时有关私募与媒体发展讲座设立在了管理学院,而不是他的母院新闻学院。我入职后的三年间,黎叔讲座里提到过的新理念与做法,从未在央视听到过。

微鲸.jpg


我一边给台领导写着宣传、市场和新媒体转型的规划和讲话稿,一边观察着黎叔的动向,也早早买了长期被低估的百视通股票,高点处抛掉了。他现在在做微鲸,也是因为互联网电视除了需要去抢占有线电视通路的渠道(国内很艰难),还需要一个自己的平台来积累用户,形成闭环。


资本操作对媒体变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这种大型的媒介事件。如果传统媒体还在靠广告生存,真的会丢失成为主力玩家的门票。中国的媒体产业愈加市场化,未来还有能力如此高举高打在媒体产业搅局的,还有腾讯、万达还有阿里,有兴趣进入这行的还是先考虑他们。这几家我是按照心中的偏好排序写的,具体的媒体行业版图我未来会慢慢梳理。


第二条主脉络,也就是以人为载体的媒介传播,是我未来主要的攻坚方向。创业后和IP这个概念死磕了半年,最主要的收获就是,找到了当观众喜欢一个内容时,TA究竟是在看什么。


TA是在看自己认同的价值观。帝吧出征的人“都三观超正”,苹果的早期使用者都热爱突破与自由,还有点儿事儿逼,喜欢罗永浩都是有理想有情怀的人,陈胜吴广等起义者都是被逼上绝路的平民老百姓。

帝吧出征.jpg


而价值观最好的载体,不是电影、电视剧、游戏等任何媒体形式,而是人。大家看漫威的电影,表面上是炫酷的场面与打斗,实际上都是在看人。英雄的角色均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几十年过去了,只要搬上荧屏就能大卖,就是因为每个英雄的成长与心酸,都让观众深刻认同与喜欢。通过良好的媒介运作与粉丝经济积累,角色塑造成功的影响力与价值是无穷的,漫威每年从电影到周边卖的盆满钵满,从当明星的高性价比也能看出来。


互联网上,如今迎来年轻人资本化狂欢的时代。去中心化的大潮来临后,英雄和明星的注意力同样被消解,我们看到互联网上一个个新的小中心的崛起,我们称为「网红」一代。爱表达自己、有个性、有价值观、有持续输出内容和运作能力的人,慢慢孵化成长,并迎来明星一样的变现途径。


叫兽易小星十年前只是湖南的一个工程监理,大鹏也曾只是搜狐娱乐频道的一个编辑。后来,网剧《万万没想到》孵化出的电影票房3亿;《煎饼侠》则是11.6亿。


未来的互联网长尾,会越来越长。从网络孵化出的小中心,最大的特征是人格特征极强,自带媒体属性,以及粉丝粘性很高,尤其适合精准营销。事实上,很多时尚品牌早已开始了挖掘instagram网红来做营销的战略。我坚信所有的禀赋都可以发光,国内未来的所谓网红类型,一定会不仅限于时尚类、YY主播类,会愈加多元和精彩。


三、人格本身就是一个产业链


由此,整个大众传播的核心价值变了,它的价值不再是取决于内容和渠道,而是取决于在内容和渠道所表达的人格,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内容和渠道都不再稀缺,只有能让人认同的强烈人格所代表的价值观,才是稀缺的。


然而,人格不需要依附于任何内容和渠道,人格本身就是一个产业链。明星就是这样,让媒介表现形式成为自己人格的附属品。范冰冰不一定得有影视作品,她可以一直走红毯,也可以开餐馆,注意力和影响力始终都在她这个人身上。你喜欢看高晓松扯淡,在优酷和爱奇艺都是看,他没必要把节目永远绑定在优酷。


因此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一直把控着某种内容和渠道的思路,终究也是会过时。换句话说,再也不要为别人做嫁衣。在传统平台上火起来的人格,他未来的产业链和传统平台无关。


2011年,美国就已经出现MCN模式(Multi Channel Networks多渠道网络内容发行商),负责管理和运营Youtube商的各种视频频道,不局限与任何一个渠道,让内容尽可能在整个互联网曝光。我最喜欢的是Maker,管理着5.5万个自频道,每个月有100亿的播放量,影响人群超过11亿。


这样一家由各式各样年轻人格组成的公司,为什么2014年被迪士尼用5亿美金收购?因为迪士尼作为一家老牌传媒巨头,2014年互动娱乐部门仍是亏损状态,亟需填补与年轻一代观众的鸿沟。


国内也已有不少人做的很好。我们喜欢玩的《英雄联盟》,顶级电竞选手和解说如小智、若风、小苍的视频点击量都是千万级,粉丝粘性非常高。


小苍.jpg


我们再来看一些国外的例子。


33.jpg


大名鼎鼎的Michelle Phan,28岁的越南裔美国当红美妆博主,Ipsy美妆创始人。她依靠Ipsy公司现在坐拥5亿身家,成为2015美国福布斯30岁以下俊杰榜代表。


她的事业就开始于在家里的简单美妆教程,制作的教程吸引全球50万观众。其中一支最出名的视频是关于如何化出Lady gaga的妆容,视频介绍了怎样创造出Lady gaga的标志性扑克牌妆,该视频成功吸引了超过700万观众。

22.jpg


再比如我们很喜欢的一位英国时尚博主 Zoella,是preppy学院风,非常清新可爱。


11.jpeg


她在youtube和instagram上定期分享自己的生活,每个月收入3万美金左右。


无论是在做哪种脉络,关键你和受众的关系。内容一定是真诚、不端着、展现人格的一面,才能够吸引80、90甚至00后的注意。其实就算是集体狂欢式媒介消费,每次能够人们留下印象的,一定也是某个人格。如果传统媒体还是端着,用一种农耕时代的匿名叙事方式来和观众交流,做的还是给我妈看的新媒体。


这个领域的热钱已经进入,资本化进程已经开始。未来,一切媒体皆人格,一切人格皆媒体,每个人都有可能不止火十五分钟。


本文首发于娱乐资本论。作者唐颖娴,MeanGirls联合创始人,专注媒体,专注女性成长与表达。欢迎关注公众号(ID:girlsaremean)交流。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