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严谨的表达和习惯乃至行为思想?这本《批判性思维教程》值得一读
2013-05-20 17:09

如何培养严谨的表达和习惯乃至行为思想?这本《批判性思维教程》值得一读

正确的态度、原则性知识和勤奋的实践
文/伊卡洛斯 书评人

本书注重于批判性阅读,但是分析性写作只是略有提及,推荐可以看看相关的专业写作书籍,比如马正平老师的写作学丛书,其中一本《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经多人推荐本人已购入,有爱的人可以看看。 

批判性思维的要素: 

1)恰当的提问与合理的论证:如果没有对一恶搞概念给出清晰、完整的定义,那么对这个概念的定义和解释、论证和评价就会让人晕头转向。 
2)清晰性:澄清思维混乱,清晰性问题意味着思考问题要有层次,要有条理,清楚、准确地使用概念和语言 
3)相关性:摆脱感情纠葛,围绕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问题时诉诸逻辑推理而不是情感心理 
4)一致性:避免自相矛盾,不一致的信念会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5)正当性:消除不可靠的信念,使用真实可靠的理由为信念做出担保,这样的担保是强有力的 
6)预见性:拒绝盲目行动,行动要具有主动性。 

树立批判性思维观念和态度的好处: 

1)试图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好奇心 
2)能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3)习惯问“为什么”,探求维护一种见解的理由 
4)使用由可靠的信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资料 
5)思考问题顾及整体状况,对事物的解释顾及周围的情境 
6)思考问题集中,不脱离主题 
7)思路开阔,善于寻找其他可选择的方案 
8)保持开放的思维空间,认真考虑他人的意见 
9)依据充分的根据和理由采取或者改变一种观点或立场 
10)在根据和理由不足的情况下,不轻易下判断 
11)尽可能获得清晰、严谨的认知 
12)了解所知的的限度,检视其他的可能性而不是得出结论的证明本身 
13)能意识到个人判断的局限性和认知过程中的偏见 
14)有条不紊地处理繁杂的事务,对下一步的行动步骤有所预见 
15)从他人的表现中敏锐地觉察到他们的情感态度、知识水平和老练程度 
16)能在广泛的领域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与写作的批判性准则:批判性阅读是分析性写作的基础,反过来说,分析性写作就是撰写批判性阅读的读书报告。在批判过程中应本着宽容原则(以合理性的最大限度来理解论证)与中立原则(以批判性准则来评估论证,分为公有标准和私有标准)来进行。 

批判性阅读方法和步骤:依据论证3要素——主张(结论)、理由(前提)和推理(论证方法),我们将批判性阅读分为这三个方面: 

1.针对主张的理解与评估:在批判性阅读和写作中,针对论证的主张或者推理的结论,需要作出的批判性反应是: 
(1)议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主张或者结论是什么? 
(3)结论中的主要概念是什么? 
(4)对概念的定义是否清晰、准确? 
(5)对概念的解释和运用是否一致? 
(6)理由或者解释与主题是否相关? 

前3个问题涉及的是识别性反应,后3个问题涉及的是评估性反应。在作出评估性反应时,检查论证是否存在以下谬误: 
(1)含混笼统:语词或概念的意义模糊暧昧 
(2)混淆概念: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3)分解迷雾:将集合体或整体的意义分配给所属的个体或部分 
(4)合成谬误:将个体或部分的意义归于由它所组成的集合体或整体 
(5)熏鲱谬误:通过引入一个不想干的问题来转移论题 
(6)稻草人谬误:虚构或者歪曲对方的主张 
(7)反唇相讥:引用对方的过错来逃避对己方的批评 
(8)不一致谬误:不一致的问题;不一致的主张 

2.针对理由的理解与评估:针对论证中给出的理由,需要作出批判性的反应是: 
(1)理论根据(理论、原则、规律、法则等)是什么? 
(2)事实根据(事实、数据、实验、经验等)是什么? 
(3)主要的假设是什么? 
(4)理由的使用是否正当? 
(5)数据的使用是否合理? 
(6)理由与主张是否一致? 
前3个问题涉及的是识别性反应,后3个问题涉及的是评估性反应。在作出评估性反应时,检查论证是否存在以下谬误: 
(1)非黑即白:忽视第3中情况存在的非此即彼的选择 
(2)滑坡谬误:基于一系列未确证的假设对事件作出的预测 
(3)循环论证:以所主张的观点本身作为论证的理由 
(4)诉诸无知:以位置作为所知的根据和理由 
(5)人身攻击:以对人的抨击和指责等为根据驳斥他人的观点 
(6)诉诸恐惧:通过激起人的恐惧来迫使人接受其主张 
(7)诉诸怜悯:以值得同情为理由来证明某一主张的合理性 
(8)诉诸公众:以多数人认为如此为理由来判定某种观点的真假或价值 
(9)诉诸权威:滥用权威者的言论和身份 
(10)诉诸传统:仅以一种看法与传统的关系为根据为判定它的真假或价值 
(11)诉诸起源:只根据某种理论或者观点的起源来判定它的真假或价值 
(12)误用数据:因忽视数据的相关性、相对性和可比性等而导致的数据误用 
(13)以偏概全:对所提出的观点的部分论证替代总体的论证 
(14)绝对判断:导致反例的断言 

3.针对推理的理解与评估:针对推理强度(理由对主张支持程度的强调)进行评估,需要作出的批判性反应是: 
(1)论证运用了哪种推理类型? 
(2)演绎推理是否符合规则? 
(3)样本或事例是否有代表性? 
(4)类比或比喻推理是否恰当? 
(5)统计推理是否正确? 
(6)因果推论是否排除了其他有竞争性的假说? 

第1个问题涉及的是识别性反应,其他5个问题涉及的是评估性反应。在针对推理强度作出评估性反应时, 
对于演绎推理,根据推理规则来检查诸如直言三段论中的“中项不周延”、假言三段论中的“肯定后件”、“否定前件”等错误 

对于归纳推理,检查其中是否存在以下谬误: 
(1)特例概括:以特例为根据概括出一类对象的总体特征 
(2)样本大小:支持结论的样本大小为满足样本容量的要求 
(3)机械概括:忽视时间因素的印象而对事物的现在或未来作出概括 
(4)错误类比:缺乏相关性的类比推理 
(5)不恰当的比喻论证:比喻的潜在事理与所论证的事理缺乏一致性 
(6)赌徒谬误:误用大数定律所产生的一种谬误 
(7)误用平均数:将平均数的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总体中的个体 
(8)精确度谬误:忽视统计数值的参数区间而得出精确结论的谬误 
(9)以时间先后为因果:仅以时间上的前后相继来断定两个现象间有因果关系 
(10)强加因果:仅以表面具有的统计关联便断定两个现象间存在因果关系 
(11)因果倒置:错把原因当结果,或者错把结果当原因 
(12)单一原因:将导致结果产生的多种因素简单地归结为其中的某一个因素 
(13)诉诸远因:忽视其他因素在原因长链中的影响而诉诸遥远的单一因素 
(14)混淆原因:将必要原因当作充分原因,或者将充分原因当作唯一原因 

分析性写作方法和步骤: 

1)分析性写作的分论点 
1.识别:结论是什么?主要论据是什么? 
2.分析:结论中的主要概念是什么?论据的支持能力如何? 
3.评估:概念、理由和论证方法有哪些缺陷? 

2)对评估的分论点进行论证 
1.使用反例削弱方法,寻找支持分论点的理由 
2.识别与阐述:实习常见的哦错误特征及其表述 

3)组织文章结构、进行语言表达 
1.结构安排:从哪开始?在哪展开?到哪结束? 
2.语言表达:环境是什么?对象是谁?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附:普林斯顿大学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12项衡量标准: 

1)具有清楚地思维、谈吐、写作的能力 
2)具有批判性和系统性推理的能力 
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5)具有敢于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6)具有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7)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 
8)具有辨别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 
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定量、历史、科学、道德、美学) 
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 
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理念、文化的相关之处的能力 
12)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 

个人视角终有局限,如有非虚构类好书新书推荐,还望投稿或微博私信@潘乱兄  


读点:在实际中运用批判性思维


文/蓬山恨 豆瓣网友

在阅读网络文章、各路媒体报导时,批判性思维实在是一种相当有用的技能,不妨以我最近在豆瓣上看到的一些文章为例,来说说看,如果不具备批判性思维会受到怎样的蛊惑。 
 
首先来看第一篇,由广西师大出版社的营销编辑在小站上分享的一篇文章作者首先通过中外的对比,向我们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网络图书零售业繁荣的背景下,中外的实体书店会有很大的区别?据作者介绍,某节目的一些嘉宾认为是外国书店的文化品位较高。作者使用了种种人身攻击的语汇对这些嘉宾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诸如“垃圾”“废物”“外行”“肮脏”“腐臭”“放屁”等等等等,但很遗憾,几段论述下来,也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书店的格调、品位、经营理念并不构成实体书店经营结果的影响,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嘉宾错了,作者是对的,留给我们只有一腔的义愤。 

作者举了日本销售海贼王的例子来说明实体书店的繁荣。但这个例子有着极其严重的谬误。第一,作者说,总共卖320万,其中100万是网上预订,因此剩下220万是实体店售出——错误显而易见,没有网上预订就等于没有网上购买吗?第二,用漫画来举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下文反而又对海贼王的漫画表示了轻蔑。 

然后,作者又通过部分日本二手书店的形态——“像仓库一样堆满了书”来得出结论,书店应该都堆满书,而不应在风格品位上下任何功夫。 

作者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去书店?这处论述是很值得注意的观点。作者认为,书店最大的优势就是展示性,人们可以任意挑选。这个观点本来很有价值,但遗憾的是,作者没有进行任何支持,提出此观点只是出于自己的假定,也没有任何例证。于是我们就深可怀疑——难道实体书店比网络书店的优点仅仅只在于此处吗?为什么不是因为便捷、价格优势、消磨时光等等其他原因呢?这个难点是作者完全回避了的。 

基于上述论据,作者提出了本文的核心观点——“中国的书和大便一样”。 

这个论述非常微妙,我们必须对它进行一下分解: 
(1)中国的实体书店经营不善,外国的实体书店经营甚善 
(2)作者认为,实体书店最大的作用在于对图书的展示 
(3)根据2,实体书店的经营成绩直接决定于其展示功能(?) 
(4)根据1和3,中国实体书店的展示功能逊于外国书店 
(5)根据4,中国的图书像大便一样 

这个论证的粗糙之处,我们也就不细说了,明眼人也都能看出来。 

作者接下来还插入了一段与其主要论点并无联系的论述:为什么实体书能够与电子书抢占市场份额?因为实体书能够保存。这样一段毫无联系的论述割裂了文章的完整性,对作者想要说明的核心问题起不到任何辅助作用,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然后,作者举出一些所谓的“实际情况”来论证中国的图书是大便。比如:教辅图书过于繁荣(是否说明教辅图书是大便?是否说明非教辅图书是大便?),外文图书卖得好(是否说明外文图书是大便?),艺术类图书销量一般(是否说明艺术类图书是大便?),世界名著、鲁迅作品非常多(世界名著、鲁迅作品是否是大便?)。值得关注还有一点——作者所写的“实际情况”是否真的是图书零售的实际情况? 

之后,作者还用强烈的口吻批评了出版行业垄断、图书经销垄断(是否导致图书是大便?)等等情况。再说下去就太长了,也耽误我时间,大家可以自己运用一些基本逻辑自行分析。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多处举例都不符合事实,甚至说销量最高的书是《独唱团》,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鉴于本文是广西师大的营销编辑所分享的,实在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出版社的员工究竟是什么样的素质。 
 
我们还可以再看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网友的感慨之作,其分享量不可谓不高,整天冒到我的广播里,着实引人注目。 
本文第一自然段的信息量就非常大,比如: 
(1)中国人推崇读书改变命运 
(2)改变命运是指挣钱 
(3)挣钱是低等的 
(4)所以,读书改变命运是低等的 
第二自然段: 
(1)不“读书改变命运”就会一辈子困顿 
(2)“读书改变命运”就有可能飞黄腾达 
(3)丢弃道德也有可能飞黄腾达 
(4)“读书改变命运”是丢弃道德,是没有尊严的,是耻辱的 

第三自然段的论述意义不大,主要阐述作者自身抗拒“读书改变命运”的经历,与核心论点“读书改变命运是低等的”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第四自然段,作者又讲了自己在高中时期的经历,对自己的中学同学进行了剖析。作者认为,高中成绩优秀的同学就是在践行“读书改变命运”,是可怜的。甚至还运用了“诉诸恐惧”的论证技巧,将自己的同学与希特勒进行类比,引诱读者赞同作者的论述。 

到了这里,我们可能就发现了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缺陷:作者希望论述“读书改变命运低等”,但并没有清晰地界定什么叫“读书改变命运”。由于没有清晰的界定,于是凡作者不认同的都可以拿这个来套。一开始,作者说“读书改变命运”是指通过读书来赚钱——于是,凡想赚钱都是低等的。但是,作者的高中同学学习成绩好,是因为这位同学想赚钱吗?很难说。于是,作者可能又想将“改变命运”的范畴修正为“高考考出好成绩”。但认真学习、学习成绩好就一定只出于“高考考出好成绩”吗,就一定对这件事情没有兴趣吗?也不见得。也有可能是这位同学的确对写作文、背英语单词、做数学习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作者在这里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位成绩优秀的同学的真实动机,很可能作者自己也拿不准,这位同学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但是作者就敢于将自己不认同的人和事套入“读书改变命运”这个界定不清的概念中,继而根据第二自然段的论述,视之为没有道德、没有尊严、耻辱、低等。 

这样做其实是有着很大的隐患的。由于“读书改变命运”没有界定清楚,同时涉及对他人动机的揣度,于是就有可能打击很大很大的一片。对于事业成功、吃穿不愁的人士,作者就有可能从“挣到钱”既成事实倒推回“只想挣钱”的初始动机,而不管你是否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的事业。对于“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的人士,作者也有可能通过你的奋斗,挖掘出你“只想挣钱”的潜藏内心,于是对你肆意挞伐。这样一来,真正被作者抨击的就不再是“读书改变命运”这个短语,而成了一切作者所不喜欢的领域,一切作者所不喜欢的人士。 

作者之后运用自己论述出的观点对其他网络上的文章进行了一些点评,我们也就不详述了。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