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一场土鳖的盛宴
2013-07-04 09:38

自媒体:一场土鳖的盛宴

要按照这个题目写自媒体,当然主要话题有两个,一个是怎么土鳖,一个是如何盛宴。

当然,在此之前,我也要说说我对自媒体的基本观感。

自媒体史

作为个人的媒体,重点在个人视角传播信息或者观念。这又可以再分:广义上讲,每个人就是一个媒体,只要他愿意使用某些传播媒介,不管是著书还是讲演。司马迁的媒体就是写了本《史记》,表达他的情怀。只不过在传播的时间和空间上,史记与现在的媒体区别太大。这要看英尼斯的理论。

现代的新闻业,个人的观念传播当然要说到不同于消息传播的杂志或者评论。在英国,18世纪的,不管是笛福的《评论》还是艾迪生的《旁观者》,我觉得,这都算是个人媒体的先驱吧。

中国的媒体传播历史里,一开始的也不过是某个人靠刊物或者报纸,传播自己的理念,这里面既有严复梁启超这样的人,也有其它的知名不知名的。

后来,圈子里有了个词,叫做同人办报,也叫知识分子办报,民国的报纸,不少就是这样的,它表面是一份报纸,但由于报纸是自由出版的,所以多数也是在表达个人立场。当然,传递信息等内容渐渐丰满,同人报纸会渐渐变成综合报纸。但是,报刊主人的立场,总是会明显表露无遗的。

然后就是这样的东西在中国消失了。唯独香港等地方还有遗存。金庸办的《明报》,最初的社论都要他每天自己写,所以明报也是金庸的自媒体。林行止办《信报》,同样如此。

但随着商业化的递进,这些表达个人立场的东西渐渐都被埋掉或者埋掉半截了。娱乐占了上风,评论和观点不再有人愿意花钱看。

但技术的发展,却让个人观感的表达变得更加低成本。所以,互联网兴起之后,博客这些东西,确实让一些传统的东西复活了。尤其是在西方,本身出版自由一直没有断过,所以新的技术下,更多的表现自我观点的东西就更加耀眼夺目了。这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德拉吉报告,然后还有赫芬顿邮报。左右两派的政治斗争,一下子就在互联网上有根据地了。

说到这我们就要把翻家史的事情打住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个人媒体的普遍性质有哪些:首先,出版自由是自我表达的基石,汉朝也是有出版自由的,割了鸡鸡的司马迁也是可以写汉高祖的。其次,技术在不断降低传播门槛。最后,政治是最能让个人掀起表达欲望的兴奋剂

如果以以上几点来谈我们所面对的自媒体,那么我觉得我们就没法谈下去的。因为我们现在的自媒体,可能真不太符合以上的几个方面——除了技术门槛的确在更降低之外。但我们继续说下去吧,这就是我所说的,土鳖的所在之处。

现在的自媒体,是“土鳖”的所在之处

说土鳖,我们可以当做一个中性词,因为它本身指的是本地化特色。虽然很多普遍因素不存在,但本地化的具体因素往往会促进一个东西的发展。

本地化之一就是我们有本地化的技术演进。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不用多说,这跟外国是不同的,虽然说twitter在前,但这些东西到了中国就不一样了。移动化的进化让个人表达的门槛更低,推送,信息流等则使得精确到达变得更有可能。所以,个人表达愿望的增加也是理所当然的。

之二就是虽然说政治是个人表达的兴奋剂,但到我们这,众所周知的原因,它不可能出现。但这个有本地化的替代品,在我们这应该叫商业化或者营销属性

媒体的社会化属性和商业化属性哪个是本质,这个本有讨论。但是在我们这可能没有。很多自媒体诞生的梦想就是靠出卖观点而营销赚钱。这个在我们这里是赤裸裸的。

之三就是屌丝逆袭意识。在国外,做自媒体的人,精英意识相对来说还是强烈的,但在我们这,很多梦想通过自媒体变身的,大多是妄图屌丝逆袭。这没什么不对。我们的国家的人们精英意识不强烈以及屌丝意识浓厚可是国情决定的。而且,这种分类也是泛泛而谈,我可不是说,国内没有精英意识。

当然,进一步说,国内虽然有些有精英意识的自媒体,但总体而言,这些精英的学识还是处于刚刚脱离屌丝的水平。所以,你看十个中国精英的论述不如听一句外国的专栏作家一句话更明白。这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我作为一个也算是自媒体的人,自然是屌丝一类。我属于妄图逆袭的行列。

之四可叫做回光返照或者螺旋上升。因为自媒体这玩意概念至少有十几年了,博客那一阵子火过,但无论是商业化还是其它都算失败了。有些网站曾经试图走政论加其它路线,结果被灭掉了。

如今,它又回来了。我觉得根本上还是技术进化的问题。另外也是和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相关,如今媒体更不好活了,所以很多媒体人要开始自谋出路。利益动机在这里很重要。

最后则是一个真正很大的问题。正因为很多自媒体的人本身不是媒体人,或者没有受到媒体教育或者其它因素,往往缺少一种真正的媒体精英意识:责任感、商业与伦理的区分。很多的媒体人,也在这十年的媒体堕落中,变成了没有最黑只能更黑的主,而且甚至比不是媒体出身的更恶。正如胡泳所说,中国的自媒体还是很容易被八点二十的。

这种媒体责任感在国外可能叫客观公正原则,在我们这可能更多的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中国,媒体天生多了知识分子的情节。这未必是好事,但是的确是很好的传统。

但这种传统和其它的新闻专业主义的传统,往往被忽略了。也许很多人会说,我提供的是私人观点,个人感受,yes,但这也需要是否是尊重事实,尊重客观真理的。

以上几点,大概算我的土鳖论的论据。

那盛宴是什么?

盛宴就是一顿饭,你要吃,我也要吃,所以我们都得做,都得摆开桌子,拉开架势。说白了,想做自媒体平台的,都要去做。

有的财大气粗,豪掷千金,让人写专栏,以为这就能获得好的效果。我觉得给钱是有效的。毕竟人家怎么着也会因为钱而尊重文字一下。但是,考虑到道义或者好的中文什么的,不是靠钱就能有的这个事实,所以我也不是特别乐观。它顶多能让很多二线刊物死掉罢了。但是,你给钱,克鲁格曼就会给你写吗?我看未必。相反,我倒觉得很多自发的,自生自灭的豆瓣这种,倒是生机无限。

胡泳说,人是重要的,能否做好自媒体平台,关键是要看你能不能把这些人都笼络到一起来。这就需要伟大的品牌和文化积淀。而这个,很多平台都是缺乏的。

但盛宴也可能是泡沫。你做这个东西的原因,是别人也在做。恰如你发现你在买这只股票的原因,是别人也在买。所以,一个东西大家都在抢,但未必能让你赚到钱。或者说,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有最早出手的那个,赚得最多。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制度仍然是最大的瓶颈。与十年前相比,现在进步的只是技术,但对言论,能否有一个真正的宽松,则需要谨慎对待。

当然,最后我想说的是,自媒体无论什么名号,其实都是云一阵雾一阵的东西,形式很多时候都不重要。屌丝也好,精英也好,能否逆袭或者坚守,很多时候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或者是对这个事情的爱。所以,形式这个东西我们作为个人真的不必过多关心——当然,很多人并不是作为个人去考虑这个问题的,这自当别论。

最后我想说,媒体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但好的文字是不死的。而这一轮自媒体的生长能否真正持续,我觉得就不在技术了,而要看制度给他们的自由度到底有多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