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实地考察:是否已走出持续30年的低谷隧道?
2023-09-11 15:51

日本经济实地考察:是否已走出持续30年的低谷隧道?

谈起日本经济,离不开“失去的三十年”“低欲望社会”“通货紧缩”等标签。


然而,最近的日本经济表现亮眼,涌动着积极振奋的气息:2023年二季度日本GDP连续3个季度增长,环比折年率高达6%,超出市场预期。同时,日本股市2023年涨幅高达22%,创历史新高......一系列乐观信号似乎预示日本经济已回归正轨。


那么,日本经济是否已经走出持续30年的低谷隧道?日本的经验及教训有何借鉴价值?


长江商学院李伟教授通过日本实地考察及权威资料研讨,分享了他对于日本经济的随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本文首发于《第一财经》,来自微信公众号:长江商学院(ID:Weixin_CKGSB),作者:李伟(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原文标题:《日本实地考察:当前的经济复苏与启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日本经济近期的复苏表现以及过去30年的经济历程。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和权威资料研讨,分享了他对日本经济的观察和思考。

• 近期日本经济表现亮眼,GDP连续3个季度增长,股市涨幅高达22%。

• 日本经济过去30年出现过三次短暂的复苏,但都夭折了。

• 日本政府的鸵鸟政策导致经济问题拖延,应及时处理金融危机。

8月下旬笔者应邀去了趟东京,和国内资深经济学专家一同去调研考察,这也是疫情之后首度考察日本。


2023年年初至今,日本经济明显复苏,从楼市到股市均涨势惊人,给本国经济带来了强劲动力,也引来了众多国际投资者的目光。


在人们的眼中,日本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躺平”的状态中,一谈到日本经济,就是通缩、人口老龄化、经济停滞,总之没什么好词。


现在大家似乎正在改变这些观点,日本经济开始变得越来越有朝气。


笔者此次的日本之行仅持续了5天的时间,属于典型的“走马观花”,但依然可以感受到经济复苏给人们带来的那种精气神。


回国后笔者又去翻阅了日本的一些资料,才发现日本经济的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对于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来说,这有点“久旱逢甘霖”的感觉。


日本经济目前的复苏能否持续尚未可知,但近30年、甚至是二战后,其发展的历程经常会引起笔者的思考。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速曾长期保持在高位,但后来又出现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些疑问自青年时代就一直困扰着笔者。


此次的日本之行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这种思考却一直没有停止。


现在笔者就通过一篇简短的游记来浅析这些疑问,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复苏中的日本经济


虽然有着种种缺陷,但在谈论经济增长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仍然是我们使用的首要指标。


根据日本政府8月15日发布的数据,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23年第2季度日本GDP环比增长了1.5%,折年率约为6%,连续三个季度保持正增长,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GDP年增速3%左右)


从通胀上看,日本7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同比上升了3.1%,连续23个月同比上升,且连续11个月增幅超过3%。


对于一个长期处于通缩状态中的经济体来说,出现3%左右的CPI同比增速无疑是件令人欣喜的事。


再来看股市,今年以来日经225指数较去年底大幅上涨,屡次刷新1990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且正在逼近1989年12月29日的38957历史最高点。


最后来看楼市,这几年东京首都圈房价持续上涨,今年以来更是有些涨势惊人。


据日本不动产研究所8月中旬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首都圈新建公寓楼市场动向》报告显示,包括东京都、千叶县、埼玉县和神奈川县在内的东京首都圈,公寓楼一年间房价平均涨了26%,而东京核心区高层公寓楼的涨幅更是高达40%以上,部分新建公寓甚至比去年同期上涨了约60%。


GDP,CPI,股市,楼市,都在上涨,这带动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也给全社会带来了一份久违的快乐感受。


这种欣快的情绪,哪怕对于笔者这样一个外国人来说,也是深受感染。


可能你会觉得现在日本的经济表现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假如你了解日本经济在过去30年中的曲折历程,了解日本民众对经济发展充满失望的情绪,或许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二、三次夭折的复苏与当前的复苏


对日本经济来说,过去30年虽然经常被认为是经济发展停滞的30年,但实际上在此期间日本经济也出现过至少三次复苏,只不过这些复苏都比较短暂,还没形成趋势就夭折了。


第一次复苏:1994年到1996年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88年日本的GDP同比增速达到了阶段性的高点——6.7%,此后该指标一路下跌,直到1993年沉入谷底——-0.5%。


1994年,日本经济终于开始止跌回升,到1996年,日本的GDP同比增速已反弹至3.1%。但有些不幸的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


在危机中,泰国等亚洲国家的货币纷纷大幅贬值,这使得日元出现了升值的态势。日元升值不利于出口,而出口又是日本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结果这导致日本的经济增长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1997年至1999年的GDP同比增速分别为1%、-1.3%和-0.3%,经济出现明显衰退。


第二次复苏:2003年到2007年


2003年到2007年,日本经济出现了一次温和的连续的复苏。


在5年的时间里,日本的GDP同比增速有高有低,大体上维持在1%到2%之间,只有2004年达到了2.2%。


这段时间的经济增长虽然没有大的惊喜,但也没有太令人失望。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日本的物价水平也开始回升,经济逐渐摆脱了通缩。


但鉴于2000年8月日本央行加息0.25%之后仅维持了半年就降息的乌龙事件,此次日本央行明显更为谨慎。


直至2006年7月,日本央行才将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上调至0.25%,后又于2007年2月上调至0.5%。


然而,这次是美国打断了日本的经济复苏进程。


2007年美国开始出现次贷危机,一开始人们以为仅仅是次级贷款领域有一些问题,不用担心。


但危机一步步发酵,到2008年9月15日,华尔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这使得危机迅速升级,次贷危机变成了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还是和过去一样,美国经济感冒,日本经济就会得肺炎。


2008年美国和日本的GDP同比增速分别为0.1%和-1.2%,2009年这两个指标已降至-2.6%和-5.7%。


就这样,日本经济的第二次复苏在金融危机的狂风暴雨中结束了。


第三次复苏:2013年到2018年


2012年底,安倍政府上台,这位日本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一上任就推出了强势的经济增长刺激方案,外界称之为“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的核心措施是“大胆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


之后日本央行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货币扩张,金融市场随之有所改善,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也逐渐回血。


从2013年开始,日本经济持续温和回升,直到2019年日本GDP增速出现了-0.4%的小幅下滑,2020年又由于疫情原因出现了-4.3%的收缩。


当前的复苏


在东京期间,笔者密集拜访了日本经济界的诸多权威人士,包括官员和学者等。


由于自1990年以来,日本经济已出现过至少三次夭折的复苏,因此笔者非常关心当前的复苏是否可以持续。


对此,日方人士多持积极态度,理由主要有两点:


第一,日本经济目前已走出了通缩的泥潭。


如前文所述,截至2023年7月,日本的CPI同比增速已连续11个月超过了3%,这说明日本已经和通缩在说“再见”了。


第二,当前日本的失业率保持在低位。


据前些日子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经季节调整后,日本2023年7月的失业率为2.7%,继续低于3%。


这说明日本现在不是劳工过剩,而是劳工紧缺。强劲的就业市场表明日本经济目前处于扩张的状态,而非收缩的状态,这与日本政府近期放宽移民政策的态势相符。


三、鸵鸟政策不可取


时至今日,日本经济中最引人瞩目的地方依然是它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的态度和方法。


这方面笔者拜会的几乎所有人都表示了相同的看法:这方面日本没有美国做得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日本相关人士的眼中,美国政府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采取了果断的措施,较好地处理了相关问题。


几乎所有的经济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金融危机的问题,金融危机就像房子着火一样,一般都会快速发展。


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越早着手处理,代价就越低,但遏制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需要公共资源,这相当于将问题暴露在公众面前,在政治上这可能是毁灭性的,因此很多国家在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都会采取鸵鸟政策——尽一切力量去推延必定会发生的事情。


日本政府在处理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就采取了典型的鸵鸟政策。


1990年代,日本的资产泡沫破灭,大量企业和个人破产,由此导致银行出现了巨额的不良资产。


当时日本政府害怕问题暴露会影响经济发展,会导致财政赤字扩大,会受到公众的批评,因此不主张那些资不抵债的银行破产清算,而是采取了“尽量保全”的态度,以政府公开或隐性的担保来维持银行最低限度的运转。


这些糟糕的银行没有被破产清算,继续耗费大量的社会资金,不良资产连年升高,金融业的问题越来越大,最终还是走上了对问题银行采取破产清算的一步,但此时的代价已经扩大了许多倍。


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长期积累阻碍了金融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日本经济日后长期低迷,就与此密切相关,最终买单的还是广大民众。


假如日本政府不那么畏手畏脚,早点让这些银行破产倒闭,那么不良资产的规模就不会像日后那么庞大。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就是承认发生了金融危机,政府需要动用公共资源去处理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哪怕这些措施在政治上不受欢迎也在所不惜。


实际上,日本相关经济政策的消极后果绝非一个简单的不良资产增多可以概括。


在笔者看来,日本过去针对危机的政策至少造成了三个糟糕的结果:


一是问题的拖延使得回归正常的耗时太长,机会成本很高,这让日本整整一代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完全实现预期中的目标,却带来了公共债务的高企。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安倍卸任后的2021年,日本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达218%,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为122%;


三是超前的公共设施投资的边际回报递减严重,这又进一步拖累了经济的复苏。


不过应该看到的是,日本是大萧条后第一个陷入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指的是货币政策无论多么宽松都无法刺激经济增长的现象)的现代经济体,所以对它“艰辛探索”的结果不能抱太大期望。


与日本政府的鸵鸟政策相反,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监管当局采取了直面问题的做法。


在华尔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即将破产的时候,监管者虽然知道这可能会引发危机的升级,但依然坚持了原则,让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清算。


后来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引发了金融危机的大爆发,但美国政府积极而有原则的应对使得美国的银行业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恢复了正常,没有长时间的拖累经济发展。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美国对金融危机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日本的经验。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一边处理出事的金融机构,严肃财政金融纪律,另一方面运用财政和货币等方面的政策全力灭火。这既挽救了经济,也追讨了肇事者的责任。


事实上,面对“房子失火了,先救火救人,还是先追究谁是放火犯”的问题,毫无疑问,当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人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遏制其蔓延的速度和广度,也就是尽一切力量去灭火。追究金融危机肇事者的责任固然重要,但这是放在第二位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过程中,危机虽然可怕,但其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危机更可怕的是鸵鸟政策,因为这种政策只会让问题不断恶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长江商学院(ID:Weixin_CKGSB),作者:李伟(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