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拖延患者的自我救赎,读《自控力》
2013-10-15 10:42

一个拖延患者的自我救赎,读《自控力》

一个拖延患者的自我救赎

有这么一个朋友,打心底里羡慕他。他并非有钱有名。羡慕的是他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他自我管理的方式。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每个月阅读几本有意义的书,看几部不错的电影。即使工作了也坚持每周去几次图书馆自习。坚持闲下来就跑步,游泳,做些有氧运动。一切会让我感到压力的事情在他看来如此轻松。我承认我看到了我们之间的差距,且能看到如此往后我们差距会越来越大。不出所料,他很快得到了升职的机会,一切似乎都在他的计划当中。生活始终安排的井井有条,他才是生活的大赢家。为什么讲这么一个人,因为在遇到他以后我一直在思考,思考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我相信存在着这么一类人,他总是由于拖延把自己搞的焦头烂额,留下了一堆需要处理但是又不想立马开工的工作;嚷着要减肥却一直没有什么措施,或者已经有措施却没有坚持下去,直到再次站在电子秤上时又一遍怀疑秤是不是坏了;控制不住自己面对着电脑,可怕的是你忙了一个上午其实什么都没做,更可怕的是你只是不停的刷了F5。这就是“你”。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你认为只是偶尔控制不住你自己的行为。之所以要提到这么一类人,因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比起之前的那个朋友,我想差距就一目了然了。 
   
如果你和我一样被这些问题所困扰。好了,你可以阅读此书了,相信这本书会给你一个很好的解释。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连着三天,或者四天还是五天没有背英语单词了。之所以记不清究竟是多少天了,因为被一种叫“选择性遗忘”的理由来逃避自我纠结。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你已经不想去思考自己究竟有多少事情是一拖再拖的了,当然,到最后你还是要硬着头皮不得不做直面的勇士。 
   
因为一度受不了自己的拖延,尝试各种方法。列清单,写规划,看有关拖延方面的心理学书,内心的煎熬始终无法躲避,就差没去找心理医生谈谈这个问题,最后依旧还是力不从心。总是自嘲已是拖延症晚期患者,所以初抱此书时好似看到一剂救命良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但凡寄希望于他物他人者其实一开始就放弃了自控的权利与义务。 
   
所以这本书与其说是良药倒不如说是医生给你的诊断书,让你从根源找到病灶。以前我们总在寻找改正提高自制力的方法却忽视了我们为什么会变得这样。 
   
这是一门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甚至经济学的课程,它完全可以针对你的问题给你很好的解释。本书作者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暂且不论这门课程是否真的能够改变你的一生,我倒相信较好的自控力真的可以给你带来一个全新的生活。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曾经一直以为自控力不足紧紧只是心理问题的一种。这本书读完后才新奇的发现,原来自控力不足与生理学也有一定的关联。于是,我开始剖析过往的生活习惯。 
  
我总是熬夜,每天睡眠不足六小时。给自己解释说是睡不着,其实身体已经很疲惫了,可是手就是忍不住的刷屏或者刷手机。第二天醒来时我开始掐指算我睡了多久。不足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让我在新的一天的开始之时就充满了罪恶感。以后不能再这样了,这样我会向心脏猝死的年轻一族又靠近一步。新的一夜又来临之时,早上说的话又都见鬼去了。我猜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看到这里的你也一定有同感。长久的睡眠不足导致身体和大脑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而葡萄糖是储备能量的重要方式,然而自控力是需要消耗一定的脑力,所以后果可想而知。 
   
又好比,在书里了解了多巴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多巴胺让我们产生渴望,欲望。过度的压力会让我们产生应急反应,会让我们释放压力荷尔蒙,同样会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兴奋度,最终导致诱惑更具有诱惑力。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压力大时会想做一些平时我们本可以抵御的事情。好吧,多吃一块巧克力,巧克力可以缓解压力。好吧,再逛逛淘宝,又忍不住下了一单。 
   
当然,这些都归咎于一个很好的理由。我们仅仅只是为了缓解压力。等到你冷静下来后,你又会陷入新一轮的压力与自责。看到了吧,这就是陷阱。 
   
大多数闲暇时间,自己更像是自寻电击感受刺激的小白鼠一样,不竭地追求着渴望的快乐,其实追求的并非是“快乐”,而是追逐快乐中的渴望,而是体内的多巴胺让自己停不下电击鼠标的手。打开邮箱,我们渴望新邮件,刷新,我们渴望下一秒收到一些惊喜。于是我们一点点被渴望所侵蚀。由此可见,我们并非只是与心理做斗争,生理因素也是我们的敌人。 
   
对于作者所说的锻炼是提高自控力的良药,我表示深受其益。一段时间,我试图用慢跑来缓解压力。好吧,说白了,我是为了减肥。可是坚持一段时间的慢跑训练后,我发现了其中深藏的奥秘。那就是慢跑之于我,更多的是一场“心理锻炼”。记得看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什么》中,他描述了自己跑步时的心理感受。我也开始关注慢跑时自己的情绪变化。在一次次呼吸中,更加坚定一些决定。全身放松的感觉以及在跑道上不停的追逐让自己变得更理智。 
   
这本书同时指出了大多数人一直存在的误区。“每个人都有放纵自己的时候,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这是一反我往常的思考模式。可事实就是如此,我们要学着原谅自己。原谅自己因自控力缺失犯下的错,将因此引发的压力降到最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避免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发生——放纵后悔到更严重的放纵。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总有给我惊喜,让我诧异的地方。 
   
自古以来,我们说非黑即白。黑与白代表事物的两端。如此也有了性善论与性恶论之说。可是为什么说的如此绝对呢?一个人有了邪念,我们便说他恶。由此以来当自己有了邪念时,会羞愧,精神会受到折磨,更可能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危险境地。可是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直视生活中的黑呢?为什么一定要自欺欺人呢?无论黑与白,我们正视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弄清自己的欲望,时刻记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自救。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如书中所说“一边肩头的天使在对你轻声呢喃,另一边肩头的魔鬼则不断的压迫你。”你要做的便是,直视了解他们,且掠为己用。看似与宗教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无论你对与错,时常自省。认清你所犯下的过错。直视它,才会让你下一次犯错前有心理准备去抵御。书中给出了一些类似“恐惧管理”“延时十分钟”等自我管理方法还是比较有实际意义的。 
  
我们早已习惯了向明天赊账,总以为未来的自己可以改掉今日的恶习,把赌注都压在了明天。可未来的事情谁又能确定呢?怎样才是真实的你呢?可能放下这本书,日子还是浑浑噩噩过下去,依旧是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依旧秉承及时行乐的一贯作风。别怕,暂且是看不出什么的,那就再过些年吧。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再过几年,你且看他,你且看你。 

如有非虚构类好书推荐,请投稿或私信@潘乱兄


读书笔记:及时行乐是最好的自控



文/程 諾 豆瓣网友

《自控力》全书读书笔记(观点和结论整理): 
   
上学的时候,曾经能够在上学放学的途中看到一个男生,他那么阳光帅气自由,我几乎对他一见钟情。在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学的动力就源自于上学放学的途中,能够见到他。 
   
就这样,我们邂逅了三年。三年里,我几乎每天都会在“偶遇”他。我就是那只小白鼠,即便是忍受着“最熟悉的陌生人”的痛苦,我依然义无反顾每天“制造”这种邂逅,每天定点受到一定的电击。从此我便爱上这种感觉,不可自拔。 
   
后来他读了大学,离开了这座城市,我再也看不见了。后来,我也读了大学。但是在青春的日子里,始终忘不了这段偶遇带给我的“电击感”。再后来,我工作了,每天上下班的途中,也似乎在期待重新回到过去的这段邂逅。 
   
原来这就是多巴胺的力量。像毒药般。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被多巴胺控制着,找不到出口。于是,阅读大量的书籍,我想要知道,我是谁,为什么我扮演着乖乖女的形象,内心却如此渴望他的那种不羁和自由。我羡慕他,我渴望成为他。我却永远都释放不出这种力量。 
   
它隐藏在我性格里的另一面,见不到阳光,我便把这样的期待转移到了他的身上。人都是会有很多面的吧,自信与自卑,绅士和野蛮,拘谨又放松……有位朋友曾经说过,有多自信就有多自卑,这些力量从来都是相互存在的,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一直都在,不离不弃。 
   
怎么才能让好的力量战胜不好的一方呢?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用自我控制着本我,压制住那些不好的想法。压制多了,会汇聚成强大的一股压力,从别的出口以另一股力量得到发泄。 
   
于是,我们从报刊杂志上看到很多教师猥亵,明星减肥过度晕倒,豪掷千金购物,诸如此类的新闻。某一方面严格控制着自己,另一方面又用别的形式极端地释放出来。 
   
自控力最终疲累了。 
   
原来它也是需要锻炼的,像肌肉一般,越练越强壮,越练力量越强大。但这也并不代表着我们能更加平衡地把控自己的各种欲望。对,平衡地。 
   
我严格控制自己的体重,我必然在别的方面大手大脚;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我必然在私生活上萎靡不振;我在家庭里扮演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却更容易遇到小三……可是,多巴胺无处不在,巧克力、薯片、浪费、奢侈、美女、豪车,所有的科学指向都表明,细胞是“趋利避害”的,那些无所不在的利,成了刺激我们释放多巴胺的来源。 
   
我在此处自控着,我在那处纵容。这是我们很多现代人的共同特征。这样的极端,不仅会导致各种社会问题,也会让自己始终处于一个失衡的天平上,摇摆。 
   
专注于自控,更好的把控自己大脑中的N多面,让他们都达到平衡的状态,才不会产生极端的局面。 
   
想要减肥的人,与其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控制自己的食欲,长时间不吃不喝,不如每一顿减少自己的食量,看到自己想吃的东西的时候,就适量吃一点,反而不会造成自己在食物上的过度压抑,更不会导致体重的严重反弹。 
   
想要在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的人,与其上下班都沉湎于工作,放弃自己的私人时间,不如上班的时候集中精力,下班后泡吧听音乐健身看画展轻松享受生活。 
   
当然,这些都是在同一个方面的自控。有的人吃很少,购物却买很多,这是不同方面的自控失衡的表现。在某一个方面的极致追求,必然会导致天平的失衡。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在每个方面都适度的自控,却又能保证能够及时行乐,永远处于一个“欲求不满”“七分饱”的状态,便是最佳的生存状态。 
   
这种最佳的生存状态,作何解释?也就是说,人在吃得半饱不饱的时候,是最有活力的。吃得太多,就会犯困犯懒;吃得太少,会太饥饿和渴望。这种“七分饱”的状态,不仅仅是适用于吃,而是适用于生活中所有的方方面面。做事做得不要过,也不要过于保守,满足了自己的“欲”,也做到了对自己自控力的锻炼。 

这就是我对自控力的理解——及时行乐,七分饱。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