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老牌企业都被互联网新贵打趴了?他们开始反扑
2018-01-23 15:20

老牌企业都被互联网新贵打趴了?他们开始反扑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9:25

虎嗅注:


传统老牌企业与互联网巨头的对决,终于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这次开枪的是迪士尼。


去年12月14日,迪士尼宣布将斥资660亿美元收购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以对抗Netflix和亚马逊为代表的流媒体服务,同时,迪士尼称,2019年将停止通过Netflix发行电影,转而启用自己的流媒体服务。


实际上,老牌企业拥有商界80%的底层数据,但互联网新贵却无疑是目前这场商战之中心理上占优势的那一方。


现在情况就要翻转了,传统企业有真正的胜算么?


“无形资产”如同“软实力”,开始受到前沿公司的追捧,其可扩展和溢出性使得经济正朝着“赢家通吃”的方向发展,并且会愈演愈烈。实物投资对现代经济体的重要性越来越弱,企业投资无形资产在未来会产生巨大影响。


那么,企业在追逐时髦趋势的同时,又该怎样把握时代的机遇?


以下内容会提供不一样的解读视角。


为了给虎嗅精选黑卡会员寻找全球的好内容,虎嗅正式和《经济学人·商论》展开合作,每月向虎嗅会员提供两篇其付费专享内容。今天,虎嗅精选从《经济学人·商论》一月刊中选了两篇文章《21世纪的资本》、《老牌企业之年》,希望为各位带来视野的拓展。


老牌企业之年

2018年,传统公司和硅谷有得一拼

 

按照IBM老板罗睿兰(Ginni Rometty)的说法,数字革命有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硅谷的企业一马当先,开创新市场,重挫那些因循守旧行业中的弱者。这种情形延续至今。投资者预测科技公司会抢占更大份额的企业利润,推动其股价一路上扬,自2014年以来占到美国股市价值增长的42%。商业术语词典中新增了一个骇人的词语——“被亚马逊了”(Amazoned)

 

罗睿兰认为,从现在开始的第二阶段将有利于老牌企业。它们立志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的数字化产品并提高效率。这显然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思考模式。IBM自己正在和基于云计算的科技公司激战,这关系到它的生死存亡,而它的大部分客户也都是传统公司。


不过,有一点她还是说对了:很多行业的老牌企业终于整顿旗鼓,要在科技上发力了。

 

经过了那么长时间,即使最迟钝的人也看清了威胁。现在距Netflix开始经营流媒体已有11年,距特斯拉发布Model S已有5年。等到百货公司这样的中型企业也被科技公司打得人仰马翻后,人们清醒了过来。落后的股价也起了作用。2017年,尽管公司利润接近历史记录,福特还是解雇了CEO马克·费尔兹(Mark Fields)。董事会认为他在科技变革方面故步自封。

 

看看美国20家最具价值的非科技公司,其中已有14家把数字化纳入公司战略。一些蓝筹公司多管齐下,同时涉足时兴的电子商务、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领域。而另一些公司则押下几十亿美元的赌注来发展与原业务平行的数字部门:通用汽车正在研发一系列电动和无人驾驶汽车。沃尔玛正在大举推动线上销售。投资者将这些举措视为这些公司未来成功的核心因素。

 

传统公司已经启动了一轮并购来应对硅谷的威胁。


去年12月14日,迪士尼表示将斥资660亿美元收购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这起交易的一个动机是对抗来自以Netflix和亚马逊为代表的流媒体服务的威胁。2019年迪士尼将停止通过Netflix发行电影,转而启用自己的流媒体服务。12月12日,两大购物中心运营巨头Westfield和Unibail合并,此举有两大目的,一是抱团应对电子商务的冲击,二是建立一个拥有强大数字业务的全球品牌。

 

老牌企业有很多优势。正如罗睿兰指出的,它们拥有商界80%的数据。


如果说利用数据来优化决策的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类文明,那么大部分历史数据集(比如喷气发动机的性能或服装的供应链)都属于老牌企业,而不是在亚马逊和Facebook的手中。老牌企业拥有大量资源:在标准普尔500的成分股中,它们的总现金流是科技公司的4倍、风险投资者年投资额的18倍。

 

老牌巨头也因为市场准入门槛而受益,比如它们强大的品牌和游说能力,后者在美国金钱驱动的政治体系中尤为关键。也是在12月14日,美国监管部门废除了要求电信运营商对所有网络流量一视同仁的“网络中立性”原则,这对传统电信和有线电视公司来说是一个胜利。硅谷则在隐私和税务等问题上面临着全球监管机构的“技术抵制”。

 

传统公司的典型做法是,一方面收购创业公司来补强业务,一方面在内部投资开发新技术。通用汽车投资了拼车公司Lyft,研发了电动发动机。12月13日,折扣店运营商塔吉特(Target)收购了在线送货平台Shipt。沃尔玛收购了电子商务公司Jet.com。西方的银行一直忙于收购金融科技公司,不过最精明的金融老牌企业在亚洲。中国保险公司平安的APP拥有2.65亿用户。东南亚最大的银行星展银行(DBS)在印度和印尼都开展了网上银行业务。

 

一些公司选择进行巨额收购。12月3日,药店及医疗保健福利管理公司CVS表示,将斥资770亿美元收购医疗保险公司Aetna,目的是在亚马逊进军药品零售业之前壮大自身并锁定顾客。在科技界,IBM不是唯一应势而动的老牌公司。去年3月,英特尔以150亿美元收购了专营无人驾驶汽车芯片和软件的公司Mobileye。

 

人们普遍认为老牌企业畏惧科技变革,害怕新技术冲击公司传统业务的收益,且囿于老套的思维模式。1997年,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在其《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一书中清楚表达了这一观点。未能预见胶卷将被淘汰而破产的柯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然而,每有一个反应滞后的柯达,就有一个走得太远太快的马可尼(Marconi)。马可尼的前身GEC是20世纪90年代英国最大的工业企业,却在1999年倒闭,原因是收购了一些时髦却怪异的科技公司而导致负债累累。


赌注更大


少数公司已经开始失控。通用电气的新老板约翰·弗兰纳里(John Flannery)就砍掉了一些他认为烧钱而不实用的数字项目。不过还没有人做出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的赌注。


以八家老牌企业为样本,平均来说,它们的数字化业务相当于公司规模的14%(基于销售额、投资额及市值等一系列指标)。例如,电子商务只占沃尔玛投资预算的五分之一。甚至迪士尼-福克斯现有的数字化业务占比也很小。即将由迪士尼控股的流媒体服务公司Hulu的亏损额还不到母公司每年在内容上花费的十分之一。

 

当更多传统公司的老板注意到沃尔玛和通用汽车这些先驱者的股价不断上涨,他们只会增加对数字化的赌注。总体来说这是合理的,即使很多公司会把局面搞得一团糟。但对于老牌大公司来说,2018年,数字化战略将不再只是赶时髦的尝试,而会开始成为生死攸关的要务。


21世纪的资本

企业的投资决策可能带来始料未及的巨大影响

 

富裕经济体充满了难解之谜。是什么导致它们如此不平等?为什么企业投资率如此之低?实际工资何时会再次强劲增长?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乔纳森·哈斯克尔(Jonathan Haskel)以及智库Nesta的什蒂安·韦斯特莱克(Stian Westlake)在《没有资本的资本主义》(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一书中,为所有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解释。同时,他们还引入一个读者在未来几年可能会不断听到的名词:无形投资。

 

提起企业投资,人们往往会想到投资于工厂、计算机和机器这样的实物。然而哈斯克尔和韦斯特莱克指出,实物投资对现代经济体的重要性越来越弱,相反,投资于那些“不能砸到你脚上的”无形资产更加重要。设计、研究、软件以及品牌管理等都可算作无形投资。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投资,而且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者引用一系列缜密的研究,再加入自己的计算结果,证明无形投资呈增长态势。一项研究显示,1948年美国无形投资约占非农产业产值的4%,2007年这一比例增长到14%。而同期的有形投资占比则在11%左右徘徊。另一项估算发现,微软的实物资产只占它市值的1%,微软工程师的专业知识以及他们使用的代码要重要得多。


然而,统计人员的工作往往未能充分显示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官方经济数据的确将软件开支等一些无形投资计入投资支出,但却经常将品牌建设之类的其他许多投资排除在外。美国公司账目的投资支出里就经常不包括研发。但是,将无形资产计算在内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我们常听说,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英国公司很少投资。但英国有着丰富的无形资产,科技公司和设计工作室比比皆是。一旦将无形资产算进去,英国看上去就没那么落后了。(虽然仍有数据显示自2008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的总体投资在下降。

 

哈斯克尔和韦斯特莱克不仅建议改进统计方法,还解释了无形投资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无形投资具有一些特质,随着这类投资变得愈发重要,这些特质就会显现出来。虽然作者可能夸大了自己某些观点的新颖性,不过他们融合这些观点的方式独出心裁。

 

举个例子,作者提出,无形投资是“可扩展的”。那些利用无形资产的企业比利用有形资产的企业发展得更快、能达到更大的规模。拥有众多车辆的家族出租车公司并不容易扩张,它们要壮大就要花大价钱扩充车队。而没多少自有车辆的网约车应用优步却可以在全世界输出自己的代码。

 

两位作者指出,无形投资还表现出巨大的溢出效应。如果一家企业投资的是一座工厂,即有形投资,那么很容易就能防止竞争者偷师(比如在厂门口设一名保卫)。不让对手利用你的无形投资就没那么容易了。软件开发者会使用GitHub等在线资源库分享代码。据说苹果的前老板乔布斯就抱怨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几乎如出一辙。

 

无形投资的可扩展和溢出性或许有助解释发达经济体中的一些重大谜题。近年来,这些经济体中最成功与最差劲的公司(业内说法是“前沿公司”和“落伍企业”)之间从工资到利润等各方面的差距都在拉大。近年来,英国1%的公司实现了6%的年生产率增长,而三分之一的公司从2000年起毫无增长。

 

这是为什么呢?前沿公司越来越依托于无形投资,因此能轻易将自己的创意在全世界推行,收获丰厚的回报。但那些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形投资的落伍企业就做不到这一点。作者指出,富裕国家收入不平等的状况加剧,大部分要归因于公司之间而非公司内部日益增长的差距。

 

无形投资的增长还可能解释为何自金融危机以来,高利润率和相对较低的企业投资率并存。既然回报率如此之高,为什么投资却如此疲软?如果你了解“溢出”这个概念,问题就容易理解了。落伍企业担心自己的创新会被前沿公司攫取,因此可能没什么投资的动力。这会拉低整体投资率,进而拖累生产率(以及工资)的增长。但是前沿公司却乐于投资。它们之所以获得高回报,一方面因为它们掌握从这类投资中充分获利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因为不那么担心小公司会窃取自己的创意,比如本地出租车公司就无法复制优步的算法。

 

读者可能偶尔会感觉本书有些夸大其词。作者似乎相信无形投资几乎可以解释从高管的高薪到特朗普当选总统的任何事情。本书在编校方面也欠佳:彼得·泰尔(Peter Thiel)关于推特比瑜伽馆更容易扩大规模的言论在三页的篇幅里就出现了两次。

 

不过本书还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如何帮助无形经济繁荣的建议。如果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无形投资,政府可以介入。政府应确保宽带之类的数字基础设施达到一流水平。政府需要鼓励人们在城市生活,合理的规划调控因而至关重要。这些政策当然很好,但读罢此书,读者会发现另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经济正朝着“赢家通吃”的方向发展,并且会愈演愈烈

 

《没有资本的资本主义:无形经济的崛起》

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 The Rise of the Intangible Economy.

乔纳森·哈斯克尔和什蒂安·韦斯特莱克著

By Jonathan Haskel and Stian Westlake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