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2018-02-08 18:55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文章所属专栏 从破局到增长指南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0:20


大家好,今天分享的一本书是《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这本书的作者,安迪·格鲁夫,被称为硅谷偏执狂,他参与了英特尔公司的创建,并主导了英特尔在1980年-2000年间的发展 ,在1998年时,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世界风云人物。


这是一本写给中层经理人的书。哪些人可以称为中层经理人呢?


格鲁夫说,如果你在管理一个部门,或者你是某项业务的负责人,或者虽然你没有下属,但是你的工作会对公司业务产生较大的影响,比方律师,教师,工程师,编辑等,都可以被称为中层经理人。


提高这群人的生产力,对于公司很重要。一直以来,企业都过分注重对高管或者普通员工的培训,反而忽略了对中层经理人的培训,这是不对的。


今天,主要从五个部分给大家分享这本书。


第一部分  重新理解“生产”

 

说起“生产”,我们的脑海里很容易浮现出厂房、流水线、工人这样的关键词。实际上,不只制造企业,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生产”。像自媒体,写文章本身就是“生产”,像饭馆,做饭本身也是“生产”。

 

“生产”之于任何企业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今天就跟着格鲁夫重新理解一下“生产”。

 

格鲁夫早年曾在早餐店打工,所以,他用了早餐店的例子。假设你跟年轻的格鲁夫一样,也在早餐店打工,你的工作职责是为顾客“生产”一份份的鸡蛋、咖啡、面包的套餐。你应该如何做好这份工作?


一、明确顾客需求


和任何工作一样,“生产“、”这件事,要以终为始。你要知道顾客需要什么,才能更好的满足它。在这个假设里,虽然你知道顾客“需要”的是鸡蛋、咖啡、面包的套餐,但是,你仍然需要对它进行再理解。


首先,顾客吃早餐,肯定不想等太久,更不想排长队。要想让顾客不等太久,最好的方式是早餐提前准备好,顾客交完钱就取走,中间不耽搁。

 

但是,提前准备好早餐有一个缺点,就是放久会凉,影响顾客体验。需要说明一下,咱举的例子可是西餐,想想薯条放久了的感觉,所以,格鲁夫才说早餐不能提前准备好,而是顾客点单后现做,这样才有较好的顾客体验。

 

根据以往的经验,顾客最长愿意等待的时间是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顾客就会变得烦躁,所以,餐厅必须避免让顾客长时间等待。

 

因此,对于早餐店来说,顾客需要热腾腾的早餐、顾客不想等太久,顾客最长忍耐时间是5分钟,这些顾客需求,事前就要搞清楚。只有搞清楚了需求,才能满足需求。


二、重新理解“生产”

 

让“生产”匹配“需求”,不仅要理解“需求”,还要理解“生产”。


对于鸡蛋、面包、咖啡这个早餐组合,煮鸡蛋需要花3分钟,烤面包需要1分钟,倒咖啡需要5秒钟,加起来一共4分5秒。如果只有一个顾客,你确实做到了5分钟之内提供了现做的早餐。

 

如果同时进来两位顾客呢?对于排在第二位顾客来说,他需要等第一位的早餐做好,4分5秒;再等自己的早餐做好,4分5秒。加起来时间明显过长了。

 

所以,对于早餐店来说,需要向“生产”要效率,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但凡有过一定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看出来,煮鸡蛋3分钟,烤面包1分钟,倒咖啡5秒钟在时间上有包含关系,你完全可以在煮鸡蛋的过程中,烤面包和倒咖啡,这样,只花费煮鸡蛋的3分钟,就可以完成煮鸡蛋,烤面包、倒咖啡三个活。

 

这个过程,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如果你想到了这样做,你就具备管理好自己工作的基本素质,因为你学会了时间互偿(格鲁夫)


三、“生产”的步骤


用时间互偿原理提高生产效率,是大部分企业普遍采用的优化生产资源组合的方式。

 

你或许会想,时间互偿原理大部分人都会,只是不知道名字,格鲁夫为什么还要费尽介绍给我们呢?格鲁夫应该是想,正是因为这很基础,所以经理人不能不会,所以他干脆写出来,让不会的人掌握,会的人复习一遍。

 

在“生产”早餐这个活动中,包含了三个基本的步骤,这三个步骤也是所有生产活动中都不可或缺的:

 

制造: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的步骤叫制造,比方说煮蛋,烤面包,由生到熟,这个过程叫制造。

 

组装:把零件拼装在一起,叫组装。比方,只是把鸡蛋煮好,把面包烤好,把咖啡倒好,它还不是一个产品,只有把它们拿到一起,它们才是一个套餐。

 

测试:对产品作最终检查,比放检查一下面包有没有烤糊,鸡蛋有没有煮熟,这种检查都叫测试。

 

任何一个生产,都包含这三个步骤。就像我们生产这个专栏,10篇讲书内容,首先要把10篇内容生产出来,其次,要把10篇内容进行排列组合,先呈现谁,后呈现谁,要有一定的逻辑。第三,发布之前要检查一下质量,这个环节也就叫测试。


一个经理人,应该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以及互动关系,然后,用时间互偿原理,以及一些其他的方法,向生产的每个步骤要效率,这样,你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了。

 

四、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现场永远比理论更复杂,丰田的“现地现物”管理理论,适合所有的生产企业。


即使你管理的是一个早餐店,你的烤面包机也会有发生故障的时候,那天,你就烤不了面你的煮蛋机有可能水温失控,那天,就会报废很多鸡蛋,带来很大的成本。

 

出问题总是难免的,格鲁夫说,作为一名经理人,应该知道,所有的生产流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原料在生产流程中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比方煮熟的蛋比生蛋价值高(价格也高),搭配好的早餐比没有搭配的价值高,整车比一个个的零件价值高。

 

所以,在生产流程中,经理人应该遵守“及早发现,及早解决”的原则,尽量把问题解决在生产流程中价值最低的阶段。

 

第二部分 管理的杠杆率


一、产出


格鲁夫曾经问过他的中层经理们,他们的工作产出是什么?中层经理们告诉他,他们的工作产出是:


1.判断与意见

2.执行的方向

3.资源分配的方式

4.检查错误

5.培训下属

6.沟通协调


格鲁夫说,这些不是经理人的产出,只是经理人从事的活动。产出是一种结果,对于学校校长来讲,训练有素的学生就是他的产出;对于一名作家而言,作品就是他的产出。

 

准确地说,对于一名中层经理来说,“产出”应该是他所管辖的部门的“绩效”

 

不过,有些经理人,其产出不仅关系到本部门的绩效,也会对其他部门的绩效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他的产出就不能只算他所管辖部门的产出,还要算他影响到的部门的产出。

 

格鲁夫说,一名经理人的产出,用公式表达就是:

 

经理人的产出=他直辖部门的产出+他间接影响部门的产出

 

经理人要有“产出”的概念,因为,经理人所有的管理手段,目的都是为了“产出”。部门只有有产出,部门才会有绩效,只有部门有绩效,部门才会有奖金。对于企业而言,只有每个部门都有产出,整个企业才有产出。


二、黑箱理论


所谓"黑箱",就是指那些既不能打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系统。

 

人的大脑就是一个“黑箱”,我们输入知识的过程是看得到的,比方读书就是输入知识的过程;我们输出知识的过程也是看得到的,给别人分享就是输出知识。但是,在输入和输出之间,知识在大脑里是如何被编码和解码的,这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从外部是观察不到的,就是一个黑箱。

 

黑箱的内部是看不见的,但是不代表我们不能了解它内部的情况。从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输入-输出关系,去探寻黑箱内部的规律。

 

比方,消费者心理是一个黑箱,消费者是怎么想的,谁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消费者行为上的输入-输出关系,去洞察消费者是怎么想的。

 

比方,你搞了一个电商网站,消费者对你网站的浏览行为,就是信息的输入;消费者最终买单了啥,就是信息的输出。你可以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建立一些关系模型,从而就可以预测消费者行为,更好的指导你的工作。

 

管理本身也是个黑箱,对于经理人而言,他可以看到所辖部门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可以看到部门每个月的产出,但是,他的管理本身是如何起作用的,有没有起到作用,这是个黑箱。

 

格鲁夫说,虽然我们观察不到管理是如何起作用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去评估管理所起到的作用。指标就相当于给黑箱开了个窗户,让黑箱的内部的运作有了评价标准,从而让黑箱不那么黑。

 

格鲁夫说,设置一些指标吧,有总比没有好。并且,好的指标应该是可量化的。他列举了管理中常见的四个指标:

 

先行指标:先行指标又叫预兆性指标,主要用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问题的功能。比方,地震之前,大自然总有一些异常现象,这种率先出现的苗头或者现象,就是先行指标,它提前预示了将要发生的结果。如果我们的工作,能有先行指标,对于指导我们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线性指标:完成最终的结果,需要的一个个的阶段性指标,在书里,作者举了个例子,英特尔制定了年度的招聘指标是1200人。但是,到了4月份的时候,实际招聘了200人,要是按照这个进度,到年底只能招到600人,不可能完成计划,需要加把劲了。

 

趋势指标:趋势指标,是类似于环比、同比类的指标,我们通过与过去的对比,得到未来的趋势。

 

重复印证表:我们提前预计的产出,根实际的产出,总是不一样,我们通过观察这种不一样,来指导未来的工作预测。比如,你预测1月份销售1000件,2月份预测销售2000件,结果一月份卖了500件,2月份卖了1000件。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自己的预测和实际结果之间总是打对折,你是一个偏激进的人。接下来,你可以适当调整一下你的预测工作了。

 

管理中的黑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管理者要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去洞察指标背后的规律,让工作有据可依。


三、多做高杠杆率的事

 

在物理学上,如果同样的投入,某项活动比其他的活动有更高的产出,我们说,这项活动有较高的杠杆率。


格鲁夫把杠杆率这个概念应用到了管理上,他说,一个经理人,要多做高杠杆率的事,少做或低杠杆率的事,不做负杠杆率的事。


哪些事情是高杠杆率的事呢?


格鲁夫说,在管理中,杠杆率跟时效有关。比方,如果你团队里有个极具潜力的员工要辞职,如果你想让他回心转意,你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跟他谈谈。在这件事上,快是高杠杆率的事,慢就是低杠杆率的事。


相比于一对一谈话,开会是一件高杠杆率的事。但是,如果开会主题不清,目标不明,这样的会议就不是高杠杆率的事。如果能事先准备好时间,地点,发言人,讨论的主题,这种会议才是高杠杆率的事。


培训是件高杠杆率的事。可能有些经理人觉得,培训浪费时间。但是,格鲁夫说,如果组织培训3天,能够在未来的1年提升团队1%的生产力,都是非常划算的。因此,组织学习培训,是件高杠杆率的事。


管理6-8个下属,是高杠杆率的事情,如果管理的人数偏多或者偏少,都是低杠杆率的事。

 

高杠杆率的事要多做,低杠杆率的事要少做,但是,负杠杆率的事,坚决不能做。

 

在格鲁夫看来,负杠杆率的事有以下几种:

 

面对困难,经理人比较沮丧,并且把这种情绪传染给了下属。这种情况就是负杠杆率的事,领导要提振士气,不能泄气。

 

举棋不定也是个负杠杆率的事。经理人搞不清状况,迟迟不做决策,导致员工无所适从,甚至工作停滞,经理人要避免这样。

 

过度参与员工的工作也是一件负杠杆率的事。上司的职责,是帮助员工更好的完成工作,而不是代替员工完成工作。你过分参与,实际上是剥夺了下属的执行机会,不利于下属的成长,也不利于团队的成长。这种过分干涉,就是负杠杆率的事,不要做。

 

还有很多的例子,这里不能一一列举,需要经理人在实际的工作中,自己思考,自己权衡,到底哪些是高杠杆率,哪些是低杠杆率,哪些是负杠杆率,然后,区别对待。


第三部分  让开会更有效率

 

开会这事几乎人人讨厌。德鲁克说,一个经理人,如果25%以上的时间被用在开会上,这个组织运转是有问题的。

 

但是,格鲁夫认为,经理人无法避免开会,但是可以让开会更有效率。

 

会议有两种,一种是交流知识技能和信息的会议,属于例行性的,这种会议称之为“过程导向”的会议,另一种是为了解决某些特定问题,我们称之为“任务导向”的会议。

 

一、过程导向的会议


要想让过程导向的会议更有效率,关键是形成规律化,就像周会,每个人都知道,周一会有这样一个会议,大家交流一下上周的工作,展望一下本周的工作,这种会议开多了,大家就习惯了,也比较有效率。这里就不再阐释。今天主要想说一下一对一的会议。

 

许多经理人说,下属和我天天见,没有必要开专门的一对一会议吧?格鲁夫说,不,有必要。一对一主要目的互通信息以及相互学习,上司可以在一对一会议上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员工,员工也可以将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向上司汇报。

 

一对一会议多久一次?格鲁夫也说不好。他的建议是根据工作的熟练程度,如果员工是个新人,工作不熟练,可以每周一次,帮助下属尽快成长;如果员工熟练程度比较高,两三个月一次也可以;如果是新项目,大家普遍缺少经验,这时候沟通要更频繁一些。

 

一对一的沟通,时间不应该太短。格鲁夫的建议是1个小时,当然,也视员工工作的熟练程度,熟练工不需要那么久。

 

在一对一的沟通中,可以从一些绩效数字谈起,比方说,这个月的订单量,工作进度,然后分析问题,找出原因,给出解决方案,这样,员工可以尽快成长,上司也能更好地掌握员工的情况。

 

在一对一的沟通中,员工和上司都应该有会议纲要,会谈的时候都要做笔记,并建立存档,便于检查和回顾。

 

二、任务导向的会议


过程导向的会议,是例行性的,以交流信息为主,不必产生决策。

 

任务导向的会议,是出现了问题才召开的,它不是例行性的,并且这种会议必须有决策。

 

如果仅仅是部门内部的任务导向的会议,经理人自己发起就行了。如果涉及到跨部门的会议,通常你需要知会你的领导,让他发起会议。

 

任务导向的会议不需要人多,人多反而不利于解决问题,通常不要超过6个。

 

当你准备发起任务导向的会议时,必须迅速决定谁该出席会议,然后尽快通知。如果他有事不能参加,需要让他找个能够代表他的人出席。

 

会议之前,要确保所有人都拿到会议议程,所有的视听器材都在会议室待命。

 

会议结束后,必须第一时间发送会议记录。要让参会的人看到,他们在会议上形成了什么共识,制定了什么决策,在接下来,谁应该在什么时间去做什么事,这些都写清楚。

 

通常情况下,企业里面任务导向的会议比较少,大部分会议都是过程导向的。如果任务导向的会议比较多,这个组织一定是出问题了。

 

第四部分  如何进行决策


一、让距离问题最近的人决策

 

格鲁夫“让距离问题最近的人决策”,跟任正非的那句“让听见炮火的士兵做决策”,道理是一样的。

 

这句话说的好听,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公司组织架构不够扁平化,这件事情是根本做不到的,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决策通常是位置高的人做出的,位高权重,士兵怎么能指挥炮火呢?连长怎么能指挥排长呢?

 

但是,今天,知识型企业里,企业里的许多节点型的人才,都是一线普通员工。领导者在相关领域的技能和知识,反而还不如一线员工,如果你的企业是这样的企业,让位高权重的人做弊端就很大。

 

领导者虽然很优秀,但是,如果他脱离一线业务太久,信息,知识,技能都不是领先的,他当年学到的很多新东西都过时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相信知识的力量,而不是职位的力量,让距离问题最近的人做决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让距离问题最近的人做决策,首先要求这个人必须是知识密集型的员工,他在相关领域必须非常专业,他才有能力做这个决策。其次,公司内部的协作机制必须支持这种决策流程,让他能够调动公司资源。

 

当这两点都具备时,让距离问题最近的人做决策才能成行。否则,还不如位高权重的人做决策稳妥一点。

 

二、理想的决策模式


理想的决策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由讨论,第二个阶段是清楚地决策,第三个阶段是全力支持。

 

自由讨论并不容易,很多公司看起来是自由讨论,大家七嘴八舌,发表的意见很多。实际上,大部分人都看领导的意思下菜碟,说些迎合领导意思的话。这种表达意见的方式就糟透了。自由讨论就是为了让问题暴露的更充分,让信息更对称。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自由讨论就是流于形式,就白讨论了。

 

大部分人有从众心理,不想让自己因为观点的不同看起来是个异类;还有些人,担心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之后,大家会笑话他。经理人必须意识到人性里面这些担忧,要解决大家自由讨论的后顾之忧,让大家真正讨论起来。

 

清楚的决策,就是针对自由讨论阶段提供的信息和暴露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筛选,最终做出决策。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和稀泥,不能含糊其辞。

 

如果经过了充分讨论,还是形成不了共识怎么办?此时,必须有人担负起做决策的重任,通常情况下,是由会议主席做决策,如果会议主席不了解这个业务,比方说CEO可能不懂财务方面的知识,那么,就要由了解这个业务最资深的人做决策,比方让财务总监做决策。

 

一旦做出了决策,所有参会的人都必须全力支持。即使不同意决策的内容,也必须支持。这样决策才有意义。

 

 第五部分  管理下属

 

一、激励下属


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只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不能,一种不为。前者是能力原因,后者是态度原因。


对于不能的员工,要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对于不为的员工,要采取激励措施,促使他行动。

 

对于经理人而言,激励是用来提高绩效的,而不是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和态度的。如何进行激励,格鲁夫说,最好要先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只要是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需求。员工能否被激励,要看采取的激励措施,有没有对上他所处阶段的需求层次。

 

处于缺钱层次的员工,要在钱上进行激励,比方说,让员工明确知道,完成什么目标,可以获得多少奖金,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升职加薪,对于缺钱的员工来讲,让他能够通过努力赚到钱,他就会自发提高自己的绩效;对于处于其他层次的员工来说,就在其他方面给予激励,促使其不断地改进绩效。

 

二、培训下属

 

培训是一个具有较高杠杆率的事情,关键是要做对培训。如何才能做对培训?

 

首先,培训要同具体工作实务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绩效,而不是为了别的。

 

其次,重视内部培训。虽然公司可以请外部的人进行培训,但是,内部培训依然非常重要。内部培训不是随便找个有点资格的同事进行培训,而是要请一流的同事进行培训。比方,阿里的销售培训,就是请销售冠军进行培训。

 

第三,对新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上的培训,对老员工进行新观念、新技术方面的培训。新员工主要是缺技术,缺经验,要多在技能上进行培训,提高其胜任工作的能力。老员工技能上没问题,但是观念上会存在着陈旧的问题,因此,要多进行新观念、新技术的培训。

 

三、绩效评估

 

经理人给下属的工作反馈便是绩效评估,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大部分经理人都干不好。

 

进行绩效评估,一是用来检视下属的技能水准,看看下属缺乏哪些技能并设法增强;二是加强激励力度,让下属创造出更高的绩效。

 

由于绩效评估关系到下属的升职、加薪、奖金等,这是一个威力很大的手段,当然,正向和负向的威力都很大。所以,要慎重。

 

对于知识型的员工,他的工作本身也是一个黑箱。他坐在座位上,你也不知道他是发呆还是在思考问题。因此,绩效评估,主要评估的是他的工作产出,并且,只有把产出当作重要的评估指标,才能让评估更加客观。

 

绩效评估除了评估产出,还有流程评估。流程评估是到了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有的工作,需要好几个月才能见产出。但是,在产出之前,如何评价员工的工作呢?那只能看进度,有没有按计划推进工作。

 

另外,绩效评估还要权衡长期的绩效和短期的绩效。一名工程师可能拼命赶一个设计方案让公司赚钱,但他可能也同时想办法改进设计,让以后的设计师在接到此类的项目时更有效率。你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件事。至于这两件事哪个更重要,可以用财务管理上“现值”观念:这项长期的活动最后到底能帮我们赚多少钱。

 

绩效评估考虑到时间因素。绩效是对过去工作的评价,许多的工作产出,带有严重的滞后性。比方说图书出版业务,今年生产的图书,通常明年年底才是效益收获最大的时候,当然,也可能是亏损最大的时候。对于这种整整滞后一年的工作,你在绩效评估的时候,要知道,你评估的其实是他去年的绩效,而不是他今年的绩效。

 

绩效评估要避免落入潜力的陷阱。有些员工看起来比较有潜力,但是绩效却不好。在绩效评估的时候,你要基于绩效对其进行奖惩,而不是基于潜力。

 

对于经理人的绩效评估要个人和部门兼顾。一个经理人,如果个人的绩效比较好,但是他所管理部门的绩效不好,这也是不合格的,因为经理人担负着提升部门绩效的职责。

 

当你做出绩效评估之后,接下来就要把评估结果告知下属。告知下属绩效评估时,一是要坦诚,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有事实依据。二是要确保员工能听懂你说的话,而不是产生歧义。第三,要忘我,告知员工绩效时不要有焦虑感、不安全感和罪恶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进行如实的表达。第四,把焦点放在主要项目上。如果你对员工的绩效涉及到十几个方面,记得把焦点放在主要的项目上,因为你说的多,员工也听不进去,记不住,不如只说重要的,剩下的部分,让他自己看绩效表。第五,让员工也明白绩效的优先级,哪些重要的绩效指标,员工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提升在这方面的能力。

 

绩效评估,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这些需要经理人在平时的工作,多揣摩,多总结。

 

到这里,我们的分享就结束了。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