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财报案例篇-富士康】郭台铭要来A股圈钱,“韭菜们”注意了
2018-02-23 08:00

【财报案例篇-富士康】郭台铭要来A股圈钱,“韭菜们”注意了

文章所属专栏 财报透露的真相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8:08


2018年2月1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康股份”)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月9日,发审委给出了反馈意见。


招股文件中“募集资金用途”包括8大方向的20个投资项目,总金额高达272.53亿。



大陆资本市场马上出现一种论调:鉴于“稀缺性”可给予30倍PE,市值有望突破5000亿元,成为科技股的新龙头。


媒体这边厢一片叫好之声,笔者今天却想给浇上一盆冷水。


就问一句,打算投资富士康的“韭菜”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看了今天这篇专栏文章,再决策不迟吧。

 

A股将成富士康的风水宝地

 

提起富士康,国人立马会联想到“造苹果手机的哪家台湾企业”。没错,但富士康不仅给苹果代工,还给诺基亚等几乎所有世界大牌手机代过工,还生产手机的“精密机构件”,还生产从机顶盒到工业机器人的许多产品。2017年,其销售收入达1563亿美元(看清楚,是美元)

 

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精密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2317,最新市值约520亿美元。2017年鸿海市值曾冲至700亿美元一线。由于投资者对iPhone X出货量的担忧,鸿海市值跌掉四分之一。

 

由于为苹果代工名声大噪,为照顾苹果的“友商”,郭台铭把其它手机品牌的代工业务装入“富智康”并拿到香港上市,代码2038,最新市值175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42亿)


准备在A股IPO的业务被打包装入“富士康股份”,2017年销售收入3545亿(折合525亿美元)



富士康这类公司的净利润率只有几个百分点,盈亏只在一线之间,用张瑞敏的话说“利益率比剃刀还薄”。


这种情况下,公司估值应以市销率(PS)为主,市盈率(PE)为辅。因为营收意味着规模效益和市场地位,营收规模大、议价能力强、生产成本低,获利空间相对大。

 

富士康股份营收占鸿海精密的35%,假如市值达到5000亿,对应市销率为1.4倍。

 

富士康股份鸿海精密在台湾证券交易所的市值约合人民币3500亿。 假如在A股,鸿海精密市值可达1.43万亿,估值水平比台湾高300%。

 

姊妹公司富智康营收约为富士康股份的六分之一,市值合人民币142亿。假如在A股,市值将超过830亿,估值水平比港交所高480%。

 

A股是富士康的风水宝地,不仅体现在估值方面。要知道在A股募集是一种“政治待遇”,“万达商业”最牛时没有得,往后更没戏。批准“鸿海系”到A股圈钱耐人寻味,或许与郭台铭计划在印度大举扩张有关。

 

虽然劳动力不及印度廉价,但中国有大量廉价“韭菜”!一把圈走270多亿、拆分三分之一业务到A股市值比母公司高40%、郭台铭身价暴涨数千台币……股民也能为“招商引资”做贡献了。

 

富智康在港上市十几年,“答卷”并不理想

 

十多年来,富智康业绩起起伏伏,总体表现不算理想。2006年、2007年是它的黄金时代,营收超过100亿美元。

 

苹果的崛起后,其它品牌手机受到突击,富智康业务大幅下滑。2013年营收仅为50亿美元,不及2007年的50%。但随着智能出货量迭创新高,安卓系手机阵营生机勃勃(特别是小米、华为的兴起),富智康业绩出现转机,2015年营收达到75亿美元。

 

但目前尚无法确定是反弹而不是反转,因为2016年其营收又下滑到62亿美元,而2017年又高于2015年。



风光时,富智康每年毛利润可达10亿美元,最惨的2012年毛利润竟然为零。2017年上半年,营收“涨势喜人”,但毛利润率跌到2.6%。



上文说只要保持行业地位,就有规模效益和议价能力,获得利润的可能性就大。但富智康十多年业的业绩告诉人们,那毕竟只是一种可能。

 

吹捧者说富士康多么牛,但象苹果那样花1000多元采购零部件、再花点零钱让富士康组装成手机,卖到6000元、7000元一部才是真牛。富士康鼓吹的是“赤字接单,黑字出货”,说白了还是门槛不足以抵御竞争者,只好打价格战,“内部挖潜”。

 

但“黑字出货”却往往落空。2012年,富智康亏损3.16亿美元。2017年上半年就亏掉2亿美元,看来有可能创亏损纪录。

 

从2008年到2017年6月末,盈亏相抵,富智康累计净利润1.13亿美元,平均每月99万美元。

 

富智康业务这么难看,假如鸿海将旗下其它业务注入,完全可能扭转颓势。比如准备到A股上市的“富士康股份”打包的那些业务。但郭台铭一直没有这样做,估计是对香港估值水平不满意。



别激动,没有苹果组装业务


听说富士康股份要在A股上市,许多人马上想到“组装苹果”的富士康来了,甚至有个别媒体也这样说。

可以这样打个比喻,做组装非苹果手机业务的“大儿子”富智康到香港上市,做网络/电信设备及手机部件的“小儿子”要到A股“碰运气”,老爹手里攥着的是组装苹果手机业务。


根据《招股文件》富士康股份核心业务分为三大块:


1、网络设备(网络交换机、路由器、机顶盒)、电信设备(基站、光传输设备)及网络电信设备机构件


主要生产企业17家。其中境内6家,坐落于上海、重庆、深圳、东莞、杭州、南宁等地。2017年网络设备、电信设备产量分别为2亿个和566.5万台。


2、智能手机高精密金属/高分子聚合物机构件


主要生产企业为9家,全部为境内法人,坐落于郑州、鹤壁、济源、太原、晋城、武汉、深圳、廊坊等地。2017年,机构件产量达5.5亿个。


3、云服务设备(服务器、数据中国设备)


主要生产企业有11家,其中3家为境内法人。2017年,其服务器、存储设备产量分别为1970万个和437.4万台,机构件产量91.7万个。


此外,富士康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业务也已初具规模,2017年产量为900万个和3500台。截至2017年末,员工总数26.9万,其中生产制造20.3万,研发/工程4万,销售/行政2.6万。


苹果组装业务年营收超过700亿美元,操作工人达到百万级,理论上可以注入A股上市公司,但IPO金额、预期市值要高得多。此番IPO募集272.5亿规模已是罕见,技术上不允许再注入苹果组装这样体量的业务。


可以预见,注入苹果组装业务将是郭台铭讨价还价的筹码,并且象“谷歌回归中国”那样,隔段时间就被拿出来“热议”一番。

 

控股型公司

 

2018年1月末,日本媒体首先爆料富士康将拆部分业务到A股上市,并猜测苹果组装业务包含其中。


2月1日富士康股份提交了招股申请。或许临近春节媒体只有实习生在岗,相关报导频现乌龙。


首先是把日本媒体的猜测当真。


其次是对上市前重组少见多怪:“注册资本暴涨了136倍,更为巧合的是,就在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之后,鸿海精密通过了大陆子公司的拟上市决议!”确认上市主体后把准备参加IPO业务装进来,再平常不过。

 

还有对郭台铭表白信以为真,说什么“此次以AI为最大卖点”。今年1月31日鸿海举行的股东临时会上,郭台铭说“外界都认为鸿海是代工厂,把公司跟苹果联系在一起,但鸿海将从硬件转型成软件公司。” 代工厂就是代工厂,不是想主打AI就能获得认可的,现在下结论过于轻率。


还有媒体拿“富士康股份IPO发行新股占扩大后股本的10%”这点作文章,认为“这块业务被稀释了。想买到未经稀释的权益只能到A股开户!”实际上,在台湾按A股四分之一的估值水平就买到整个鸿海系业务,还包括苹果手机组装;在上海花四倍高价只能买到鸿海系三分之一业务,还认为台湾投资者会“眼馋”。真是“韭菜”看《战狼》,入戏太深。


日本媒体猜郭台铭会“靓女先嫁”,不料他却来了个“靓女先赘婿”。把苹果组装业务抓在手里待价而沽,而将鸿海系60家境内、外子全资及控制子公司装入富士康股份。60家公司凑在一起的效果是这样的:

2015年、2016年、2017年营收分别为2728亿、2727亿、3545亿。

 


2015年、2016年、2017年,其净利润分别为143.5亿、143.9亿和162.2亿。



2017年富士康净利润大幅增长,净利润率却跌到4.6%。


富士康股份是控制型公司,旗下60家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母公司利润通过分享子公司净利润、投资收益、分红等形式获得。


篇幅所限本文不对60家子公司逐一点评,只抛砖引玉点出几个问题:


第一,资产重组时的收购价格缺乏透明度。比如国基电子净资产、净利润分别为240万和6670万,收购价为28.34亿,溢价上百倍、市盈率42.5倍。净资产仅为20万的国宙电子收购价2.3亿,市盈率超过26倍。


第二,负债率偏高且几乎全部是流动负债。比如CNT GS总资产近33亿美元,净资产只有6261万美元;河南裕展总资产9130万,净资只有160万。富士康股份总体负债高达1204亿,99.97%流动负债。这种负债结构风险相当高。



第三,大量公司疑似空壳。济源鸿富锦、武汉裕展、鹤壁裕展、德州富鸿……真实运营情况不知,从报表上看净资产、净利润几乎为零。数十家海外公司更不好说了,有的“公司”可能就是一个“档案袋”。


总之,富士康是家优秀的代工企业,登陆A股可喜可贺。但各位要明白两点:


第一,与香港、台湾资本市场相比,富士康股份估值很高;

第二,战略转型、AI什么的目前只是郭台铭的意愿,投资者要是当真就输了。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