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见一周】在线订餐火了!“易淘食”怎么就拿到千万美元级A轮
2013-11-29 19:15

【动见一周】在线订餐火了!“易淘食”怎么就拿到千万美元级A轮

【动见一周】从硬件、软件和系统、投融资并购等方向观察总结一周移动互联网值得关注的动态和趋势。

硬件——向中高端市场渗透、重视线上销售渠道、建立线下体验店,国产手机的改头换面

1、“改头换面”的国产手机

本周,国产手机生产商博到了不少版面——不仅是通过子品牌向中高端市场渗透、销售重视线上渠道,还在营销宣传方面前后脚推出线下体现店。

上周刚刚推出新的独立子品牌IUNI(号称要“用小米的方式反小米”)的金立,本周又发布了Elife系列新产品E7,售价在2699-3499间分为三档;而联想本周也以3399元的价格推出了高端品牌VIBE Z。纵观两款产品,除了像素不太一样(Elife的像素高些),5.5寸全高清屏幕、骁龙800四核处理器已经成为国产手机标配。

至此,中兴的Nubia、华为的Acend、联想的VIBE、步步高的OPPO和VIVO、金立的Elife、酷派的大观,各家子品牌(刚推出时)中价格较低的也要接近2000元,其中更不乏突破3000元大关、甚至摸高至4000元的产品。这种趋势与调研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本周四(11月28日)发布报告不谋而合——报告指出: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发生“重大转变”。之前消费者主要购买人民币1000元(约合164美元)至人民币2000元(约合328美元)价位的智能手机,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人民币1000元以下的手机。与此同时,在高端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价格在人民币2000元至人民币3000元的手机。

看“终于耐不住低端机薄利”的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力推子品牌的架势,4G洗牌在即,为自己树立年轻、高端、时尚、先进的品牌形象成了各个国产手机商的新目标。
 
此外报告中还显示,第三季度中国1/4的智能手机是通过在线渠道售出的。国产手机品牌与线上销售渠道的结合更为紧密。例如中兴的子品牌“Nubia”系列就宣布加入京东新推出的“JD Phone计划”(和厂家深度进行手机定制),以加强自己在线上销售的能力。顺带一提,可穿戴设备也激起了不少国内厂商的兴趣,继酷派推出智能手表之后(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Coolhub 2),本周中兴也宣布将在明年第二季度推出一款“面向大众消费者”的智能手表,据称“功能像Galaxy Gear,但是会更廉价”,但暂时只会支持自家的智能手机——但Galaxy Gear自己表现都这么糟,中兴还学它干什么

除了价格齐齐走向高大上以外,11月16日,小米在上海首开旗舰体验店(到年底18家小米之家将全部升级为体验店),这是小米在全国布局的第七家;联想、金立、华为等也都纷纷都推出了官方体验店/品牌形象店——这种店面的作用主要是产品体验和配件购置。这一模式已经非常接近苹果的零售店,不过目前国内厂商自己建立体验店以品牌形象展示功能为主,尚未涉及智能终端零售。但通过逐渐改进体验店的形态,未来国内厂商未来将脱节的体验、销售与售后环节整合在一起将成为必然趋势。

2、技术新突破——3D打印、虹膜识别和指纹识别

用3D打印技术打印手枪、引擎甚至人类的义肢已经不算新闻。但是本周又有科学家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更新鲜的产品,其中既有医用假体眼球(可以使假体眼球的生产时间和成本都大大降低),也有可能对移动互联网产生巨大影响的电池产品。本周三(11月27日),根据美国科技博客Gizmodo报道,由于新出现的墨水和工具,通过3D打印出锂电池变成可能,这种锂电池只有1平方毫米大小,但性能和现有电池不相上下——一旦能够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对智能设备的形态产生改变。

如果把3D打印算作一种“硬技术”,那本周还有两种“软技术”值得关注,分别是虹膜识别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进一步说,三星和苹果已经分别在“身体密码”的道路上站了队

三星在上周爆出了一项提交给美国专利局的专利,其中显示三星正考虑进一步开发虹膜扫描技术以用于用户身份验证。目前三星已经可以通过追踪用户眼球的技术实现对屏幕的调亮或翻页。而想在“眼球”上做文章的并不只有三星,传闻中的亚马逊手机也将应用“眼球追踪技术”。

而苹果看起来则是将更多的心血押宝在“指纹”上。本周一份由苹果公司提交给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利申请中显示,苹果可能会用TouchID传感器技术把Home键变成触控板,甚至让整个显示屏都具备指纹识别功能。这项技术如果实现,可以让手机准确判断具体是那根手指在操纵屏幕,进而演化出更多功能——每个指纹都可以被定义为用户不同的命令。

3、诺记、苹果都获得高份额——境况却不大相同

作为硬件厂商,诺基亚和苹果都取得了接近垄断的占有率:诺基亚占到Windows Phone 90%市场份额;而苹果在日本市场10月出售的智能手机中,占据了76%的份额。

苹果的情况可以用“非常乐观”来描述。76%的份额中,有61%是通过NTT DoCoMo售出的——之前业内普遍分析,作为日本最大的运营商,DoCoMo的竞争力与业绩下滑与迟迟没有出售iPhone有关(今秋才正式开售)。这一次“双赢”局面不仅说明iPhone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也体现出在高补贴的运营商渠道中,表现一向良好的苹果是非常重要的力量。而我们不得不联想到的是:中国移动也被传出要于12月18日4G牌照发放前后,正式推出iPhone 5S。有DoCoMo的案例在线,中国移动和苹果合作的前景似乎很乐观。

同样是高份额,但是诺基亚的90%却让人感觉到一丝忧虑。本周三(11月27日),在线广告网络公司AdDuplex发布报告称诺基亚已经占据Windows Phone(WP)市场90%的份额。高份额一方面凸显了诺基亚Lumia系列对Windows Phone系统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微软与诺记正在驱动Windows Phone走向封闭——除了已经被接管的诺基亚移动部门外,微软背后的支援力量看起来有些单薄。对微软与诺记来说,无论成败都已捆绑在一起。

软件与系统——百度发移动报告,继续力推轻应用

1、Windows RT可能要遭微软抛弃

本周四(11月28日),一条以“微软准备杀死Windows RT”为名的新闻跃入眼帘。新闻中说,微软执行副总裁Julie Larson-Green在瑞士银行的一个研讨会上表示,他们考虑重新命名Windows RT,原因是基于ARM构架的RT系统并不能兼容所有能在Windows上运行、基于X86架构的程序。针对Windows现有的Windows Phone/Windows RT/Windows三种不同系统,Julie表示:“拥有三个平台这样的策略并不适合我们。因此我们的确在考虑在未来开发一款能够待机长效、安全稳定的移动操作系统。”

随着智能手机与平板之间处理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小,将饱受批评的Windows RT逐渐淡化(搭载RT系统的设备亏损严重,因为产品滞销,微软不得不减支9亿美元)是必然趋势。但谁来替代Surface或其他微软平板上的RT系统?比起Windows Phone,Windows系统更有可能——毕竟Surface Pro 2搭载的就是Windows 8.1系统。对于Windows来说,平板产品更像是电脑的便携版,而非手机的演进版。

2、Q3移动报告: Android系统开始覆盖农村与三、四线城市;百度继续力推轻应用

本周三(11月27日),百度发布2013年第三季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现有的几个趋势:

①目前Android市场日活跃用户达到2.7亿(报告中未涉及iOS大盘),农村用户和城市打工族在新增Android用户中占比接近六成;②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用户不断增多,手机厂商和应用开发商们是该更加重视这条线了。③自从2013年Q1季度报告中百度提出“用户偏好通过搜索来满足低频和长尾需求,而非通过Native APP”后,其在Q2、Q3报告中逐步加强对Native APP在分发长尾应用劣势的“批判”。在这次移动报告中,百度也提及“九成用户安装了搜索和浏览器之后长期保留,低频应用则很容易被卸载”,推广自家移动搜索以及轻应用平台的思路十分清晰。

3、两个尚存疑问的模式:黑莓的IM应用BBM终于走上了预装路,打车软甲Uber已经开始寻找新模式

从出售边缘被拉回来的黑莓在10月下旬终于把自己的BBM(黑莓IM工具)推广到了iOS和Android商店中,刚推出不久时一路捷报,首周下载量就突破2千万,随后却遭遇大幅下滑,还被质疑2千万的数字中有水分。之后BBM一度沉寂,终于在本周又传出消息。根据国外媒体报道,黑莓准备和印度手机制造商Micromax、Spice和Zen开展预装合作,印度、拉美等移动IM尚未饱和的新兴市场成了BBM想要攻下的重中之重。只不过动作向来超慢的黑莓,还能剩下多少机会?

在国内打车软件纷纷合并、抱团取暖的时节,国外租车继今年8月份进驻上海之后,近日又开始向另一个中国目标城市进发——深圳。

上海才耕耘3个月就要进军深圳,Uber一直被诟病为“扩张太快”完全没改。由于Uber的形式是不仅要寻找驾驶员,还要让驾驶员“有车开”,因此“车”就成了对Uber资金的重大挑战,不过现在Uber已经找到一种解决方法。11月25日,据科技博客Techcrunch报道,Uber正在联合通用和丰田等汽车生产商及金融提供商,在纽约市、波士顿、费城、芝加哥、达拉斯和旧金山等六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为Uber驾驶员提供利率更低的融资贷款服务;并与汽车金融公司签订协议,确保合格的驾驶员在买车时可以享受更好的融资贷款利率。

虽然进军中国是Uber全球化的必然一步,但面对中国市场的惨烈竞争,Uber能顶得住

本周投资与并购——在线订餐平台在资本市场火了

本周融资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当属在线订餐平台。除了在线订餐平台“饿了么”周三(11月27日)宣布获得C轮2500万美元投资;另一家名为“易淘食”的,既做面向 B 端、又做面向 C 端产品的在线订餐网站也于近日宣布获得高原资本领投的近千万美元A轮投资。

不同于“饿了么”、“美餐网”、“开吃吧”等主要承担在线订餐任务的平台,易淘食主要面向的是 B 端市场——他们帮商家建立电子商务体系、用易淘食研发的餐厅CRM系统管理数据(这一点“饿了么”也在尝试)。相对于其他在线订餐网站/APP来说,易淘食的优势在于商家覆盖面更广,其B端客户既有海底捞、眉州东坡、金百万等为代表的知名餐饮连锁集团——目前在北京的47家全国餐饮百强企业中,易淘食已经和一半以上都建立了合作,客单均价在80元以上(相比“饿了么”等20元左右的客单均价,和大客户合作议价空间更大);也有处于上升期的餐饮公司和品牌。因此易淘食本次获得千万级美金的融资并不出奇。

在线订餐网站从单纯的烧钱竞争,已经逐渐转向对线下商家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收集竞争,这块市场也已经逐渐烧热,未来从小范围做起、对商家提供技术支持壁垒的在线订餐企业,才会有更多发展潜力。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