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自如的风险,长租公寓的真正挑战|自如(下)
2018-04-23 08:00

自如的风险,长租公寓的真正挑战|自如(下)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上回我们说到,长租公寓这个领域的核心要素是房源,而自如采取分散式的办法,依托链家找房源优势,花了近7年的时间做到了如今规模,以运营的房间数量论,成为眼下这个行业的第一名。也因此,自如拿到了长租公寓领域里目前最大额的单笔融资。


但这意味着自如就能傲视群雄,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一个长租公寓领军者么?恐怕,答案还真没有这么简单。


开篇先宕开一笔,说说链家的新动态——据业内消息,就在本月底,链家将正式推出“贝壳找房”App,其中包括二手房、新房、租房、旅居、海外五个板块。


相比原来的链家网,这个平台更加开放, 会将链家体系之外的外部房源也放入该系统中,链家将提供端口服务,不管是加盟中介、自有经纪人还是个人房东都可以登陆端口并发布房源。


链家内部将“开放平台”作为2018年的主要任务,将逐步以中介交易作为信息服务,在房东、购房者、经纪人间进行信息匹配,未来链家赚的将是数据、流量、算法的钱。


链家董事长左晖曾对媒体表示,“我们今天做平台的核心是要构建很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核心在数据。未来收购兼并可能越来越少,大家都是整个平台的合作者,是我们的商户,我们的核心的价值在于我们整个给大家进行赋能。”


可见,左晖正在将整个链家变得更加开放及平台化。在这样的语境下,再回过头来看自如做得长租公寓生意,是不是就有点“看上去很美”的意思了?


不妨此时看看自如的现实——首先,重运营模式很难快速起量,也就很难承担“居住”平台级的真正使命;再者,长租公寓的本质决定了这个领域会长期并存至少几个玩家,而不会一家通吃所有,这意味着用户会被分流。然而如果往好了说,万一链家的平台战略果然奏效,自如就有了个更为坚实的导流靠山,这绝对是个利好。


不过,自如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就是不挣钱。


今天的深案例自如下篇,虎嗅精选就重点来聊聊自如的风险,以及整个长租公寓领域所面临的问题。


不盈利的致命伤


可以说,目前的长租公寓领域,是各品牌运营商、地产商持币入场的混战局面,尽管拿了大笔融资,但眼下的自如也依然没有获得十足的安全感,核心危机来自盈利的压力。


面对业界的关心和担忧,其余各路玩家们似乎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今年,主打集中式的魔方公寓CEO柳佳就曾公开提出“不以盈利为目的长租公寓就是耍流氓”口号,同时强调了目前魔方能够做到3~6个月出租率达到90%~95%,并可实现20%利润率的现状。似乎急于宣告自己和其他“烧钱圈市场”的友商并非同类。


熊林也对虎嗅精选透露,完成40亿融资之时,资方已经对达到盈利点所应具备的规模进行了测算。“我们做的事其实和当年京东的逻辑有点类似。因为我们相信,中国未来一定会出现管理300万、500万乃至1000万间公寓的大运营商,而我们是以这样的规模作为目标来配置基础设施的,长期看来一定是盈利的。”


熊林给虎嗅介绍了自如长租公寓的主要盈利模式:


我们的算账逻辑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一套房子收进来,我们投钱装修、做标准化,再租出去,通过两端——房东端和客户端各收服务费,来覆盖我们的装修和运营成本。”


但其实这个模式并没有任何秘密,简单算账便可得出,如果不在规模上下功夫,这个行业的毛利率实则非常低。


让我们先来算一笔账,以一家地处一线城市、定位中低端、有3000套房源的分散式公寓公司为例,我们在测算盈利过程中作出如下核心假设:


1)租金构成方面:假设每套房源租入时为三室一厅,租金合计6000元/套。通过分拆客厅变成四室一厅形式租出,其中单套房屋的装修投资回报、批零租金差、服务溢价分别为1600元、2400元、500元。租出价为每套10500元,套均溢价4500元。其中,批零租金差是公寓主要的租金溢价来源。

2)公司运营方面:假设公司公寓整体空置率为10%、单套公寓装修成本3万元、员工工资5300万(开拓期员工配比较多,假设共500人,其中,IT、营销人员占比分别为30%、50%)、其他开支2000万元(包括办公场所租金、广告费、其他行政和运营开支等等)。


按照上述假设,我们测算该公司实际的毛利率仅为5.6%左右,进一步考虑税费及财务费用等因素影响,该公司实际很难实现盈利。


因此,规模成为制约盈利的很大一部分因素。这也可以理解为何当下的所有的玩家都在拼命埋头圈地了。


然而,有专注地产行业的投资人向虎嗅精选表示,在没有大量增量房源注入市场的情况下,长租公寓这门生意本质上来讲并无核心竞争壁垒,因为存量房的盘子本身就那么大,换句话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房东才是真正制约这门生意的天花板。


这位投资人继续分析道,自如目前已经经营了将近6年多,手上的房源应该已经经历过一次续约,那是在2015年前后,那时的市场格局与现在不同,玩家也没这么多,市场、房东的意识也没有形成,因此,一般对于旧有合作方,不出大的错漏,房东想对愿意续约,况且那时,房东们可选的运营商也并不多。


眼下,自如的一批房源即将在2018、2019年面临续约,2017年以来,随着长租公寓入局玩家的增多,推高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使争抢房源的难度大幅提升。


原因在于:固定地段的房子是具有唯一性的,如果竞品届时在品牌度、运营能力方面做到与自如并无太大差异的情况下,加上资本的助推,很可能面临赤膊上阵的抢房大战。而分散式房源对应的房东可以被视为小B,小B是理性经济人,在其余条件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这类房东会跟随价格这根指挥棒——即,谁给我出价高,我选择将房子租给谁。那对于长租公寓中的竞争者们而言,就是烧钱的逻辑。


熊林也在采访中提到,如果自如停止扩张就能盈利,但根据以上房东的决策逻辑来判断,即便自如盈利,在这个缺少真正门槛的行业,如果不继续扩张,那竞品就会迅速来蚕食自如的市场。


说到底,长租公寓这个行业,其实其规模化并不必然带来规模化的协同效应,本质上这并非一个典型的“平台做大、边际成本降低”的生意,或者说不同于互联网生意,其成本不会随着规模扩大显著降低。这样的生意属性,决定了自如需要一边不断的找房源,一边不断的找房客,而这两样资源随时都有流失的可能性。


前文已经提到过,自如最一线的管家,他们的日常考核点仍然是订单量的提升,而非熊林一直强调的服务。可见,在现阶段,抓取房源仍然是重中之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自如当下的压力。


至于说自如成为居住平台的后端接通各种服务的想象空间,也需要依托于长租公寓板块盈利性真正成立才能展开。


说白了,这生意很累。


群狼环厮的市场


那么,自如在外部,到底面临着一个怎样竞争激烈的市场呢?


首先,手握房源的地产开发商在巨大市场面前,抢起地盘来也毫不手软,一副绝不拱手相让的架势。据统计报告,国内目前排名TOP30的地产商,已经有1/3涉足长租公寓。


万科早在2014年底就布局了长租公寓品牌泊寓,依托万科自有房源,发展3年多已拥有房源31176套/间,快速扩张到国内24个城市,并计划2018年重点发展长租领域板块业务。


在长租公寓运营商之间,竞争也尤为激烈。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品牌长租公寓领域已经涌入500余位玩家。尽管其中大部分公寓都属于单体公寓,即为家庭或者私人所有,真正品牌化、规模化的主流运营商不超过30家,但从2017年初至今的15起长租公寓品牌融资,也从侧面印证了行业热度。


除了开发商自带房源优势抢夺用户外,在一线城市,很多国家队(企事业单位)在非常好的地段都拥有自持地块,它们基本上阻断了自如在增量房市场的想象空间。


其次,长租公寓运营商之间也有着激烈的竞争。总部位于上海的魔方公寓,及起家于广州的YOU+国际青年社区也是同自如崛起时间差不多的最早一批玩家。


与自如主打分散式公寓不同,魔方和YOU+都主打集中公寓。资料显示魔方公寓品牌成立于2012年,但早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经营业务,拥有房源4万间,累计融资额超5亿美金,覆盖13座城市。


YOU+国际青年社区成立于2011年,2014年因获得雷军1亿元投资而备受关注,长于社区运营是YOU+的一大特色,因此其一直给外界留下创意、酷的印象。此外,融资能力较强的蛋壳公寓等,也都是不可小觑的对手。


刚刚过去的2017年,尽管融资的好消息一波接着一波,但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已经有部分玩家黯然出局,或者转型谋求其他出路。2017年,Go窝公寓、Color公寓、V客青年公寓、好熙家公寓、聚福缘公寓因各种原因退出市场。


与自如出身相似的我爱我家旗下长租公寓品牌相寓也不温不火,未见有大的动作,这主要也与其背靠的集团我爱我家有关。相寓成立于2015年,依托我爱我家的房源优势,也快速扩张为管理规模25万间,租客300万人的运营商,2016年以来,我爱我家股东层变动不断,并曾传出将被先锋集团收购随即被否,更令我爱我家这些年的走势颇有些扑朔迷离,相寓的命运也显得迷茫。


此外,蘑菇公寓也是较早涉足长租公寓的另一家运营商,成立于2014年,但因发现烧钱砸市场规模的道路无比凶险,苦苦挣扎1年后,彻底放弃自营路线,转型O2O租房平台,将自身转变为一个信息发布接口,化原先的竞争对象为战友,转型之后,已经和魔方公寓、蛋壳公寓、YOU+国际青年社区达成合作。


投资人指出,目前该领域仍处于烧钱状态,2018年将会是关键的一年,“到底各家能跑出什么格局,还需要观望一年。”


长租公寓的机遇与挑战


此外,从宏观来看,影响长租公寓发展的还有几大因素——其中的利好来自于国家政策的鼓励,挑战则来自于租售比、下沉困境、品牌、空置率。


  • 国家政策

随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其中明确国家鼓励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住房租赁企业依法享受有关金融、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

随着“营改增”的落实,公寓企业的税赋有望从以前5.65%的营业税,调整到2.97%的增值税率。18项行政性收费的取消等,对“省出来的就是利润”的租赁运营行业来说这些利好影响巨大。

此外,前文提到,开发商受政策驱使,手中自持地块的增多,也增大了长租公寓的房源供给。


  • 租售比

如果按照租售比,北京的租售比早已经远远超过了1:200的安全线,保守估计在1:500以上,一些地区甚至到了1:1000的程度。据媒体最新报道,租金回报率最低的城市中, 四个一线城市分别是北京1.37%,深圳1.38%、上海1.48%,广州1.69%。1%的租金回报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房子要收回成本需要100年,竟然已经超过了70年的法定房屋年限。

这意味着,按照现在的租金,北京一些地方的房子要回本,甚至超过了房子法定70年的房龄,这还不算贷款的利息成本。从眼下一线城市的租售比分析,要靠租金回本的长租公寓生意恐怕并不乐观。


  • 下沉困境

目前,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仍是人口净流入城市。一二线城市因存在房价居高不下、刚需无法得到满足的结构性的供需不对等问题,因而长租市场得以蓬勃生长,但就目前我国很高的自有住房保有率来看,这门生意面临下沉困难的局面。熊林更直接向虎嗅精选指出,“中国的租房市场就是一线城市的生意,再往下没有场景的,下沉不下去。”


  • 品牌

中低端公寓溢价有限,提升装修档次、加强服务、提高品牌溢价,肯定是提升长租公寓盈利能力的重要方式。


  • 空置率

在长租公寓尚未形成规模优势时,空置率是影响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注意平稳租房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尤为重要。由于目前长租公寓租客群体多为青年,毕业季、过年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空置率,对公司经营形成考验。前文提到的自如对管家的考核方式,也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自如目前仍存在提高房源周转率的压力。



长租公寓领域会留下什么样的玩家?


在熊林看来,未来的长租公寓领域会沉淀下来4类机构:


一是投资方,谁的钱成本最低,使用效率最高,谁就占据更多份额;

二是开发商,特指定位于专门开发租赁住宅社区的开发商,并附带物业管理服务;

三是运营商,例如自如、相寓、魔方、蛋壳等品牌公寓运营商;

四是服务供应商,如保洁、维修、搬家公司等。


其中,第一类和第四类公司在产业链中位置相对稳定,当下的竞争主要存在于第二类和第三类之间。


按照熊林的构想,未来开发商只需安心扮演好地产开发、物业的角色,而长租公寓的运营端最终还是会交由专业机构运行,“对于新的市场,大家总是想要伸手去尝尝鲜的,这也正常。”熊林说道,“但术业有专攻,一家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自己干了。”


资产证券化会是长租公寓的真正解决方案么?


在行业普遍盈利不高的背景下,获取低成本、大规模的融资是保障公司加速扩张的前提。

 

综观国际同行业,美国的长租公寓市场形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90年代经历过上市高峰。最大的两家长租公寓运营商为EQR和AVB,分别于1993年、1994年上市。两家公司在近20余年的发展中均经历了剧烈波动,比起巅峰时期,当下的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缩小。值得注意的是,EQR在巅峰时期管理的房间数也仅为22万间,而不到自如一家目前规模的一半。


当前的美国长租公寓企业,主要通过资产证券化(REITs)运营来获得稳定收益,从美国近15年的公寓REITS发展来看,其有效租金基本保持了每年3%的上升趋势,空置率基本维持在5%左右的水平,只有金融危机时期(2008~2010)出现了空置率高和有效租金下降的情况。


相比美国以金融手段为主的运营模式和利润构成,国内长租公寓运营商目前仍在服务、运营的角色上寻找定位和想象空间。


中国的出租公寓市场既没有低融资成本的优势,也没有高租金回报的优势,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出租公寓市场一直处在一个净租金回报低于融资成本的时代,即“资本化率<自主开发的投资回报率<融资成本”的周期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以长期持有为目的的收购或开发行为都不是价值最大化的,以出售为目的的开发成为市场最明智的选择。


熊林也提到,曾与自如有意向合作的开发商态度一直晦朔不明,碰到房子不好卖的时候,就想到要把房子拿来做做长租生意,一旦过几个月好卖了,“他们就又不提这事了。”


REITs会是未来中国长租公寓的出路吗?在前述各项因素的作用下,国内长租公寓的前途犹未可知。但是,正如熊林所言,至少当下,天花板还很遥远,拼命圈地或许才是唯一能做的正经事。跑过这个阶段,未来的格局或许才会明晰。


(研究员“东区女巫”微信:zhantan-fiona,欢迎提供线索、交流)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