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被互联网残忍抛弃?他们玩起微信来比你还溜
2018-05-22 17:58

中老年人被互联网残忍抛弃?他们玩起微信来比你还溜

虎嗅注: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刘莎,虎嗅获授权转载。


前几天,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上海一位老大爷在去饭店吃饭时,因为店家只提供手机点单而未提供纸质菜单,他便怒斥店员,并要其大声朗读菜名。


当有些网友在质疑大爷的做法有些过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年轻一代认为先进发达的互联网新工具,实际上或许正在成为中老年人生活中难以逾越的大山。


 

有趣的是,当把这个结论套在一些特定的领域中时,情况又有点不一样。那些说着不会用扫码点单、移动支付的长辈们,却熟练地操作着微信。他们会发语音,会抢红包,还用各种鸡汤和传闻“占领”了朋友圈;当他们笨拙地向子女求助如何使用淘宝下单时,另一边却在拼多多上拼单拼得不亦乐乎……


这也许正是中老年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双重生活”。


被“抛弃”的中老年网民


“闺女,帮我在网上买个充电宝。”


几年前的时候,还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电脑也仅限于看看电视剧和打打麻将的父母常常这么向我“求助”。对他们来说,淘宝上五花八门的东西确实很吸引人,但繁琐的下单步骤实在令人头疼。


我曾经做过一个纸质版的详细攻略给他们,上面按照步骤分别标注重点并截图,之后还带着他们进行了一番“实战”。然而当他们后来再进行独立操作时,一切仿佛又变成了过眼云烟。


后来有了手机版的淘宝,稍微变得简单了点的界面降低了一些学习成本。终于,他们学会自己独立下单买东西了。


图片来自:浙江在线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面前,他们的生存能力还是多少显得有点不堪一击。


有一天,他们发现打车不再是以前那样站在路边招手停就可以了,无数辆标着“空车”的出租车从他们身边疾驰而过,只因为它们已经被使用网约车软件的用户提前预定。


超市和菜市场开始“嫌弃”起他们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的零钱包,由叮当作响的硬币和醒目的百元大钞们所带来的生意成交的喜悦,早已比不上微信或者支付宝入账时的那一声电子提示音。因为他们不用再考虑找零,也不必再承担因为收到假钞而带来的风险。

 


买车票也成了一件让人心酸不已的事。当体验过一次子女在手机上经过几次简单的点击便成功购票的经历之后,他们也不再想去人潮涌动的火车站排队了;然而要么是不会注册账号,要么是银行卡绑定不成功,有的时候还害怕自己选错了日期和车次,12306 已经成为他们手机中那个每次都想点开却又只能无奈退出的“僵尸”应用。


图片来自:扬子晚报


共享单车、移动支付、智能可穿戴设备……这些于我们而言已经耳熟能详的应用和服务,对他们来说却像是一片未知的领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 2017 年 12 月,我国的网民总规模已经达到 7.72 亿。其中,10岁~39 岁网民仍然占据大部分,比例达到 73%;而 50 岁~60 岁及以上的网民虽然目前仅占网民总数的 10.4%,但 60 岁及以上的高龄群体比例却在不断增加。


 


这些正向互联网世界靠拢的中老年用户,却因为不会用、不敢用等原因,被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客观“驱离”。


武汉大学互联网全龄化实践队曾经在 2015 年的时候发布过一份《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情况调查报告》,当时的数据显示,约有 33.3% 的老人经常在上网时遇到困难,另有 51.7% 偶尔遇到困难,这两块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了八成。


具体来说,他们遇到的困难主要有这些:


  • 缺乏必要的科技和互联网知识;

  • 智能设备和应用的操作复杂;

  • 年龄渐长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降低;

  • 内心恐惧、抗拒;


缺少学习的机会和场所。


除了第四条之外,其他几个原因似乎都和客观因素关联度更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时候其实并不是长辈们不愿意“赶潮流”,而是这股潮流来得太快太猛,令人难以招架。

 


正如开头所说的那位要求店员报菜名的老人一样,他愤怒的点不在于饭店使用手机点餐,而是在用了手机点餐之后便废除了传统的纸质菜单。这就像一家店在支持移动支付之后便不再接受现金一样,改革来得太快,缺少一段足够长的过渡和学习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对多数人的便利,对少数人却可能意味着不便。


在这些地方,中老年网民却异常活跃


虽然不太会用移动支付,但长辈们在抢红包、发朋友圈炫耀孙子孙女的时候,却把各种社交软件用得溜到飞起。


江湖上流传过这么一种说法:年轻人都用 QQ,只有老人家才用微信。曾经我一度以为那只是在调侃“已经步入中年”的“第一批 90 后”,但现在看来,真正的“老人家”用户也符合这条定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来一度被认为与时代脱节的中老年人,已经逐渐成为了微信的新用户增长极。根据微信官方发布的数据,截至 2017 年 11 月 9 日,微信上的月活跃老年用户(55 岁~70 岁)已经达到了 5000 万,而仅仅在两年前,这一数字还是 1263 万。

 


而在另一份名为《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的报告中,大约 98.5% 的受访中老年用户表示他们会使用微信进行聊天,在他们最常参与的社会活动——旅游、运动健身和广场舞中,微信也已经超越传统的电话,成为他们最主要的组织和联络方式。


 


除了最基本的通讯功能之外,在微信中进行社交和获取资讯也是他们的乐趣所在。


还记得那些年刷屏的各种鸡汤和谣言吗?《有些人开始是个笑话,后来却成为了神话》《深度好文:千万别把孩子养成了乞丐》《就是这么牛!苞米地惊现大耗子,四只大狗才将它逮住!》《真相!反复煮过的开水比毒药还毒》……看着这些几乎篇篇十万加、转发量还颇高的爆文,身为新媒体从业者的我不禁“汗颜”。


不光要分享到朋友圈,长辈们还乐于在各种兴趣爱好群、家庭聊天群里转发这些资讯和公众号文章,对子女还一对一直接发送,可以说是 360 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无缝信息服务了。

 


但如果你认为他们只会转发转发公众号文章和抢红包,那就大错特错了。能够让他们随时随地一展歌喉的 K 歌软件,像宝藏一样拥有热门曲库的广场舞 App,还有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拼团购物应用,如今已经成为他们手机中的新宠。


不得不承认,在学会用手机这件事上,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原来说着不会用的父母长辈们,会因为最近迷上了某件事而让学习能力突飞猛进。


图片来自:老友周刊


为了学一支新出的广场舞,一群平均年龄六十岁的老人学会了用糖豆 App;谁知道呢?说不定哪天在王者峡谷跟你开黑的那个,不是放假的小学生,而是隔壁退休在家的李大爷。我就见过因为迷上《愤怒的小鸟》而奋战到天明的五十岁老爸。


而多少带着点占便宜心里的群体传播效应,更是可怕。当有人在群里发了拼多多上 10 元包邮的黄金奇异果拼团消息之后,“秒开团”不再是梦;就连前面提过的曾一度让中老年人望而却步的移动支付,也因为各种红包满减补贴的力度大,而逐渐征服了他们的心。调查数据显示,如今有半数中老年人愿意使用手机支付。


说好的被互联网时代“抛弃”了呢?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们?


在谈到近几年很热的“消费升级”时,我们常常以“一二线”或者“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等为维度来划分不同群体的消费特征。


这个时候,曾经出现了诸如“小镇青年”“五环外人群”这样的概念。虽然看上去都是新鲜词,但它们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互联网时代对社会群体的重新定义。


快手上的“小镇青年”和拼多多上的“五环外人群”从来都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正如 Keso 在《五环内人群和看不懂的拼多多》中所说的那样:


确实存在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一种我们不了解的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就像拼多多从来都不是为了下沉人群开发产品,快手从来都不是为了四五线或底层人群开发产品,它们用一个普适的产品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其实很多是过去不在你视野中的人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我们把这种人群划分的标准和维度从所处城市的等级转变为年龄差异,也许可以对这群好像被互联网时代“抛弃”却又异常活跃的中老年用户进行新的诠释:他们的力量可能只是被我们低估或者忽视了。

 


在美国的社交网络圈里,也有类似“年轻人用 QQ,老人家才用微信”这样的用户群体区隔。


尽管 Facebook 也诞生于“年轻人”之手,但当它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社区之后,也开始有了“老龄化”的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eMarkerter 今年 2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在过去的一年中,Facebook 大约流失了 280 万 25 岁以下的年轻用户,他们大部分都转移去了更加年轻的社交平台,比如 Snapchat。


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数字。尽管 Facebook 的整体月活用户数还在不断增加,但随着几个不同年龄层的年轻用户数量的减少,很明显,平台上的主要活跃用户正在向年长层转移。


Facebook 平台上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的用户占比,图片来自:Statista


虽然不像年轻人那样拥有足够强大的新鲜事物学习能力,但这批中老年用户却是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根据阿里巴巴大数据,仅在天猫和淘宝上就有将近 3000 万的 50 岁以上用户,他们的平均网购消费能力可以达到 5000 元/年;而在京东上,2017 年上半年,老年群体的网络消费额增长率也高达 78%。


他们之于现在的年轻人,就像曾经的“小镇青年”之于“五环内人群”一样,突然有一天就变成了一种现象。然而我们感受到的“突然”,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在学习中存在障碍而客观造成的“落后”,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是我们的主观忽视。


也许我们天生就觉得,已经过去的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只是互联网时代对社会参与度的高度透明化,把这种中老年人“热情拥抱互联网”的趋势诚实地表达了出来。只要技术和学习能力不再是问题,这些还有很多余热等待发挥的中老年用户,也许会像占领篮球场来跳广场舞一样,占领我们曾经以为他们不会来的互联网产品高地。


所以,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吸引年轻人身上了,也许中老年人才是下一波用户增长红利。


题图来自:新华社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