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诞生记
2018-07-21 17:14

《邪不压正》诞生记

电影《邪不压正》上映前,姜文参加了节目《圆桌讲究派》,节目中他的大量金句被网友截图,在社交媒体平台转发,其中有一段话姜文从电影预算谈到了电影与观众的关系,“我觉得我导演就是请观众吃饭,你老是说这菜太贵,那菜太贵,没意思。”


《邪不压正》是姜文请观众吃的“第六顿饭”,电影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版权买下了10年,2015年电影剧本开始筹备。在编剧何冀平写出了初始剧本后,2016年10月,青年导演李非进入了《邪不压正》电影团队,担任编剧,随后《一步之遥》时就曾与姜文合作过的编剧孙悦也加入编剧组。



“姜文老师说拍电影就是请观众吃饭,那我们电影团队就可能是他的厨子、伙计,帮他置办一桌酒席。所有人竭尽全力,做出一桌我们不可能做得再更好的菜,请客人来吃。”李非说。


而观众喜不喜欢吃,众口难调,一切反应都不能提前预料。目前,《邪不压正》上映一周,票房达到4.42亿,电影口碑两极化,关于这部电影与导演姜文个人的各种解读与评价,席卷了微博与朋友圈。谁都不能一口断言这桌酒席到底质量如何,但显而易见的是,酒宴杯盘碗盏之间,到处都是姜文的印记,也是整个电影团队的印记。


《邪不压正》的“剧本简史”:姜文塑造骨架,编剧填充血肉


2016年10月,李非就进入《邪不压正》的电影剧组,进组前他已经看过原著小说。“当时其实还没人跟我讲要来做这部电影,是我知道姜文导演要拍《侠隐》了,就专门去看了小说,看完小说就琢磨姜文导演会怎么拍这部电影。后来他用了3年的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邪不压正》编剧李非)


李非进组的过程也带着姜文电影式的幽默与戏谑,“《邪不压正》的主力编剧就是导演本人,他自己想清楚了之后,把大的骨架敲定,然后开始找编剧。有天礼拜六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李非你来帮我写写这个剧本吧。我说,行,咱们周一见?他说,别周一了就明天吧。”


然后李非就被带进了剧组的小屋子里,开始了400天的编剧生活。这时《邪不压正》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剧本,“何冀平老师已经写了大概三、四稿,她本身是非常有经验、成熟的编剧,从剧本的角度来说,当时的剧本对于有些导演而言是一个完全可拍的作品。”但是对于姜文而言,他不能接受拿两年前写好的剧本开拍,拍《让子弹飞》、《一步之遥》等电影时,姜文的剧本只写到五成,剩下的部分则根据拍摄场地、服装等外部环境进行填充与修改,剧本随着电影拍摄过程一起成长。


这个成长的过程既煎熬又愉悦,它仿佛是从无数的灵光一闪中挑出一个最合适的,但灵光一闪本身就十分难得。《邪不压正》的编剧之一孙悦,将这个过程比喻成“做雕塑”。“给姜文导演写剧本可能是干力气活的过程,我觉得更像是做雕塑的感觉,先要有一个大的轮廓、大的形式出来,然后再一点一点的磨细工。”


(《邪不压正》编剧孙悦)


她与姜文第一次合作是在《一步之遥》,缘起于一碗西红柿蛋花汤。“我记得第一次去《一步之遥》剧组是我的朋友带我去的,姜文导演刚好从片场回来,他的厨师就给他做了一碗西红柿鸡蛋汤,他说你喝一点吧,然后他就用这碗鸡蛋汤把我留在了剧组。”


二人的再次合作,孙悦依旧跟随剧组留在拍摄现场,她印象中不存在一遍过的剧本,几乎每场戏在拍摄之前都还在修改剧本。“真正在摄影机拍摄下来之前,你总会觉得永远都有空间修改,永远有空间更好一点。”


《邪不压正》团队中李非与孙悦被称为剧组的“两位门神”,两位编剧根据现场拍摄的情况提供支援。电影中六国饭店的重头戏,朱潜龙与唐凤仪因为“盖戳事件”争锋相对,酒局看似热闹戏谑,其实剑拔弩张,谍影重重,故事从这一刻节奏更加紧张,而这场戏李非的剧本前前后后达到了7万字。



“7万字其实相当于两个普通电影剧本的体量。”李非回想这场戏,有种“痛并快乐着”的意味,剧本修改过程带着创作的煎熬,但是回过头看又让人愉悦而自豪。


“我们当然也有迷茫彷徨的时候。”孙悦说,“一场戏有一万种可能,跟生活一样。每一分钟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试图做各种尝试,最终交给姜文导演判断。”


对于李非、孙悦两位编剧而言,姜文始终是《邪不压正》剧本的主心骨,他敲定剧本的骨架,而李非与孙悦负责填充血肉。或者不仅仅是编剧,整个剧组都在为这副骨架填充血肉,孙悦介绍,摄影指导谢征宇,从剧本策划初期就全程参与。姜文在参加《晓说》时也提到,因为工作人员也参与剧本,所以成长得特别快。


“工作人员无论是摄影部门、灯光部门、美术部门,包括服装化妆造型部门,他们都知道就是导演对于剧本的要求有多么高,所以大家的配合度特别好。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奔着一个好电影去的。”孙悦说。


《邪不压正》背后的印记


2017年6月《邪不压正》在古北口杀青,这意味着剧本的成长已经告一段落。对于李非与孙悦而言,这个暂时的结束有点不知所措。


“我们当时快杀青了,有一天晚上,我写剧本,写着写着突然发现可能这戏快拍完了,知道吗?我当时自己哭了。然后我在我们的工作群里说了。姜文导演问,真的吗?”李非说,语气里不自觉带着一点不好意思。“我也不是难过,但就是感觉有点伤感,你看我们经历了那么长时间,每天写戏拍戏,有焦虑辛苦,也有满足,突然某一个瞬间,要拍完了。”


这种感慨或许就像电影里李天然报完仇之后站在空荡荡的屋顶上看着巧红离开,“就是你好像忽然要跟一个特别好的东西告别,关系没有那么密切了,虽然还会有其他作品,但就突然感觉很复杂,空落落的。”孙悦试图形容这种感情。



这种情感或许很容易理解,包含真心的作品是会让人不舍的,尤其《邪不压正》这类极具风格化与私人化的电影,它蕴含着的不止是姜文的个人色彩,还裹挟着背后整个团队的付出,或者说“私货”。


在电影中出现了几个彩蛋性的角色。史航出演的潘公公被高晓松调侃为“这个私货有点硬”,出场时拿影评人玩了一把幽默,最后为了保护主角光荣牺牲。他的出现是姜文有意为之,但与其说是嘲讽影评人,不如说是为史航留个纪念。史航给姜文推荐了三个故事,《让子弹飞》、阎瑞生案、《侠隐》。姜文说,怎么能给史航留个纪念,让他写剧本,他不写,然后就出演了一个角色。对于这个角色的评价莫衷一是,但每个人都印象深刻。



另一个角色是李非客串的日本军官,六国饭店那场戏日本军官晃着脑袋,拍着巴掌,很多人没认出来是李非。孙悦笑,“那个角色有两个镜头呢。”李非笑着摆手,“那都不能说是一个角色。”除此之外,电影中根本一郎和蓝青峰谈判时,让手下打死的三个车夫,是《邪不压正》的三个副导演。李天然处理日本兵尸体时,与李天然有短暂对手戏的烧锅炉工,是摄影组的助理。


“姜文导演特别希望我们的工作人员能够在电影里面能露一下脸,其实剧组里很多人都有。我觉得这对大家很重要,我们共同创作或者共同努力创造的一个部作品,每个人都留下一点印记,可能多年以后看,会觉得是很有价值的。”李非说。


电影中剧组偷偷烙下的印记是李非、孙悦的第一份宝藏,另一份宝藏则是演员投入电影后给他们带来的触动。在拍摄巧红与李天然屋顶告别那场戏时,孙悦在监视器后边哭了,“两位演员(周韵、彭于晏)在电影里表现得很真挚、专注,对人物的把握极其精准,其实好几场戏都特别触动。”


李天然的养父身亡时李天然的一场哭戏也让李非有些触动,“当时在现场看,彭于晏抓得特别好。”观众或许记住的更多的是情节激烈的戏份,而编剧的视角看到的是情感与细节的呈现。


姜文在《圆桌讲究派》上,讲了一段剧组为了电影画面质量花心思找身高合适的中学生扮演日本兵的故事,窦文涛问他,现在的观众对这些有所谓吗?姜文回答,“我觉得他今天不懂,他有一天会懂的。”请吃饭的人尚且不着急,或许吃饭的观众们也该缓一缓,时间能抚平《邪不压正》口碑的极端化,最终将它的好与不好放在最公平的天秤上。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