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餐饮赋能赛道,最后会被巨头收割么?
2018-08-10 19:12

餐饮赋能赛道,最后会被巨头收割么?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深案例所说,餐饮赋能的赛道现在还很拥挤,背后的巨头也时隐时现。

 

众多玩家的基本思路都是把之前的线下消费环节更多地线上化、数据化,通过智能POS硬件、SaaS软件等形式为商家提供服务,增加客流量,增加会员数量,提升到店消费各环节的效率,提高营销的精准度。


目前行业里主要厂商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切入点不一样,所以每个厂商最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


正因为此,这个行业想在短时间里跑出个巨头来,可能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本期深案例,我们全面梳理了餐饮SaaS、支付、食材供应链领域的各路玩家,客观的评述他们的优势与劣势,呈现他们生存状况,揭示他们的盈利困境和发展瓶颈,以及相应的解决思路。

 

餐饮SaaS

 

目前餐饮赋能这个赛道,除了美味不用等,还有掌贝、二维火、来客、香橙互动、客如云、屏芯科技等餐饮SaaS。美团点评、口碑是更大体量的赋能平台。

 

掌贝的切入点是收银支付,在2012年-2013年之间推出了二维码支付以及智能POS收银产品,积累了大量客户群体与数据资源后,掌贝推出数据解决方案,解决门店管理、会员管理、新店引流等问题。

 

二维火创立较早,2007年就推出了云餐饮管理系统,切入到餐饮技术服务领域,之后推出了收银系统,包括智能收银一体机等,另外还有预约点餐等服务。目前二维码累积服务商户约30万。

 

被美团全资收购的屏芯科技创立于2008年,以餐饮管理软件切入市场,陆续又推出了点餐预订、移动收银、连锁管理、会员营销等服务,服务商户也接近10万家。

 

就美味不用等与其他厂商的差异,谢新法认为,各家有各家独特优势,很多同行是纯2B模式,而美味不用等的特色在于2B2C模式,为商户提供技术与解决方案,帮助餐厅服务好顾客。

 

这可能是源于美味不用等起家的排队叫号业务,排队等位既是针对B端商户的服务,也是针对C端的服务。因此美味不用等既有B端服务商属性,也有C端服务商属性。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掌贝在提供二维码支付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C端用户,其宣称的平台用户数达到1亿。

 

美团、口碑

 

除了这些SaaS厂商,美团点评、口碑也都是为餐饮商户赋能的平台,他们在C端有流量,在B端也有影响力,提供外卖、智能POS、会员营销、新客引流等多方面的赋能。


大平台的赋能既有自身的技术与数据赋能,也有通过平台接入的ISV为商户提供支持。美味不用等就是美团点评、口碑的ISV,连接流量平台与商户,帮助餐厅做管理,提高系统效率。

 

美味不用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历史上陆续吸引了携程、口碑、百度、大众点评、高德等大流量平台的入股与战略合作,为什么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谢新法认为,更多的是由于美味不用等保持了定位,就是给餐厅提供服务的服务商,而不是自己做流量。美味不用等给餐厅提供服务,餐厅需要流量,美味不用等开放B端系统,让这些巨头的流量接入进来。对于巨头来说,这些活没必要自己做,如果线下全部自己做的话,模式很重成本太高。

 

除了美团、口碑,腾讯、京东等大企业也不可忽视。

 

腾讯还未在餐饮赋能领域发力,不过拥有微信支付、公众号、小程序、腾讯云等工具,实力也不可小觑。


今年5月,必胜客联合腾讯云在上海打造了智慧餐厅概念店(大宁店),覆盖等位、小程序点餐、就餐及餐间休闲等各个环节,腾讯云提供优mall门店管理系统,包括了客流分析、客群画像、门店热力图、动线分析、导购管理等功能,让餐厅更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喜好,进而优化产品。

 

京东的布局也刚刚开始在。今年3月,京东新通路宣布布局餐饮B2B,为中小餐饮门店提供包括食材供应、食材认证、菜品研发、门店服务在内的餐饮供应链解决方案,下一步试图推出店铺选址、招聘管理、市场推广在内的赋能服务,与餐饮SaaS功能有些相像。

 

这些大企业资源丰富,整合能力强,未来应该会是餐饮赋能领域的主要玩家。

 

聚合支付厂商

 

聚合支付厂商是餐饮赋能领域的新力量,以支付收银环节切入,累积了商户资源和数据资源,目前都在基于已有的资源向新餐饮、新零售赋能平台转型。

 

以钱方好近为例,目前钱方已拥有轻餐商户数44000多家,覆盖全国260个城市,总交易笔数达1.6亿,消费者数近5000万。掌握了较多的商圈信息、商户信息,基于此推出了轻餐饮行业解决方案,提供智慧商圈导流、朋友圈广告营销、连锁储值会员解决方案等,为餐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哆啦宝移动支付业务推广到超过4000个商圈里的近80万商家,其中近70%是餐饮行业商户,基于此,哆啦宝推出了手机下单、在线支付、出餐叫号、数据统计、智慧营销等服务。

 

目前聚合支付企业推出的餐饮赋能解决方案还在早期,客户规模都不大。

 

餐饮是个大市场,商户数量庞大,目前美团点评、口碑是为商户赋能的大平台,在B端、C端都有很强的影响力与控制力。


餐饮SaaS的优势在于经过前期的市场推广投入,已经积累了数万的商户资源,也都有自己比较有优势的服务,对于大平台来说,与SaaS厂商存在合作的空间。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平台与ISV之间有服务的重合,彼此也存在竞争关系。


美团点评自己有ERP、SaaS服务,又收购了餐饮SaaS屏芯科技。京东与美团同属腾讯系,但京东未来也可能推出餐饮SaaS相关的服务。这个行业的竞合也越来越复杂。


在去年就爆发了美团与二维火的冲突,美团要求商家在收银系统中在美团和二维火之间二选一,来推广自己的智能POS。随着餐饮市场的技术服务渗透率的提升,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为餐饮商家赋能,怎么盈利?

 

目前美味不用等主要对客户提供一种通用的系统,通过不同配置解决每家需求,只对少量大客户进行定制化开发。


不同的客群需求点不一样,在产品上分版本,按功能的多少而言,提供限量版、分享版、基础版,按照不同的客户群体或者需求,分为会员版、连锁版、排队版,不同的客户给到不同的产品,从而实现一定的针对性。

 

谢新法表示,其客户群体多是品牌客户、连锁企业,客群付费能力比较强,寿命周期比较长,不至于营业两三个月就关门。这样可以获取更高的生命周期价值,如果客户生命周期较短,获客成本远远大于第一次售价,必然亏损严重。

 

美味不用等现在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针对商户的服务费用,对商户收取使用费,需要提供付费率,来提升每个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另外有一部分广告费用,客户需要流量,美味不用等app、公众号可以做广告来引流,此外也可以根据客户的流量需求,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为客户买流量。

 

对B端服务商而言,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获客成本、客单价和续费率。一般来说同领域的头部企业,获客成本与客单价相差不会太大,续费率就成了盈利的关键。


高续费率才能保证从企业身上获得足够高的LTV,而决定续费率的,有包括了产品性能、服务能力、运维保障、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真正让商户决定带来了新价值,才能保证续费。

 

出于保护商业机密的考虑,美味不用等表示不方便透露客单价和续费率,不过声明二者都处在行业里比较高的水平。

 

什么样的企业会最终取胜?


谢新法认为,原来行业里有很多玩家,充分竞争后头部厂商可能只剩四五家了,接下来就是五进四、四进三、三进二的过程,能活下来的,一定是产品、服务、定位都是没有明显短板的。

 

B端市场上,大家提供的服务差异化不大,谢新法反而觉得,差异化才不好,同异化的市场才能慢慢合并。在初期企业可能主打差异化,慢慢会让一家企业靠差异化创新跑出来,跑出来以后拼的就不再是创新,而是谁跑得快,效率更高,这时候大家做得差不多,差异化不再明显。


最终胜出的企业,他的速度、规模、执行率、效率不会有短板,运营效率更胜一筹,投一样的钱,比别人产出高。一开始大家可能是有创新,切入点不同,但最终比拼的是内功。

 

谢新法认为,在效率的保障上,人和钱缺一不可,更关键是人,核心团队需要更懂行业,少走弯路少掉坑,最忌讳的就是经常掉坑,掉坑之后速度肯定就慢下来。例如在产品的方向、定位、推广的节奏等方面踩坑,都是致命的。

 

同质化竞争必然带来价格和毛利率难以提升。为餐饮赋能这个行业,市场空间还算可观,但需要辛苦地拓展市场,又需要精细化运营,在竞争中不能有短板和差错。

 

盈利方式上,由于激烈的竞争,现在餐饮SaaS谁也不敢贸然提价。在市场格局没有明显的集中化之前,实现规模化的盈利比较困难。目前,各家都只能基于餐饮服务和所积累的用户、数据资源,探索其他盈利模式,或是增加盈利的途径。


就像聚合支付厂商,本来利润率不高,但因为在商户和C端用户方面有很大的积累,衍生出了营销服务和广告服务,以至于盈利能力甚至强于很多第三方支付企业。餐饮SaaS与聚合支付厂商类似,也有商户资源与用户,也可以做一些盈利模式多元化的尝试。

 

在金融企业看来,SaaS厂商服务了大量B端客户,且有核心的数据资源,对于扩张金融服务可以提高客户资源与风控数据。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公司都投资了多个领域的SaaS厂商。美味不用等也拿到了蚂蚁金服的融资,另外美味不用等也投资了一些金融服务公司,跟银行有一些合作。


不过餐饮行业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倒闭率高,尤其是中小商家,在经营中的不确定性比较高,对于金融风控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成本因素是影响餐饮SaaS盈利的障碍。餐饮SaaS是重服务领域,需要较大规模的地推团队与售后,研发方面,需要现有系统的运营维护,需要研发新的功能,以增强对商户的吸引力与服务能力,例如对供应链管理的支持,对连锁门店与总公司财务系统的支持,到店顾客的人脸识别技术,基于AI的营销系统,等等,都需要继续加以研发。为了适应餐饮行业规律与流程,为餐饮企业提高管理效能,这类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势必要持续。


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效提升是关键

 

在企业服务领域,中国还没有出现规模很高估值很高的公司,美味不用等现在的估值也只有40亿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则有salesforce等巨头,Salesforce年营收84亿美元,市值上千亿美元。

 

谢新法认为,中国没有大型的2B企业,这是延时,但中美趋势是一样的,只是会晚一点发生,中国迟早会有规模很大的B端企业,这一点上不会有大的差异。


美国创新意识更强,一个领域里不会有大量的竞争者。中国B端服务市场现在主要问题是市场竞争太激烈,大家都没有很好的营收,活得很困难,当最终两三家企业服务几百万商户,就到了产生巨头的时候。因为餐饮市场规模足够大,预计五年之内一定会有一两家做得很大的B端服务企业,这个趋势不会逆转。


现在的问题在于竞争太激烈了,产品的价格和收入没有形成很好的比例。为餐饮行业提供技术支持,这个行业发展还是不够快,尤其是跟C端服务一比,崛起速度要差很多。谢新法认为,餐饮行业标准化不太好,非标的东西很多,每家菜品不一样,流程不太一样,这会导致商户觉得技术系统没有起到太大作用,推广起来难度就大,使得B端运营快不起来。

 

不过虎嗅精选认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确应是行业大趋势,但是否能在五年内破局、形成几家独大的局面,可能情况不如美味不用等想象得乐观。


首先,竞争持续,能坚持下来并不断扩大规模的公司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产品、服务、执行力肯定不会轻易出现破口。每家企业背后也都有资本的加持。出现大溃败的概率很低。未来行业的整合可能更多通过并购或者资本推动下的合并来完成。

 

其次,现在的餐饮赋能市场,增量客户越来越少。尤其是北上广这种竞争激烈的地方,生意好的餐厅基本都有了自己的技术服务商,为了保持运营系统的稳健,餐厅在现有服务商没出现大问题的前提下,一般不会更换服务商。频繁更换收银系统、会员管理系统、营销系统,对餐厅的运营不利,这种情况下,赋能厂商的市场拓展肯定会降速,获客难度加大。

 

餐饮赋能这个市场,并不像C端服务那样具有网络效应,多家企业分割市场的格局可能会长时间存在,这对于企业的盈利将构成不小的考验。

 

另外,随着餐饮行业头部商户逐步被开发完毕,未来行业不得不向中小商户拓展。但相比于头部商户,中小商户的付费能力与付费意愿都会更低,而且中小商户关店率更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续费。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