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反对未婚生育,成了欧洲人口危机的根源?
2018-09-26 10:24

反对未婚生育,成了欧洲人口危机的根源?

文章所属专栏 梁建章:人口保卫战

英国脱欧沉重打击了欧盟。一个一体化的欧洲,一个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的欧洲,成了越来越遥远的梦。


梁建章认为,这背后的原因,还在于欧洲国家之间人口结构的差异与政策的过于激进。为什么他这么说?


今天的这篇内容给你答案。


在这篇文章中,梁建章还分析了欧洲创新前景疲软的种种原因,以及,欧洲在移民政策上的失策。


他还发现,对非婚生育认可度较高的国家,生育率会略好看些。本篇中,他也给出了解读。


欧洲创新前景

 

欧洲整体作为创新动力的前景疲弱。由于固有的文化、政治和语言障碍,旨在打造单一市场的欧洲一体化很难实现。此外,提高生育率举措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移民是解决方案之一,但受制于语言,欧洲大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吸引力远不如美国。因此,总的来说,与美国和中国相比,欧洲在创新方面的竞争力要弱得多。

 

生育率和老龄化

 

平均而言,欧洲的生育率为1.6,是更替水平的75%(两者的差是25%),但不乏个别亮点。如图8-1所示,高生育率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和北欧国家。英国的生育率为1.9,法国的生育率为2.0。低生育率国家是德国和南欧、东欧国家。

 

作为欧洲最强的经济体,德国的生育率只有1.4,当属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即使每年有大量的移民流入,德国的人口增长率仍然为零或为负。


许多德国人不想生孩子,这也是所有工业化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更糟的是,德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居于全球前列,德国政府从来没有像其他欧洲富国一样提供慷慨的儿童抚养津贴。好在德国经济强劲,有财力增加家庭福利。最近,德国政府在家庭友好政策方面加大了支出。关于政策成效,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8-1  欧洲的生育率地图

资料来源:WorldBank,2015.

 

其他低生育率国家出现在南欧和东欧。意大利的生育率为1.4,西班牙和波兰的生育率为1.3。因此,这些国家正在迅速走向老龄化。与德国形成对比的是,这些国家经济较弱,不在最具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地之列。事实上,他们正在受累于人才流失,本国许多有天赋的年轻人,正在流向美国及其他欧盟国家。此外,这些国家财政积弱,没有财力实行如德国般的家庭津贴,因此这些国家成为创新中心的希望更加渺茫。

 

与之相对比的高生育率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北欧国家。英国的生育率为1.9,法国和瑞典都为2.0。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高生育率国家和低生育率国家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生育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高生育率国家和低生育率国家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高生育率国家的政府提供慷慨的财政支持,以及其他有利于提高生育的福利,比如日托中心。平均而言,高生育率国家的家庭资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而低生育率国家的此项平均支出为1%~2%。


一般来说,家庭资助开支与较高的生育率之间有明显的正向关系。当然,对于大多数低生育率国家来说,这项发现可不是好消息,因为大多数南欧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疲弱,政府预算原本就很吃紧。

 

另一个不同是对婚姻和婚外生育的态度。随着女性受教育人数和就业的增加,结婚率普遍下降。当然,如果非婚生育率随之上升,那么结婚率的下降就不是生育问题的主因。然而,低生育率国家的非婚生育率通常比北欧等高生育率国家低得多。


非婚生育率低的原因可能是文化,这些国家仍然重视传统家庭观念,对单亲家庭有所歧视。另外,也可能是经济原因,如前所述,低生育率国家的政府家庭补贴开支较少,单亲母亲更难独立抚养孩子。如果原因在于经济压力,那么德国倒是可以通过增加对大家庭和单亲家庭的资助支出来提高本国的生育率。

 

移民

 

美国从移民特别是高技能移民中受益匪浅,那么欧洲国家能否把移民作为缓解人口短缺的解决之策呢?让数字说话,图8-2显示了主要欧盟国家和美国的移民人数。

 

 

图8-2主要国家的年均净移民情况(2005~2010年)

资料来源:UN,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10Revision),New York,2011.

 

从图中的数据来看,以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计,主要西欧国家所接受的移民数量与美国相当,有些国家的移民所占份额甚至更大。

 

1.移民的技能水平如何

 

对欧洲国家来说,和美国比较移民数字有点不公平。欧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在欧盟内部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的迁徙,相当于从美国一个州迁徙到另一个州。表8-2将移民人数区分为欧盟移民和非欧盟移民。

 

表8-2进出欧盟的移民数

 资料来源:Eurostat,Migration andMigrantPopulationStatistics,2013.

 

从表8-2来看,非欧盟移民人数较多,几乎是欧盟移民人数的两倍。事实上,欧盟内部移民的数量远远低于美国各州之间的人口移动,这意味着欧盟国家之间的劳动力流动低于美国各州之间的劳动力流动。由此,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本书仍然将欧盟视为国家的集合而非单一国家的合理性。大约2/3的移民来自非欧盟国家,而且往往是那些低技能劳动力。

 

问题是:欧洲大国是否像美国一样吸引高技能创新者?如图8-3所示,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的移民当中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低于本土人口。此外,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并不代表全部,美国比欧洲吸引了更多的顶尖人才(比如拥有博士学位的人)。

 

在某种程度上,欧洲国家正在吸引“错误的”移民群体。


显然,可以设计移民政策以吸引寻求工作机会而非福利的合适的移民。加拿大正是根据教育、技能和年龄来优先遴选移民的,而这一制度也在世界各地被其他国家采用。然而,总的来说,由于缺乏最好的大学或创新企业(更不用说是否具备语言优势),西欧国家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吸引力远远弱于美国。

 

 

图8-32011年按出生地划分的受高等教育的程度(占25岁以上的比例,%)

资料来源:Eurostat(CensushubHC34andHC45).

 

2.穆斯林移民潮

 

大约100年前,美国也接纳过比本土人口受教育程度更低的低技能移民。这些爱尔兰、中国和印度移民的子女很好地融入了当地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了出色的企业家和创新者。

 

一些人担心穆斯林很难融入当地文化,而且他们的高生育率将使欧洲变色为穆斯林大陆。这种担心可能是杞人忧天。目前,穆斯林只占欧洲人口的6%。穆斯林人口的生育率比当地人口平均高出50%,这意味着经历一代人的时间,到2050年,穆斯林人口将占比10%,而经过三代人口的更迭到2100年,穆斯林人口占比将达20%(见表8-3)。即使真的占比达到20%,也不能就认为会形成灾难。然而,在穆斯林人口占比已经超过10%的部分国家和城市中,穆斯林人口的增长态势仍引发当地人的隐忧(见图8-4)

 

表8-3按地区划分的穆斯林的生育率(2010~2015年)

 

 

 注:两者之差是根据前两项计算而得,选取的是数据可得的区域。

资料来源:TheFutureofWorldReligions:PopulationGrowthProjections,2010-2050.

 

 图8-4            欧洲国家的穆斯林所占的比例

注:捷克斯洛伐克现已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原文如此。

资料来源:PewResearchCenter,2014.

 

以上预测的前提是,所有穆斯林移民在第二代或第三代,其生育率仍然远远高于本地人。正如在第一章中所讨论的,穆斯林女性生育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她们的教育水平和劳动力参与率较低。所以,最大的疑问是,这些移民欧洲的穆斯林女性的第二代甚或第三代人,是否会在将来接受更多的教育,更加职业化,而不是生更多的孩子呢?

 

80年前,人们认定天主教徒要比美国新教徒更热衷于宗教,回头来看这一观念经历了两三代人后有何变化。在世界各地,人们愈发世俗化,女性追求接受更多的教育和拥有独立的事业。在世界许多地区,穆斯林生育率也在随着城市化和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伊朗的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


未来,欧洲穆斯林的生育率可能会与当地人口趋同。因此,迄今为止经历两代人到2100年,欧洲人口当中穆斯林的比例更有可能是15%而非20%。即使占比达20%,也不能就认为会形成灾难。

 

其实在欧洲,穆斯林女性的生育率并没有高出更替水平太多,问题是当地人只有1.6的生育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鼓励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更高收入的当地居民多生孩子。


新加坡的穆斯林人口有相当大的占比,它曾出台生育政策给拥有大学学历的女性发放生育现金奖励。在民主国家中,这一特殊政策可能在政治上并不可行,但可以制定倾向于职业女性的其他生育福利政策,例如产假和免税,这些都有助于高收入群体选择多生多育。

 

英国脱欧和欧盟的未来

 

英国脱欧对欧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正是基于对美国巨大市场的规模优势的向往,欧盟旨在构建超过美国人口的单一市场。根据设立的初衷,理想中的欧盟应该是欧洲合众国,但现实上,欧盟更接近于由不同国家组成的一个大型自由贸易区。首先,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劳动力的流动性与美国根本不具有可比性。更重要的是,不同欧洲国家的发展水平差距过大,远远高于美国各州内部的发展差异。


比如,最富有的西欧和北欧,其人均收入是罗马尼亚等最贫穷国家的五倍之多。相比之下,美国最富裕的新泽西州的人均收入只是最贫穷的亚拉巴马州的两倍。我认为,欧盟太过于雄心勃勃,其试图在短期内纳入太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不同国家。

 

正确的思路应该是,首先吸纳富国加入。由于欧盟成员国间的巨大差异,很难实施一刀切的公共政策。当一个国家的选民认为欧盟政策不再适合他们时,便有动力脱欧。

 

英国脱欧的原因,是选民不赞成欧盟过于慷慨的移民和社会政策。大多数经济学家表示,由于对欧盟的出口可能受到关税报复,英国脱欧的成本将会极其高昂。然而,英国的独特之处在于,相比服务贸易,其对欧盟的商品出口份额很小,英国从欧盟的商品进口多于对欧盟的商品出口。更重要的是,英国是一个金融强国,向欧盟和世界出口大量的金融服务。


假如欧盟认为英国脱欧会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先河,从而一定要对英国实施惩罚性措施,比如对来自英国的出口施加重税,伤害的不只是英国,更是欧盟,这会削弱单一市场的规模优势。另外,我并不确定欧盟能够危及英国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目前,伦敦拥有世界级的由金融行业的高技能工作者所构建的庞大企业网络,没有其他欧洲城市能够与之相比。

 

相比其他欧盟国家,英国的高技能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实际上更倾向于与美国的一体化。此外,得益于相对开放和自由的经济,还有英语语言的便利,英国也是最受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欢迎的经商和投资的欧洲目的地。最近,为了服务欧洲市场,中国携程公司(ctrip.com)以14亿英镑投资了一家英国互联网公司。如果英国能与美国和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并继续维持欧洲的金融门户之位,我对脱欧后的英国仍然相当乐观。

 

政策建议

 

相比英国和法国的高生育率,德国是一个生育率偏低的欧洲大国(意大利的生育率与德国相当),而且最有可能提高本国的生育率。以北欧国家为参照对象的话,德国还有许多政策空间可以利用,比如动用2%~4%的GDP来鼓励生育。德国当然有财政实力实施类似的生育支持的政策。

 

关于移民问题,虽然各国应继续开放各类移民,不过也需要通过制定倾斜性政策,以吸引更多的高技能劳动力移民。欧洲大陆各国应该致力于营造更友好的英语环境,类似像新加坡那样创造出双重官方语言系统。此举可能使欧洲国家更好地吸引母语或第二语言是英语的高技能移民。

 

对于德国来说,焦点在于发展高端制造业,因为这些行业对市场规模的依赖性不如服务业。此外,对于较小的国家而言,总体战略在于应该积极引进略有争议的高新技术。比如基因工程和无人驾驶汽车,小国家完全可以为这类新技术提供宽容的法律环境。相反,大国在法律和条例的调整方面通常较为缓慢。例如,虽然美国一直致力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推进,但是新加坡更早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实施无人驾驶汽车。

 

拥有世界第一语言——英语的优势,英国不仅在制造业,而且在高端服务业领域中脱颖而出。它可以充当欧洲的门户,连接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英国已经是欧洲金融中心,也是美国和中国跨国公司进军欧洲的第一站,英国将继续成为欧洲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

 

其他发达国家

 

为了成为经济体系的门户,一个国家(地区)不需要非得在技术上有所创新,也可以在政策和制度方面创新。


中国香港地区在20世纪下半叶成为世界通往中国内地的门户,虽然它算不上技术方面的伟大创新者,但其门户地位成就了其繁荣。新加坡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正在迅速成为东南亚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门户。事实上,新加坡之所以比中国香港地区更为成功,根源在于东南亚对新加坡的依赖度高于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的依赖度。作为门户战略的一部分,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都正确奉行了非常开放和自由的经济政策:以市场为中心、低税收、低福利。这些政策是门户战略的得力要素,因此也成为吸引合适移民必不可少的利器。

 

在欧洲、东亚和北美以外,富裕国家的数量有限。有些是充当门户城市的富裕的小国,比如新加坡。有些则是资源丰富的英语语系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有些人把这些国家的成功归因于国内丰富的资源,但是别忘了,在南美洲和中东地区存在着许多资源丰富的穷国。那些资源丰富的英语国家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拥有良好的制度,得益于英语的语言优势,且与其他富裕国家保持紧密的联系。然而,这些国家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国家太小,没有足够的人才。

 

以色列人极具创新性,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但是仍然受制于规模小,所以不能建立大企业。以色列的大部分技术创新在研发初期就会被售卖给中国或美国的企业。随着中国和印度的竞争实力不断上升,以色列必将面临人才流失到美国、印度和中国的压力。事实上,正如我们在第二章中所解释的,生活在大国(美国和俄罗斯)的犹太人要比留在以色列的犹太人成功得多。

 

结论

 

总而言之,由于分散化的市场、低生育率和语言障碍,与美国或中国相比,未来欧洲在经济上和创新上的前景都要暗淡得多。


然而,如果欧洲国家对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高技能移民的政策更趋向开放,营造更友好的英语环境,着力增加鼓励生育的力度,那么欧洲在经济方面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上的创新前景仍然乐观。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