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多读两年书,错失一个亿
2018-10-10 09:00

多读两年书,错失一个亿

文章所属专栏 梁建章:人口保卫战

虎嗅注: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逐渐成为普通公民家庭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人生经历,也被很多人视为改变命运的机会。但这些年来,以高考为核心的教育制度,也暴露出越来越多问题。“低效”成为被诟病最多的一点。


梁建章认为,学生在中学阶段花费大量时间搞题海战术应付高考,实际上是浪费了宝贵的青春。低效的死记硬背式教育也阻挡了人才创新。理顺了教育制度,就可以更好地释放中国的人口优势。此外,积极引进外来优秀移民,也能缓解创新活力不足,快速补充短缺的人才。


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


我在前面的章节中说过,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教育方式对创新可以产生影响。日本和韩国也有与中国类似的应试教育制度,但是这两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并没有阻止它们成为创新大国。当然,这种低效的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的确有着效率提升的巨大空间。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搞题海战术却仅为应付升学考试,往往形成巨大的浪费。


一方面,很多人都认为现有的教育制度存在问题,无数家长在呼吁“减负”;另一方面,那些高呼“减负”的家长,往往还是怕输在起跑线上,为此热衷于将孩子送往各类收费不菲的培训班。至于以上矛盾的核心,其实只有一个关键词——高考。目前整个社会都对高考制度表现出极度无奈,管理者不知从何改起,彻底取消又怕滋生腐败,导致更加不公平。

 

而在研究人口问题的过程中,教育也是一个必须加以重视的领域。理顺了教育制度,就可以更好地释放中国的人口优势。有鉴于此,根据全球各国的教育制度和未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建议推进如下教育制度改革:


  • 自主招生:本科全国统一考试,各校自主招生。

  • 缩短学制:取消中考,将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合并,并且缩短为中学四年。大学和研究生也可适当加速。

 

1. 自主招生

 

现在中国教育被一刀切的统考统招制度绑架,自主招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还是统一考试,但是各个学校和专业可以有多元化的录取标准。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在某一方面有天才的学生只为高考内容而学习,从而让其天赋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当然,有人会担心自主招生会让教育不平等现象加剧。自主招生后,农村或者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在名牌大学录取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吗? 这种担心听起来有道理,但经不起数据的考验。事实上,近几年,农村学生的名校录取率一直在下降,已经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这一点不奇怪,富裕家庭可以让小孩上各种补习班来提高考试分数。


从世界范围来看,自主招生后,学校从多元化等方面进行考虑,反而对劣势家庭会有一定的照顾。美国的名校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小孩的录取分数线会远低于其平均分数线。所以,从世界经验来看,自主招生后反而可能缓解教育的不平等现象。


此外,政府还可以要求名牌大学录取一定比例的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比如说20%。这比现在用一个一刀切的公式来定录取标准要好得多。如果实行自主招生,现有的地区歧视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很可能缓解收入不平等造成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美国和绝大多数国家一样实行自主招生,美国的名校也会照顾一些特别富裕的家庭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会捐钱给学校。这从表面上看好像不公平。但是,在中国对于富人会占更多的名校资源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有条件的富裕家庭可以把小孩送到国外留学。我们这里说的富裕家庭绝对不只是富豪,甚至还包括中产阶级。据统计,大城市里已经有20%的家庭把小孩送到了国外上学。能够通过捐钱而取得名校资源的,都是金字塔里顶尖的人群,这些家庭短期不会考虑中国的名校。

 

从长远来说,即使中国的富豪家庭通过捐钱来获得一些名校资源,这一定是坏事吗?如果一个富人学生能够给学校捐钱提供100个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奖学金,那么学校不是可以办得更好,可以录取更多的贫困学生吗?很多富豪现在乐于给美国名校捐钱。实行自主招生后,如果有更多的富豪愿意把小孩留在中国上学,那便是教育改革的巨大成功,但是至少在5~10年里,即便是教育改革立即实行,中国大学的竞争力不可能提高得这么快,也难以吸引富豪家庭的学生回流。


另一种担心是腐败。大学自主招生后,当然会存在极个别的开后门和腐败等问题。但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大学都实行了自主招生,中国就会特别差吗?一些管理差的大学,还是可以用简单的统考分数来录取学生的。


大多数管理到位的大学则可以有更加灵活的招生制度。就像企业招人一样,任何大学出于自身竞争力和声誉考虑,都会很有动力建立一个公平和有效的高考制度。自主招生后,一个学生可能在一所学校受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不可能在多所学校受到不公的待遇。在现在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下,如果一个人高考作文审题错误,就会贻误终身,这样公平吗?招生多元化可以提升优质学生筛选的整体公平性和可靠性。

 

2. 缩短学制

 

如果自主招生不能实行,缩短学制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比如取消中考,就解决了户籍改革的一些障碍,也很容易把义务教育的范围从原先的9年制,调整为涵盖全部中小学阶段的10年义务教育制。


另外,与国际比较,中国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普遍比美国的高中生学得多、成绩好,程度几乎高了两年。但是到了大学毕业阶段,这种优势往往就没有了。原因是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有两年完全是为了考试,不学新东西,反而一旦进了大学,就完全放松,学习努力程度远不如美国的大学生。


缩短中学教育,可以适当减少人文科学的学习和浓缩自然科学的课程(因为有些知识在互联网上搜索就可以获取),高考科目也可适当简化。把另一项重要考试放在大学本科毕业以后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的GRE)中,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且与国际接轨。


此外,通过简单的时间调整,会从根本上改变大家对名校的追求。因为大学本科毕业的人只有20岁,硕士生是23岁,所以大公司主要会招硕士生。这样学生就有两次进入名校的机会,可以大幅度减轻高考一考定终生的压力。


更进一步看,年轻人所获得的还不只是两次机会,因为研究生考试不同于高考,本科生已经具备了工作和养活自己的能力,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多次参加考试。此外,如果考得好的话,很多企业也可以把好成绩作为招工的依据,而不是一定要靠本科名校。另外,把重要的考试放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进行统考,可以顺利对接现有研究生考试的自主招生模式。


或许有人会问,中学从六年变成四年,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学习内容吗?当然可以。现在中学里面的初三和高三,基本都用来复习考试,所以仅仅取消中考和简化高考,就能省下很多时间。很多学科比如物理、化学,往往是初中为了中考学一遍,高中为了高考再学一遍。另外,现在很多课程如历史、地理等的内容不必再依赖死记硬背,因为大量知识可以轻易地从网络上检索到,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相比30年前的学习情况, 现在的学生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能遇到更专业的老师,并且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更先进的教学工具。然而安排他们在18岁前学习的内容,相对于30年前却没什么进步。各行各业的效率都在过去30年里突飞猛进,唯独教育系统的效率却下降了。归根结底,现有的中考和高考制度,限定了学生15岁前必须学这些东西,到了18岁之前还是必须学这些东西。


放眼世界,回顾历史,会发现16 岁开始大学学习在历史上其实很普遍,我30年前就读于复旦大学期间, 很多同学就只有十六七岁,因为当时很多农村孩子4岁就已经上学,现在有些国家比如荷兰等,也是4岁就可以上小学。


美国的高中生虽然还是18 岁毕业,但是因为没有像中国这般严苛的中考和高考,学生的课业压力相对较低,所以他们可以利用中学时间参与有兴趣的课外活动,比如计算机编程。还有很多人在中学期间就选修了大学的课程,比如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正因为如此,诸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之类的IT领袖,可以在大学尚未毕业时就开始创业,前提就是他们在中学期间已经完成了很多大学课程,还有大量时间从事电脑编程等课外活动。可见,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且教育效率提升,16岁就开始大学学习完全可行。


还有人担心,20岁就本科毕业了是不是太早了。我们觉得这正是整个改革方案的优点。根据现代经济和就业的特点,大学本科主要是掌握学习方法的通识教育,真正的技能要在工作中和研究生阶段学到。让大学生早点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进入社会, 对于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创新都是有帮助的。现在创新和创业的难度越来越高,既要有30岁才能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技能,又要有20多岁人的冒险精神和身体,如果中国的年轻人能够每人减少两年为高考而学习的时间,中国人力资源的供给将得到巨大提升,说不定也会有更多中国式的扎克伯格涌现出来。


有人觉得,多工作两年,只不过是在60岁退休前多了两年的工资,相对于大多数人一生中平均40年左右的工作时间,似乎仅仅多了两年时间, 增幅只有区区5%。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仅仅比较了工作年限的“数量”, 却忽略了不同年龄段所具有的“质量”。提前两年踏上工作岗位,其实际效果绝不是延迟两年退休可以比拟的。

 

实际上,在人的整个职场生涯中,20岁出头的年龄正是智力、体能乃至创业欲望都处于巅峰的“黄金时间”。如果能够增添两年的“黄金时间”,其对人生产生的价值可能远超5%,甚至直接改变整个人生行进的方向。


对于一般白领来说,刚毕业的大学生起薪是比较低的。随着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会在40岁以前有较快速度的增长,40岁以后会趋于平缓,50岁以后的增速会远低于平均水平。40岁以前的增长速度往往远超平均水平,我们假设年增长速度是10%,那么早两年完成学业,就意味着多涨了两年工资,跟年龄相同但晚两年毕业的人相比,工资就要多出21%。这种优势,在三四十岁尤其明显,因为企业内部很多中高层职位的晋升,会优先考虑年龄在三四十岁的干部,早工作两年的人对于晋升中高层有着很大的年龄优势。


对于创业来说,早毕业的优势也很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35岁前是最佳的创业期。携程旅行网创立之初,几个合伙人也都是30岁刚出头的年纪。所以,如果22岁毕业,那么黄金创业期只有13年(=35-22)。如果20岁毕业,那么黄金创业期就多了两年,达到了15年,相比原有方案的增幅超过了15%。


创业如此,创新也是如此,科学家最具创造力的年龄也是在35岁之 前,大部分诺贝尔奖得主的科研成果都是他们35岁以前就形成的。现在的知识大厦越建越高,要做科研创新,博士(甚至博士后)成了标配。如果把博士毕业到35岁之间的年龄段视为创造力的黄金期,那么一个22岁念完大学、27岁念完博士的人只有8年的黄金创新期,而一个20岁念完大学、25岁念完博士的人则有10年的黄金创新期,整整多出了25%。


早毕业对于高学历女性的好处更多,因为她们原本面临生育和事业的双重时间挤压。对于高学历女性来说,大多会在学业完成后再考虑结婚生子。如果学业完成到35岁之前是黄金生育期,那么在原有的方案下,一名女性从22岁大学毕业、24岁硕士毕业到35岁,期间只有11~13年的黄金生育期。如果提前两年上大学,那么一个20岁大学毕业、22岁硕士毕业的女性,就有13~15年的黄金生育期。所以,在新方案实施的情况下,生育率有可能提升10%~20%。现在中国城市里高学历女性的生育率还不到1,未来面临比日本还严重的低生育率危机,缩短中学教育也是缓解人口危机的良方。


我们认为,缩短中学学制的改革还是相对容易的。只要取消中考、淡化高考,把19~20岁时大学毕业后的能力考试或者之后的研究生学历,作为年轻人求职就业的能力依据,就能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的效率,为中国的创新和创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够缓解少子化的人口危机。

 

移民政策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论述了移民政策是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都把移民作为吸引人才、增加创新活力的重要手段。从2000~2013年,中国的国际移民总量增长了超过50%。截至2013年,中国的海外移民存量已达933.4万人,成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根据2015 年中国国际移民年度报告,目前全世界有6000万海外华人。


中国有大量人口移居国外,却很少有外国人移居中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外国人要取得中国永久居留权非常困难。198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把外国人在华居留分为“短期居留”“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三类。公开资料显示,1985~2004年,中国共授予3000多名外国人在华定居的权利,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却只有50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永久居留权放宽门槛的进度才大幅加快。2004年,中国出台法规,首次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实施永久居留证制度,也被人们称为“中国绿卡”。但这个制度还是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自实行“绿卡”制度以来,中国“绿卡”年均发放量仅有248张,而这一时期入境的外国人多达2700万。而美国过去5 年就发放了525万张“永久居民卡”(绿卡),年均超过100万。据印度政府统计,到2012年已有1187万海外印度人持有“印度裔卡”,到2013年印度已发放137万张“海外印度公民 卡”,两者合计超过1300万。

 

中国目前的移民迁入有相当一部分为海外移民回流,但条件极其严 格,根据公安部和外交部2004年联合发布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对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设置了高门槛。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中国社会普遍视人口为负担而非贡献者。但无论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力竞争还是文化传承来看,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对其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民。各种证据显示,中国早已进入超低生育率阶段,未来人口的极度老龄化和急剧萎缩,将是中国发展的最大挑战。根据各国经验,适度引进移民有助于缓解人口危机。当然,吸引海外华裔回国定居远比让其他族裔流入更为合理。


中国人不仅仅指在中国定居的 人,也包括居住在海外的华人。长期以来,海外华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他们广泛传播中国文化, 扩大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并强化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历史关头,海外华人更为祖国立下了不朽功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海外华人在资金、市场、人才、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然而,中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以下简称“《国籍法》”)不承认双重国籍,迫使一些海外华人失去中国国籍。该法第九条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对此,全国政协常委李崴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认为:该条款损害民族凝聚力。


很多人取得外国国籍是出于现实生活的考虑。如果在取得外国国籍后能保持中国国籍,海外华人更能维持与中国的情感纽带和对中国的认同,并能将其延续到后代。大部分国家并不要求入籍移民放弃原国籍,保留中国国籍也可以让海外华人名正言顺地为中国争取利益。


此外,该条款也不利于人才引进。在出国留学并在海外长期工作的人中,不少是中国建设急需的人 才。其中取得外国国籍而丧失中国国籍者,无法方便地回流国内;即使回国工作,也多有候鸟心态,少有真正将家安于国内做长久打算的。因此,李崴建议修改《国籍法》,并规定:本人、配偶、父母、祖父母曾拥有中国国籍者可自动获得中国国籍。除非本人正式宣布放弃,否则中国国籍永远有效。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鼓励高技能移民迁入,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城市中,也非常欢迎外地的高技能人才入住。因为高技能移民的迁入,不仅可以增加雇用他们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缓解贫富差距。中国要创新发展,尤其是成为创新中心,需要开放的土壤,要把人放在第一位,使其不仅愿意来工作,更愿意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移民普遍比本土人更愿意冒险,更勤劳,更具创新力。引进外国高层次人才可以在我国科研、教育、产业创新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促进国际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