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退潮的原因是什么?
2014-02-03 08:58

微博退潮的原因是什么?

CNNIC在2014年1月中旬发布的报告称,微博发展出现转折,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出现大幅下降,用户规模同比减少了9%。原因是什么呢?报告解释说,主要是受到即时通信产品的冲击。真相是这样吗?我觉得上述观点非常值得商榷。(该报告所称即时通信产品,主要指微信。为行文方便,下文用微信代替“即时通信产品”)。

从逻辑上来看,要使CNNIC的理由成立,必须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微信和微博存在替代关系,微信才会对微博形成冲击,进而拉走微博用户。比如,同样在吃饭,吃了馒头的人,不太可能再去吃包子。因为馒头已经替代了包子填满了肚子。

就微博微信而言,两者并无替代关系。从主要功能上来看,微博是个侧重于媒体化的传播平台,而微信则是点对点沟通工具,两者界限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事实上,大家都知道,用微信的人同样也可以刷微博,刷微博后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在我的手机上就是如此,微博和微信都摆在桌面上,时而打开微信看看,时而点击微博瞧瞧,与其说两者替代,还不如说是互补。诚然,有不少微博大V用户声称自己已经放弃了微博,转而推广自己的微信(公号)。其实这仅仅是个局部现象,对全局没有产生决定性影响。我们可从数字来进行分析,微博用户少了多少?CNNIC报告发现,较2012年底减少2783万。微信公号增加了多少?自开通15个月来,至年底不过才200多万(2013.11月数字)用户。大致算一下,微博丢了13个用户,只有一个去了微信公号。由此可见,微信替代微博一说,也难以成立。

从使用场景来看,微博微信存在这明显的“地域”差异,即使存在竞争,也不一定形成直接冲击,导致对方用户量下降。有人会认为,微博和微信是竞争关系,微信强微博弱,微信必然拉走对方用户。其实不是这样的。先做个类比,比如,微信和QQ,两者都是即时通信工具,两者竞争关系比微博微信明显的多,然而,微信自发展以来,并没有导致QQ用户数量明显衰减。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微信的使用场景在手机,而QQ的主要领域在PC上,两者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同理,微博和微信的关系稍微复杂点,微信的领地在手机,而微博领地一半在PC一半在手机。但是,手机上的微信是个即时通信工具(最多在朋友圈有些分享功能);而手机上的微博,依然还是个媒体平台。两者并没有直接构成竞争关系,进而也没有形成冲击。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要点:一个产品要冲击另外一个,首先要有替代性,其次,还要在同一“地域”。

既然微信和微博既不存在替代性,也不存在“同一地域”中,那么可见微博用户数量减少,并非是微信冲击造成。CNNIC将微博退潮的原因归咎为即时通信产品的冲击,好比是看见太阳升起来月亮落下去,就认为日升是月落的原因,实在无法令人信服。 

导致微博用户量减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上周末, 机构杰富瑞(Jefferies)发布投资报告,下调了新浪股票评级。报告称,广告主无意推广自己在新浪微博上的产品。这种情况有数个因素:1.该平台上的名人活动有所减少,2.监管机构对内容的严格控制,3.以及微博用户的活跃度降低。杰富瑞提到了一个CNNIC故意忽视了的因素--监管机构对内容的严格控制。

这个因素的影响有多大?天马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供大家参考。2011年9月21日,新浪股票下跌16.59美元,跌幅高达15.17%。新浪市值蒸发10.25亿美元。但是,股价为何波动如此之大?因为头一天(9月20日)有传言称,中国官方将发放4个微博牌照,其中没有新浪。大概受此传闻的影响,新浪股价大幅下挫,创下2年来最大跌幅。要知道,新浪股价最高的时候是在2011年4月,股价曾一度高达140美元。那一年,微博如日中天,带动新浪网股票达到历史最高峰。然而,仅仅一个监管的传言,就足以击穿sina股价。

可以设想,倘若不是传言,而是实质性的监管举措,那又会怎样?

2011年是个分水岭。三年后的今天,新浪股价几乎腰斩一半(上周五报收75美元)。在这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微博都遇到了什么事情呢?微博打拐,政府微博,微博反腐,五毛崛起,微博自律,微博公约,微博实名制登记……微博走上了一条从自由发展到严格管控的道路。于是,微博从一个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的网媒平台,变成了一个被社会推动挤压挣扎的角色。这个转变,也勾画了在行政力量的干预下,微博逐步退潮的轨迹。 

行政力量太强大了。有关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令和政策来干预微博的市场发展,比如:要求网络实名登记、严控新闻采编人员的微博活动、严禁新闻单位擅自使用境外媒体信息、规定所谓网络谣言被点击、浏览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500次以上将被视为情节严重,或被判刑三年等。我听说,为配合有关要求建设良好有序的舆论环境,新浪动用了内部4000多人进行微博内容审核,要知道,2012年新浪雇员总数6400人。我还知道,这三年中,微博催生了一种新型的职业--舆情分析师,这个工作的职责,不仅仅是分析,还包括常常要发帖,进行舆论引导;还包括及时快速的删帖,借以消除负面影响。干这一行的人大都有政府背景,活跃在许多党政宣传机关、企业以及专业学术机构中,由所在机构提供经费,接受专业的上岗培训。吃这碗饭的人,全国大约有200多万。

我还听说,不光如此,有关部门还跟一些巨头公司合作开发了舆情监控系统,花费数千万到过亿不等,能够全程的监控每个帐号每条信息(有点像斯诺登用过的棱镜),但是,比美国更先进的是,该系统赋予了操作者“生杀大权”,任何一个操作者都有能力不经过网站,就能删除任何一条有不良嫌疑的信息。帖子删的那么多,对用户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

自然,微博鼻祖Twitter也删帖销号。Twitter如何删帖销号呢?1)尊重用户的内容,因此一般不主动删帖,2)删帖通常是基于举报,并验证违反公开条款(见图,如:盗号、 暴力、侵权、泄露隐私、犯法等),3)销号都是基于公开条款,先冻结账号,通知用户,给于上诉机会,4)销号理由:通常为大量垃圾、制造僵尸、买卖小号等 明显违规做法。这些做法相对温和,体现用户利益,不会大规模的引起用户反感。

而国内的做法显得比较粗暴,也有人将微博删帖做法总结如下:1)一般不尊重用戶,有些贴说沒了就沒了,2)刪、贴通常为了维稳,任何涉及敏感字眼,如社会热点,国家领导人,不维护执政等,刪你绝对沒商量,特別是大V,3)不尊重用戶,有些号说沒了就沒了,一般上诉无门,4)销号理由,通常为敢于正义,敢于敢言,敢于批评,敢于启蒙等合法行为。总结起来,国内的删帖,更多体现的是行政力量,国家利益,没得商量。 

引起反感,就可能将朋友推到竞争对手怀里。要知道,微博还是一个不错的社会化传播平台,大家可以接受广告,接受乱七八糟的推广内容,甚至于淘宝客广告的骚扰,进而还能忍受删帖封号,但是,举国重拳打击整顿,是不是用力过猛了一些? 

昨夜里,在朋友圈看到一文,文章解释微博数量下降,主要是因为新浪清洗僵尸粉。这也从侧面论证了本文的判断。为何要大清洗?因为僵尸粉太多了。为何僵尸粉太多?因为真用户少了。为何真用户少了?你懂的。毫无疑问,微博早衰。10.11.12年,微博经历了连续3年的黄金岁月后,呈现疲敝之态,衰落明显。3年,是个魔咒。网络新媒体在国内的发展,最红火的时期,一般都在3年上下,例如,门户,个人网站,BBS,个人博客,微博……,莫不如此。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