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吃相难看的敛财术
2018-12-28 08:00

吃相难看的敛财术

文章所属专栏 财富收割机:中国财政两千年

虎嗅注:本文是虎嗅精选新专栏《财富收割机:中国财政两千年》的第10篇内容,本篇继续讲述东汉。刘秀之后的皇帝们,面对日益崛起的地方豪强,显得束手无策。对外又遭遇羌乱盛行,中央财政不足以应对巨额的开支。皇帝最终只能通过卖官、敲诈等各种手段获得收入。这些非常规手段最终导致了政治败坏,从而又引起了内部的叛乱。


东汉末年,由于财政无法满足维稳的需要,皇帝建立了一个新的官职:州牧。州牧是一个集军政、民政、监察于一体的官职,州牧一诞生,就是一个独立于中央政府,最终会瓦解中央政府的官职。东汉也是从这时,进入了解体的节奏。一起来看详细过程。


在摩擦中逐渐解体


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即将上任的钜鹿太守司马直体会到了当官之难。


在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当官是一件光荣而愉快的事情,意味着光宗耀祖和发财。但在汉灵帝后期却是一个例外。


以司马直为例,当他被皇帝选中、授予太守的职位之后,首先要去京城,到皇帝的西园,找皇帝和太监咨询“助军修宫钱”。皇帝根据他职位的大小,给他规定一个数目,到任后,他的职责就是尽快从任所凑齐皇帝要求的数目,派人押往京城。只有交了钱之后,他的位置才能坐稳。


在司马直时期,一个大郡太守的职位,官方通行的价格是两三千万钱左右。这笔巨款不可能由官员个人出资,只能通过压榨民间来获得。这是一种中央和地方的分赃机制,中央默认地方官吏从民间取财,同时地方官吏必须让中央分一杯羹,作为默认他们发财的代价。


但是,随着皇帝卖官价码的抬高,即便是要从民间榨取,也意味着官员必须放下心理包袱,把自己定位成全心全意赚钱的商人而不仅仅是父母官。


许多人因为磨不开面子,或者担心无法凑齐这么多钱,请求不去上任。与历史上大部分时期人们抢着做官不一样,这时却是皇帝强迫官员去上任。只要任命,就必须去,否则严惩不贷。


司马直接到任命时,皇帝根据他以前的履历,认为他是个有清名的好官,给他打了个折,少交三百万。司马直听说之后,认定即便打了折,数目还是太高了,他叹了口气说:“我本来应该去做父母官,还没有到任,先进行盘剥,又怎么忍心?”


他也请求辞职不去,但皇帝拒绝了。


司马直只得从京城出发前往钜鹿,在到达黄河边的孟津关时,他给皇帝上书,极力申诉当时的弊端,并预言如果继续这么做,必然引起巨大的灾祸。随后,他吞药自杀。司马直成为少有的被逼当官而自杀的人。


司马直至死不理解的是:皇帝为什么变得这么贪婪?对于这个问题,皇帝本人有着说不出的苦衷。

 

在“明章之治”的全盛时期,东汉已经出现了财政阴影。


与表面的繁荣不同,“明章之治”是在皇权与豪族、官僚的不断斗争中伛偻前行的。但两位皇帝所扮演的角色又各有不同,魏文帝曹丕曾经评价两人“明帝察察,章帝长者”,认为明帝还有整治吏治的雄心,而章帝对侍官僚则更加宽容和放任。


汉明帝有感于权力系统的失控,希望通过努力作为,改变“政令不出庙堂”的局面。他采取的做法是:放开民间经济,薄税赋、减徭役、修水利、安抚平民,但与此同时,对官员进行严厉的惩治,紧缩官僚权力。


明帝死后,继位的章帝知道明帝时期的严苛引起了大家的不满,作为长者的他立即采取了更加宽容的方式,删减酷刑,实行仁政。章帝的宽容使得东汉进入了全盛时期,却埋下了行政效率继续下降的隐患。

 

明帝后期,北方的匈奴再次崛起,东汉政府不得不与匈奴发生战争。从光武帝时期起,皇帝由于财政吃紧的原因,一直避免发生战争,以免造成新的财政负担。


为了不打仗,东汉政府每年向匈奴的南单于提供一亿零九十万钱币,再向西域提供七千四百八十万钱币。给北方蛮族的钱大约占了财政收入(约七十亿)的百分之二点五。


明、章两位皇帝之后,和帝时期,东汉政府与匈奴的决战逐渐升级。当时,章帝窦皇后的哥哥窦宪为了逃避宫廷斗争,申请对北匈奴作战。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深入沙漠三千里,杀敌一万多人,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永元三年(公元91年),大将军窦宪出塞北击匈奴,彻底击溃了北匈奴。


然而,窦宪的战功并不能掩饰东汉政府的失控。作为外戚的窦宪专横跋扈,在章帝时期就强买强卖,甚至连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田都不放过,当窦宪侵占了公主的土地后,公主竟然畏惧得不敢和他计较。


自窦宪之后,外戚的权势在东汉变得强大起来。到了汉顺帝时期,外戚梁冀所占的土地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窦宪和梁冀只是两个代表。东汉后期,整个疆界之内已经充斥着这种大大小小的官僚豪强,超乎政府的控制。他们的存在对财政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战争。


此刻,继匈奴之后的另一股蛮族势力——羌——兴起时,东汉在蛮族与豪强的打击下,终于踏上了漫长的解体之路。

 

从汉光武帝晚期,长安以西(今青海、川西、甘南一带)的羌部落就逐渐崛起,与汉政权有了冲突。

公元107年,从汉安帝登基开始,东汉和羌族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六十年,在这一个甲子的悲剧中,汉军屡次出兵,甚至遭遇了五次全军溃灭。安帝永初年间陇右羌乱持续了十二年,中央政府的直接军事花费就达二百四十余亿钱。


也正是在安帝时期,中央财政崩溃的信号终于传来。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在西羌攻破临洮的同时,首都所在的京畿地区出现了大饥荒,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面对空空如也的国库,群臣束手无策。


最后,三公站出来提议,请求准许官吏卖官。这是东汉政府第一次不能依靠正规的税收来渡过难关。此禁一开,随着财政制度被进一步摧毁,吏治也越来越混乱,对民间的干扰也超过了界限,社会的动荡随之而起。


为了应付军事开支,顺帝在帝国财政最大的一笔开支上做了文章。他降低了公卿大夫的工资,并从王侯手中借走田租。还在有钱的老百姓中推行“国债”,每户一千钱。


在东汉历史上,人们最不喜欢的是桓帝和灵帝时代(公元147年—公元189年)。由于这一时期社会阶层进一步固化,加之中央政府功能的退化和腐败化,人们对之深恶痛绝。皇帝对周围的人更加不信任,只宠幸宦官,而宦官更加腐败的统治进一步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桓灵时期的局面实际在前朝就已经注定了。在糟糕的局面下,桓帝是位操劳的皇帝,却只能起到延迟帝国崩溃的作用。比如,继续前朝的政策,降低公卿大夫的工资;从王侯手中借走一半的田租,再次根据财政支出来售卖官职;削减那些没有参战的武将的工资,并削减公卿的衣物供应。


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汉桓帝在财政的压力下,尝试另一种做法。他下令全国按照亩数征敛额外的税收,每亩征收十钱。这一次,政府不再区分免税田还是非免税田,不管土地属于普通人还是豪族、官僚,都要缴税。桓帝即位前,耕地大概在七亿亩左右,如果全部征收,可以获得七十亿钱的额外税收。但是,有理由相信,以桓帝时期的行政效率,根本无法做到全面征收。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汉灵帝由于缺乏资金,开始了最后的疯狂举动——卖官。从关内侯、虎贲、羽林,价格不等。就连三公九卿也都有价格,三公的价格是一千万,九卿的价格是五百万。


到后来,为了强迫百官交钱,灵帝甚至要求不管是刺史还是太守,在任命或者调动时,都必须向皇帝缴纳“助治宫室钱”,司马直就是在这时以死谏皇帝的。


灵帝卖官的方法灵活多样,甚至还支持信用付款,可以先当官,再付款,不过到时候要付两倍的价格。


当灵帝数着他的收入时,帝国的官僚体系已经彻底被破坏了。以前的皇帝即便有卖官的,但在卖官之外,还必须留有正常晋升的渠道,给有才能的人留下空间。而灵帝的卖官已经到了不分青红皂白的份上,一个人不管才能如何,如果想当官,都必须付款。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然而汉灵帝更关心的却是他的宫殿。第二年,由于宫殿失火,灵帝下令,全国每亩地多收十钱来帮助他重修宫殿。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汉灵帝再卖关内侯,爵位可以传给子孙,价格是五百万。这时,东汉的彻底崩溃已经近在眼前了。


制度之变与王朝崩溃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做了一次大胆的改革。这次改革涉及的对象是地方政府,却最终彻底葬送了东汉皇朝。


由于黄巾起义造成了地方混乱,中央政府意识到必须做出有效的调整,提高各地资源调拨的效率,才能防止下一次起义的爆发。


他们认为,应该将所有的财政、军政权力统一授予一个官员,由他来整合调拨。在皇帝过问地方事务时,只需拿这个官员是问,再由他确定其他官员的责任;而投入到该地的财政资源,也由这个官员统一分配。


这个统一负责的官员就是州牧。

 

州牧并非是一种新型的官职,其雏形叫刺史。汉武帝时期所设,到了东汉,皇帝对于刺史的依赖更强了。太常刘焉提出来,现有的刺史由于权力不够,而且普遍素质不高,徒增暴乱。所以,应该从有好名声的重臣中选取一些官员,把刺史改为州牧,由这些重臣来担任。


朝廷采纳了刘焉的建议,而刘焉本人也当上了益州州牧。益州州牧在刘焉手中控制了六年,之后传给了他的儿子刘璋。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璋为了对抗曹操,引入刘备作为帮手。三年后,刘备取得了益州的控制权,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蜀汉政权。


州牧虽然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却由于缺乏监督,很快就独揽大权。这时候,就算是皇帝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了。


在州牧这个职位设立一年后,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大将军何进联合袁绍,欲除去宦官势力,但在争斗中被宦官所杀。何进死前曾经邀请在北方带兵的董卓前来洛阳,帮助他对付宦官势力。何进死后,董卓仍然以这个名义进入洛阳,挟持了年幼的天子,剪除了宦官势力。


之后,董卓另立汉献帝,这就是汉代最后一个皇帝。


当董卓擅权时,汉灵帝创造的州牧显出了巨大的活力:他们掌握着一个地方的全部资源,可以迅速调动资源用于战争。袁绍(冀州)、袁术(扬州)、曹操(兖州、冀州)、刘备(徐州、豫州、益州)、刘表(荆州)等,都从地方起家,他们或者亲自担任,或者派心腹代理,但最终的目的都是控制一个地方的所有资源,以用于战争。东汉政权终于在这巨大的离心力之下走向崩溃。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