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过资阳的牛肉汤吗?
2019-02-11 11:49

你喝过资阳的牛肉汤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读(dandureading),作者:刘宽,是鸭。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天是“小地方”栏目的第三篇,我们采访了单读副主编刘宽(Kiva),听她讲述了自己的家乡资阳。资阳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东。东接重庆,南邻内江,西界成都、眉山,北连德阳、遂宁。所以,资阳人身上反而会有些重庆人的性格。资阳盛产柠檬,被称为中国的“柠檬之乡”,此外,资阳的羊肉汤和兔肉也是一绝。


Kiva 摄制的家乡资阳的 volg #2《回到成姆斯特丹》


资阳人到底是不是成都人?


从地理上说,资阳是介于成都和重庆之间的一个市,它位于成渝高速公路上,是从成都开车到重庆的必经之路。虽然它离成都比较近,但是我们的口音和重庆更像一些,而且这是我们有意识的行为。因为成都话其实是一种很软、很嗲的四川话,它不太符合四川人的人设。另外我觉得很多地方的人都会普遍地对省会城市的人有一些敌意,会觉得他的高傲、虚伪,所以我们也会讨厌成都人,觉得成都人很“假打”。


比如我们说“安逸”这个词,我们说起来都短短的,但是成都人说“好安逸哦”,会拖长最后的音节,用很嗲的一种方式说出来。成都人很喜欢用“安逸”这个词,安逸,安稳,是四川人的极致追求。这和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土地很好,风调雨顺,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地理因素也会影响到四川人的性格,以及当地人的娱乐方式,比如“耍”文化。


流经资阳的沱江江畔


但是文化到了重庆又不一样,它依靠三峡码头发展起来,多山地,很多设施要依山建造,它的地理地貌没有那么宜人、宜居,本身是一个艰苦的地方。他们有很多需要去征服自然或者去挑战自然的事情,重庆人的性格也会更泼辣,直接,更较劲。所以你要说泼辣的话,重庆女孩肯定会比成都女孩泼辣得多,而资阳女孩又介于两者之间。她们在体貌或者生活习性上好像和成都女孩更接近,但是她们没有成都女孩那么嗲,性格上更像重庆女孩。


比起重庆的陡峭,资阳就是直直的、平平的路。但在我小时候,会明显地感觉到它是一个倾斜着的城市。比如成都开车到我们那儿会路过很多小小的山,那些山不像川西那样高,你在途中也会穿过一些隧道。当时我妈妈每天会骑自行车带我去上学,我记得去南门的路上有一个坡,我妈妈每次骑车带我的时候,我会用手去按她的腿,想着能给她一些力量,帮她省一些力。妈妈也会很配合地说“好多啦”,但其实我现在才明白,那是没有用的。


资阳有什么好吃的?


食材方面,我们产柠檬,是中国的柠檬之乡,我妈妈现在还总会给我寄柠檬。日常饮食上,成都好吃的东西我们都有,还会有很多当地的特色,比如羊肉汤。虽然资阳是一个内陆地区,但是我们那儿的人是吃羊肉长大的。我们有专门的羊肉汤馆,我爱吃的一家叫“李老五羊肉汤”馆,真的一绝。


“李老五羊肉汤”馆的羊肉汤


来到北方之后,我才知道羊肉一般都有膻味,因为我们那儿的羊肉没有膻味,汤煮出来也是白白的,特别好吃。羊肉汤店里可以点羊杂蒸笼、油糕。油糕是炸糯米做出来的,里面还包着绿豆,直接吃口感很硬,于是我们会把油糕埋在羊肉汤的汤底下面,先吃上面的肉汤。我们蘸着干辣椒吃肉,突然吃到一块油糕,软软的,一口吃下去,口腔里满是甜味和咸味交织,非常好吃。在成都和重庆之间,有一个叫作简阳的县,海底捞的老板就是简阳人。我们有时候就会和他们抢:羊肉汤到底是哪儿的?


我妈妈还会经常给我寄自己炸的兔肉。我大姨、三姨、姨妈们也都会做成真空包装寄给我,她们做得口味略有不同,总会比比谁的更好吃一些。所以对我来说,吃兔肉是一件从小吃到大的事情,这和吃猪肉牛肉是一样的。提到兔肉,我们那儿还有一种叫“晶晶火锅兔”(现在叫“雅香阁”)的火锅,它的火锅锅底是兔肉,你可以先吃里面的兔肉,吃完再加别的菜。同理,我们还有先吃鱼头的鱼头火锅。稀饭火锅是一种味道清淡的火锅,米被放在火锅底料的下面,吃饭的时候你在火锅里涮菜,先由着它煮,涮到最后汤非常香,米也自然煮好了,混杂着各种菜的香味。


现在我对饮食没有过多要求。之前我在上海读高中,每天只能吃食堂的饭。为了能吃到辣的东西,我高中吃得特别多的食物就是方便面。有些时候我觉得食堂的饭太难吃了,我就自己吃个粽子,吃个卤蛋,我的肠胃也是从那个时候变坏的。作为一个四川娃,现在想想其实挺委屈的。


那时候我会带很多辣椒、饭扫光之类的调味品放在小卖部,想着去食堂的时候可以顺手拿一下,后来被小卖部的人全吃光了,毕竟辣酱太好吃了。所以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再难吃的东西,只要给我加点醋和辣椒,我就可以生存下去,也就没觉得那么难吃了。倒是我现在经常被四川的朋友鄙视,他们总说我“这个你也觉得好吃?”“啥你都觉得好吃。” 


回到资阳,你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儿?


我每年回一次资阳,每一次回去,都会觉得很新鲜。相比饱和的大城市,小城市的变化明显会更快一些。所以资阳的变化会比北京快,北京的变化会比波士顿快,波士顿的变化则是最小的。比如在资阳开一家万达广场和在北京开一家万达广场就大不一样。你会联想到它以前的样子,这也和你逛别的广场不一样。我这次回去逛万达广场,发现我的几个小学同学合伙盘下了一个店面,开了资阳市的第一家夜店。我想资阳人或者四川人其实只有两种,要么彻底贪图安逸的生活,留在家乡,要么就特别能闯,没有其他中间项。


不过说到资阳我最喜欢的地方,还是一条叫“陈家巷”的街,那条街现在还很小,在一个小学后门。那条街上有很多小店,很多好吃的摊位。在那里,几乎每一种食物都会被复制,但是你还是会认出你认识的人。比如那个做冲冲糕的人,小时候是他在做,现在还是他;做土豆鱿鱼的人,这个人做得最好吃。虽然他们可能会迁徙,会被驱赶,但你还是能在这些区域里找到他们。我们会记得是那个老爷爷用高压锅弄糯米做冲冲糕,我们之间就会相互问:“冲冲糕今天在哪儿?”


冲冲糕


那条街上还有我和文具店的联系。因为小时候早恋,给男生写的信会放在文具店代为传递,以至于现在一些文具店的老板还认识我。那个时候我忙着谈恋爱,对象是“混社会”的坏学生,比我大三岁,还“抢”过别人的小灵通送给我。为了恋爱这件事我和父母斗争了三年。他们虽然舍不得我,但也希望我去外省读书,刚好上海出台了鼓励外地学生去读书的新政策,我就考去了上海的高中。


现在想想,我从小喜欢和比我年纪大的人一起玩,所以可能比周围的人早熟一些。早熟对我来说,会让我更长久地保持一些纯真。比如我现在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也没有完全变成教训,并且成为我探索未知世界的一个部分,而我也不太容易被周围的东西影响去改变。因为我会在比较小的时候就知道挑战权威,我会思考所在的这个群体里面,它施加给我的价值观或者标准是不是一定正确。与此同时,我又很幼稚,因为我一直不需要勾心斗角地得到什么,很多东西都是自然而来的,当然这其实和一直是被爱是有关系的。


过年回去逛小时候的文具店


为什么说资阳是“暴力之都”?


在我小的时候,常听人说资阳是十大“暴力之都”,也会有人说“三天不杀人,不是资阳人。” 当时听到了觉得挺自豪的,好像我们很牛逼,没有人敢惹我们。但是后来我去了四川别的地方,和当地人聊了之后,发现四川很多地方的人都会给自己的家乡取名为“暴力之都”。所以四川人普遍有点“匪文化”,并且大家会以此为傲。


我们那儿的黑社会全靠垄断周围的砂石起家,砂石是城市建筑的一部分。有一次黑社会内部闹矛盾,当时的黑社会老大张老七在茶楼上打牌,打完牌他和朋友谈笑风生,刚走到路边的时候一辆车停了下来,车里一个杀手拿着一个长枪,咚咚咚,就把他打死了。杀手的指使者是黑社会的老二学学,光明正大地当上了老大,但这个人后来也被判刑了,第 3 号人物就坐上了“老大”的位置。


资阳黑社会事件的网络报道


我听说过一个关于第 3 号人物的妈妈的故事。有一次她在打麻将的路上被抢劫了,她就很淡定地把耳环、项链都给了他,然后给她儿子打了个电话就继续去打麻将了。过了差不多 20 分钟,那个人被拎到她的麻将桌前,给她下跪道歉。


而这样的公共事件其实和我的生活很近。比如张老七的姐姐是我姨妈的闺蜜,学学之前住在我同桌的小区里面。因为城市小,人和人之间都相互认识,我总是会觉得自己离所有的公共新闻很近。


和上海相比,在资阳生活有什么不同?


我每次说我回资阳、回北京、回上海、回波士顿,我回到那些我生活过的地方,我不觉得我是在离开。因为我地域感特别弱,尤其当我处在一个地方的时候,其实不太会意识到家乡或者别的感觉,反倒是我走出了那个城市之后,在一个慢慢远离的过程中,有了回归的过程。


比如我在上海的时候,我可能会想充分地融入上海的文化,上海的生活,甚至上海人的性格。在上海的很多经历塑造了我青春期的很多东西,我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弱化自己身上四川人的部分。后来我离开上海,再去完整地看待自己,我会看到自己身上很明显的一些属于四川人的习性,我也会看到我自己曾经不喜欢我作为资阳人的一种奇怪感觉。


虽然说起来资阳是一个小地方,但我们家完全是个城市,所以其实我没有什么对于自然的特殊记忆。小的时候和我妈妈一起去农村看爷爷奶奶,我也会喜欢和大自然接触,比如抓蝌蚪,但是抓完蝌蚪我就要走,我不能跟蝌蚪在一起。所以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城市化的女孩,以至于后来我到上海郊区读书,我第一时间会觉得上海怎么这么土?


Kiva 高中就读的上海七宝中学


后来我去美国念书,有一种再次被迫到边缘的感觉。因为在资阳的时候,我家里环境不错,从小又比较受老师的关注,加上我性格开朗,一直处在人群的中心。起初到上海,我彻底成为一个边缘人。到了周末,同学们都回家了,我就只能待在学校,学校又在上海的郊区,处在城市的边缘。后来我经历了一个自我“上海化”的过程,比如学上海话、住进上海的弄堂、交到了很多上海的朋友。当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不会感觉到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后来我在东方卫视工作、交了一个工作稳定的男朋友,我突然有了一种生活一眼看到尽头的感觉,就又想要离开。


但是到了美国之后,我就会调整心态。一开始我依然希望能进入中心,可当稍微做了一下努力后,我会发现在美国这样的地方,我是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中心的。美国没有统一的价值观,没有主流的生活方式,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环境,也因此提供了种种可能。这一次我又被推到边缘,我才发现你不需要成为任何世界的中心,也没有任何中心。


还会怀念小时候的生活吗?


我小时候生活得特别压抑,四岁开始就被迫学弹钢琴,每天都要练很久的琴。小时候在家看小朋友在外面玩,我会安慰自己说:“哼,你们现在玩,长大了就没出息。”其实心里很压抑。所以那些女生擅长玩的东西我通通不会,比如跳绳啊,踢毽子啊。以至于上了小学之后,大家都要真的很善良,才能愿意跟我一队或者带我玩,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自己和自己玩,尤其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很孤独。


小时候学弹钢琴的 Kiva


但是慢慢大家变得成熟了之后,会觉得跟你聊得来我们才是好朋友,我才慢慢有了朋友。小的时候我很喜欢玩过家家,在过家家里我们会演各种角色,我一般都只负责演坏女人,从来没有演过柔弱的公主,即使是演公主,也是反抗皇后的那一种。虽然现在共同语言可能会少了很多,但我和小时候的朋友到现在都是很好的朋友,甚至他们中的有些人和我父母的关系也会很密切。如果我过年没有回家,他们就会自己买点水果,自发地去陪我爸妈。


总的来说,小时候的我还是一个乖孩子,虽然我会偷偷地反抗。比如我弹钢琴,会把几本小说藏在钢琴椅子里面,但凡碰到不是很懂的人陪我弹琴,我就会一只手弹一点旋律,一只手翻小说。我们家住六楼,从窗口往外看院子一览无余,所以我一看到我妈妈走进小区门,就会开始弹钢琴,而且我一定不会从第一个小节弹起,我会从中间开始弹,越弹越强,我妈妈就会以为我一直在练钢琴。我家大人以为我从来不看电视,其实该看的电视节目我从来没有错过。只是每当我看电视,我会事先准备一块布让它散热,我会记着遥控器的位置,电视机的音量、频道。因为只要我做贼,我一定会做好,这算是我的一个反叛方式。


再回头看,童年是什么?家乡是什么?


我之前写过一句话,“童年是无止尽的。小时候的一切,都是往后所有日子的底色。”童年给了我底气,同时也成为了一种一直拽着我的重量,这个东西可以给你带来某种安全感,同时也是一种负担。


所以童年记忆也会存在很久,只是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这其中会有一些缺陷,你和它对抗时会产生一些变化,却依然会留下痕迹,毕竟这和一个本来就是完整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回忆从来不是一个事实,回忆是现在的进行时,它会不停地和你往后的经验发生作用,以便形成新的经验。尤其是那些你至今还记得的童年记忆,一定是非常深刻,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和往后的经验发生关系后的结果。


资阳第一个公共建筑


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错觉,我是一个个体,我有身为个体的自由,我好像只需要对自己负责,我就已经对一切负责了。但是家乡会让你知道,你的一切只是一个 package,这个 package 可以是家乡对你的影响,可以是父母对你的影响,而这里面有些东西你没有办法做到完全不在意。如果你仔细地去想,你可能又会被它吞噬,它会让你没有办法去选择很多方向。


出国之后我会被拉美的文化吸引,它的文学,它的舞蹈,它的语言,它包含着的那种自由自在,动物性的东西,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它和四川的很多精神是一致的。


有的时候你会绝望,你会认识到无论你多么努力,去了多少地方,经历了多少事情,你却仍然无法摆脱家乡对你的影响。比如当我看到父母身上的一些缺点,看到我妈妈暴戾的脾气,我会意识到它们现在在我身上不断重演,而这件事情本质上是不可阻挡的。我曾经说:“大部分的时候,必须要跟爱的人,比如亲人,进行切割,才能寻找自己。但也许在极少的时候,我们也能透过爱的人,比如恋人,认识自己。被爱却没有例外,被爱总是更加让人迷糊。”因为想要被爱,你不得不去付出一些必然的代价,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过程。


当你谈到家乡,谈一个对你而言了如指掌的地方。它作为一个县城,看起来小小的,但又是五脏六腑俱全的地方,它可以给你带来很富足的感觉,你不会因为它感到贫瘠。诗人托内·施克亚内奇曾在诗歌《让》中写道:“让城市,永远只有中心广场那么大。”


而提到家乡,我在一篇推送里这样写道:


成都是我的家乡,准确地说,我家在四川资阳。但因为城市太小,除了杀人放火的故事没什么让它出名的地方,很少被四川之外的人知道。所以有时候别人问我家乡是哪,我懒得解释,就说是成都。当然但更多的时候,我会好好说,我家叫资阳,是成都和重庆之间的一个市。但如果被性格脾气都带火的资阳人知道了,我曾在外地声称自己是成都人,肯定会给我一句讽刺:“喔唷,凶得很哟,省府的嗦?你要洋气点哇?”


关于成都和资阳,我想写的有很多很多。可能我余生的书写都会直接和间接地跟我童年的经历有关。


无论如何,可能因为知道,如果有一天万不得已,自己总有这样一个美好得不像话的地方作为退路,所以现在的我,才哪儿都敢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读(dandureading),作者:刘宽,是鸭。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1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