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亲密关系中的女人
2024-03-30 08:09

困在亲密关系中的女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行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困在亲密关系中的女人的故事,包括一个在家庭中被忽视的母亲、一个为自己寻找自由的妻子,以及一个被期望束缚的女儿。她们面对着家庭关系的困境和内心的矛盾,努力寻求自我和幸福。

• 🏢 刻板的家庭角色和期望对女性造成了困扰和压力

• 💔 亲密关系中的情感共享和牵连性给家庭成员带来长期的精神压力

• 💡 在亲密关系中,适度的理解和尊重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幸福至关重要

一、活成儿子期望的样子


初中毕业后,小春跟着父亲去浙江某工地学扎钢筋,经过父子俩的努力,3、5年时间便在老家起了一栋2间2层的楼房;又过了2年,他听从父母建议,与老家同村女孩相亲然后结婚生娃,自此开启了三代人一同进城的生活模式。照例,小春和父亲继续在工地做活,他的母亲和媳妇在家带娃和操持家务。


起初,小春的母亲对进城感到很不适应,她习惯了农村的自由闲散,此前每天下午都去村里的小卖店打牌。在她看来,自己的青春全部花在拉扯一儿一女身上,孩子外出务工至成婚前的这段时间是最自由的,一来家庭经济有了好转,允许她有些许闲钱用来打牌。


二是在抖音、快手等自媒体没有兴起的时候,打牌可以消磨时间和与人聊天。既是打牌,有输有赢,多数时候数额很小,偶尔有两把大的。赢了不会有人夸,但输了就被扣上农村女人不务正业的帽子,以致于给亲家留下了爱打牌的不良印象。


在城里的生活,总是伴随着或明或暗的摩擦,给小春母亲带来系列不好的体验。作为女性,在家庭人力安排上,她很自然地被赋予带娃的事务。因育儿理念不同,婆媳间经常互相生闷气。日常家务中,小春母亲感到进退两难:比如做饭,做了,儿媳和孙辈觉得不好吃,不做饭又被视为懒。


再比如,家庭日常开销中,花钱问题也要慎重,买多了,被儿媳视为留了私房钱,不买又被认为小气;有时心累想下楼转转,被怀疑逃避带娃或者跟小区邻居说儿子儿媳坏话,留在屋里又觉得尴尬……


诸如此类的委屈,跟丈夫倾诉,他不懂,也总被劝说多忍忍,等到帮儿子供完城里的这套新房房贷就一起回老家。跟儿子抱怨,又于心不忍,不想因为自己让儿子儿媳吵架。于是,在屋里的时候,小春母亲不停地做卫生,擦桌子、扫地、拖地、换垃圾袋,然后去楼下送垃圾成了名正言顺的自由时间。后来,孙子孙女上小学,家里养了一条宠物狗,小春母亲又多了一个自由时间——遛狗。


前几年因小春外婆年事已高,小春母亲每年有2~3个月的时间要返回老家照料老人。连日的擦拭身体、喂饭、清理排泄物,以及老人经常口出乱语、半夜不睡等,再次让小春母亲身心俱疲。


适逢老人状态好,她便跑到邻居小卖店围观别人打牌和找人闲聊,偶有一两次坐在那里玩1个小时,被亲家看见了,便打电话告知她的儿媳,说小春母亲的牌瘾又犯了。今年过年时,晚饭过后小春母亲去旁边的表妹家串门,两人聊着聊着忘了时间,10点钟到家被儿子问道:“妈,你又去打牌了?”对此,她感到有苦说不出。


时间久了,小春母亲愈发体会到儿子儿媳对自己和老伴的期待:


  • 一,儿子现在是工地的小包老板,要体面,当父母的不能是“赌徒”;


  • 二,城市供房压力大,儿子还要养小孩,所以她和老伴不能也不敢“退休”,甚至为自己存点养老钱也是不合理的;


  • 三,无论在城里还是老家,当父母的要多说儿孙辈的好话,或者多讲上台面的话,让人觉得家庭和睦、家风良好,以后孙子孙女才能更好地谈婚论嫁;


  • 四,像城市小区其他的父母一样提高自养程度,比如父母返乡后要多种点菜和养点鸡鸭,供养自己的同时,给孙子孙女提供绿色食品……


面临上述期待,返乡期间小春母亲尽量多待家里,一天中的时间主要在厨房做饭备菜,忙完家务便坐在厨房刷会儿短视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仿佛是最好的选择,如此一来,既免了打牌的嫌疑,又减少了家庭秘密外流的可能性。


年后返城时,她留在家里伺候母亲,老伴继续进城下工地,二人合计“再帮儿子干十年,然后挣自己的养老钱。”日常开销方面,主要靠之前攒的一点私房钱,这笔不到一万块的钱,小春母亲不敢存自己卡里,而只能寄放在表妹那里。


心里烦躁的时候,小春母亲会生出一个邪念:“成天说胡话的老母亲为什么不早点死去。”对于子代,小春母亲只能安慰自己这辈子是来还债的。


二、“我不是你们的保姆”


荣嫂今年56岁,抖龄5年。201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老乡说“你平时没什么事,怎么不看抖音呢?里面什么小视频都有,很好看。”自此,荣嫂接触到短视频新世界,从刷视频开始到每日发作品、好友互动,再到现在萌生开直播挣点钱的想法,这种痴迷一发不可收拾。


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打开短视频,一日三餐从备菜、做饭到吃饭,也是短视频相伴,晚上洗完澡继续刷。外部讯息的进入和个人兴趣的激活,快速地改变了荣嫂的思想以及一家的生活节律。


一次点击背后的用户偏好统计不断同质并强化荣嫂对相关话题的接收密度,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总是主动或被动地重复浏览和婚姻家庭有关的视频。在网络上,她听到很多有关婆媳矛盾的控诉,仿佛找到了“知心人”;看到各种花式爱妻顾家的丈夫,愈加厌弃自己的丈夫,认为他不懂浪漫、不贴心;还见识了不少中年男女勇于离婚、为爱奔赴的“场景”,言语间她总是难掩欣羡。


现在,她每天都会化淡妆,低于百元的衣服不买,希望孩子给她买苹果手机,要求丈夫给她买金银首饰、带她下饭馆,还憧憬着出门旅游。


对于荣嫂的变化,其丈夫十分无语。他属于典型的60后中年男性,为了孩子过得好,他能忍受一切难以忍受的辛苦,也可以绝对割舍自己的享乐型喜好。在他的认知中,两个孩子的生活没落定,还不到安心过自己生活的时候。


而荣嫂的消费、欲求、思想早已偏离他印象里妻子的原初样子,他难以接受荣嫂的这份自我,吵架时他会责怪她“都是看视频看的,成天净学了些什么?”在荣嫂的概念里,玩短视频是自己的自由,丈夫的责备是难以原谅的。


多年的生活斗争经验告诉她,沟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她选择继续自己的行为,继而引发了生活节律方面的争吵——早起刷短视频,等到早饭做好已将近10点钟,午饭下午2点钟才能吃上,晚餐则8、9点。一日三餐的节奏影响了荣嫂丈夫和孩子的其他安排,于是家里三天两头地吵。


要说荣嫂错了吗?她也很委屈。年轻时丈夫外出务工,她一人在家带孩子、种田、放牛养羊,没有公婆帮衬,是真的累。她也想外出务工,无奈孩子没人照看。等到孩子上高中以后,便很少回家,她总是一个人生活。


再后来孩子上大学、结婚、到城市生活,和孩子相聚的机会更少了,她期待的随时随刻的关心没有得到及时回应。虽然十年前丈夫因身体原因返乡,但夫妻二人并未有那么多话语可聊,受父母之命而结合的家庭,多多少少有着不适配的方面,除了聊孩子,其他话题鲜少能达到精神共通。


再加上早些年代际矛盾的因素,荣嫂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已经貌合神离。在长期的空巢生活中,荣嫂缺少情感表达机制,而短视频的出现不仅为她提供认识外界的渠道,还结构性地改变了她的情感与精神结构。


短视频让她看见了外部,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原来人生不只有一种活法,慢慢地她敢于追求和表达自我诉求。在长达5年的“自己玩自己的”沉浸式体验中,她隔绝了对丈夫、孩子甚至家庭的情感依赖,对于家庭生活也采取有限参与的态度。在近趋疯狂地保护自己玩短视频的权利的同时,荣嫂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孩子高密度输出自己的爱,这让孩子感到很伤心。


直至今日,荣嫂的丈夫还会感慨妻子变了,孩子也总感觉母亲变了,于他们而言,这种变化太糟糕了。仔细想想,这种心理源于一个家庭长期的索取结构发生了变化,丈夫和孩子对舒适安逸、干净整洁、关心照顾等需求习惯于依靠荣嫂来完成,并形成了关于荣嫂作为妻子和母亲角色的无意识期待。


一旦荣嫂从这种角色中退出或节制投入,丈夫和孩子的这种“丧失感”便搅动起来,于是生活中的既定节律、细节成为他们挑荣嫂“错误”的理由。只有荣嫂为自己的觉醒感到快乐,面临指责,她大声回怼:“我不是你们的保姆。”


三、“宁愿你们不要生我”


36岁的小鸽时常觉得自己的存在像是罪过,尤其在一次次地听母亲重复年轻的遭遇时,躲在角落里的她痛哭道:“宁愿你们不要生我。”等擦干眼泪,想到还有恩情未报,小鸽便劝自己多理解母亲和这个家。


实际中,理解并不能通过一次顿悟就能完成,而是要经历多次、重复的纠结甚至逃离才能逐渐成为一种内在的选择。终于,2023年小鸽迎来了与自己的和解:一来自己做了母亲,更加懂得日常顾家的艰辛之处,想按照父母对自己的耐心来回报他们;二来,她看到了母亲痛苦背后的结构,并尝试将自己从母亲的人生枷锁中解放出来。


当年母亲与父亲的婚姻结合遵守的是父母之命,亲家关系背后是村庄里两个小姓家庭的抱团取暖。小鸽的外祖父是地主后代,落荒而逃至村里,他的一生处于身份文化、家族派系的双重挤压之中,对外不成只能靠己的穷苦经历,使得他养成坚强独立却孤独自大的、渴望被团结却又不肯轻易调和的、内心善良但嘴上不服软的、被欺侮且带有攻击性的性格。加之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小鸽的母亲没少接受他的棍棒教育。


孤立排挤的生活,使得外祖父陷入经验至上的思维逻辑里,他固执地以为自己想的等同于周边存在的,他成了自我经验的忠实拥趸者,于是小鸽母亲的行为原则便是无条件遵守外祖父的想法。


听话的婚姻没有让小鸽母亲感到幸福,许多年里她进行着强烈的自我纠结,难掩抗争情绪,却没有足够的资本满足她的抗争需要。尤其在面临家庭起步和发展的困难,与婆婆一辈抗争无果后,小鸽的母亲也走上了坚强且执拗、自我经验主义至上的道路。


她的坚强是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一片天,尽全部之力保护她们,不叫孩子经历她所经历的;她的执拗是以小家庭为单位挖掘一片自我安全区域,并在这个范围里毫无保留地践行自我意志,不需别的理由,一切以爱的名义;自我经验主义至上,则是她说的都是对的。的确,作为一个母亲,她给的母爱始终是最好的,这一点小鸽从未怀疑。


从小到大小鸽习惯于被过度保护和要求听话。因为被保护的太好,所以小鸽之前从未琢磨过什么叫自我;身边的大环境要求“要听话”,所以她也没觉得听话有什么不好。偶尔察觉必须要听话的痛苦,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


但长大后,念过大学的小鸽发生了一些内在变化,但她的母亲难以接受女儿的“不听话”,并不止一次地后悔供女儿读大学。直至今日,母女两人最大的矛盾在于女儿的远嫁。由于小鸽的母亲只有三个女儿,她一直希望至少有一个嫁在附近,因此当小鸽大学毕业不久,她的母亲便托人说亲,怎奈最后的结果是女儿们一个个都嫁到外地。母亲把怨气发到小鸽头上,认为作为老大的她没有带好头。


尽管觉得委屈,小鸽还是选择理解,但最难以忍受的是母亲自身不肯从痛苦的泥潭中走出。很多次,小鸽听到母亲哭诉年轻时坐月子、过日子的难,农村家庭没有男孩的痛,以及她是如何被父亲棍棒教育和逼迫成婚,还有小鸽奶奶的一些绝情行为……


起初小鸽会用言语劝母亲,后来发现根本劝不动,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一次次地自陷于伤心;后来,小鸽希望通过自己表现好,给母亲更多的爱和体贴来治愈她,结果也是徒劳。到现在,小鸽深感自己对母亲的情绪死结的无能为力,选择以尊重代替干预,即尊重自己的人生,也尊重母亲的人生,各有选择,各安其安。


四、亲密关系之困


而今,小春的母亲依然困在还人生债的压力中,小春困在完美父母的想象中,荣嫂丈夫困在妻子角色的预期落空中,小鸽母亲困在自我痛苦中……或许,每个家庭都有一些难以掩藏的伤痕、纠结等,又或者终其一生这些矛盾面都无法弥合。


家庭里最难的是,成员间的情绪具有共享性和牵连性,家庭运转的负面性往往裹挟在以爱之名所实施的行为或言语中,虽不都有毁灭性,但却让成员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之中。很多人习惯于以自以为是的爱去要求甚至情感暴力对方,尝试用自己过往的有限经验为他者拼凑出一本所谓的人生信条。殊不知,爱有时竟是最大的负担。


还有一些人习惯性地困于责任背负,却又拒绝受众方予以的爱之反馈,以致于在亲密关系中坦然接受爱和关心成为一件有压力的事。


在这个孤独又渴望的时代,每个人或许可以尝试在亲密关系中少一点自以为是,让爱成为爱本身,而不是个体欲望的傀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行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