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阿里投资,蔡崇信所言不是否定只是事实
2024-04-12 20:01

细数阿里投资,蔡崇信所言不是否定只是事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思享汇(ID:caijingsxh-),作者:李承泽,编辑:管东生,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马云在一篇帖子中对阿里新一届管理层的变革措施给予高度肯定和支持,着重强调阿里巴巴已经重新回归健康发展轨道。文章回顾了阿里过去几年的投资,发现阿里的变化或许远大于马云本身。

• 📈 阿里巴巴的投资目的是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建战略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 💡 阿里通过收购高德地图和投资菜鸟网络成功提升了阿里的综合竞争力。

• 🚫 阿里在一些投资领域遭遇失败,如苏宁易购、易果生鲜、高鑫零售等,面临经营困难和盈利问题。

北京时间4月10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退休五年后罕见地在阿里内网上发表题为《致改革 致创新》的帖子,对由蔡崇信和吴泳铭组成的新一届管理层的变革措施给予高度肯定和支持。着重强调阿里巴巴已经重新回归健康发展轨道,并称将继续支持改革。


在这篇文章中,马云称“这几天不少人给我发了Joe接受采访的视频,有人对我说,这个视频对我们过去错误的坦承,尺度很大。是的,感谢Joe的勇气和担当,有错误不可怕,没有人不犯错,真正可怕的是不知错、不认错、不改错。”“这一年最核心的变化,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


而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未来,马云则认为“三、五年的时间跨度对于互联网领域而言,犹如一个世纪之久,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三年后的电商肯定不是今天最热门的电商……重要的不是今天要赶上谁,而是想一想明天的电商应该如何提升消费体验……AI时代刚刚到来,一切才刚开始,我们正当其时!”


自2019年激流勇退后,五载光阴飞逝,回顾往昔,从当年支持“钦定太子”张勇积极投资,扩张战线到今日发文力挺蔡崇信变卖资产、收缩投资、关注主业。我们不禁发现,阿里巴巴五年来的变化或许远大于马云本身。而通过关注阿里在近年来各种投资的得失,我们会对阿里的改变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一、“大扩张时代”


2015年5月,张勇接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此举在当时被解读为阿里的灵魂人物马云已经开始着手为自己的退休做准备,将逐步退出公司日常管理,而张勇则是马云钦定的“太子”,将是阿里未来的掌舵人。


随后几年,阿里的大手笔层出不穷。


2015年,阿里为拓宽发展领域,打造集群效应,积极进军快递、零售与当时正被炒得火热的新兴领域——交通出行行业,大举投资苏宁云商、圆通快递、魅族科技、快的打车、口碑。


2016年投资彼时尚属萌芽阶段的外卖业,同时继续在交通出行、电商等行业持续发力,有代表性的如投资饿了么(12.5亿美元)、滴滴出行、Lazada(10亿美元)


2017年,阿里继续进军线下零售,同时积极开拓其他赛道,投资高鑫零售(29亿美元)、银泰(26亿美元)、饿了么(10亿美元)、菜鸟网络(53.2亿元)、ofo(7亿美元阿里领投)、易果(3亿美元)


2018年,阿里全面出击,在各个赛道均进行了大量投资,投资金额比较大的如投资WPP中国业务(25亿美元阿里领投)、哈啰出行、中通快递(13.8亿美元)、ofo(8.66亿美元阿里领投)、分众传媒(150亿元)、Quibi(10亿美元)、华人文化传媒(100亿元阿里领投)、居然之家(54.53亿),这一年,阿里的对外投资额度也达到了顶峰,全年披露对外投资金额达到了2908.43亿元。


2018年后,阿里的对外投资开始逐年减少,且投资领域也愈加集中,主要在快递(集齐“四通一达”)、新能源汽车(投资小鹏并形成横跨公共交通、车联网、二手车、自动驾驶等多个业务的全产业链布局)、电商(投资“衣二三”、母婴垂直电商“宝宝树”)、文娱产业(投资万达电影、分众传媒)、企业服务相关产业(深耕阿里云,投资银泰、苏宁)、金融(邮储银行、众安保险)等。


可以说,阿里的投资除了纯粹的财务原因外,更侧重于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建战略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二、投资的A面


阿里做投资“提升公司整体价值”的这个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比如阿里于2014年以14.5亿美元收购了昔日的行业老大高德地图,以高德的地图内容、定位服务和导航功能来巩固并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老本行——电商,同时谋篇未来,以收购高德作为自己迈向大数据、云计算的投石问路之举。


近年来,虽然高德在财务上很少带来正向效应,但是其特殊的作用却不可小觑,借助高德的平台与数据,阿里巴巴团队开发出了一整套阿里生态链,将原本互不相关的业务连接在了一起,进而提升了阿里的综合竞争力。


从去年开始,高德业务一度成为阿里新的活力来源,2023年2月,高德发布了全新的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接入城市出行和城际出行的全品类服务。3月,高德与阿里旗下到店业务“口碑”正式合并,未来阿里旗下所有的本地生活到店业务也将整合在高德之中。可以说,高德已经从原始的导航、打车功能延伸发展为包含日常休闲玩乐各类生活服务功能的平台,日益成为未来阿里新的增长点。


除了高德,菜鸟网络也是阿里投资的得意之作。


近日,阿里巴巴宣布其子公司菜鸟已经撤回其在港交所的首次公开发行及上市申请。与此同时,阿里计划向持有菜鸟已发行股份的少数股东发出要约回购其股份。外界认为,此举目的是加强阿里对菜鸟的控制权,并进一步推动其全球扩张战略。


随着阿里逐渐将重心放回电商核心业务和以阿里云为技术基石的关键领域。菜鸟作为这一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作为阿里的物流先锋,菜鸟为淘天集团提供高效的履约以及配送、退货服务,同时也进军国际市场,满足了阿里的全球物流需求。


自创立之初,菜鸟便注重技术创新,不断发力建立智能化的物流体系,并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深耕。凭借其提供的高效、便捷的服务,菜鸟早已成为阿里电商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正如蔡崇信所说“商业全球化的前提是物流全球化,这件事足以令我们为之兴奋和奋斗。菜鸟会立足中国根基、着眼全球市场,持续构建全球化的物流网络。”


三、投资的B面


既然高德、菜鸟比较成功,那么蔡崇信、马云所言的错误又在哪里呢?也许他们指的是这些投资。


比如投资200多亿的苏宁易购,由于转型失败、经营模式陈旧(过度依赖线下市场)、战略布局混乱、治理不善等原因早已陷入深渊,其股价已经由2015年最高峰时的每股23.14元跌至每股1.5元左右,阿里的238亿投资8年来仅在市值上的损失就已经接近90%。


2017年8月,天猫宣布向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 3 亿美元,其目的在于借助易果生鲜安鲜达冷链物流,加强天猫超市的生鲜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强化阿里电商的竞争力。


然而,在2018年12月,阿里巴巴在进行新的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时,却将本由易果生鲜负责的天猫超市生鲜运营交给了盒马,易果生鲜则被要求“进一步强化数字驱动的生鲜全产业链协作平台的定位,为包括盒马、大润发、饿了么在内的阿里生态内新零售、新餐饮服务。”


突如其来的180度转向直接打断了易果的脊梁,并且,易果缺乏核心竞争力,其采取的与传统电商别无二致的中心仓储模式,在面对生鲜这类对时间极为敏感的物品时难以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配送时间、新鲜度达不到要求),相较于盒马的店仓一体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用户下单后不需经过中心仓储,而是直接由大数据匹配至最近的盒马社区店的新模式,易果的配送效率、服务质量大大落后,成本也较为高昂,完全没有任何竞争力。


同时易果的近九成订单都来自天猫,对阿里的依赖极强,当阿里在生鲜电商平台领域着力打造盒马时,易果生鲜的命运就已经注定,2019年9月,菜鸟也宣布暂停与易果生鲜旗下安鲜达的合作,易果的状况进一步恶化,三个月后的2019年12月,易果生鲜APP暂停服务,同时该公司被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1411.02万元。


同样是线下零售行业且在阿里零售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也在近年来受制于诸多因素而遭遇经营困难。2024年春节假期刚过,江苏、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大润发就陆续宣布闭店。


有媒体统计,2023年大润发至少关闭了13家门店,2024年开年接着关闭4家门店。对此,大润发官方解释称关店主要是因为租期到期与战略调整,同时,其业绩也差强人意,除了刚被阿里收购的2017年实现营收增长外,其他年份业绩大体呈现持续向下趋势。



今年2月,蔡崇信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对实体零售业务已经基本定了调:“目前阿里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他们不是核心的聚焦业务。”这意味着,高鑫零售乃至整个阿里的传统零售类业务的最终结局都大概是被售出。


在文娱领域,阿里的投资版图也不容乐观,尽管万达电影在2023年上半年扭亏为盈,但是其股价仍旧由阿里投资入场时的33元每股跌去过半,目前维持在16元每股的水平。


在视频平台上,阿里的相关布局以及与字节跳动的竞争也遭遇了失败。


2018年9月,阿里巴巴联合迪士尼,以十亿美元高调投资了一家由华特迪士尼前主席,梦工厂动画联合创始人Jeffery Katzenberg与eBay、惠普的前 CEO 惠特曼联合创立的美国短视频平台Quibi,此时,该公司才刚刚成立,尚且没有任何产品上线。


并且,区别于如TikTok等其他在日后陆续发展起来的其他短视频平台,该平台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坚持由自己创造或自费购买内容,在产品上线前,该平台还邀请到好莱坞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等顶级嘉宾自制情景喜剧为其站台。


尽管Quibi的商业模式使其在平台内容上拥有譬如制作精良等优势,但是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其高昂的运作成本与视频内容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其在后续与字节系和Youtube的竞争中很快便败下阵来。最终,该平台不得不关闭,阿里总额十亿美元的巨额投资也血本无归。


在交通出行领域,2017与2018年,阿里巴巴连续两年领投ofo单车总计15.66亿美元,或许是之前在快的打车上的失利深深地刺激了阿里高层,抑或是交通出行领域的市场实在太大,阿里迫不及待想要分一杯羹。故阿里在ofo上从未吝惜,连续大笔投资为ofo输血,助其利用补贴与摩拜单车抢占市场,然而,企业想要长期运营,最核心的因素就是盈利,即使不能在现阶段达成盈利,也要有稳定的、可预期的盈利前景。


然而自该产业出现以来,ofo与摩拜单车为了争夺市场一直疯狂补贴,从未考虑利润问题,迟迟未能找到正确的盈利模式,“烧钱抢份额”成了公司存续的唯一目的。同时,ofo管理层也未能对经营现状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其最终的失败。时至今日,ofo早已彻底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而阿里也转而押宝哈啰单车,继续布局交通出行领域。


今年3月21日,阿里宣布减持小鹏汽车,出售了小鹏汽车美国存托股票(ADS)合计3300万份,总价值约3.14亿美元。而这也不是阿里第一次减持小鹏汽车了,去年12月,阿里就已出售2500万份ADS,总价3.91亿美元。


相关分析认为,阿里对小鹏的减持,其原因可能来自于阿里内部对于小鹏汽车前景的悲观预期。按照今年3月19日发布的最新财报,小鹏汽车的亏损扩大至103.8亿元,毛利率持续下滑至1.5%,汽车毛利率为-1.6%。从销量上来看,2023年,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为14.16万辆,而老对手理想汽车则以37.6万辆的亮眼成绩登顶销量榜,蔚来则以16万辆位居第二,小鹏仅能位居第四,在一直以来形成的“蔚小理”新能源三巨头中,可以说小鹏已经在和其他两家的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


为了破局,在今年年初,小鹏相继启动了涉及组织、经营、业务、规划等各个方面的大规模改革行动,但是效果却并不乐观,今年1月小鹏的新车交付量仅为8250辆,2月更是仅为4545辆,不仅不敌老对手理想和蔚来,更是被新生代问界、极氪超越。


3月28日,随着小米SU7的上市,小鹏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回顾往昔,不难发现,阿里在过去这些年的投资确如蔡崇信所言。虽有成绩但需调整的更多。未来希望阿里回归初心,重新成为给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创新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思享汇(ID:caijingsxh-),作者:李承泽,编辑:管东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