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产业当中如何推动完片担保?
2019-04-22 10:55

在中国电影产业当中如何推动完片担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FFI完片服务(ID:FilmFinancesChina),作者: FFI,头图来自:东方IC,原文标题:《地球》引发的众怒:当我们在谈论“工业化经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导言:


关于《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争论,直到今天也没有休止。开拍第一天就由于美术被导演否决而停拍25天。最终的预算从原定的2000万超到5000万,最后又以戴锦华老师所说的“成功却不恰当的营销方式”创下了诸多纪录。


其实在中国电影产业飞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任何有争议的案例都对整个行业是有意义的,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从中总结和学习有用的经验,且为将来所用。在《地球》的案例中,FFI关注到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出品方如何能避免一而再的为超支“慷慨”解囊?这样的“工业化经验”的补课费是否太昂贵?


事实上,在国产电影的制作过程中,超支小几千万,并不算惊世骇俗。这样的反思,正是中国电影行业的成熟标志:最后的盈利,不能合理化问题重重的制作过程;艺术本身,也绝不是超支、超时的借口。


这正是FFI几年以来一直推行的观念:制作环节需要更多细致的关注,从预算的标准化到拍摄计划的细致化到最终我们才能有谈论“工业化经验”的基础


借清华五道口“2018中国文化金融峰会暨首都文化产业投融资年会”的会刊出版,特此将美国电影金融公司(FFI)中国分公司CEO叶禾卿女士对工业化经验与中国电影产业的观察与更多读者分享。



在中国电影产业当中如何推动完片担保


叶禾卿


(2018年12月5日,演讲整理成稿)


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的电影产业发生很多的变化,面临着“新机遇”,机遇永远跟挑战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如何抓好机遇。这次机遇有三个特点:专业化、标准化、透明化。假如公司的业务能够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往专业化、透明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那么就需要抓住这个机遇。


1.国内电影业现状


在电影出品方寻求融资的时候,更多的会强调IP、流量、大导演、互联网发行以及保底策略,但是制作方面的优势很少提及投资人所看到的电影成本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电影拍摄时间是否合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电影是艺术创作,其本质是具有艺术气质的商业产品。每个投资人最终希望这个产品能够在市场票房达到盈利,这是最根本的事情。那么,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成本,是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在整个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存在什么风险以及如何规避风险


拍电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时间长且任务重的项目。以导演和主创为首,带领200-1000人的团队,从开始筹备、到拍摄、到后期制作完成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它是一项艺术创作,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存在的风险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不可抗力的风险,二是人为的风险。不可抗力风险我们无法预估,包括人员的意外伤亡、着火、自然灾害等;人为风险包括资金链断裂、剧本更改等,这是影视业的常态。例如,电影开拍时剧本依然没有最后定稿、主创人员产生新的想法、拍摄进度延迟等,这是电影制作中经常遇到的风险。


2.完片担保的优势


美国电影金融公司(FFI)在全世界有8个分公司,在过去60年里已经承保了6000多部影片,在整个电影完片担保市场中占比80%,具有非常成熟的模式。2015年,FFI在上海成立中国分公司,希望将这种完片担保模式在中国进行推广。经过两三年的探索,我们有几部成功的案例,例如《长城》《卧虎藏龙2》《机器之血》等,纵然有一些成绩,但是离全面铺开还有一定距离。计划把这个模式逐步本地化、中国化,找到适合中国电影市场的模式


完片担保如何与发行、投资、制作结合起来,是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前中国主要由国有电影厂进行投资,在过去十几年间才陆续开始有民营电影公司、私人投资公司和基金参与电影投资,并逐步出现专业制作公司。如何把完片担保制嵌到里边呢?我刚才说拍电影也有风险,如果一个亿预算,电影最终完不成或者超预算,风险是比较大的。


假设一部电影有1亿元的投资,则需要达到3亿元的票房才能保证收回成本,这对投资人来说需要承担非常大的风险。作为完片担保公司,要做的事情是对第三方保证片子按时且按预算完成,并最终交付给发行商,这中间有任何原因导致影片不能按时完成,完片担保公司会进行整体把控并做适度调整。这是完片担保最基本的概念。投资人可以把完片担保公司看作风险共担方,投资的时候将会详细知晓该部电影将投入多少资金,而在拍摄完成后如果影片超过预算,那么完片担保公司会替投资人承担超支部分。


3.完片担保的应用


在国外,完片担保的历史很长,与银行和各地政府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一个独立的电影制作人或者制作公司有项目需求,会寻求完片担保公司审核该项目,审核通过后,完片担保公司将会出具一个担保函,按照计划和预算确保完成。一旦拿到担保函,制作人就可以与发行方签订合约,并且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这个模式在国外金融体系内有非常多的应用。


很多国家对电影都实施补贴政策。做得比较好的是澳洲,有最高可达40%的补贴政策。如果一部影片在悉尼拍摄两个月,费用是2000万澳元,当影片完成之后,如果政府承诺会有40%的补贴,那么进行完片担保之后,银行可以提前把40%的补贴给到投资人,而投资人只需要投入60%的资金,非常便利。这种模式可对国内各地政府就相关优惠政策有一些启发:如何将各地对文创和影视产业的扶持计划实际做出来,让投资人和制作人更多享受优惠政策。


4.完片担保面临的挑战


中国电影的制作体系和好莱坞成熟的制作体系完全不同。在国外,不论是电影制作还是电视剧制作,都一套有工业化的流水操作方式,每一位参与影片的制作人,包括导演和团队成员都非常清楚影片的成本、预计拍摄时间和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都会思考如何在做到时间金钱与付出相一致的基础上,完成影片的最优拍摄和制作,这是非常好的习惯。


而在国内,以前更多的是把电影作为一个艺术创作或者宣传工具,对影片的拍摄预算没有精准把控。但是现在,整个电影产业已经开始把电影作为一个投资庞大的产品对待。中国的电影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如何将它作为可控制、可塑造的产品来对待,需要把传统的中国电影制作方式慢慢向工业化的操作方式转变发展。


国内一些年轻的导演、制片人,已经在做这件事情了,虽然进度缓慢,但是他们形成了新的习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今年拍200万元或者300万元的网络电影,五年之后可能他们是成功的导演,拍2亿元的电影也依然会保持非常优秀的习惯模式。


5.影视制作保险在国内外的应用


完片担保主要把控人为的风险,那么对于意外事件可以采取影视制作保险的方式来获得保障。影视制作保险是国外所有的电影开机之前都会购买的。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基本是零。影视制作保险指的是,在电影拍摄期间出现了意外,都由保险进行赔付,例如,假设电影男主角在拍摄中不慎受伤,其所产生的延误拍摄而超出原预算等一系列额外费用都由在影视制作保险的范围内。而在国内,这些意外产生的额外费用都由投资人承担。


但是在国外这一块由保险公司承担。2017年,在台湾拍摄《机器之血》的时候,剧组遭遇了台风,室外的布景全部被吹掉,现场无法拍摄。而修复布景需要三天的时间。由于购买了影视制作保险,这些重做的费用全部都可以由保险公司支付。意外情况发生下,由保险公司帮你承担出的问题。最著名的案例是,《速度与激情7》系列电影的男主角意外身亡后,由他弟弟替身、以及运用的特效制作所多出的几千万美元的资金都是由保险公司赔付的。


6.保险、金融与电影需要紧密结合


保险、金融、电影一定是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在成熟的电影产业之中。国内保险占总预算的0.5%,很多小片子不会购买保险,因为资金不充足,而且不认为会出现意外。这需要理念的改变。在国外,至少有3%-5%的保险费用是放在预算里的,他们认为这些是应该支付的成本,而不是额外负担。


好莱坞的财务系统非常标准,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软件系统。如果中国电影要向工业化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的、透明的预算格式。


电影圈的一些不透明的费用,出现的原因是一直没有把财务状况标准化、公开化,这是大势所趋,只有产业健康发展才有可能做得长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FFI完片服务(ID:FilmFinancesChina),作者: FF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