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读《魔鬼经济学》
2012-04-28 09:32

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读《魔鬼经济学》

前言

 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年轻经济学家一至少许多资深经济学家这样评价他一此刻停在了芝加哥南区的一个红绿灯前。这是6月中旬的一天,阳光明媚。他开着一辆年头 已久的雪佛莱“骑士”,挡泥板上布满灰尘,车窗也没有关上,在高速路上飞驰的时候,车子会发出一种沉闷的噪音。可现在这车子却很安静,跟正午时分的街道一 样,没有任何声音。周围只有加油站,无边无际的、装着双层玻璃窗的水泥砖石建筑。一位年迈的流浪汉走了上来。他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己是一个流浪 汉,希望路人能给他点钱。他头上帝着一顶脏兮兮的红色垒球帽,身上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夹克衫,在这样一个温暖的日子里,他穿得显然太厚了。 

这位经济学家并没有马上锁紧车门,也没有往前移动车子,更没有把手伸进口袋里找零钱。他只是打量着这位流浪汉,好像对方根本看不见他一样。一会儿之 后,流浪汉走开了。“他的耳机不错,”经济学家说道,仍然盯着汽车的观后镜。“嗯,比我的还要好。”史蒂芬?列维特看事情的角度跟一般人不一样,甚至也不 同于一般的经济学家。这既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奇妙的个性,也可以被看成是恼人的怪癖一完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经济学家。 ——《纽约时报杂志》,2005年8月5日. 

2003年夏天,《纽约时报杂志》派记者史蒂芬·都伯纳前占采访芝加哥大学最负声望的年轻经济学家史蒂芬·列维特。都伯纳当时正在为一本关于金钱心理 学的书进行研究,他最近采访了很多经济学家,发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差,好像英语是他们的第四或第五门外语一样。而列维特最近也山于获得厂约翰·贝 兹·克拉克奖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该奖章每两午颁发一次,获奖者均是那些午龄在40岁以卜的年轻经济学家)而接受了许多记者的采访,他发现他们的思维并不是那么一位经济学家 的话来说那么富行洞察力。 

列维特觉得都伯纳与其他记者不—样,而都们纳也看出列维特不是一个只懂数学的经济学家。都伯纳被列维特的研究以及他解释自己研究的方式流露出来的独创 性所吸引。虽然列维特接受了很多精英式的训练(他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并先后赢得过?系列奖项),可他的研究方式却相当离 经叛道。他完全不会以学者的方式来开:展研究,而更像是一个极其聪明又对所有事物充满女子奇的探索者一个记录片制片人、—个法庭凋查员,或一个刘体育、犯 罪、流行文化等都亢满兴趣的书呆子。一淡到经济学,大多数人脑子里立刻就会浮现金融货币等问题,而列维特很少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所以他总是在自嘲地说: “我对经济学并不太了解。”他一边用手理了理盖在眼睛上的头发,一边告诉部伯纳。“我数学不好,对计量经济学也不太了解,我也不懂得如何形成理论。要是你 问我股市会升还是会跌,或者说经济是一门成长型学科还是一门萎缩刑学科,或者说货币贬值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者是一些有关税务问题的话,那你显然问错人了, 我对这些知之甚少,如果我硬说自己懂得这些的话,那我一定是在撒谎。”让列维特感兴趣的是门常牛活中的各种问题。只行那些真正想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行的人 才会对他的研究感兴趣。都伯纳在自己的文章当中对列维特进行厂这样的总结:

在列维特看来,经济学为人们提供了大量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它并没有教会人们如何提出有趣的问题。列维特的天赋则在于,他非常善于提出问题。比如说: 如果毒品贩子真能赚到很多钱的话,他们为什么仍然跟自己的母亲住在一起?一把枪和一个游泳池哪个更加危险?导致过去十年犯罪率下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房地 产经纪人真的会把客户的利益放在心上吗?为什么黑人父母会给孩子们取一些影响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名字?为什么学校老师会通过欺骗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数?相 扑比赛中是否存在腐败行为?一个穿得破破烂烂、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怎么能买得起一副50美元的耳机?很多人,包括很多经济学家,都没有把列维特的研究当成是 经济学。可他却让经济学研完回到了自己的本源:解释人们是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跟大多数学者不同的是,列维特并不排斥个人观察和个人的好奇心;他也 不排斥讲故事的方式(可他却极为排斥微积分)。他是一个直觉主义者。他能够在大量的数据当中发现一些其他人所没有发现的故事。他能够衡量其他经济学家断定 无法衡量的问题。列维特的好奇心同样吸引了《纽约时报》成千上万名读者。人们向他提出了很多问题,在请求提问者中有通用汽车公司,有纽约扬基球队,还有美 国参议员、监狱犯人、孩子家长等等,甚至还有一个20年来一直在精确记录自己的甜饼销售情况的家伙。一位前环法大赛冠军给列维特打来电话,问他该如何证明 现在的环法大赛当中充满了作弊行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想知道列维特如何利用数据来跟踪洗钱犯罪和恐怖分子。 

他们的回应更加坚定厂列维特的信念:现代社会虽然看似复杂,充满厂欺骗,但它并非不可破解、无法预知,只要能够提出适当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社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有趣。我们唯—需要的就是一种新视角,一种看待社会的新方式。纽约一家出版商告诉列维特他应该写本书。 

“写本书?”他说道。“我可不想去写书。”他手头已经堆满了上百万个问题,他的时间甚至都不够用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他也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高明的写作者。所以他拒绝了,他说自己并不感兴趣,“除非,”他建议道,“都伯纳能够跟我一起完成这本书。” 

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在一起合作。可这两个人,也就是本书中的“我们”,决定好好谈谈,看看是否有机会合作完成一本书。谈完之后,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写出一本好书。希望你们也能这么认为。

如有非虚构类好书新书推荐,还望投稿或微博私信@潘乱兄


读点:经济学与侦探术


文/V 豆瓣网友

假设一个人被蛇咬了,然后死了,你会得出什么结论?不懂侦探术的普通人就下一个结论,他被蛇咬死了。不过对于犯罪实验室 的家伙们来说,需要有证据说明蛇是毒蛇,死者血液里有毒素,才能证明他被蛇咬死了。也就是说,要解剖尸体才知道真相。尸体,就是证据。会遇到多种情况,比如说解剖证明蛇不是毒蛇,因此咬不死人,那么人为什么死了呢?答案是心脏病,被吓死了。多数案子到这里就结束了。 
   
不过接下来经济学家们登场了。经济学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这一带从来没有人被蛇咬过,因为3年内蛇胆大贵,所有人出门捕蛇,这一带蛇已经绝迹。供需分析加上成本收益解释,一下子就说明了这一带只要有条蛇出现,很快就会被人抓起来。而要在闹市区大街上出现并吓死一个人的可能性太小了。经济学家的证词到此结束。 
   
等等,这意思就是说有人故意带一条蛇去吓死人另一个人?是的,警察同志,现在是你们的事情啦。这是一起谋杀案。 
   
从上面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与侦探术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研究犯罪经济学的人比较少(我的意思是研究者中出名的比较少,实际上你到NBER的网站上一搜索犯罪经济学,就会发现你一辈子就淹没在文献的海洋里了),所以很多人还没有见识到经济学在这方面的魅力。不少偏见认为经济学就像屠龙术,尽管经济学家舌绽莲花,关键问题在于“龙”在哪里呢?这种责难大多数是针对“经济学帝国主义”者的,因为害怕经济学家把他们的饭碗也抢了。 
   
小布什竞选的时候,就拉了这么一个经济学家来充当犯罪问题专家,从而抢了犯罪学家的饭碗。他的名字叫史蒂芬·列维特。如果你不知道他,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他只是拿了一个克拉克奖而已,并且在芝加哥大学的网页上也是小小一页。要知道连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大师加里·贝克尔也只有一页介绍,下面稀松平常得写着: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两位把经济学分析拓展到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的学者,能取得目前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们明白一件事情,就是经济学就像侦探术,重要的是证据以及验证。 
   
“经济学帝国主义”实际上也是经济学家自己提出来的,这么好听的名字,一般来说,经济学家总是私心重而要占为己有的。经济学帝国主义者的杰出代表是加里·贝克尔,他于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是因为他1976年的时候写了一本书,叫做《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把经济学的分析应用到种族歧视问题、犯罪罚款问题、生不生小孩等问题的研究上,从而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围。不少法学家以及社会学家认为贝克尔抢了他们的饭碗。不过贝克尔不以为意,因为他觉得经济学不过是一种分析的手段而已。而且他还时时背诵伟大的马歇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自勉:“要是你觉得一个问题重要,就不要管它是不是经济学问题”。贝克尔之后,顺着这个路子继续前进的人中,最出名的就是克拉克奖获得者史蒂芬·列维特了。 
   
列维特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经济学家,但是他寻找证据,并且给出解释,揭开了隐藏的真相,于是有了《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在犯罪经济学这个领域,其实所有的研究如果有什么用的话,那么就是要尽量减少犯罪。你的研究是用来解释犯罪减少的因素也好,或者是揭示犯罪成因也好,都会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犯罪。通常经济学家都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得快,就能有效遏制犯罪,理由是经济发展了,机会就多,机会多犯罪分子就不用犯罪去获得其利益,而可以利用经济机会来获益,这样犯罪分子就会少,于是他们给出了政策建议是发展经济,社会就会和谐。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没有错。不过减少的是经济类犯罪,而凶杀案并不会因为经济发展而减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也许钱多了,财产纠纷会更多?那么真正导致凶杀案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呢?经济学家们又马不停蹄开始寻找新的证据,他们找到了类似于死刑的执行带来的阻吓作用(犯罪分子被吓坏了)、增强了警力以及建造了新的监狱(犯罪分子都给关起来了)、枪支回收(没有枪了凶杀的可能性就小了一点,毕竟枪是最可怕的武器)等等,这些理由充分吗?列维特发现,犯罪分子死都不怕所以死刑的恐吓作用微乎其微;增强的警力和新造的监狱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是在警力没有增加监狱没有建造之前,犯罪率就开始下降了,所以这个理由也是站不住的;枪支回收也不是理由,瑞士所有人都有枪但犯罪率奇低,也就是说枪支本身并不会引发犯罪,减少枪支流通也不会降低犯罪率。 
   
天哪,所有的证据都站不住脚。正如一开始的那个人他不是被蛇咬死的,也不是被枪打死的,更不是被车撞死的,COD 是吓死的。那么犯罪率到底因为什么而下降呢?列维特通过数据分析表明,是因为原来可能成为罪犯的那批人没有被生下来。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因为那些潜在罪犯由于堕胎政策而没有机会成人,所以结论就是堕胎造成了犯罪率下降。所有人都质疑列维特,你怎么知道生下来的小孩子就会成为罪犯?列维特的理由是堕胎的女子的年龄段和经济情况,他找到的证据令人信服的表明,自从堕胎合法化之后,大量选择堕胎的要么是养不起孩子的、要么是还没有准备好当母亲的,无论哪种情况下,孩子出生的环境肯定是非常糟糕的。不能否认出生的孩子可能会长成另一个林肯,但是他们成为罪犯的几率更高。并且更重要的是,这是在解释历史,而不是推断将来。 
   
那么你还想知道学校老师会不会作弊吗?三K党和房地产经纪人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或者你想了解贩毒既然这么赚钱,那么毒品贩子为什么仍然和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列维特奇思妙想又逻辑严谨证据充分,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但这并不归功于这本书的中文翻译,而是归功于本书的另一名合作者,记者都伯纳,他把列维特的思想转述成更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因此,只要是初通英文的都可以翻译得生动流畅。而本书的中译者刘祥亚恐怕对经济学一无所知,例如本书原名Freakonomics,这是列维特自己生造的一个词语,freak的意思是奇异的、反常的、搞怪的等等,不知道为什么被翻译成《魔鬼经济学》,我看翻译成《搞怪经济学》没准更符合列维特的心意,因为书的原副标题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中,rogue就有调皮、搞怪的意思,想想书中那些选题,你或许会同意我的看法。 
   
刘祥亚对经济学的不了解还表现在对第二页对Amartya Sen的翻译上,一般读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是199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现在是约定俗成的翻译,而作者译成阿玛塔·塞恩,从读音上来说就相去甚远。令人吃惊的是译者称自己获北京大学英美文学、经济学和新闻传播学学位,居然不知道森是何人?同一页作者又把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翻译成诺兹克。类似的错误还有第15页,把The Worldly Philosophers错印成The Wordly Philosophers,那可是熊彼特的学生海尔布隆纳最重要的思想史作品。第99页把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大法官翻译成荷默斯。以上诸种错误均显示译者的社会科学的常用知识相当匮乏,以至于在本书正文中多了一些不和谐之处。 
   
另外令人作呕的是本书封面上的广告,英文版的封面是青苹果里面却是橙子馅,而中文版的想象力就只能停留在“披着羊皮的狼”身上,品味非常恶俗。而且封面下方的广告语竟然还有语法错误,令人啼笑皆非。广告语上写着“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小学生改错就能发现“从根本上”就是“彻底”的意思,犯了同意反复的错误。再说印上2005年全美第一经管畅销书的广告,也是华而不实,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揭开事实的真相,这本书的读者最终都将认识到,正如列维特如侦探术一般的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的那样,这其实是一本严肃的经济学书籍,而非什么经管类畅销书。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