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创业团队都应该停下来,花上48小时看看《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
2012-08-23 18:29

每个创业团队都应该停下来,花上48小时看看《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

引言

我想你对这样的故事并不陌生:年轻有为的大学在校生窝在宿舍里开创未来;他们天马行空,掌握新科技,满怀激情,赤手空拳打天下;早早的成功让他们筹得资金,把令人称叹的新产品推向市场;他们雇用朋友,组建明星团队,世界无法阻止这些年轻人的脚步。

那正是十年前的我:当时正鼓捣着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之后又经历了好几次创业尝试。我格外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那个意识到公司即将倒闭的时刻。我和我的创业搭档一筹莫展。互联网泡沫破灭,而我们已经花光了所有的钱。我们千方百计地想要再筹集一些资本,却无计可施。那场景就好像好莱坞电影的分手戏:天下着雨,我们俩站在街上争执,甚至无法对下一步何去何从达成一致,于是各怀怨怒,转身而去,分道扬镳。两人在雨中迷途、各奔东西的情景,暗示了公司失败的结局。

这是一段痛苦的记忆。之后,公司又勉强维持了几个月,但我们的状况已毫无希望。曾几何时,我们看上去事事如意:有一个好产品、一支很棒的团队、出色的技术力量,以及恰逢其时的创意。当时真是万事俱备。我们开发的是一种让大学生们在网上创建个人档案的方法,让他们可以与人共享这些档案,例如雇主。尽管想法不错,但因为不知道如何把产品理念转化为成功的企业,我们的失败从第一天起就注定了。
假如你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失败,很难想象其中的感受。那就好像是天都要塌下来了,你感到自己被耍了。杂志上的故事都是谎言,成功并没有伴随着埋头苦干和坚持不懈接踵而至。更糟糕的是,你对员工、朋友和家人的种种承诺无法兑现。而那些当初认为你出来单干是愚蠢之举的人更是显得早有先见之明。

事情本不该变成这样。在报纸杂志上、在电影大片里、在无数博客中,我们听到的是成功创业家们的祝祷:有了决心、才智、好的时机,还有最重要的——出色的产品,你也可以名利双收。

一些造梦行业不断向我们讲述这样的故事,但我早就意识到,它只是个传说,我们听到的故事是有选择性的,而且全算得上是事后诸葛亮。事实上,在和几百位创业企业家的工作接触中,我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开始大都黯然收场。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创业以失败告终;大多数新产品并不成功;大多数新企业无法支撑到大展身手的那一天。

但是,关于坚守、创新天才和努力工作的故事却一直存在。为什么它们会如此受欢迎?我想,在这些引人入胜的现代版白手起家的故事里,有些东西极富吸引力。只要你手上有好产品、好创意,成功看起来触手可及。这意味着平淡的细节、乏味的琐事和细枝末节的各种抉择都无足轻重。只要动手做起来,功到自然成。而大多数人都会遭遇到的失败一旦发生,借口也是现成的:我们的产品不够好,我们不够有远见,或是没能得天时地利。

身为一个创业者十年有余,我不再做上述之想。我从自己的成败以及他人的经验中认识到,正是那些乏味的琐事和细节才至关重要。新创企业的成功不在于优良的基因,或生逢其时其地。它可以因为遵循了正确的流程而获得,也就是说,成功是可以习得的,是可以传授的。

创业即是某种形式的管理。是的,你没看错。我们对“创业”(entrepreneurship)和“管理”(management)这两个词的认识截然不同。近年来,这两个词一个给人感觉很酷、富有创意、饱含激情,而另一个则沉闷、严肃、不够刺激。现在是到了打破成见的时候了。

让我来讲一个再次创业的故事吧。2004年,一群创业者刚刚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而他们先前创业尝试的失败已尽人皆知,信誉跌到谷底。他们此刻胸怀大志,希望通过一项称为“虚拟人像”(avatars,要知道这个概念可比詹姆斯 •卡梅隆的热卖大片 更早问世)的新技术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他们追随着梦想家威尔 •哈维(Will Harvey),实现哈维描绘的动人蓝图:人们以虚拟形象和朋友交流,在互联网上聚会。虚拟形象既让他们紧密相连,又能保证安全和匿名状态。更妙的是,因为要装点这些化身所处的数字虚拟生活场景,使用者们会自己去设计服装、家具和各种配件,并相互购买。这样一来,产品开发者就无须做这方面的预设。

创业者面临的制作挑战是巨大的:要创建一个虚拟世界,由用户生成内容,建立网上商务引擎、微支付系统,以及必不可少的能在每台个人电脑上运行的三维虚拟人像技术。

我自己就身处这个再次创业故事当中。我是这家名为IMVU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在职业生涯的那一刻,我和我的创业搭档们决心要犯“新的错误”。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是“错的”:原本应该花几年时间来完善技术,我们却在早期就开发了一个最小化的可行产品,它糟糕透顶、漏洞百出,并且存在稳定性问题,随时会让电脑系统崩溃。在远未作好准备之前,我们就把它推向受众。而且,它还是收费的。抓住了最初一批顾客后,我们不断修改产品,每天推出十几个新版本,这已远远高于传统标准。

在早期,我们确实是有一些顾客的。他们是真正有远见的使用者。我们常常和他们交流,听取反馈意见。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按他们的建议去做,仅把这些提议视为我们的产品和整体愿景的信息来源之一。事实上更应该说,我们是在顾客那里进行实验,而不是迎合他们的奇思怪想。

传统的商业观念认为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但实际上却是可行的,你也可以不用相信我的话。你会在本书中看到,在IMVU公司开创的这种方式,已经为全球创业企业家的新动向奠定了基础。它建立在过去很多管理和产品开发的理念之上,包括精益制造、设计思维、客户开发和敏捷开发。它代表了一种不断形成创新的新方法,称为“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

尽管无数著作阐述了什么才是商业管理、商业领导者有哪些关键特质,以及发现下一个重大事件的方式,但如何把理想转变为现实,仍是令创新者们抓狂不已的事。正是这种困境,促使我们在IMVU公司尝试使用了一种激进的新方式。它的特征表现在循环周期极快、关注顾客需求(而非问他们想要什么),以及作出决定的科学方法。

个人视角终有局限,如有非虚构类好书新书推荐,还望投稿或微博私信@潘乱兄


读点:精益创业的方法



本书针对的是创业者,以及那些需要承担类似责任的人。精益创业的五项原则组成了本书的三大部分。这五项原则如下: 

1.创业者无处不在。你不一定非要在车库里折腾才算是创业。在我定义的创业企业中工作的任何人,都算得上是创业者。所谓的新创企业就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以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为目的而设立的个人机构。这意味着创业者无处不在,而且精益创业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在任何规模的公司,甚至是庞大的企业中。

2.创业即管理。新创企业不仅代表了一种产品(的问世),更是一种机构制度,所以它需要某种新的管理方式,特别是要能应对极端不稳定的情况。事实上,我相信“创业企业家”应该是一个在所有现代企业中使用的头衔,因为企业未来的增长需要依靠创新。我将在后文中详细论述这一点。

3.经证实的认知。新创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制造产品、赚取金钱、服务顾客,它们的存在更是为了学习了解如何建立一种可持续的业务。创业者们可以通过频繁的实验检测其愿景的各个方面,这种认知是可以得到验证的。

4.开发—测量—认知。新创企业的基本活动是把点子转化为产品,衡量顾客的反馈,然后认识到是应该改弦更张还是坚守不移。所有成功的新创企业的流程步骤都应该以加速这个反馈循环为宗旨。

5.创新核算。为了提高创业成果,并让创新者们负起相应责任,我们需要关注那些乏味的细枝末节:如何衡量进度,如何确定阶段性目标,以及如何优先分配工作。这需要为新创企业设计一套新的核算制度,让每个人都肩负职责。

新创企业为什么会失败
为什么新创企业以惨败告终的情况比比皆是?

第一个原因在于好的计划、可靠的战略和深入的市场分析造成的诱惑。在早期,这些都是衡量成功可能性的指标。把它们也套入创业企业中去的想法令人难以抗拒,但是此路不通。因为新企业的运营当中包含了太多不确定性。企业还不知道谁是自己的顾客,自身的产品应该是什么。当情形变得更加难以捉摸之时,未来越发扑朔迷离。老的管理方式无法胜任这项工作。计划和预测只能基于长期的、稳定的运营历史和相对静止的环境,而这些条件是新创企业所不具备的。

第二个原因在于,当目睹运用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摆脱困境后,一些创业者和投资人干脆就撒手不管,回到“想做就做”跟着感觉走的状态。人们相信,如果实施管理反而有问题的话,无为之治就是解决之道。不幸的是,我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也行不通。

新创企业的那种颠覆性、创造性和混乱的状况是可以加以管理的,或者确切地说,必须加以管理。这种说法看似有违直觉。多数人认为流程和管理枯燥无味,而创业则充满活力和激情。但是真正令人激动的是看到企业获得成功,改变世界。人们为这些新企业付出的热情、精力和抱负都是珍贵的资源,不容随便浪费。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做得更好。本书要讲述的就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