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彦宏唱赞歌
2019-05-25 21:00

给李彦宏唱赞歌

作者:苏伦,公众号:正经研究


一段2015年的献唱视频,在今天刷了屏,有人说低俗,有人说恶心,有人说中国大学已经死亡了。无论如何,倒是为当下的紧张局势做了一些缓和。


但有一说一,我并不觉得这段视频以及它所反映的事件有太大问题。


传播学有一个基本共识,人与人的交流,不仅依赖于语句本身的含义,更要结合语境去进行理解


什么是“语境”?语境是帮助理解语义的补充条件。举个例子,比如“你他妈的”这四个字,在不同的情形下、对不同的人说就会有不一样的含义。假设一名高校教授在公开场合说出这几个字,一定会被视为有辱斯文,但如果这句话的语境是:这个教授在自己的家,会见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友,二人喝喝酒、叙叙旧,聊到兴起脱口而出:“你他妈的”,那就很正常,也可以理解。


这就是语境的作用。耳听不一定为实,如何去理解一句话,一定要结合语义和语境两方面


但问题在于,互联网恰恰是一个“语境塌陷”的场域。由于网络传播具有碎片化、瞬时性的特性,很容易消解语境、把片段化的文字或画面孤立地呈现出来。比如某人的只言片语、某段没有背景交代的视频,它们只有“内容”本身,却不具备内容发生的“语境”


而将一件事情进行“去语境化”解读,就很容易变得非常奇怪、诡异并且令人难以理解。比如去年颇火的“快递小哥雨中暴哭”事件,最初就是一小段视频在网上传播,没有背景、缺少语境,许多人就猜测小哥的崩溃是因为快递被偷,很多自媒体则义正词严地指责偷快递的人不道德。


实际上,后来调查的真相是快递小哥和女朋友吵了架。这就是去语境化解读的后果。


很多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还原其语境,就能够解释其合理性。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这段视频,确实有些让人尴尬,但绝对达不到令人恶心的程度,更不能以此做出“中国大学已死”的推断。


是不是如那些营销号所言,复旦学子给“十恶不赦”的百度CEO唱赞歌,是大学生媚俗、下贱的表现?我们需要还原语境,才能理解当事人行为的合理性


首先,视频发生在2015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时间背景,也是许多煽动情绪的文章没有注明的一点。彼时,魏则西事件还未发生,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公司的形象总体上是正面的,至少还未到被人唾骂的地步。从这一点出发,学子拥恶的论调就无法成立。


而李彦宏在前几年的人设一直是“男神”,记忆不错的朋友可能会记得,彼时正流行的一句话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在这种情况下,颜值出众、高考状元、白手起家……这一系列鲜明的标签集李彦宏一人之上,难免不让人产生好感。


而且根据魏武挥老师提供的资料,当时,李彦宏刚刚宣布个人捐赠3000万元,支持百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发起的针对食管癌基因检测的研究。


在这种情形下,就不难理解普通的学生会对这样一位形象积极的著名企业家,产生好奇甚至崇拜的心态。


所以,“传说中的男神就是你”这样的台词,虽然有些浮夸,但类比为一个粉丝对着自己的偶像大喊:你好帅,我要嫁给你!似乎也不是太难理解


我能体会到很多人的失望之情,源于对高校抱有美好的期许,他们认为“象牙塔”理应是纯洁的,美好的,不会被社会歪风邪气所沾染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谓“中国大学已死”这种论调得到拥护,也正是因为如此。


尽管如此,考虑到其发生的语境,我却不认为对这个视频的定性能超过“尴尬”:歌词尴尬、演唱尴尬、嘉宾尴尬、场景尴尬,它的尴尬程度,略超过一位自以为很幽默的陌生人,在酒桌上讲了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


但至于“恶心”,乃至很多人说的“下流”,我认为是忽视语境的过度解读,也不排除是别有用心的营销号所带的节奏。


最新的消息是,演唱者是百度方的工作人员,整个事件的性质更近似于一次失败的策划。


而这段旧视频刷屏事件的本身,更充分地体现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历史片段,都会成为用以表达当下态度的材料


因为当时《南华早报》全文报道了此事件,舆论并没有什么波澜。假设今天百度的形象依旧正面,我相信即便视频刷屏,引起的反应也会是正面的,大部分人只会调侃说:“哈哈,没想到罗宾·李还有这段黑历史”,而不是嘲讽与落井下石。


百度的负面形象已经积重难返,在这种情况下,再踩上一脚是很容易的。不过,作为成熟的公民,尽管理性思考在今天已经成了一个笑话、一种奢望,但它仍是一项基本素养,也是保持清醒自我,避免被煽动的最后盾牌。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1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