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保价图谋”:强推分期、硬销保险和搭售会员
2019-10-12 11:56

新能源汽车“保价图谋”:强推分期、硬销保险和搭售会员

封面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两则消息在汽车圈引发热议。


一是原定于10月底在上海举办的新能源汽车自动化技术展,因故推迟到2020年8月举行。据传原计划参展的60多家企业,已经有30家“消失”了;


二是有媒体爆料称四家本土车企可能面临破产,并透露了某股份银行内部的邮件,内容是要求内部对四家车企进行风险排查(预计涉及上下游供应链资金约500亿元)


尤其是后者,传播甚广,影响巨大。这也导致被曝光的四家企业纷纷辟谣,其中一家还发布公告,称已经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各种传闻虚虚实实,真伪难辨,但有一点可以确认:车企,尤其是新能源车企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新能源车4S店销售:压力山大


“前一阵我们因为国5国6切换没有新车可卖,不是还有媒体曝光说4S店都放假了,其实现在国6到店也没什么人来问。”在北京市昌平区立汤路的某品牌4S店里,一位销售顾问恹恹地说到。


店里零星的顾客,以及几位没精打采的销售人员,似乎已经显露出上述四家车企传闻的某种征兆。


“最近大家都在拼命地联络意向顾客,以前曾经来店试车、看车的顾客,只要留了联系办法,我们都会回访一番。”



在深圳罗湖区深业车城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里,销售组长杨海权(化名)告诉懂懂笔记,现在店内的销售顾问个个都是压力山大:“7、8月份刚刚经历了销量暴跌,谁知9月初公司又突然要求,每个销售人员的销量任务全面上调。”杨海权坦言,从其他传统车企4S店做销售的朋友那里得知,目前燃油车虽然不好卖,但新能源车的销售状况更为惨淡。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取消以来,新能源汽车终端销售量的下滑就开始彰显。仅在7、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降幅就已达到27%和28%。其中,部分新能源车企单一车型月销量甚至降至个位数。


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近10万辆。相比7、8月份稍微有回暖的迹象。但是由于部分新能源车企终端销售压力巨大,为了年内出清库存,众多经销商、4S店不仅向销售人员加压,同时力推“保价”策略,也导致各个店面出现了八仙过海、各出奇招的景象。


杨海权所在这家新能源车4S店,加压的涨幅就有点儿让大家吃不消。考核任务量的增加,是从以往的6台,上调至10台(每月)。组长、销售经理更需要背负12台新车的销量任务,“市场、品牌部门的任务也变得繁重,每天都在不断策划、执行大量促销活动。”


杨海权表示,除了每天拨打海量的“骚扰”电话,回访意向客户,工作日的晚上及整个周末,他们还要配合市场、品牌部门举办车友会、自驾会、促销会活动,尽可能多地鼓励车友“老带新”,积极促成新客户成交。


“我已经有将近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一天了,每天都在店里,但考核只完成了一半。”据他透露,他所在的4S店和其它品牌经销商一样,目前都在积极推动“保价”方式,以期提振销量。


所谓“保价”,即维持6月份销售价格,直至今年年底。不过,几乎所有销售顾问都清楚,4S店向厂家购入6月份之后生产的新车,实际上已经取消了部分补贴,等于价格提高了。若维持“保价”销售的话,利润自然极低,甚至毫无利润可言。


“十一前我们领导开会时还开玩笑说,相比那些二手车电商平台,新能源车4S店才是真正不赚差价的中间商。”杨海权苦笑道,他问过不少其它新能源车品牌的同行,也都表示“保价”之下,4S店都是赔钱促销量。


那么,不赚“差价”4S店、经销商到底图的是什么?杨海权表示,尽管销售利润减少了,但只要能够实现厂家下达的年度销量指标,厂家年底也会有返利奖励,“搁过去,这笔奖励是店里营业收入的一部分,现在却成了救命稻草。”


杨海权透露,无论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有渠道销量奖励返利的规则。但不少厂家为了经销商能够多囤车、多卖车,都为这笔奖励设置了门槛:若是“提现”则需要完税,要么就折成车款继续囤车。


“也就是说,返利变成继续囤车,卖了车才能拿到钱,所以总有卖不完的库存。”杨海权听圈内资深人士分析,明年新能源取消补贴应该是板上钉钉,因此所有新能源车 4S店管理层都希望,能够在年底之前尽可能多卖车、清库存。


除了利润减少,4S店还要举办活动、促销,投入大量成本,回馈给新老顾客。“9月初开始,我们店是介绍成一单就送三千元京东券或现金。有些同行是直接介绍新客上门就送大礼包。”


各店面为了清库存、拼销量,可说是八仙过海各出奇招,就算贴钱、不挣钱,也要冲销量、拿返利。更有一些销售终端在汽车保险金融贷款服务上,开始大做文章。


全款遭“白眼”,强推分期和保险


“我想全款买车,反倒不受待见,现在不是现金为王吗?”


近日读者杨先生向懂懂笔记爆料称,打算全款购买一台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然而在好几家4S店都遭遇白眼,销售人员不断游说他办理分期购车业务,并表示办理分期可以多送保养服务。


这让他感到十分纳闷,明明有足够的资金可以一次性付款购车,而且销售员和4S店都能省下很多手续,大家都减少等待机构放款、提车的时间,何乐而不为?


“要不是限牌,我就买燃油车了,起码全款不至于这么遭嫌弃。”就杨先生遇到的囧事儿,懂懂笔记咨询了多位相关汽车销售代表。有销售人员表示,顾客若是办理分期业务,4S店的确能够赚取部分手续费用,金融机构也会相应给予店面一定比例返利。因此拿全款买车的消费者,难免遭遇白眼。



“对于新能源汽车销售终端而言,卖车利润低,分期返利显然是要争取的。”在深圳坂田某新能源汽车二级门店从事销售工作的刘聪,对懂懂笔记做了一番解释:他们在店面销售工作中,除建议顾客分期购车之外,还会劝顾客购买更多保险,这样也能够获得保险机构提供的返利。


刘聪坦言,尽管目前多数新能源车4S店的库存压力巨大,但销售上仍会倾向于分期购车的顾客。“公司也要求,多建议顾客分期购买新车。对于工薪阶层而言要说是降低资金压力;对于富足顾客要美其名曰——保障流动性资金。”


“如果顾客坚持不愿分期,服务上可能不会太好,有的销售人员甚至会不做这样的生意。”刘聪强调,“现金为王”的说法在新能源汽车销售终端是行不通的,店面不需要这种资金回笼方式。由于售车利润低下,部分销售人员也是靠金融分期服务、保险业务的提成提高相关收入。


以车损险、自燃险为例,不少销售都会在售车环节建议顾客购买这类险种。理由是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毕竟经常有自燃事故,给爱车买一份保障也是两全之策。


“一般都会吓唬顾客电池很贵,如果不买车损险,磕磕碰碰很难报险更换电池,而且费用需要顾客自理。”尽管不少终端宣称“保价”售车,但大量报险搭配销售,让顾客花在车辆保险上的费用很可能是燃油车的1.5倍甚至2倍。


其中有一部分“盈余”,成了4S店、经销商的返利,以及销售人员的提成。除此以外,一些电动汽车4S店还会在提车环节,让销售建议车主购买所谓的会员服务卡。


由于纯电动汽车保养费用低,一般只是更换齿轮油,因此顾客在购买会员卡后,保养时也能给店面带来一定收入。有销售人员透露,所谓的增值服务卡、尊贵会员卡,至少有超过50%的利润,“至于所谓的故障拖车服务,最终也会转嫁由保险公司负责,几乎可以说是毫无成本。”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利润降低、销售下滑后,金融分期、保险业务、增值服务成为终端在盈利、生存上的新手段。不少车主迫于一线城市限牌政策,不得不购买新能源汽车通勤,在“保价”的优惠下其实是在购车过程中任由销售“宰割”。


新能源4S店人员流动频繁


“销售团队都不知道要怎么培养了,心都不在工作上。”


今年7月份,遭遇所在新能源汽车4S店倒闭关门的李旭,以销售管理团队领导的身份,加盟了深圳某造车新势力的4S店,领导着一支7、8人的销售团队。


李旭告诉懂懂笔记,之所以选择这家小有名气的造车新势力品牌,是觉得新造车势力处处充满创新、创造力,与销售终端的合作姿态也相对缓和,不会随意施加难以承受的销量任务。



“现在我才了解到,所有新能源造车企业都存在巨大生存压力,新势力相比传统车企更缺乏市场渠道根基,一切都是从无到有,全靠融资烧钱。”李旭表示,她加盟的这家新开业4S店,在近三个月时间里已经经历了两轮销售团队大换血。


原因很简单,纯电动汽车在近两个月来陷入低迷,7~8人的销售团队每月仅售出20台左右新车。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经销渠道积极“保价”促销量,导致售车利润低下,影响了销售顾问的收入和提成。


“只要卖出5台车,就可以说是月度销量冠军了,但收入也不足6000元。”李旭无奈表示,店里部分销售人员除了“骑驴找马”混日子外,有的甚至已经兼职卖起了平行进口车、保险和微商产品。


她团队中的销售人员近两个月来有的直接辞职,去别家品牌的4S店就职;有的换了化妆品、名包店等底薪和提成较高的新工作。尤其是几位95后年轻销售员,在熟悉售车流程之后都跳槽去了二手车电商平台,“提成低难留住人,提成高店里就得亏,确实两难”。


提及一个月前蔚来开始裁员的消息,李旭表示她并不感到吃惊。据她了解无论是传统造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销售终车销售方面的压力都十分巨大,不少经销商也在积极优化人员配置,更何况主机厂自身。


“拿不到高提成,销售自己就会离职。销售任务完不成,门店也会裁员。现在这个销售岗的流动性真的太大了。”李旭坦言,很多顾客宁可给爱车上周边城市的车牌,忍受着高峰时段限行的痛苦,也不愿购买新能源汽车,“原因也不复杂,一是退补后车价偏高,二是技术发展太快,续航里程迭代太迅速,消费者也含糊了。”


非刚需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观望态度,是影响销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人都在等着,近期说不定哪一家又推出更高续航历程的新车,“这样下去我也没信心做了,还不如回湘潭老家,随便找一家4S店卖燃油车呢。”


结 语

从补贴退坡到全面取消补贴,可能就是一年的过度时间。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开始进入真刀真枪的市场竞争阶段。


目前,过高的价格,续航能力的虚标、迭代频繁,以及动力电池缺乏回收、更换机制等问题,依旧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销路。除去部分城市的网约车以租代购、新车纯电规定,以及共享汽车、公务用车等批量采购渠道,新能源汽车的真实销量还能有多少?


从这些4S店、经销商等终端目前低迷的销量、诡异的盈利手段、超高的人员流动状况中,可以一叶知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