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精神”高大上的表达——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
2014-05-23 15:05

“互联网精神”高大上的表达——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

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科技以及社会政治的转变带来了发达工业社会文化的深刻转型,这一点中国也是如此。虎嗅作者脱不花妹妹在《85后,突变的一代》一文中指出现在已经到了后喻时代,确实中国也进入罗纳德 • 英格尔哈特所说的后物质时代——强调自主和自我表现,这也是对“互联网精神”最好的学术注解。

本书是由普林斯顿大学1990年出版,作者考察了宗教信仰的转变,工作动机的转变,政治冲突议题的变化,家庭和育儿观的变化,以及对离婚、堕胎、同性恋的态度的变化。他的早期著作《静悄悄的革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7年)率先发现了发达工业社会中民众价值观的重大代际转变,从而开拓了一片新天地。而这本新的著作表明,该价值观转变是一场更为广泛的文化转型的组成部分,而且这场文化转型正在逐步改造这些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

本书严格来说是一本关于政治学的学术著作,下文为主编丛日云先生写的《品味英格尔哈特》,介绍得通俗易懂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政治文化和后物质主义。

------------
品味英格尔哈特

by 丛日云

英格尔哈特被中国公众了解,源于他的社会调查。2011年,他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在对52个国家进行的持续性调查(平均为17年)中,40个国家幸福指数增长,12个国家下降,中国大陆下降趋势极为明显。   

正是这个调查,让“活着太累”从日常抱怨的层面上升到理性讨论的层面,展示出理性工具对于把握现实问题的突出作用。   

在西方,英格尔哈特被认为是当代最具洞察力的政治文化学者,遗憾的是,“政治文化”这个概念在中国尚属新鲜事物。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的转型时期,有政治上的转型、经济上的转型,也有文化上的转型。我们需要制度改革,需要理论创新,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培育现代的公民文化。   

培育现代的公民文化,就需要政治文化研究,就需要借鉴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的思想资源。

西方政治文化研究有很长的历史,有非常丰富的成果,有非常发达的理论和方法,应把其中的一些经典著作、重要研究成果、重要理论方法介绍给国内读者,以此推动国内的政治文化研究,推动公民文化的形成。   

什么是政治文化   

对于政治文化研究,有的读者可能比较陌生。   

在政治学领域,有人研究制度,有人研究理论,有人研究政治运动或政治行为,但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深层的政治心理,它是我们关于政治对象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取向。这些内容非常重要,我们为什么会建立某种政治制度,它建立起来之后会怎样运行?在很大程度上都能从政治文化来解释。   

我看最近的新闻报道,领导人到某地视察,一位受接见的网友表示,他握着领导的手,心跳达到了200下。   

他心跳为什么会达到200下?这就可以从政治文化理论上得到解释。前段时间,某人大代表说她几十年不投反对票,某政协委员说不光不投反对票,也不投弃权票,只投支持票。这些说法引起争议。为什么有争议?因为公众对权威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不同的评价,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政治文化。  

分量最重的两本书   

中国社会发展除了要在制度上进行变革、在理论上逐步更新外,还要在政治文化领域里推进。   

如何使普通人由传统的臣民文化发展为现代的公民文化,这是我们对当下问题的关怀。我们希望借助现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我们传统的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我们当代政治文化是怎样的一种状况等。据此,我们要找到一种方式和途径,培育现代公民文化。

这次我们推出的是这套丛书里分量最重的两本,都是英格尔哈特先生写的,一是《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二是《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后物质主义时代的来临   

英格尔哈特出生于1934年,现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和社会研究所主任。   

过去几十年中,英格尔哈特在政治文化和社会转变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果,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方政治文化研究复兴运动中,他是主要的推动者和领航者。他提出的“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等概念,如今已成为政治文化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上世纪70年代初,英格尔哈特敏锐地觉察到西方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观念方面的革命。   

1970年起,英格尔哈特通过对欧洲6国进行了价值观念调查,第一次公开提出:发达国家可能正在经历价值观的代际变迁。1977年,他正式提出了后物质主义概念。  

非西方国家也有后物质主义   

所谓后物质主义,是相对于物质主义而言的。  

一般来说,强调经济和人身安全的价值取向,是物质主义价值观,而强调自我表现、生活质量胜过经济和人身安全的价值观,即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英格尔哈特认为:在欧洲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年轻一代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持这种价值观的人将越来越多。   

后来的调查和研究都证实了英格尔哈特的预见是正确的。1990年,他出版了《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一书,证实了代际价值观变迁的存在,变迁的原因也得到了证实。1997年,他出版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这时候他调查的范围已扩大到许多非西方国家,他的调查材料涉及世界上70%的人口,证明这样的价值观念转变不仅发生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只要有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其他国家也会发生。

政治文化改变现实政治   

由于价值观念的变革,在西方出现了新的政治议题、新的政党、新的政治运动或社会运动等,换言之,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导致了西方社会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  

英格尔哈特先生这个研究确实非常经典。他依据的材料经得起检验。他不光调查广泛,而且还是跨时间的,从1970年一直持续到现在,英格尔哈特一直主持这样的调查项目,最有名的就是“世界价值观调查项目”,这个项目在今天已覆盖了世界上90%以上的人口,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学术事业。   

政治文化研究的奠基人阿尔蒙德评价说,在社会研究领域,英格尔哈特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预见性。  

今天,中国也出现了这样变化的苗头,也在沿着这样一条道路向前发展。这两本书所涉及的,都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西方,为什么西方社会今天会是这样,西方人争论的问题、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深刻地认识并了解西方,了解中国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向都非常有意义。


罗纳德 • 英格尔哈特的世界政治文化地图

世界政治文化地图


上面这张地图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大量的基本价值观是密切相关的,只需要用跨文化变异的两个主要维度便可以描述这些基本价值观.它们可以用一个跨文化二维变化图来描绘。

设计世界价值观调查图的目的,是要全面评估从宗教到政治,以至经济和社会生活等人类关注的所有主要领域,并确定价值观地图的两个主轴:

1)传统/世俗理性价值观;
2)生存/自我表达价值观。

这两个主轴这个二维图使用10个指标因素分析解释了70%以上的跨国差异,每个轴向都与许多其它重要方面的定位有着紧密的联系。

传统/世俗理性价值观这一轴反映了宗教举足轻重社会和宗教影响力弱的社会之间的差异。很大范围其它方面的定位都与这个轴密切相关。接近传统轴端点的社会强调父母与子女关系和服从权威的重要性,以及绝对基准和传统家庭观念,反对离婚、堕胎、安乐死和自杀。这些社会有着高层次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主义观。而拥有世俗理性观念的社会则在所有的这些主题有着相反的偏爱。
  
跨文化变化图的第二个主轴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相联系,这个转变造成了生存价值观和自我表达价值观的两极分化。发达社会上一时期积累起来的空前的财富意味着人均收入增加,生存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优先考虑的问题从势不可挡的关注经济和物质安全问题,更多地转向了个人的幸福感、自我表达以及生活质量等。英格尔哈特及贝克(2000年)找到了证据,证明了大多数工业社会从传统价值观转向世俗理性价值观方向。但是现代化不是直线,当一个社会完成工业化并转变成为知识型社会时,它朝一个新的方向前进:从生存价值观转向更加注重自我表达的价值观。
  
这个新出现的方向其中一个主要构成要素是唯物主义和反唯物主义价值观的两极分化,它反映了文化的转变是与"视生存为理所当然"的那代人同时出现的。"自我表达价值观"更关注环境保护、对多元文化的宽容、对经济和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同时,这些价值观对边缘人群所持态度的两极分化也比较明显,包括外国人,同性恋,两性平等方面。从生存价值观到自我表达价值观同样体现在子女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从重视努力工作到注意创造力和包容作为教育孩子的重要价值观。它还伴随着个人幸福感的上升,这有益于形成一种宽容、互信和政治缓和的气氛。最后,自我表达价值观列位高的社会,也倾向于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列于最高。
  
这产生了一个信任和宽容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更看重个人自由和自我表达价值观,也有着积极的政治取向。 这些正是政治文化文献中认为对民主至关重要的特性。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