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仅有10人从事的行业,这个成都文科生玩得最溜
2021-03-07 09:21

全国仅有10人从事的行业,这个成都文科生玩得最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自述:俞宸睿,撰文:邵沁韵,责编:邓凯蕾,图片由俞宸睿提供


92年出生的成都小伙俞宸睿(老鱼),在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决定辞职回到老家,做起了全国只有不到10人从事的冷门行业:“机关人偶装置”创作。


仅仅创业2年,他就造出了各种充满魔性和趣味的玩具,身边的朋友们都抢着玩,他还被邀请参加国际大展。


《武松打虎》


《升降帽》


《秋天观察》


喜欢看《水浒传》,老鱼就做了一个“武松打虎”的装置,喜欢吃工作室隔壁的手工豆腐,便做了一个“豆腐计数器”,用自己的方式把豆腐“供奉”起来,希望祝福2021年,他又做了一个“对牛谈情”的作品……




《对牛弹琴》


这些作品轻松有趣,背后藏着巧妙的机关原理和构思,让机械工程师都大为惊叹。


老鱼说:“就像我的作品一样,生活也是一个相对的循环,我们应该用喜欢的方式,把每一天都填满。”



Automata在国内还是一种不为人所知的冷门艺术,它是基于机械原理的一种装置。目前在中国,全职做automata的艺术家连10人都不到,老鱼就是其中一位。


老鱼的工作室位于成都三圣乡景区,大概有210多平米,最大的开间里遍布着一台台木工机械,桌上和墙上罗列着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满满一架子的木料。



虽然才创业两年,但是订单已经络绎不绝,还有不少是国外的客户。今年,他受到日本前辈原田和明的推荐,和世界木材日基金会邀请,将参加全球的automata展览。


以下是俞宸睿的自述。


我是一个文科生,在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是平面设计,性格和兴趣让我捣鼓着很多专业相关的“擦边球”,比如定格动画、数字艺术、漫画插画,还有可以魔性循环的gif制作等。


但是相对于用电脑创造的虚拟世界,我更渴望动手创作实物,用心感受一种材质、钻研一种工艺。


我尝试过各种手工,接触过不同材料后,发现自己最喜欢木头,因为它很温润,又有不同的花纹、颜色和自然的味道,加工木料的过程也让我非常享受。


2015年刚开始学木工的时候,想做一个可以动的装置,偶然看到了日本前辈原田和明的作品,发现这其实是一种门类,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毕业后,我先在北京找到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公司还特意给了我一个小空间做木工,让我能够一边工作,一边创作。


当时有很多想做的作品,可是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之余实现,于是19年我就辞职离开了北京,想要全力花时间做自己的事。



把擅长的东西融入到一件作品里,这种感觉太好了!


Automata是一种可循环的机械装置,时间线都被创作者排布在了它的机关里,可以叫它“机关人偶装置”,也可以称它为“机巧”。


制作这类作品,我又可以做木工,又可以雕刻和绘画,能把我擅长的东西都融入到一起,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在刚开始学习制作的时候,我看过所有网上这类作品的视频,发现了一些相关的博客与网站,比如卡巴莱机械剧院(Cabaret Mechanical Theatre)


一部分参考书籍是网上找到,通过海淘从上海运回来,还有一些是托朋友直接从国外的美术馆去买了以后,“人肉”背回来给我的。



机构部分与“舞台”部分,是构成“机巧”的两个部分。机构的运转带动舞台元素的运转,最终实现表演的功能。内部结构的外露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观赏性。


《找自己》


一开始制作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各种结构、元件的熟悉:这一个凸轮、两个齿轮是怎么传动的?它们能实现什么功能?


渐渐的就有自我表达的能力了,有了一个想法后,我能够去构建结构和“舞台”,配合不一样的时间点,实现我想要的动作。 




我用过樱桃木、榉木、椴木、柚木、黑胡桃,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硬杂木。一件作品的不同部位,我会选择不同的木头。一些需要经常活动、用力度去触发的元件,我会选用硬度更大、木性更稳定的木料。


比起胶水和螺丝,我更喜欢用传统的榫卯结构组装木盒。因为木头始终是会缩涨变形的,但是有了榫卯的连接后,成品的结构会变得更加稳固。



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巧思,是个挑战 


我的作品通常是先有一个奇怪的小想法,然后我会在本子上画出它的草图,草图中包含了角色的形象,和一个大概的结构。


老鱼习惯先在本子上画草图

《壁炉假想》设计草图


有次劈柴的时候,劈开然后看到了一只虫,我就会想象一只虫子的家突然被拆开之后,虫子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樵夫与虫》


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去实现一个巧妙的表达,是一个挑战。


另一个挑战是需要对不同角色动作的时间,有一个合理的排布。比如说我这个劈柴的小人,他在劈下去的时候,要让柴刚好能打开,它们之间是有速度与时间的联系的。



《武松打虎》


小时候每次打开《水浒传》,我只看《武松打虎》那个故事,加起来看了有几百遍。对于武松骑在老虎背上的神态,以及武松的穿着等细节,我都有很强烈的画面感。


《升降帽》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我朋友gantea的一个漫画。





gantea的漫画《升降帽》


在设计机关的时候,我希望男生在靠近女生的时候,它的帽子是完美盖过男生头顶的,有一条很巧妙的曲线。




《升降帽》


朋友看到这件作品后,觉得她画的是男生和女生同时在靠近,而我的作品是只有男生在靠近。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感情中一方敞开心扉,另一方也需要接受信号后主动靠近才行。


头顶的弧度,是因为底下的凸轮也是有弧度的。我改变了凸轮的形状,机关运转到某一部分的时候,帽子会迅猛地抬起,然后又回到最终的状态,这同时是有着速度变化和高度变化的。



“机巧”的机关就是基于十几种元件,杠杆、曲柄、齿轮、棘轮……你得知道怎么去运用它们,不一定是越复杂越好的。


我有一个朋友的家属是位机械工程师,觉得我的作品很巧妙。他说虽然我用的是很简单的原理,但是把它们合理地在一个时间周期里,排布成需要的内容,并且生动有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辞掉北京高薪的工作,耗尽30万积蓄回老家创业 


我父亲是警察,母亲是家庭主妇。父母一开始对我辞职、回来全职创作这件事,是充满疑问的。不理解我为什么放弃北京高薪的工作,也不理解我做的东西的内容和价值。


爸爸曾经看到我的一个作品说:给他500块钱,他都不愿意要。


但是他们看到我一直持续在做创作,也渐渐理解了这是一种工作的类型。我觉得他们一开始的疑虑也很正常,因为这就是一个很小众的艺术形式。



我父母全力支持我把工作室建了起来。找到这个空间时,它还是一个清水房,我爸妈通过他们认识的人,帮我一起迅速收拾、施工,这里所有的墙都是后来加的。


在前期刚投入的时候,我把以前工作的积蓄30万都花光了,父母在经济上也会接济我。刚开始作品销售不那么好,我也会做一些以前的设计工作来维持一下收支平衡。


工作室的租金大概一个月要五六千,加上生活开销、材料成本,我感到压力挺大的。


但是我不会让销售的压力影响到我的创作。我不想重复生产好卖的同一款作品,而是希望不断地创新不同的作品。






《豆腐计数器》


附近的小吃店、工作室的壁炉,都是我的灵感来源 


《豆腐计数器》灵感来自于工作室附近的一家手工豆腐工坊。


我很享受还能够吃到这样的手工豆腐,就在他们那办了一张会员卡,一次充值可以吃12次,于是我的《豆腐计数器》上就会有12个数字,数字变为0的时候,顶上的豆腐就会从碗里消失掉,就意味着该充值了,豆腐已经吃光了。


《壁炉假想》


《壁炉假想》这个作品其实是源于我对壁炉的一种执念。


以前在北京的时候,我就已经很想有一个自己的壁炉,我甚至会用电脑屏幕播放一个高清的火焰的画面,听着柴火的声音,会让我有一种很安全的感觉。


现在工作室的层高比较高,空间比较开阔,成都的冬天很阴冷,开空调效果没有壁炉这么直接,就让它在我的工作室里实现了。做木工会产生的一些废料,既舍不得扔也用不上,正好能够有一个归宿。



作品最上方是一个竖起大拇指形状的房子,大拇指就是烟囱,这样的外形其实是在说壁炉真的很赞。这个房子关门得非常猛烈,因为我很怕冷,门开太久,暖气就跑啦。



底下会有一些我想象中的美好或者担忧,我会想象壁炉还可以做一些有幸福感的事,比如烤红薯和土豆。也会去想象我在安装壁炉的时候,会不会有邻居投诉,所以我做了一个人紧盯着一个壁炉的烟囱,很关注这个烟囱是什么。


但其实我有了真正的壁炉之后,邻居们都对我特别好,他们会时不时的隔着墙壁给我递一些柴火,给我当柴烧,让我非常开心。



 中国是“机巧”收藏大国 


“机巧”的历史非常悠久了,它的存在伴随着人类对整个机械探索的过程。


“Automaton”其实是一个古希腊单词,由auto和maton构成,字面意思为“能自己动的机械”,因为古代的工匠通常把复杂的机构与动力藏在物件内部,而当时不懂其奥妙的古人就迷信地认为这种东西有“自动的”魔法。


在宗教盛行的时代,“机巧”也被用于宗教宣传和统治。公元1世纪,希腊数学家希罗曾发明了大量宗教装置,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自动售货机就是其中之一,它贩售的不是常规商品,而是通过投币向群众施放圣水。


《熊猫》


中国其实是一个“机巧”收藏大国。18世纪前后,英国一些商人发现了商机,我国什么都自给自足,达官贵人对其他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但是唯独对可动的、有表演性质的发条时钟特别着迷。我们现在故宫博物院钟表馆里的很多装置,都来自于那个时期。


中国的机械运用更多是在农业、战争、皇家仪仗和天文方面。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辘轳、桔槔取水装置、机械弩等,都是蕴含智慧的设计。


记里鼓车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录车辆行过距离的马车,通过轮毂的转动带动齿轮,让上面的木人去击鼓,每行一里路敲一下,有一种仪式感。指南车上有一个木人,无论让车子转动向任何方向,木人的手始终会指向一个方向。


《喂食》


民间的小玩具,那些“耍货”,一块木板摇晃一群小鸡在啄米的那种玩具等,其实都有类似的、很简单的机械结构。


虽然我不太了解古墓中具体有什么机关,但是我会经常去想象这样的机关。之后我在自己的工作室,也会想尝试做一些密室,暗门和小机关,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球你快跑》社区互动装置


去年,我参加了一个艺术家和社区联合艺术项目,在成都的玉林社区做了一个让人和人产生联系的作品,是不同年龄段都能参与进来运动的一个大玩具,大人可以去踩自行车,小朋友可以送球、接球。


这算是我自己尝试的一次“破圈”,把桌面上的小玩意儿做成社区里大家都能玩的大玩具,过程挺有趣。


今年,我有做一个新作品叫《对牛谈情》。


上面两只牛在分开的时候心会裂开,靠近的时候,碎裂的心又会聚合,底下两只小牛,会很卖力地在工作。


《对牛谈情》设计草图


小牛花纹也是有讲究的,一个是20,另一个是21,希望在2021年,牛年,祝大家快乐幸福。


我至今单身,我觉得这肯定和我的工种有关系。


我干活不看手机,经常不回信息,被很多姑娘吐槽。我知道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我没有办法,因为创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在工作的时候我必须专心,不然会容易受伤。


摄于老鱼手术前


《搁浅的鱼》


前几个月,在劈柴的时候可能是木头偏了,不小心被斧头戳了一下右脚的脚背,把我的筋腱给戳断了。


手术结束后为了让麻药退掉,躺着一动都不能动,我干躺了八个小时,头也不能抬,还不能用枕头。



躺在床上,又想动弹,但又动弹不得。让我想起了以前一个作品,是一只鱼在不停地扑腾,又想挣扎,然后又很无力。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生命在于运动”,很想快点回到工作中。


我很庆幸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就像我的作品一样,我们的生活也是一个相对的循环,在这种循环中,应该用喜欢的方式把每一天填满。


参考资料:俞宸睿毕业论文“试析Automata的设计观”,图片提供:俞宸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自述:俞宸睿,撰文:邵沁韵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