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生平纪事:励志传奇或警世寓言?
2012-10-05 15:36

乔布斯生平纪事:励志传奇或警世寓言?

译文来源:21haolou
译者 Moon.Wong 发表于 译言
乔布斯太过矛盾,有太多争议,太过独特单一,不能提供太多有用的经验教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乔布斯,它反映的是你自己,与乔布斯关系不大。”

一九九七年在史蒂夫·乔布斯重返苹果执掌CEO之位不久,他便觉得公司合作的一家航运公司的备件递送速度不够快。航运公司回复称自己没办法做的更好,而且自己也没必要做的更好:苹果与其签署的合同已经同意航运公司以目前的递送速度运作业务。据沃尔特·艾萨克森最畅销的传记《乔布斯传》所述,这位最近重新加冕的传奇CEO当时只做了一个简单的举措:撕毁合同。苹果一位经理警告乔布斯,这一决定很有可能会惹来官司,乔布斯道:“告诉他们,如果他妈的敢告我们,以后就别他妈的想从苹果这赚一个铜子儿。”

这家公司后来起诉了苹果。这位经理也从苹果辞职了(他告诉艾萨克森,乔布斯“无论如何也会开除我的”)。这场法律纠纷耗时一年,据推测苹果也花了一大笔钱才解决。但是同时,苹果聘请了另一家新航运公司,可满足这位强硬CEO的苛刻要求。

我们从乔帮主这则轶事中能学到些什么经验呢?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总会从成功人士的生平事迹中寻求启发和教导。但是乔布斯给我们上的这一课则让人不那么舒服:任何会妨碍你追寻目标的社会及商业交往准则都可违反。乔布斯经常骂它下属傻逼,称他们总不会把事情做好。据艾萨克森记载,苹果盖世无双的设计大师乔纳森·伊夫偶尔也会遭到粗暴对待。有一次,乔布斯在登记入住伊夫亲自为其挑选的伦敦一家五星级酒店后,他大骂酒店是“一坨垃圾”,甩手就走。伊夫对这位传记作家解释道:“他觉得社会交往的一般准则不适用于他。”乔布斯对这些规则的蔑视也蔓延到工作之外,从他甚少相处的家人到陌路人(警察,零售店员工),只要他们令乔布斯不快,就会见识到这位CEO的愤怒言词。
乔布斯去世将近一年,但是他的官方传记却依然是最畅销的传记类作品。的确,乔布斯的生平事迹正逐渐成为企业家应拜读的一种圣经——一种箴言,同时也是一种蔑视常规的箴言。对一部分人而言,乔布斯的生平展示了坚守理念、坚守目标之重要性,不论会对员工和商业伙伴的心灵造成多大的创伤。对另一部分人而言,乔布斯则是一则警世寓言,他改变了世界,却疏离了身边人。这两种看法存在的分歧也印证了当今我们大多数人深藏内心且相互矛盾的两种渴望:我们渴望在工作中取得成功,但我们也渴望在家庭和生活中获得满足。对于乔布斯这种誓要“改变世界”的人而言,他坎坷的人生已经归零。然成为乔布斯式的人是否真值得呢?

有一群人你可称他们为信徒。他们是一群生意人。作为梦想者,作为竞争对手,尤其是作为老板,他们以乔布斯的生平事迹为标杆,咄咄逼人。他们让自己沉湎当将军,有时甚至是当独裁者的快感中。工作已是他们生活的中心,但是乔布斯的传奇让他们更坚定的在这条道上一路走到底。

乔布斯的箴言已经远播出硅谷圈,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

史蒂夫·戴维斯是TwoFour公司的CEO,这家软件公司主要为金融机构服务。这位CEO就渴望谈论乔布斯给他生活及工作带来的影响。当他终于抽出一点时间来谈论时,他觉得自己有意识地在回避某些的家庭生活,因为他深信创业者若不能24小时全天候待命,初创公司就会失败。戴维斯告诉我们,他很幸运地拥有一位好老婆,可收拾他在家庭生活方面留下的烂摊子。

戴维斯如实地讲述他所做的这些抉择,但是当讲到创业的紧张及不确定性时,他充满激情的提高音调。他享受创业过程中的分分秒秒。他没有为公司编制一个安全网。就在这时,律师打电话给他谈合同方面的一个问题,戴维斯需要选定方向,并执行下去。他应该作何抉择了?戴维斯坦言他不知道。决策错误的可能性给他带来些许紧张。“开公司的人与其他人不同,”戴维斯道:“他们愿意面对失败。看看乔布斯,他被赶下台过,但是他仍继续前行。他完全我行我素,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你要么与他同行,要么闪开,别当道。”

加入或闪一边去——这句话概括乔布斯给仰慕者所教会的东西。《突破从何而来——有关公司创新的惊人真相》一书的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教授安德鲁·哈格顿(Andrew Hargadon)就指出,乔布斯自以为是的性格(Brashness)也引发了对员工授权及共识决策等传统观念的质疑。“乔布斯向我们展示了老派专横作风的价值。之前我们已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相信和谐社会,相信幸福的奶牛产奶多。”是的,当今其他老板的确需要乔布斯这种嬉皮和极客风范兼得的人物开激进及专横管理之风气。

这种专横是为公司利益着想,而非谋求私利。崔斯坦·奥蒂尔尼(Tristan O’Tierney)是一位Mac及iPhone软件开发人员,三年前曾帮助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创办了移动支付初创公司Square。奥蒂尔尼表示他现在已经认识到了对他人工作坦言相告的价值所在。“靠当好好先生是做不出优秀产品的,”他解释道,“你要想别人变得更优秀,你得迫使他们做原本以为做不来的工作。”艾伦·列维(Aaron Levie)自诩为“想创家”(wantrepreneur),2005年他在南加州大学的寝室里创办了Box网站,提供云端文件分享。对入职的新员工,他引用了乔布斯的一句话——“很多人并不能适应追求卓越的环境。”(Some people aren’t used to an environment where excellence is expected),以此向新人们强调Box营造的就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环境。“我从乔布斯身上学到一课就是我能推动我的员工,做成他们原本认为做不来的事情。产品若非完美,我是不会急于推出的。”他继而补充道:“但是这种做法会给人际关系带来一些间接损害。”

你是乔布斯的信徒还是抵制者?

乔布斯身上的傲慢个性导致截然相反的两种解读,具体取决于你的立场。下面是摘自《乔布斯传》中的一些奇闻轶事,看看属于哪个阵营?

1、 1975年,雅达利请乔布斯和沃兹尼克为其制作日后成为标志性的游戏《打砖块》,沃兹尼克奋战四昼夜作出来了——但是,乔布斯却将雅达利因游戏的高效设计而发的所有奖金落入自己口袋。
你可以把同事推动到一个非凡的境界。
别欺骗你的朋友。

2、 1981年,乔布斯拒绝给苹果第12位雇员丹·科特克(Dan Kottke)提供创业股份。一位同事从中调停,表示乔布斯愿意分多少股份科特克,他就给同等数量的股份。乔布斯答道,“成,那我给他零蛋。”
优秀的领导风范就得不参杂个人情感。
要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你得首先对员工忠诚。

3、 1984年(原文为1994年),乔布斯宣布遣散Lisa计算机团队四分之一的成员,他告诉这些员工,“你们这些人都不及格,这里太多的人水平只能算B或C。“
只接受A类优秀员工
经常吓唬员工,员工怎愿意冒险?

4、 2005年,乔布斯在全食超市(Whole Food)订了一份冰沙(Smoothie),但调配师年纪有些大,做的冰沙不合乔布斯口味。乔布斯直接指责她工作无能。
让整个世界屈从你的愿景。
对自己权力的范围要有自知之明。

即便当乔布斯骂员工脑子进屎,或是将员工创意占为己有,苹果员工也很少有辞职的,Mac团队早期一位经理就给艾萨克森讲述乔布斯辱骂员工的事情。但是她补充道,“但我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能与乔布斯共事。”对不少企业家和高管而言,这类褒奖便是证据,证明了强大的领导力以及取的非凡成就可让员工容忍,甚至拥抱不如意的工作环境。雷·达里(Ray Dalio)是布里奇沃特投资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创始人,他旗下的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他被誉为“投资界的乔布斯”。部分原因是这家公司践行“极端坦率”的管理风格。他希望公司雇员间言辞激烈,口不遮拦,不用担心措辞。他也要求手下员工可对自己这个上司老板“以牙还牙”,达里还是表示他同意乔布斯的看法:冷酷而极为坦率的办公室环境有其好处所在。他认为(不光是在公司里而且在私人交往中)践行这种对话模式就像是训练海豹突击队,或是四肢做高难度的瑜伽动作。“痛苦很快就会变为享受,不能自拔。”

追随者最想获得的是能像乔布斯一样对自己的理念深信不疑。尼尔·赛尔斯-格里芬(Neal Sales-Griffin)25岁,他是Code Academy的共同创始人兼CEO,Code Academy是位于芝加哥的一个在线编程学习网站(原文:a programming school in Chicago),在研究了乔布斯的生平后,这位表示不想在繁文缛节上浪费时间。他开始公开贬斥烂项目,即便其他人已经在这些烂项目上投入无数时间。他想起了苹果MobileMe产品发布失败一事,MobileMe项目是设想将用户的整个在线数据同步到云端。在苹果公司大厅里,乔布斯斥责MobileMe项目员工的无能,未能打造一款优秀的产品——“你们都该鄙视你们自己,你让团队其他人失望了。”乔布斯当场开除了团队主管。“乔布斯这种非常处理方式让我也能够做我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承认自己面临的困难,以及能力的局限,”格里芬称,“看看乔布斯后面取得的成就。”

另一个阵营你可称之为抵制阵营。他们是一群企业家,自乔布斯去世以后,他们通过阅读了解乔布斯,乔布斯整体的印象让给他们带来反冲——不光是他对待员工的方式,还包括他独断、强硬的处世态度。乔布斯传记中所记载的都是一些让人生厌的故事——他会对一些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发怒,像下榻酒店里花的品种,或是对全食超市老调配师做的冰沙口味。他把车停在残疾人车位;拒绝为车上牌照。抛弃自己的第一位女儿,甚至动用“现实扭曲力场”质疑她与自己的血缘关系。

杰夫·奥特伍(Jeff Atwood)曾是乔布斯的一位信徒。他将自己的整合身心融入他所创建的公司Stack Exchange,这是一家在线问答站点。在谈及运营一家创业公司所需的精神气质(ethos)时,他称,“这就像是打仗,你得需要精神上的狂热,对任务近乎宗教般的信任,然后把自己丢上沙滩,向前进攻。”因此当奥特伍离开Stack Exchange以及创业生涯时,让他自己以及其他人都吃了一进。而正是艾萨克森所著的《乔布斯传》促成了他的顿悟,让他转变成一名坚定的抵制者。

他已经熟知乔布斯作为商人以及创新者的所有事迹。但是让他痛苦甚至难以阅读下去的是有关乔布斯家庭及私人生活上的细节。书中有一段让奥特伍落泪:一天晚上乔布斯在家里给他儿子看苹果新园区的设计图,他甚至都没想起来叫女儿一起,而女儿曾说过她对当建筑师有兴趣。“他对艾琳(Erin)不怎么关心,”伊萨克森这样描述乔布斯和他的女儿,“艾琳很安静,内向,不知道如何与乔布斯相处,特别是乔布斯出口伤人时。”奥特伍,41岁,最近已成为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父亲,他表示乔布斯的所作所为“是为人父母的反面教材。做父母就是要陪孩子,不能缺席。”乔布斯传记让他看清,他与乔布斯一样,让工作占据了自己生活。奥特伍想起乔布斯半夜三更会随机给用户回复一些措辞粗鲁的邮件,其中就包括“这就是你2B的地方”这种言辞。奥特伍也会做一样的事情,他真的不想退出。但是他看到打破恶性循环的唯一办法就是退出选项(nuclear option)。"如果你有事情要办砸了,你可以把iPad搞砸了。但是别TMD的毁了孩子。”

对一些更为排斥乔布斯的读者而言,是乔布斯残暴的管理事迹让其厌恶。范林达·希尔(Verinder Syal)是桂格燕麦(Quaker Oats)公司的前高管,他买过一家咖啡连锁店,后来又出售了。他现在经营着一家咨询公司,给商学院学生提供商业教育培训。他原本以为自己喜欢《乔布斯传》。他非常钦佩乔布斯的野心,经常在学生面前把乔布斯赞为领袖之典范,但这本传记让他心痛:希尔无法理解,为什么乔布斯觉得有必要处处要强,指责别人,为什么他要把别人的创意占为己有。希尔回到课堂上,向学生承认他错了,“乔布斯就像是炸药(Dynamite)。炸药可以清除障碍,但是它也会摧毁周围的一切东西。”希尔以前并没有太多留意比尔·盖茨,但是他现在开始关注比尔·盖茨了。“盖茨从一位混球(Asshole)慢慢变成了一位正常人。而乔布斯依然还是个混球。”

但更多的抵制者是像奥特伍这样的企业家,他们担心自己为人生父所应承担的责任。其中有一些提到了《乔布斯传》快结尾处描述的特别一幕。乔布斯解释了为什么要请艾萨克森为其写一部传记:“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了解我,我不能总是陪在他们身边,但是我希望他们能清楚这其中的原因,并理解我的所做。”布拉德·沃戴尔(Brad Wardell)是软件及游戏设计公司Stardock的首席执行官,让他触动颇深就是,帮乔布斯创造出iPod伟大产品的现实扭曲能力也导致乔布斯拒绝承认后来导致他殒命的胰腺癌的严重性(有九个月时间,乔布斯一直拒绝常规治疗)。41岁的沃戴尔称他的成长期对应的是乔布斯的崛起时期,乔布斯散发的影响让他“把每份精力及专注力都投入到Stardock上”。这体现为每周80至9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手工测试每个软件版本的每个细节,评审每行源代码,一刻不停地写注释。“但是我意识到我也可能像乔布斯一样会死的。乔布斯已经错过了与孩子待一起的机会,我也是一样。”沃戴尔现在经常在家办公,他聘请他人替他管理此前亲手负责的业务细节。
乔布斯的许多前粉丝都在重新考虑他们对乔布斯的追捧,这其中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已然不再年轻。他们年过四十,年轻已然不再——他们有自己的孩子,父母年事已高,有些可能已经离世。社区型博客Metafilter的创始人马特·豪伊(Matt Haughey)二月份参加We设计大会WebStock,他就在题为“年过四十之人的经验谈”(需翻墙)演讲中直接点明这点。豪伊谈到,他年纪渐大,女儿已经七岁,他最近还对自己年迈的宠物施行安乐死,而他自己也与癌症擦肩而过(被诊断出有良性脑瘤)。豪伊提到他的同事经常说“不应在步布乔布斯后尘了。”他们中间大多数人曾是乔布斯的追随者。因此他不再试图创建下一个苹果公司,而是更推崇成立一家对“生活更健康的企业”。一家小规模的企业,不接受风投,自己筹资,给自己留下时间追寻工作之外的乐趣。他展示了一幅反映他20几岁情况的柱状图。其中代表工作的直柱远高过代表他个人生活的直柱。如今他已四十,柱状图已经反转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些男性抵制者曾被乔布斯毒害至深,然女性企业家则一直能淡然应对。女性CEO及经理人不需要这样一部传记来思考工作和家庭间的平衡。与那些四十多岁的男性企业家不同,她们一直在探讨生活中的取舍。拉施米·辛哈(Rashmi Sinha)是在线幻灯片服务SlideShare的CEO,她认真拜读伊乔布斯传时已有身孕。她读乔布斯传是为了弄清乔布斯是如何创造伟大产品的,她脑海里从未闪现过要从乔布斯的生活中吸取任何个人教训的念头。海蒂·梅塞尔(Heidi Messer)是联属网络营销(affiliate-marketing)公司LinkShare的共同创始人,她就告诉整个营销部门员工都读读乔布斯传,不过并没有想过员工会以为乔布斯是她的经理人榜样。她的确从乔布斯的生平故事中学到一条:“如果他能缔造苹果和皮克斯这两家市值过十亿美元的公司,那么我应该也能够处理好一家公司的事务和我的家庭生活。”

这些抵制者也清楚压制自己身上的乔式倾向是件难事。他们是天生的奋斗者和完美主义者。他们知道放弃拼搏,以生活为重,也将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实现他们原本可能会实现的梦想,更不用说取得乔布斯那样的成就。如果他们以前一年发布六个产品,如今他们只会生产两种。如果他们之前午餐闲暇发送三四十封电子邮件的话,如今他们只会发送一两封。他们不再计划让自己的初创企业上市,而是努力赚取必要利润,可维持雇员和自己的开销即可。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这些企业家抑制自己的冲动,为自己设下边界。

在写畅销传记之外,沃尔特·艾萨克森运营着阿斯彭研究所,这是一家位于华盛顿的非营利性智库,其研究涵盖的领域从商业开发到教育及外交政策无所不包。在他研究所的办公室里,艾萨克森是一位谦和的新奥尔良人,平易近人且对人热忱——简而言之,他与乔布斯无任何共同之处。他说乔布斯传的读者总想找他讨论他们与乔布斯惊人相似之处,或是一表他们向乔布斯风格学习的愿望。在我到访一小时之前,就有两位企业高管拜访艾萨克森。其中一位是布里奇沃特投资公司的雷·达里,他专程来这里就是讨论他眼中的“塑造者”(Shaper),即能够克服重重阻拦,将愿景转换为现实的这类人。达里希望他与艾萨克森的讨论能够弄清乔布斯、本杰明·富兰克林、艾尔伯特·爱因斯坦、玛格丽特·撒切尔这样的“塑造者”身上共有的一些品质。当我问艾萨克森,乔布斯给我们上的人生一课是什么时,他弯腰从桌子下拿出最近别人转给他的一些文章,每篇都是讨论效仿乔布斯的利弊。

艾萨克森自己也发表一篇可被视作纠正性的文章,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写道,那些希望从乔布斯一生中获取人生意义的人应该少纠结于他身为老板易怒的脾气,而应更多的关注他在苹果和皮克斯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艾萨克森将乔布斯身上的领导力提炼为十四大商业格言,比如“扭曲现实”,“追求完美”,以及“只容忍最优秀的人才”。乔布斯虽非圣人,但艾萨克森将乔布斯列为与爱迪生,福特和迪斯尼齐名的伟人。“当对他们的非议被人遗忘后,历史将会记住他们是如何将非凡想象力融入到科技及商业之中的。”

艾萨克森承认由于他的书为攻击乔布斯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他现在更愿意帮乔布斯辩护。艾萨克森认为即便在乔布斯表现最糟的时候,他也几乎不应承受比其他强人更多的指责。一些读者称乔布斯厚颜无耻霸占残疾人车位的行为让他们备受震惊,然艾萨克森称这群读者中就有一些是搞出金融衍生品的银行家,是他们把客户一生的积蓄毁于一旦,并促成了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当其他一些读者非常鄙视乔布斯对待家庭的方式,艾萨克森反问他们:“如果你结过三次婚,而且那个女儿根本就不想跟你讲话时,你又能怎么办?”艾萨克森非常抵触那种“乔布斯在家庭生活方面非常失败”的观点。他指出乔布斯最后的婚姻非常牢固,而且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在乔布斯病重期间,他的家人一直站在乔布斯这边。乔布斯住所的厨房里一个木桌,几乎占满整个空间,在他生命最后的二十载,他每个晚上都会回家,坐下来与家人共进晚餐。“乔布斯原本可以做一位更优秀的父亲,但是当我看这个家庭时,我看到的是非常不错的一家子,这是一个不能再完美的家庭。”

艾萨克森也理解“天才崇拜”导致了多重的解读。“这很像与原教旨主义者争论基督福音一样”。他说到,反驳对乔布斯生平的误读基本是徒劳。许多人找他解答这本书中的疑问,艾萨克森告诉他们这本传记不是《幸福生活指南手册》。他也承认读者是想从乔布斯的故事中寻找一些指点,他知道这是传记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但是艾萨克森强调,乔布斯的生活很复杂,从中可学到的经验和教训数不胜数。
从普鲁塔克(古希腊历史家)悉数古希腊和罗马知名人物的品格起,读者一直冀望从传记中寻求指导和精神动力。我的父亲诵读了他小时候就会的一首朗费罗的诗:

伟人的生平启示我们, 
我们能够生活得高尚,
而当告别人世的时候,
留下脚印在时间尘沙之上;
也许我们有一个兄弟, 
航行在庄严的人生大海,
遇险沉了船,绝望的时刻,
会看到这脚印而振作起来。

亲密的人物描绘意味着会打破其公共形象,而名人们的轶事则是做曝光之用的。一般自传作品的读者都能从书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或是通过杰出人士的足迹,看到一个优秀的自我。传记类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割断了同社会背景和公共历史的联系。而带来的阅读体验最终也不可避免变得的非常私人化。

讽刺地是,在乔布斯涅磐的非凡经历中,我们可以看清楚我们为什么急切的需要一位榜样来为我们指明道路。不论是在乔布斯早期的时候,他鼓惑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为其产品,还是后来的职业生涯,他努力从无到有打造NeXT,以及后来他重返苹果,创造全新产品,这期间都没有人告诉乔布斯如何实现他的愿景。他仅凭借非凡的直觉孤注一掷,豪赌一场。即便不用取得乔布斯那样的成就,乔布斯的经历也真得对我们所有人适用?在生活中,以及在生意场上,真的存在有标准答案和明晰的指南吗?然而我们还是会把乔布斯传看作一幅罕有的地图,在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帮我们面对这未知的世界。

那么,乔布斯作为一个普通人给我们留下的真正遗产又是什么呢?“是他的激情,”艾萨克森稍作思考后,答道:“我们都想过一种充满激情的生活。我们希望一生热情,如果这是你从说“我要成为乔布斯一样的人”话中所领悟到的,那便不错了。“

乔布斯的箴言已经远播出硅谷圈,触及各行各业之人。我表兄杰森住在南加州的阿什维尔市,是一位做瑜伽相关产品的企业家,他做一些瑜伽的泡沫小配件,帮人们伸展放松身体。不久前他来拜访时,随身就带着一本乔布斯传。“我关心其他人都会忽略的一些小的设计细节。”我和他面对面坐在厨房的餐厅里,中间就隔着这本书,他边对书点头边对我说:“我受挫时,就忍不住对为我做事的人骂,他们出的点子垃圾的很。”旁边的房间里,两家的小孩为了庆祝彼此的重逢,搬出了公主怪兽行头。杰森指着他们对我说,如果他想生产出色的产品,经常性的出差以及与家人相处时间变少是必然的个人取舍,他能接受。他引用了一段可能与乔布斯这位东方宗教信徒很契合的一段话:“当机缘已到,你会找到自己的达摩(dharma)——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是一个美妙的观点,你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来回报世界。乔布斯在他的产品中融入了如此之多的人性,这便是乔布斯回报世界的方式。”

最后,乔布斯的生活中仍充满了矛盾。他把强硬和甚至有点冷酷的性格带到了产品的创作中,用产品之美击垮我们。他开创了历史性时刻——将科技、商业和文化神奇融合,我们身边的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从单纯的功能性物品变成了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对乔布斯生平而言,这是独一无二的。若没有他对设计的无比执着,我们可能不曾拥有手中的iPod,MacBook以及iPad产品。但是对我们一般人而言,不需要也不想要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我们没有经营着苹果这样规模的公司,来颠覆行业。如果我们开公司不停地骂下属脑子进水、差火,公司员工定会辞职,暗中损毁公司根基。如果家人长期被忽视、不被善待,他们对你也将冷眼相待。乔布斯所处的层面完全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若在举止上像他学习。必会让周围的人苦不堪言。

2007年,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教授罗伯特·萨顿(Robert Sutton)正在写他的一本新书《论混人》(No Asshole Rule),就觉得有必要专门包括一章节讨论“浑人之优点”。他之所以加入这章节,很大部分是由于乔布斯以及他作为高效率恶人的声望。萨顿在这章节承认,威胁手段可用作获取权力的一种策略。不过在多数情况下,恶人做法并不能获得最佳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满口恶言的老板会降低效率,扼杀创造力,并导致旷工,偷窃,甚至反目——据研究,被欺负的员工中有25%的人会因此辞职,而旁边看见的员工中有20%的人最终会因此辞职。

我问及萨顿他为什么对乔布斯有如此分裂的看法,他引用了他新书《好老板,坏老板》后记中的一段内容回复我。这书是在乔布斯死后两个月写成的。在书的后记中,讲述了他教授一群中国CEO创新课程的事,这些CEO对乔布斯崇拜有加。开始,他们大声用普通话争论模仿乔布斯的坏做法是否有助于改善自身的领导力。半个小时候,萨顿回到课堂,发现这些CEO还在大声叫喊,他们中间许多人强调乔布斯的成功是由于对身边的人冷酷无情。

萨顿现在认为乔布斯太过矛盾,有太多争议,太过独特单一,不能提供太多有用的经验教训。正如这群中国CEO课上所证明的,乔布斯成了一个罗夏测试(Rorschach test),一个可反映高管对自己生活评判的白板,一个对自己无论如何都会作出的选择、以及对骨子里固执性格的自我判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乔布斯,它反映的是你自己,与乔布斯关系不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