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两条路:VIVA抓收入,鲜果抓用户
2012-12-09 09:44

移动阅读两条路:VIVA抓收入,鲜果抓用户

企业创始人的出身与基因,往往为公司的发展道路画上圈圈。今天,我们在移动阅读领域里去看两家路数不同的企业:

向左者,韩颖,VIVA无线新媒体的创始人,是曾参与并经历亚信创业融资上市、跟随亚信前总裁田溯宁创办中国网通(俗称小网通)并出任副总裁。这样的出身决定了VIVA创业的基调是高举高打。一条轻产品与体验,重运营商渠道、重商业收入的路径顺势而成。

与之相对的,向右者,梁公军,担任过任新浪网技术经理和微软顾问咨询部顾问的他,天生有着技术男的气质,以至于这家2006年便已创建的在线阅读服务公司,虽已获盛大、KPCB等机构投资,但至今尚未有规模营收进账。但在产品层面,依靠纯口碑的的鲜果,在抓虾等先烈已然泯灭后后,竟依然能“小而美”的在iTunes的新闻类榜单上位列前十。

前者从小道快速切入,后者力图厚积薄发,现在还无法验证哪种方式在移动阅读道路上走得更长远。

VIVA:重现实收益

近期国内移动阅读最抓眼球的消息,无异于是360入股VIVA无线新媒体,对此公司COO王洁明解释:此次融资更多的是一个战略方面考虑,而非财务投资。由于公司看到未来的“四屏合一”(手机、平板、PC、智能电视)将是一个大的趋势,而公司在PC端的实力仍有欠缺,需要借助一个大的互联网巨头来协同发展,与此同时360的开放平台战略也希望引入优质的移动阅读企业,由此,在双方的共同投资人高原资本的牵线下,一拍即合。

回顾VIVA的历史,在运营商根基极深的韩颖,从VIVA创建伊始便给公司划明了两条主干,一条走运营商外包开发业务赚现钱,另一条玩自营业务赌未来,他们甚至在2008年的自营业务还做过手机视频之类的逆时代的产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推进,本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VIVA,在将移动阅读基地的手机阅读业务独立承包后发现,智能终端的移动阅读是个切合时代的商机。因此在2010年后,在symbian用户依然占比80%的情况下,VIVA与以往的业务全部一刀两断,将自营业务的全部精力放在了安卓开发之中,同时凭借着强渠道的预装,截止2012上半年,VIVA获得了超过6500万的用户,和超过10亿的月PV值。

“与移动互联网有关的一切,都没有人尝试过。没想清楚就做比想清楚就做好,当你全想清楚才做时,一定是落后了。”王洁明在自己的专栏中曾谈到过,而这种黑暗中的摸索使得VIVA在移动阅读这个广告商贫瘠的土地之上,也曾走过一些弯路。在看到Flipboard模式席卷美国的之时,VIVA也曾推出类似的VIVA ME阅读产品,当时该产品借鉴的是zite模式为了和国内类Flipboard产品做差异化。但为更精准推送内容用编辑加算法的模式做产品,人力成本较高,顶峰时公司扩张到了200余人。可惜,由于产品和体验均有所欠缺,同时发现多数中国用户对智能化阅读需求没那么高,商业化元素并不够好,而企业主的广告投放又需要一定的市场培养,导致VIVA的模式越来越重,最终和其他阅读产品一样,陷入了成本漩涡。

也许是吃一堑长一智,VIVA也在VIVA ME中发现了消费群体定位的重要性,公司发现由于从内容质量角度从书、杂志、文章、短文是依次递减的,考虑到图书市场已然有盛大等公司的强势介入,因此VIVA也将产品完全放在了杂志之上,将VIVA ME产品停止更新,也使得其在市场上与Zaker、鲜果等阅读产品有了一定的区隔。”这一转变的代价也十分明晰,公司进行了一定的裁员,公司的员工人数从200多人削减至了140人,并最终将可能控制在120至130人间。”王洁明说。

也许是“上帝拿走了你很好的东西是因为它会给你更好的”,相比其他移动阅读产品的分文不入,VIVA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直在业内遥遥领先。在收入层面,VIVA COO王洁明透露,公司2011年公司的营收约3000万,而今年预计可能翻番。 而《福布斯》杂志中文版更是将其列入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最能赚钱的30强之中.

尽管2011年有着3000万的营业收入,但其中更多的还是与运营商的阅读基地的分成,由公司能把握的品牌广告等“硬通货”并不充足。

其实VIVA广告团队从10年就已建立的,直到11年初的时候,整个团队也仅有两个人,“这时由于时机未到,他们主要任务是建广告系统和发展代理商。等2011年底时,公司感觉时机来临了,于是我从4A公司动员了一个高管出来创业,他建了一个10人的团队。没和任何广告联盟合作,用的都是自己的广告刊例和系统,全部自己策划销售,当然也面对代理公司。”王洁明回忆道。

“裁掉VIVA ME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发现在杂志之上更容易建立成熟的商业模式”,王洁明谈到:“由于广告主需要品牌的建立,如果让他们将广告投放至碎片化的文章中,他们很难接受,但是假若告诉他们,广告会出现在杂志里,企业们就会欣然接受。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与杂志商分成,这是一条双赢的路。”

在产品的运营中王洁明发现,虽然用户的平均杂志阅读量仅为8页,但美女、时尚类刊物的读者平局浏览量竟高达20-30页。因此在欧莱雅旗下某品牌的投放中,对方反馈其ROI仅次于Google位列所有投放平台中的第二位,而同样凯迪拉克汽车广告投放的效果也较为理想。

让王洁明颇为乐观的是,从数额的角度来讲今年三季度的品牌广告收入较二季度已然倍增,全年为VIVA所能带来的收入将超千万,预计明年翻倍。

而VIVA看重商业现实收益,不仅体现在对广告收入上,在对外的资源互换中,也体现了商业操盘手的嗅觉。

无论是世界中国小姐区总决赛、还是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乃至博鳌亚洲论坛都有着VIVA手机杂志“独家”移动阅读合作的身影,这样的电视媒体曝光度,在移动智能应用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虽然可以看出“运营商”出身的VIVA,曾经轻产品重运营商的公司模式已然得到一定的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许多互联网人看来,VIVA的产品与技术仍算不上出众。

鲜果阅读:日拱一卒

“立断立行,日拱一卒”,这是梁公军QQ的签名,也是其内心的诉说:“移动阅读是一方面离钱远,是一个清水衙门,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辛苦,路途漫长的行业。你可以看到国内内容做的好的无一不超过五年。”

在他看来,必须要保持对行业的热爱才能走到今天。至于行业门槛,梁公军认为,移动阅读需要的是强大的资源中心和打持久战的心态——似乎移动阅读的护城河更多的是停留在了精神层面。

当然,梁公军同样看到的信息背后的价值,“用户外围使用的是鲜果联播、鲜果社区,而后台是很庞大的数据中心,目前公司有3个机房,37亿信息条目,每天正以700万信息的数目增加。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积累的数量量越大,将来发挥的价值量必然量最大。”

产品之外,对于鲜果,与其说是至今没有建立起有效商业模式,不如说是“技术宅”出身的梁公军更崇尚厚积薄发。目前,在拥有50多员工的鲜果公司中,除了产品技术和运营内容团队有着成型的体系,诸如市场、公关、广告等系统均未有成熟的建制,对此梁公军解释到:“在新浪等大公司中,我感受过太多官僚的气息,包括有能力的人被推上官僚、不太需要的位置放置管理人员增加沟通成本,甚至是部门之间因为利益分割造成公司整体运作的瘫痪。”

在长期计划中,梁公军眼中的鲜果的产品线会包括鲜果日报、视频、音乐、电台等等,当然他更喜欢说的还是:“一个公司在他公司的生命周期中,能做成一件事就很NB了。”

至今鲜果仍未建立独立的广告部门,甚至市场部也仅有一两个人而已,梁公军表示,公司将在明年初进行盈利的探索。但产品商业化面临着一个积累的问题,广告主的认可度建设和广告主的投放习惯目前依然在一个培育期,如何保证广告品质和读者受众的切合也是需要去考虑的问题。对于“宅男”范的鲜果,在广告获取层面,广告系统、广告团队、产品设计上与广告模式的契合度都将是其将面临的较大挑战。

关于未来

可以看到,今年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安卓及iOS智能终端用户数超过两亿,但与最初的5000万智能机用户不同的是,新增用户中草根化的趋势严重,对于应用开发者带来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培养用户使用他们所开发的“新奇”的软件。

这些小白用户有没有阅读需求?一定有!开发者需要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阅读产品?分歧出现了。

在梁公军来看,鲜果恐怕在短时间内不是小白用户的菜。但是既然鲜果对于大数据有所偏爱,那么它眼下其实有着深耕渠道、迎合小白用户使用习惯的必要。

反观VIVA,由于有着运营商资源的天然优势,在用户增长上,仍可以看到稳定的持续性。可对于VIVA同样有着不同的挑战,由于其目前提供的是杂志类阅读,相较于普通文章有着更高的用户门槛,因此很难将预装用户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对于移动阅读的未来,公司CEO韩颖表示:“从信息服务角度来讲,你怎么能够即时提供更精准和更加有个性化的内容,有深度的内容,这是我们的一个想法,包括未来对内容重新的过滤。”

至于时间,“2011、2012是移动互联网最好发展的两年,这个发展窗口将在明年(2013)年初关闭,后来者只能占据第二集团的位置。”这是梁公军为移动互联网产品下出的定义。

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为“科技门”(kejimen),欢迎关注、吐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