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入华了… … 吗?
2012-12-26 20:25

亚马逊入华了… … 吗?

• 本文涉及的几个概念

电子阅读器:如Stanza
简单定义:电子阅读器是完全(或很大程度上)不涉及内容的应用。只要能打开电子书格式的文件即可。

电子书城:豆瓣阅读、多看
简单定义:电子书城是在电子阅读器的基础上加入和内容消费有关的功能的一整套应用,除了有购买图书、跨设备同步之外,甚至可以有社区做依托。这也是豆瓣阅读排名第一的原因,因为豆瓣作为国内最大的书影音社区,做电子书城有先天的优势。

内容商:出版社、作者
简单定义:内容商是手握图书版权的利益方。

硬件商:汉王
简单定义:不解释。

平台生态商:亚马逊、苹果
简单定义:基本上横跨整个链条或者(被公认是)有能力拿下整个产业链的厂商。

另外还有像盛大文学这样除了硬件貌似其他都涉及的。同时,百度和淘宝虽然在电子出版上动作不大,但是随时可以拍马杀到的玩家。比如百度文库和百度阅读,随时可以转型、发力。淘宝更不必说。

• 观点一:接地气的电子阅读厂商才和亚马逊有一拼
电子阅读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内容,而内容掌握在出版商和作者手里。谁掌握市场上最受读者欢迎的内容,谁就有了一张王牌。通向这些内容的渠道,就成为了关键。我朝阅读市场的国情特点和人均收入相比有一点极其相似——两极分化严重。各种阅读趣味的人群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与之相应的,就有了各自的内容渠道。举个例子,在豆瓣阅读买书的人可能很少会去百度阅读,爱看原版书、喜欢吐槽翻译的读者很少去读中文译本。平心而论,只是个人阅读偏好不同,从中国互联网的以往经验来看,笔者认为,在豆瓣阅读付费的用户是会为内容付费的读者群,这也是豆瓣可能将会很容易谈下诸多出版社和作者,顺理成章走上付费之路的原因。其实豆瓣很早就通过出版社小站和作者小站这个产品网罗了这一部分的资源。不愿意为内容付费的读者,电子书城厂商需要用别的方式将用户资源变现。

• 观点二:有没有硬件无所谓,手握内容才是王道
亚马逊目前没有官方的硬件销售渠道,但是只要想买,轻而易举就可以买到。国内电子书城没有自己的硬件产品,但是并不妨碍推出各自的电子阅读产品。国内的电子书城,比如多看,严格来说和中信飞书没有本质区别。实际上电子阅读器的技术门槛很低,电子书下载网站爱看豆也可以随时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所谓的排版技术,无非也是靠人工,只是稍微多懂一些排版的规则而已。基于此,电子阅读器所谓的品牌,严格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 观点三:除非是(公认的)好内容,否则的话,自出版(self-publishing)只不过是一个玩笑。
自出版,从目前的形式来预测,可能更多还是一种“直接和(公认的)作者签约“的模式,UGC的元素较少。


• 现状一:有一种说法认为,数字出版业目前的玩家在用自己的钱(或者烧投资人的钱)试水。
国内尚未有一家数字出版商有很好的销售数字。各家基本上是在赚吆喝、画大饼。

• 现状二:有一种说法认为,电子阅读器基本没有任何价值。
如前文所说,电子阅读器因为门槛很低,基本没有任何价值(包括品牌和用户数量在内)。


• 推测一:亚马逊入华,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有关亚马逊怎样颠覆传统出版业的文章太多了,笔者在这里稍微总结一下,详细的文章欢迎搜索虎嗅过往文章。
首先是签作者,亚马逊跨过出版社和所谓的版权代理,直接以高价签下作者,控制内容源头。接着凭借Kindle全线软硬件产品,控制电子阅读器、电子书城和硬件商三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有全球最大的图书在线销售平台作为依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亚马逊在渠道上的绝对优势)。现在还剩下什么?哦,基本没了。

亚马逊的门槛在哪里?不要忘了,亚马逊始终是一家国外的IT公司。谷歌有的门槛亚马逊基本也有。第一:政策监管。出版物属于严格的意识形态范畴,一家来自美帝的公司想要吞并这个市场?劳烦把这句话再念一遍,不解释。第二:参考第一点。

亚马逊会收购吗?不讨巧的说,亚马逊想买的人家未必愿意卖;反之,愿意卖的,亚马逊未必看得上。就电子阅读器来说,产品团队成员作为人力资本或许有一些价值,但从其他角度衡量,笔者不认为有任何并收购的需要。目前市场中的玩家,不愿意卖的可能或多或少还抱着做大的幻想。

• 推测二:小而专的数字出版商可以自己跟自己玩。
因为阅读是一个太过广袤的概念,这个无限长的长尾可以有无限的内容和无数的小出版商。小而专的数字出版商可以活得很好,只要足够小、足够专就可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