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1.9元,20多年来,周鸿祎将它视作自己的圣经。读《硅谷热》
2014-08-20 10:20

这本书1.9元,20多年来,周鸿祎将它视作自己的圣经。读《硅谷热》

这是一本老书,定价只有1.9元,20多年来周鸿祎将它视作自己的圣经。他的新书《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多次提及这本书,在不长的自序中就出现了两次。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中,周鸿祎认为价值观决定你是否能拥有互联网思维,其中第一个价值观,敢想敢干,也是他从《硅谷热》中体会到的硅谷气质。

我1990年上大学,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读了一遍《硅谷热》,研究生期间我又买了一本,把它当成自己的圣经。那本书里讲的是硅谷创业故事,但你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那种典型的硅谷气质,就是一帮毛头小伙子,想做一个产品,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屋子里车库里就敢干。苹果、微软、英特尔,这些今天的大公司,刚创业的时候都是凭借一种混不吝的劲儿冲起来的。他们通过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产品改变了上亿人的生活,同时自己也赚的了财富,实现了财务自由。

在自序的结尾,周鸿祎甚至将自己的新书与《硅谷热》作对比,他如是写道:

如果你看读完后,心里有一种激动,就像当年我读《硅谷热》一样激动,我觉得你肯定是领悟到影响我的那些价值观。虽然我不能保证你能成功,但我可以说你正在一个正确的起跑线上。

这本老周如此推崇的图书,实际上也是影响了中国一批的互联网人士,下文为“中国博客教父”方兴东2003年发表于计算机世界网的一篇文章。

-------------------------

《硅谷热》:播种全球的“硅谷情结”

这本书出版在1984年,没有涉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PC革命和90年代更加壮观的互联网浪潮,但在20年后的今天看,《硅谷热》的内容并没有过时,无论是风险投资、生态特性、生活环境以及高度的竞争氛围,都依然如故。《硅谷热》在全世界点燃了人们对硅谷的狂热,也让自己热遍全球。已经无法统计多少人因受《硅谷热》的触动,从此心怀高科技创业的梦想;多少人因为《硅谷热》的感染,对高科技的印象从此蒙上一层光环和神晕……很多人的人生就是因为这本小书而改变,这大概是一本好书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了。

王志东说他“爱看的书”就是这本《硅谷热》。他说:“去国外融资,与我潜意识里一直在影响我的一本书不无关系。大二、大三时,我熟读了一本讲述许多硅谷故事的《硅谷热》,从苹果公司的成功故事里,我第一次知道了风险投资,给我后来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这不是特例,它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老榕在文章中写道:“……HP创始人维修示波器的那个车库,微软的温馨小屋,仙童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造出CPU的灵感,英特尔那个天才流淌的酒吧……科技原来如此浪漫,创业原来如此豪迈。一个永远不可能忘记的情节是,西雅图的一个广场上,比尔·盖茨从他的伙伴艾伦的手里抢过《大众科学》,那期封面是一个被称为‘个人计算机’的玩意,跳着对艾伦说:我们马上去机场,我们能让有一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用上这玩意!”

《硅谷热》总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硅谷的崛起”,以苹果电脑的传奇故事为主线,讲述了硅谷的发展历史。
第二部分为“高技术文明”,从风险投资、创业故事、人物传奇等各个方面描绘了硅谷的生态状况。
第三部分为“硅谷的明天”,讲述了硅谷模式在全球的扩散、硅谷面临的全球竞争和深远影响。

书中,硅谷这场传奇的主要角色:人物、公司、技术、产品等都综合在其中,一锅子端给了嗷嗷待哺的人们:PC革命、半导体传奇、软件神话等新的天空,惠普、英特尔、苹果等创业代表,休利特、乔布斯、格罗夫等的暴富故事……当然,文章也有侧重,比如仙童公司是硅谷的摇篮,“硅谷大约70家半导体公司的半数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间接后裔。在仙童公司供职是进入遍布于硅谷各地的半导体业的途径。1969年在森尼维尔举行的一次半导体工程师大会上,400位与会者中,未曾在仙童公司工作过的还不到24人。”讲述这些故事,不煽情,也不呆板,倒符合硅谷的身份。

本书在最合适的时机成为了宣言硅谷的“科普读物”,满足了整个世界对于硅谷的向往和好奇。从此,一个新兴的高科技时代开始,新经济也在酝酿中期待爆发。

今天,我们重新翻阅这本瘦小的旧书,依然饶有趣味,因为书中的主人公——硅谷,并没有过时或者离我们远去。硅谷情结依然充斥在我们每天日常生活的空气之中。

本书作者埃弗雷特·罗杰斯是著名的传播理论家,但他的出名并不是因为这本《硅谷热》。本书在描述硅谷的同类著作中,也说不上是最优秀的。但是,在学术界,罗杰斯的名字几乎就是研究“创新扩散”的同义词。

他最早出版于1962年的著作《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几乎成为新科技传播研究的奠基之作。1973年,他和休梅克(F. Shoemaker)对这方面的研究做了有代表性的综合和分析。

他们对创新扩散的过程进行了描述,认为其至少包含四个明显的环节:即知晓、劝服、决策、证实。罗杰斯将创新扩散的受众分为5类:①创新者(Innovator),②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③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④晚期大众(Late Majority),⑤落后者(Laggards)。

他的这个理论直接为杰弗里·摩尔提供了基础,摩尔经过修正和发展,将其应用于高科技营销方面,成就了《跨越鸿沟》这本杰作,并以“鸿沟理论”成为高科技营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

这本书虎嗅粗略看完,感觉就是现在看来也一点不过时,在图书的第二章《高科技文明》有以下小节内容。
 
网络:这本书除了讲叙硅谷的历史,还分析硅谷的公司为什么有竞争力?这就是造就硅谷的公司间的信息交流的网络,这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因特网,书中是这么说的“信息交流是硅谷一个主要的出众的特点。因为技术创新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这种技术创新特别有赖于信息。”
风险资本:现金比母亲还重要。这是艾尔法则。风险资本与创业精神形影相随。如果不知道风险资本如何经营,就无法了解像硅谷这样的高技术体系。
生活方式:在硅谷,人们可以长时间工作,他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人们又是如何看待他人的生活方式。“看一个人,唯一重要的是看他工作得好坏。如果她是一个能干的科技作家而生活放荡,那她仍是一个能干的科技作家。如果他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工程师,但对女人毫无兴趣,那也无关紧要。她是否能写,他是否会设计,会编程序,或者会干别的什么,这是唯一要紧的。”书中还谈及了硅谷对于未婚同居、同性恋等现象的看法。

通常我们看一本书的好坏看看目录,即可大致了解,作者在写《硅谷热》一书时,没有局限于只写其历史,而有意识地深度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比如人们的生活方式、风险资本的发展、信息如何传递。作者选取的角度也可看出他对这一问题思考的深度。

《硅谷热》一书,虎嗅君大致看完,篇幅所限,仅列出下面三张图,分别为硅谷的半导体家谱、风险资本、摩尔定律,以飨读者。

图1 硅谷的半导体家谱

图2 风险资本

图3 摩尔定律

如果你对这本已经绝版的图书有兴趣,虎嗅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找到了。不过邮箱给我,一般会在下班或者第二天上班时发出,收到点个赞,呵呵。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