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庭如何摆脱“伪智能”困境?
2014-12-01 18:04

智能家庭如何摆脱“伪智能”困境?

本文内容来自虎嗅&雷科技在11月29日举办的“SmartTalk 第六期:对话智能家庭生态平台”活动上的交流。


智能家庭是今年超级火爆的领域,一波波的硬件层出不穷,从智能路由、智能摄像头、智能插座、智能空调到最近又开始兴起的智能空气净化器,不过大多数冠以“智能“之名的硬件,仅仅是停留在能被手机远程控制一下的伪智能,这样反人性的体验,已经成为行业之殇。那对于众多焦虑的智能硬件创业者们,这个问题怎么破?


伪智能的问题在于缺乏应用生态


所谓的智能、所谓的不反人性,核心就在于需要应用,一个能联网的硬件只是基础,如何开发出深度应用才是关键。如同一台智能手机,如果没有微信微博等应用,那么和功能机有何区别,没有应用的智能手机就没有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同样,没有应用的智能家庭,也是不可能欣欣向荣的。


既然如此,为何智能家庭没有诞生好的应用?实际上,十年前家电巨头们就已经在谋划智能家庭的方方面面,但是一直只听到雷声没看到雨点,为何?彼时,没有云、没有智能终端,难以有应用的想象,失败是必然的。


然而,现在有云、有智能手机了,为何市面上的智能家庭产品仍然只是有概念没实质的伪智能呢?我想,核心问题是封闭。现在几乎每一款产品都是一个独立生态,从硬件、数据、应用都是独立的,这导致了两个结果:


一是厂商开发成本太高、难度太大。术业有专攻,擅长做硬件的一般不擅长做软件,要打通从硬件到云到软件,除非像苹果那样神一般的公司,对庞大产业链来说这是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很难做出好的软硬结合产品。


二是无法激活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没有不同厂商硬件之间的互联,没有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没有第三方应用厂家的参与,难以产生好的应用,想象一下,当你买了几台不同厂家的家电,数据存在几个不同的平台,控制要用不同的软件,怎么会有好的体验?


所以,建立智能家庭的应用生态是解决伪智能的关键所在。


智能家庭应用生态的五大流派


硬件互联、数据共享、应用开放,这是应用生态最核心的内容,说白了,需要有一个产业链上下游愿意使用的开放平台。实际上,看到这个趋势并想成为产业整合者的公司并不少,细数大致有下面五个流派。


第一类是智能家电厂商,比如三星、海尔等。他们拥有着终端产品占有率的优势,他们的核心是以自家的产品为核心构建平台,你要控制家电,必须接入他们的协议和平台,比如三星的Smart Home和海尔的U+,之前海尔还推出过用土曼手表控制海尔家电的案例。


第二类是智能硬件方案厂商,比如Broadlink、杰升等,本身在做智能硬件,同时也在帮助传统企业提供硬件智能化的方案,他们拥有整体方案优势,然后据此也希望将其方案成为业界通用的平台,帮助更多硬件互联。


第三类是智能路由器/网关厂商,比如小米和国外有名的Wink Hub等。由于路由器/网关天然拥有连接中心的地位,因此小米们希望借此统一整合其他的产品,形成事实上的平台。


第四类是操作系统厂家,也就是苹果和Google。苹果渐行渐近的Homekit就是提供了智能硬件连接IOS的整套服务,想要和iPhone手机无缝对接,那是硬件厂家梦寐以求的事。


第五类是纯互联网公司,比如百度在近期发布的智能家庭软件平台,提供从模组端、路由器端、云端和客户端的 sdk等几个部分,其更强调的是能力提供,包括接入了百度大数据和百度大脑以及语音和手势识别,这是互联网公司吸引众多硬件厂商的核心能力。


这五大类平台生态的出现,是整个行业纵深发展趋势的表现,但是由于智能家庭领域的条块割据严重,每个厂商都试图从自身的优势成为行业的救世主,这对于国内智能家庭创业团队和硬件厂家来说,就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要站哪个队?开放平台到底哪家强?


未来应用生态的核心在于云


实际上,要回答开放平台哪家强是很困难的,这涉及太多的利益博弈。


从提供的服务来说,前四类厂商更强调的是连接,并通过自身的优势设置连接的门槛,这很自然,因为他们都或多或少都是产业链的玩家,竞争关系还是比较明显的,认同对手的标准等于事实上增加对手的销量。比如苹果不可能兼容谷歌的标准,这个利益问题也是导致过去难以互通的深层次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相对第三方的互联网公司,则可以走出一条比较超脱的路子,可以更多以合作的姿态进入,所以整个平台可以说最开放。比如百度智能家庭软件平台在连接层面可以兼容以上四类生态,从其发布的合作厂家看,既有海尔这样的家电厂家,也有Broadlink这样的方案商,还有磊科这样的路由器厂家,同时其协议支持苹果的Homekit,支持高通的Alljoyn等,可见一斑。


不过,互联互通只是基础,只是提供设备接入、设备管理、云端存储虽然能降低厂商的开发成本,但并不能创造智能。所以,我认为未来生态最关键的还是看云的服务哪家强,只有云端足够智能才能产生智能的应用,这才是硬件智能化的关键,这也是过去以硬件厂家为主导的时代无法成功的地方。


当智能硬件与各种智能识别技术结合、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之后,智能硬件就不仅仅停留在通过手机阅读数据和发布指令了,基于多个硬件数据采集信息的关联、人行为模式的分析以及互联网内容的综合分析等,未来可以产生更多智能化的决策自动的驱动硬件,比如人接电话了自动调小电视音量,根据电视的内容配合不同的音响效果、灯光效果,在两人情意绵绵聊天时应景的调暗灯光等。这才是真正智能家居,这才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些能力才是擅长制造硬件的厂家缺乏的也是它们所急需的。


从五类流派看,很明显前三类厂商几乎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只有苹果、谷歌以及百度等有丰富的云技术储备的公司才能提供。比如苹果Homekit提到的用Siri控制,这涉及到语音识别技术以提供更好的体验,比如Nest成功之处在于智能的判断与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无需人介入的人性化温控,再比如百度在平台中反复强调的百度大脑,提供用户行为数据和深度学习的智能化支持。有了这些技术支持,传统厂商能够更专注于硬件的生产,能够更低成本的将传统家电转变为智能家电,能够更好的改善用户的体验,能够拥有更多的第三方开发者参与应用的创新。


不难看出,智能家庭领域正面临一个迈向互相融合共生成长的转折点,相信在众多生态的竞争之下,会创造出一个更适合智能家庭硬件厂商生存发展的环境,通过更多可复用的组件、更多可利用的技术,整个产业必将从“人连接设备”走向“人连接服务“,这才是真正智能的到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