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卡梅伦是否真能禁止WhatsApp?
2015-01-13 19:09

英国首相卡梅伦是否真能禁止WhatsApp?

今天,一则题为《英首相拟封杀WhatsApp等通信应用 加强政府监控》的新闻被人为加大传播力度,也在微博上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调侃称这是GFW在输出价值观,也有人借此嘲讽西方国家的虚伪。


尽管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很多人自以为咀嚼了一个标题就等于饱食了整篇内容,并将判断建立在这种条件反射式的理解中,但是,试图通过媒体传递出来的只言片语来洞察世界的真理,永远只适合哗众取宠的丑态。


英国首相卡梅伦是在参加巴黎反恐游行之后,回到英国做出的这份发言,他认为英国也面临恐怖主义迫在眉睫的威胁,并决心让国家安全机构在拦截恐怖嫌疑人通讯信息方面拥有更多的权力,所以那些无法被监控的通信方式——比如社交通讯应用WhatsApp——就会变得不合法。


在民主国家,政府权力并非亘古不变的,来自外力的威胁会影响选民的意志,并最终左右政府被授权权力的大小,这也成为政府迎合——或者说利用——选民情绪的一种技巧。


比如在二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权力就扩张到了一个比较夸张的程度,他向国会提出了15次咨文请求采取行动,而国会则史无前例的以通过15项法案作为配合和回应,这严重影响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总统只有行政权,而没有立法权)。但是进入和平时期之后,由于民众的危机意识及压力的降低,美国总统的权力又被逐渐收回和限制,最终在时间尺度内形成一种动态的博弈和平衡。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全球性战争的可能性由于核威慑的存在而被降低,取而代之的外力威胁就成为了冲突性的恐怖主义。距离恐怖主义制造的伤痛越近,公民就越是愿意让渡部分自由权利给予政府用于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但是根据美国社会学家Stephen Coleman的观点来看,这种公民向政府的授权必须遵循比例原则,即放弃的权利与受到侵犯的权利需要在合理的比例范畴之内,避免政府滥用授权。比如,不能因为交通事故的伤亡就禁止公民开车上路,毫无疑问这样可以将交通意外死亡率降到零,但是代价太高。


回到卡梅伦的意图,他作为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所谓的“禁止WhatsApp”只是一项提案,效仿的对象是美国“9·11”之后由小布什力推的《美国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在英国,这项法案的名称是《通讯数据法案》(Draft Communications Data Bill),又被媒体称作“刺探者法案”。


早在2012年就被卡梅伦提出,被议会拦了两年,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议会通过了一项阉割版的监管法案(政府只能监控通讯数据,但不包括通讯内容),而卡梅伦则承诺每年都要公示监控报告,给出警方及安全部门的执法列表。


但是这一次,卡梅伦再次谈及网络监控,实际上是以新的形势(《查理周刊》遇袭案)为由重启完整版的“刺探者法案”,希望扩大政府权力。但是英国的媒体普遍认为,这只是英国现任首相为了贯彻保守党意志作出的表态,法案本身不可能通过议会,否决首相的提案也并非一件很难的事情。


比如,2011年,卡梅伦支持过一项强制屏蔽网络色情(主在保护儿童)的法案,甚至还让首相办公室收集了一份超过11万人签名的请愿书,但是英国政府下面的各个部长几乎全都表态反对“一刀切”,议会也毫不留情的把首相的提议给否决了。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2013年,由于叙利亚事态升级,卡梅伦也希望议会能够授权英国政府出动军事力量介入叙利亚,最终议会的投票结果也否决掉了这项提案。


习惯了中国政治环境的网民大概很难理解这种国家元首的提议会被打脸的现象,实际上,这种与议会/国会的斗争败北是民主国家的政治领导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亦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政府的所有权力都由选民授予,想要变动权力结构,有本事就使劲浑身解数去说服选民同意,一切都由投票决定。


另外,关于卡梅伦孜孜不倦的“刺探者法案”,Google、Facebook、Twitter、微软和雅虎早已发布过联合声明,表示不会配合,除非卡梅伦能够说服选民接受一个局域网国家,否则“刺探者法案”的通过几率仍然无限接近于零。


作者 阑夕 微信公众帐号:techread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