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媒体之争,没有任何意义
2013-03-01 12:03

新旧媒体之争,没有任何意义

最近看“旧媒体将死,新媒体登基”(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文章太多了,而且作者都是在下比较欣赏的一些思想青年(潘越飞、程苓峰等)以及思想中年(申音、罗振宇等),大家言辞慷慨,颇有革故鼎新、风云际会、一去不复返的悲壮。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旧媒体,我没有上述老师这么资深,没有做过记者,也没当过编辑,只是一直游走于甲方的marketing、PR以及乙方的服务,职业使然,我有很多机会和媒体打交道,对他们有一些了解。

生意就是生意,大家探讨的,其实就是一个生意而已,生意的成与败、兴与衰,只与商业的规律和市场的规则有关,与豪情的万丈、血脉的贲张无关(虽然我个人也很欣赏并且喜欢这种激情)那么我就试着从商业的角度,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从受众角度讲,喜欢一个媒体,无非两大核心因素:

一、内容。毫无疑问,好的内容不愁市场,受众也爱看好的内容,但好的内容需要有牛逼的人来生产与制作,自媒体方面,比如,罗振宇老师很牛逼,他就能整出个“罗辑思维”来,高晓松的“晓说”,更是才气四溢。但,这样的内容同样也有局限。

1、如果罗老师那天病了,因故离开了(程苓峰的微信前几天就因为出国无法更新),那么,内容生产,也就停下来了,对于受众而言,也许可以容忍你偶尔短暂的内容空缺,但如果经常这样,受众还会一直守着渠道膜拜你吗?

2、相对于一个牛逼人生产的内容,我更愿意看一群牛逼人的内容。道理毋庸置疑,个人牛逼永远比不上团队牛逼,好团队生产的内容、层次更丰富、角度更开阔、看点更多。罗老师很强,但他一个人永远整不出像“非诚勿扰”这样的需要较大制作的内容(更别说大制作)来,就平媒而言,南方报系铿锵的记者编辑团队,数十年生产好的内容积累的广大受众认可和忠诚,恐怕不是哪个自媒体可以轻易的说比肩的吧。

二、渠道。刚刚说了,受众喜欢的媒体的另一大核心因素就是它,而非完全是内容。

其一,微博这个渠道,生产的内容一部分是我很熟悉的朋友,他们生产的低质量内容,我同样可以接受。电视、报纸、杂志可以有我这些屌丝朋友这些低质量的内容吗?没有。其二,微博这个渠道,我可以互动,参与其中,更好玩;传统媒体不行。其三,微博这个渠道,很多时候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和互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随身,更方便;传统媒体还是不具备这个特点。

正因为这个道理,我现在看程苓峰的微信,比看南方报系的文章频次还要高,一个内容80分,一个是90分,为啥,微信更方便。

我们可以试着来看一个简单的模型:

“受众的选择”正相关于“受众对媒体的评分”,受众对媒体的评分=f(内容得分+渠道得分)/获取成本。(f为某个始终为正的变量,公式本身并非数理证明,只是说明一个正相关和负相关的道理;成本是指时间成本、财务成本等受众的综合成本)

从这个公式看,在内容极其好的前提下,渠道得分再低,成本合适,得分高于受众的其他选择,受众也愿意去。比如,粉丝三个月节衣缩食,万人空巷的去看一场陈奕迅的演唱会,就是这个意思。同样,在渠道极其好的前提下,内容得分再低,成本也低,总得分高于受众的其他第二选择,因此,微博上的损友哪怕在微博上放了个屁,也许受众也爱看。

反过来,我们来看新旧媒体之争。其实,我看这个问题很简单,谁能够将这个公式中的总得分做到若干目标受众评分的最高,谁在未来就有一席之地,立于不败。

比如,南方报系将得分高的内容和得分高的渠道放到一起,比如微信微博,然后将微信、报纸、微博、杂志的内容做有效的整合,尽量降低受众的成本,那么,南方报系,将是继续无敌的。在这个体系中,报纸作为渠道之一也许会继续存在,也许会演化为新的版本,这个版本克服了纸媒的版面有限、成本较高、缺少互动、发行有限等一项或几项不足(maybe ios版本,maybe andriod版本,maybe未来的google眼镜版本),那么,(好的内容得分+渠道得分)/成本=“受众对媒体选择的总评分”继续高于第二选择,或者是成为受众几个评分较高的选择之一,那么,他就继续有生命力,他就能继续存在,何来“旧媒体将被革命”之说?我们只是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模式,优化了渠道而已。

相反,自媒体的渠道得分目前较高,内容得分肯定是低于团队作战、专业分工的传统媒体,但随着用户对新媒体形式的逐渐疲劳(比如,微博用户新鲜劲头已过,粘性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媒体的渠道在优化演进中得分逐渐提升,自媒体同样也有昙花一现之忧的压力。

也许你会说,传统媒体演进模式不靠谱,你设计一个出来给我看看?!

呵呵。

1、  渠道上——微信这类新媒体尚处于极大的演进和变化中,新旧媒体会进一步融合,现在很难说出某个定式。

2、  内容上——在草根曾经逆袭精英,超女、好声音等草根内容各自粉墨登场、风骚一两年以后,精英内容“我是歌手”的再度崛起,再次说明,精品内容其实一直是大众永恒的需求,只是,需要优化渠道模式。比如,观众给歌手评分,克服了以往精品内容大众只能被动接受观看,不能互动,不能左右的局面,变得更好玩。未来通过微信或微博等渠道让更多受众参与互动,高得分的精品内容+高得分的渠道模式,这个已经很难说清是新还是旧的综合媒体形式(精品内容+电视+网络+微博+手机+微信+。。。)是有很强的竞争力的。

3、  我不是某杂志或报纸的老板,不负责给他们设计模式,如果真有愿意听在下愚见的,对不住,在下现在带领一帮兄弟们也在创业,也很苦逼,请体恤民情,付费!

说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谈新旧媒体之争,整天喊口号或无病呻吟的,没有任何意义,作为受众,对精品内容永远都有需求,渠道可以不断更新、演进、优化,媒体的成本可以不断降低(对低端人士降低他们的财务成本,对高端人士降低他们的时间成本),好内容+好渠道+低成本,从受众角度来说,才是一个媒体应该把握的永恒追求。 

作者是旌瑞网络营销传播的创始人,微博@笨笨的老愚,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平台:“网络营销那点事”和“publicrelationship”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