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空间背后的地产游戏
2015-07-15 07:45

创客空间背后的地产游戏

文|晓生


总理亲自站台,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在今年大行其道,而国内各种创客空间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


不过,当这个来自美国的概念和形态在中国方兴未艾时,智东西却发现,这一舶来品在不断本土化的同时,已然有些变质。在创新的名号下,已经有被商业捆绑的迹象。同时更为有意思的是,现在各地创客空间的背后,已经隐约显示出一个地产商的游戏。到底何故?


同时,同为创客空间,中国版和原版之间有何不同,这一不同又将会对中国的创业者产生什么影响呢?这便是智东西今天探讨的主题。

创客空间背后的地产游戏


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很多地产商和创客空间有了紧密联系。比如原万科高级副总裁毛大庆推出类似于美国WeWork的联合办公场所“优客工场”,2014年8月刘洋说服雷军拿到顺为基金领投的1亿元人民币投资创办了“办公、创业、生活、娱乐”一体的YOU+创业社区,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众多咖啡厅、奶茶店。


这些场所里面或许偶有创意作品深受大众喜爱而踏入创业路的创客朋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有特殊功能的办公场所或者交流场就是创客空间了。比较奇怪的一点是很多媒体在报道的是“地产商打造创客空间”,而地产商倒也没有专门澄清。


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深圳举办的创客活动周背后,其实也上演了一场地产商之间斡旋的好戏,去年深圳MakerFaire的场地提供方是万科,今年由于种种原因,被一家名为深投控的公司夺标,导致在活动开始前仅一月内,要求参与到场地的孵化器、创业咖啡馆等装修开业,最后十分仓促。


同时我们也听到,在西安、南京等地,应为生存模式难以为继,运营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最后因为地产商的“出手”,提供场地、资金重新活跃起来。目前看,地产商、地方政府已经成为各地创客空间的真正推手,但背后但驱动力也许是招商引资、政绩工程的目的在作祟。


或许,把这些场所称为政府报告提出的“众创空间”更为合适些。众创空间,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的场所。


3-2woms3xfra2r240stydxca.jpg

创客空间里的那些门道


虽然创客空间这个词现在貌似比之前接受度更高了,但是国内普通大众可能极少有人知道,创客空间又还有很多种,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MakerSpace”这么简单。比较明显的一点是,创客空间因为自己的背景和创建者的目的有了不同的属性。


在美国,很多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场所都有着鲜明的特性,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新创业体系”。比如联合办公场所WeWork,孵化器YCombinator、500Startups,创客空间Noisebridge、Makerspace。创客空间是其中的一类,但并不一定具有创业属性。同时,由于创客空间内的主要活动人群“创客”的属性不同,也决定了几个主要类型的创客空间。

1、最原始的DIY爱好者聚集场所“Hackerspace”


典型的是国外的NYCResistor(2007)、HacDC(2007)和Noisebridge(2008)等,国内的SZDIYHackerspace。Hackerspace的概念始于欧洲程式设计师的聚会,德国的c-base是最先为民众敞开大的独立性创客空间。


其实这里的人开始并不会自称“创客”,对于他们来说,如何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现实,才是重中之重。


2、创新2.0模式的创客空间“FabLab”


在这里需要专门把FabLab提出来说。FabLab,即微观装配实验室,是美国MIT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新颖的实验——一个拥有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的工厂。


按照建立理念,FabLab基于对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面向应用的融合从设计、制造,到调试、分析及文档管理各个环节的用户创新制造环境。是不是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恩,这是很多人希望和需要的创客空间。国内也建立了类似的场所,比如FablabShanghai。

3、盈利性空间“TechShop”


TechShop是2006年创立于在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的营利用空间。他们自称为「美国第一间全国性的开放式公共工作坊」。当Makerspace与Hackerspace的名称传得全国皆知前,TechShop就开放付费会员使用高级的製造设备。TechShop不断致力于提供大众各种工作区域,设备齐全,包括木工、机械加工、焊接、切割与CNC加工等机器。


4、人人皆可用来设计和工作的地方“MakerSpace”


Makerspace这个词在2005年《MAKE》杂志创刊前机会没人听过。直到2011年初,《MAKE》杂志开始使用makerspace.com当网址名,这个词才流传开来。Makerspace指的是人人皆可用来设计和工作的地方(亦指孩童专用的工作空间)。


虽然也有人认为Makerspace就只有跟《MAKE》有关的空间才这样叫,但由于Maker一词相当古老而普遍,因此Makerspace传播的范围远远大于《MAKE》。


创客空间的生存模式


正如上面所说,有一些创客空间仅仅基于兴趣驱动创建,很可能是一群人自掏腰包组建并维持的。实际上很多创客空间被定义为“服务组织”,并不追求盈利,仅仅只要求“生存”。那么如何生存呢?这些创客空间大致通过以下方式生存甚至盈利:


1、会员费和赞助。尤其是会员费是很多创客空间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

2、系列培训课程的收入。某些创客空间通常会做一些课程培训,帮助外行快速入门或者让创客快速获取某方面技能。

3、代售收入。这是指给会员或者一些来空间参观的人销售一些工具或者创客制作的创新作品。

4、活动和工作坊收入。通常情况下,对外开放度较高的创客空间都会有一些有趣的创客嘉年华活动或者快速制作一个创意产品的工作坊。

5、可以孵化一些项目,从项目分红中获得收入。北京创客空间现在就在做智能硬件的一些孵化项目。


目前国内的几大创客空间运营模式各不相同,上海的新车间沿袭国外社区实验室的NGO运作模式,以会员费维持运营。北京创客空间作为“新型创业孵化器”有海淀区和北京市政府提供部分支持,并孵化智能硬件项目。深圳柴火空间背后有有开源硬件电商SeeedStudio在支持。


这是一些常规的生存模式和套路,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比较不同的“中国玩法”,在大众创业的号召下,各地的政府机构开始大力支持此类创客空间,因此政府目前也开始成为为各类创客空间买单的金主。


中美创客空间差距


1、美国的创客空间性质更纯粹


有朋友称,美国的创客空间还是蛮反政府,反商业的。当然,这里的纯粹是指整体的纯粹,毕竟国外也有公司形式运营的创客空间、国内也有纯粹的爱好聚集地。举一些美国创客空间的典型Noisebridge以及Techshop。Noisebridge无需缴纳会员费或报名课程就可以直接进入其中。


在这里,几乎没有规则、没有项目,有的只是数不清的工具以及他人的无私帮助。“创客教父”Mitch Altman曾称,尽管自己走遍世界各地的创客空间,但Noisebridge是他的最爱。美国号称规模最大的创客空间Techshop是以公司的形式运营,每月的会员费是125刀。会员可以自由使用空间里的设备以及参加技术分享课程。


2、美国创客空间拥有较为完整的创客生态


这种完善指的是硬件、软件、工具、上下游的完善。深圳虽有着完整的制造生态链,但对创客对支持并未成体系。除了国内个位数的著名创客空间,我们身边的很多创客空间并不能提供我们想要的工具。


有创客朋友称,比较重要的开源软件都要通过GitHub这样的网站提供,但是英语以及获取路径都在影响着他的创作速度,他很希望国内有类似的网站。而且比较重要的一点,创客创作本身并不是一件省钱的事情,如何维持自身创作?国外创客空间的作品主要由Kickstarter等众筹网站募集资金。国内的众筹网站当然也可以,比如2014年6月前后一位创客朋友曾在追梦网众筹的开源3D打印机Kossel800筹得了37万元人民币。但是在这之前,这款3D打印机被多家众筹网站拒绝。一些拒绝的理由比较奇特,大致是说不接受这种创客制作的开源产品。


3、国外创客的产品更“放肆”


放肆源于国外的一些创客做产品更趋向于“实现创意”。他们创造的产品中处处体现了创意。我们可以从日本的明和电机乐队以及美国创客大聚会MakerFaire看出,他们想给我们展现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把产品作为载体,表达他们的创意。国内能相提并论的创客作品不但少。


4、美国创客空间没有被政府洗涮,更像是一个娱乐场所


一个国内的创客朋友曾做了一个产品在MakerFaire上广受好评,但是他并不打算量产。“谁说好的东西一定要量产的?我就喜欢全世界独一无二。”是的,他仅仅想把很棒的创意实现,而非商业化这个创意。但在国内,创客空间被创业、孵化之类的概念束缚了。


不是说这样不好:如果一个好的产品能够创造很大价值、能大卖,那为什么不呢?但创意不应该被创业束缚,衡量一个创意的标准,绝不应该是能不能大卖。


总结


在科技领域,对于很多高大上的概念中国并没有落后,比如VR、机器人、3D打印、大数据和现在所说的创客空间。不过,他们几乎都被所谓“本土化”了——有些,被改造得接地气从而革命了一些旧事物;而有些,则沦为了攫取利润、抬高估值的噱头。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的创客们也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最最需要的,是纯粹的、不被利益和绩效驱动的真的创客空间?还是能够尽快推向市场、能够变现的强力孵化器?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专注报道全球智能硬件创业者和产业链。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