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戴着HTC Vive虚拟现实头盔体验了一把不一样的人生
2015-12-03 12:45

我戴着HTC Vive虚拟现实头盔体验了一把不一样的人生

11月25日,被称为北京两年来最冷的一天,阳光晴好,风却将屋顶、树枝上未融化的积雪狠狠甩在行人的脸上,带着这样不太好的心情,我东拐西拐跑到了五道口,跟HTC约定下午3点半体验它与Valve合作研发的虚拟现实头盔Vive,尽管在这之前,我已经在一家VR创业公司见识过一个家伙戴着它在一块空地上做着各种奇怪的动作(外人看来就是神经病)。


但是这种不爽在我走进体验室戴上HTC Vive不到10秒钟就被我抛诸脑后了。在一个5x5米的房间,短短半个小时体验了3个demo,虽然很难用语言描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也只好假装优雅地敲着键盘写出一篇卖相凑合的体验出来。


20.pngHTC Vive正脸


再铺陈一下,HTC这次邀请了几十家媒体,从11月24日开始,从早上到下午下班前轮番体验同一款HTC Vive,每人半个小时,在我之前,这款头盔已经被十数位记者同行佩戴过了,能感受到眼罩上一股带着冷冽的汗腥味儿,好在这不是牙刷、鞋子之类。


01.png专业人士利用Tilt Brush绘制的画面

04.png体验Tilt Brush的拷屏截图,好吧,凑合看吧


让我最有参与感和体验快感的是第三个demo——Tilt Brush——谷歌开发的VR版PhotoShop。进入场景后,身处四周山峦的夜空下,置身于一个空旷的场地,左手控制器是个选项工具,大拇指在控制器的区域上左右滑动就可以切换工具栏,然后通过左手的控制器点选某个选项后,在空中进行各种创作,对于很多艺术家或设计人员而言,他们可以建立一个三维立体的创作,比如写字、3D绘画,非常之神奇。语言难以描述,还是通过下面的视频来感受一下吧。HTC的人帮我录制了当时我的操作,还算有意思。



体验Tilt Brush视频


该场景更加适用于对绘画和设计有一定基础的用户,方可展现出它的魅力,对于我这种只会画圈圈的人,它只是让我对自己愚蠢的天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而已,好在还可以写字。不管怎么说,这个软件让人充满了创作欲望。


体验的第二个场景是“修不好的机器人”。我身处一个密室里,周围都是封闭的、有点儿做旧的感觉。我可以将手柄对准墙壁上的抽屉,食指按下手柄上的按键做拉出动作即可看到抽屉里蹦跶的小人儿。此时当我转身拉开背后那扇紧闭的大门后,一个生病了的机器人东摇西晃地向我走来。



体验“修不好的机器人”视频


HTC的人告诉我需要修好它,但是修好的几率极低,不到1%。带着这样的预设,我用手柄勾住机器人肩部的一个拉扣把机器人脑袋的部件整个拉出来,它就像好莱坞电影中那些增强现实场景所展示的那样,立体地将各种零部件漂浮在空中,跟电影中透明效果不同,这些零部件都无比逼真地悬浮眼前。


结果,毫无悬念的,我修复失败,机器人所有零部件都散落一地,随后我四周的墙壁被一些机械臂给拆解,脚附近的地板也都消失掉,机器人掉落深渊。环顾四周,是一个高度机械化、工业化的场景,各种机械臂在高效运转,大概是模拟工业型机器人的工作情景。在这个体验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即当我低头俯视脚尖时,视线边缘有些模糊。问题似乎是,位置追踪没能做到在有限范围内的完全无死角。


第一个体验场景则是身处海底的一艘巨大的沉船的甲板上,这个游戏叫“深海大鲸鱼”。各种鱼类从身前游过,你对着某个小鱼按一下手柄的按键,它就会被吓跑。当我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往左转的时候,吓了一跳,一头鲸鱼(据说是抹香鲸)不知何时出现在我的左后方,其闭着嘴但锋利的牙齿清晰可见。我当时想,如果它张开大嘴,我得怎么对付它啊。这种紧张感随着它的眼睛对着我俏皮地眨巴了一下而消散,然后它就那么堂而皇之地从我面前横行而过,而我唯恐它巨大的鳍部会扇向船体把我掀翻在地。这个场景根据说明,主要针对电影制作和游戏设计,无论是海底的环境还是鲸鱼和各种鱼类,都高度逼真。


05.png“深海大鲸鱼”截图,由HTC提供


HTC的一个产品经理后来跟我说,给媒体体验的这3个demo都是完成度比较高的,但是却不是最有趣儿的,因为有一些还处于保密或完善阶段。不过他也说,在其开发者网站上可以看到很多开发者“炫技”般的视频demo。


场景受一定限制,除了游戏,虚拟现实的开发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13.png

HTC Vive看起来块头很大,其实重量很轻,在半个小时的体验中没有感到对头部造成很大的压力,也没有头晕目眩等不适反应。同样是上个月,我在上地一家VR孵化空间体验了一款游戏,类似欢乐谷的过山车,它是通过VR头盔结合一个可以转动的摇椅配合游戏场景给人造成一种真实体验的,当然,分辨率跟HTC Vive没法比,体验完了让我一下午都头晕、犯恶心。


15.png

HTC做得比较好的是,Vive头盔上配备有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计和激光定位传感器,能精确定位头部各种旋转动作,它的外壳上大概有二三十个定位传感器的样子。如果你仔细瞧就会发现,在这个屋子的天花板和墙壁交汇处,有一对Steam VR基站呈对角线被固定在那儿闪着绿光,通过他可以追踪佩戴者所处的物理位置。当我提出Vive施展的空间太小时,那位产品经理告诉我,这是根据场地大小来决定,如果房子足够大的话,Vive就可以覆盖足够大的面积,比如10x10米²,15x15米²等。


 不过HTC Vive有一个问题在我体验的时候缠绕着我,即它必须通过一根很粗的线缆连接电脑实现运算。好处是,可以带来很出色的场景体验,缺点是,我戴着头盔的时候经常被线缆缠住脚,要时不时用手去“解锁”各种姿势,导致无法完全沉浸于体验之中。这个只能期待未来的硬件和技术演变可以让它类似蓝牙耳机一样佩戴。


通过这次体验,至少有一点感触,即VR开始从最初给游戏带来沉浸式体验,延伸到可以在更多领域施展想象力和应用开发潜力。一个最现实的例子是,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搭建场景,实现在医疗和教学领域的应用。比如帮助医学院和医院制作人体器官解剖,让学生佩戴VR头盔进入虚拟手术室观察人体各项器官、神经元、心脏、大脑等,并进行相关临床试验。


在电影和视频制作的应用已经开始。目前已经有一些此类应用,这可以给用户带来真正沉浸式的体验。未来可能当我们走进影院不再是戴着3D眼镜观影,而是戴着VR头盔更加身临其境的置身于电影场景中,甚至可以360度视角观看。


当然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应用领域等待开发者的智慧来参与其中。这是我从这次体验HTC Vive头盔的体验和感想。我现在已经迫不及待2016年第一季度的到来,因为届时Oculus Rift 2和HTC Vive的消费者版都将上市,普通消费者也可以购买。不过价格门槛或许会将一部分人暂时拒之门外,但这不构成VR发展的绊脚石。


目前进入这一领域的科技巨头包括,微软、谷歌、诺基亚、索尼、HTC等,并且他们都已经有了现成的设备,同时,更多诸如Oculus这样的创业公司加入到这股VR浪潮里试图成为浪尖上的佼佼者,这当然不会一蹴而就,VR何时迎来爆发点,需要一个风口,等风来。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