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共享经济没死,它只是遇到了困境
2015-12-16 12:09

真正的共享经济没死,它只是遇到了困境

共享经济的理想从来不是Uber也不是Airbnb。2010年当雷切尔·博茨曼在TedxSydney上以租用电钻为例讲到共享经济时,他希望共享经济能够发展壮大的正是这类能够扎根社区,方便最大众人群的平台,如果你需要电钻,去平台上跟邻居租而不是买,如果你需要梯子,去平台上跟邻居租而不是买……


共享经济的开端始于2007年成立的Ecomodo,2009年成立的NeighborGoods、2010年成立的SnapGoods,那个时候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几乎在同一时间成立的Airbnb以及Uber(它们先后与2008和2009年成立),媒体在说到共享经济时一致以NeighborGoods为例。


回头看来,共享经济型公司默契地在2007-2010年这个时段集中爆发,而承担重任的是NeighborGoods这样的社区租赁公司,它们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快公司杂志在《谁杀死了共享经济》一文中,通篇没有提到Uber和Airbnb两头独角兽在早期的贡献,博茨曼说NeighborGoods这样的平台能让人们“找回失落的人情味”。但最终它们几乎都死掉了,同样是共享租赁平台Neighborrow的创始人Berk认为它们行不通的原因“不在于信任、保险、基金、交互界面,而在于人情冷漠。”


“人情冷漠”杀死共享经济,这个说法未免有点太主观


难道Airbnb的成功都是靠着出租自家房屋的人的热情?显而易见,杀死共享经济的并不是人情冷漠。


以电钻为例的共享经济不是没有,而是早已出现,相信80后之前的人基本都有过到邻居家借东西的经历,借个螺丝刀,借点胶布,借一次打气筒……只是这只是共享,而没有形成“经济”。在进入封闭的单元楼时代后,邻里关系相较以前已经陌生很多,敲一个陌生家庭的门去借东西是一件让人心生畏惧的事,因此理论上来讲一个社区租赁平台可以让陌生的双方有效地对接需求和供给,从而形成经济。


社区租赁类平台本质是一个C2C平台,它的存在和壮大有赖于客户(出租人)和用户(承租人)两类人,如果没有前者,平台就没有足够的物品,如果没有后者,就没法形成经济。它与B2C电商平台不一样,B2C电商平台只需要用户,而不依赖客户,平台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只要用户来了并且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产品,就可能对平台产生粘性。对于社区租赁平台来说,它很难快速、成功地吸引到足够多的客户和用户,这是它最大的困境。


对客户:高频的东西没法借,低频的东西没多少可借


说到社区租赁类共享经济,你一定希望自己更多的东西可以租赁得出去,从而赚更多的外快。但是仔细想想,你家的哪些东西可以出租?电钻算一个,梯子算一个,除草机算一个(也仅限国外而已),还有什么?电视?你出租出去自己看什么?桌椅板凳?你觉得真的会有人借这些吗?


所以对平台的客户来说,最大的尴尬是高频的东西不可能租给别人(也不大可能有人来借),低频的东西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可以租赁出去的?在NeighborGoods的官方宣传视频上以这些产品举例:吸尘器、自行车、咖啡机、电钻、吉他、夹克。这些东西除了自行车和电钻,我没有觉得哪个是应该借而不是买的。


可以出租的东西不多,这就决定了平台的客户并不能赚到更多的钱,也就不会花太多精力去维护自己的页面,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同样是C2C的淘宝,它可以售卖任何高频产品,这样便会吸引更多用户购买,而平台客户得到更多的收益也会更加精心去维护自己的页面,这是一个正循环。


对用户:不需要的时候明明有,真正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


用户对于一个平台最大的需求就是需要某件产品的时候能够迅速得到,对于社区租赁类平台来说,情况则往往不是这样。比如当你某天着急需要一个电钻要安装一个东西的时候,很可能你打开网站后会发现在本社区有那么一两把电钻,但当你打电话咨询的时候却得知两把电钻的主人都不在家,而现在可以借用的电钻距离最近的街区在5公里以外。


借用这个电钻需要10块钱,而你打车来回(取和还)则又需要40多块,并且这还不算这期间耽误的时间成本。这与共享经济的初衷——在距离最近的邻居家以最便捷的方式花最少的钱租到需要的产品相去甚远。如果你最终花50块借到了电钻,我想你宁愿花100块到街边的五金店买一把,或者在京东上下单当日送达。


对于以低频物品为主要商品的租赁平台来说,如果客户(出租人)的物品很久都没人借,他也就不会对平台产生粘性,如果用户(承租人)来说到平台搜索自己需要的物品却发现找不到,他第二次也很难再来这个平台了。最终它导致的问题将是“人都来了才能形成平台,可人来了发现没人就走了”。


对平台:标准化、信用评价体系和规模问题


Uber和Airbnb作为共享经济的巨头提供的服务——载人和住宿其实是标准化的,并且因为二者都是高频需求服务,几乎每天或每几天都会有交易行为,因此可以快速形成信用评价体系。但社区租赁类平台上的物品则是非标准化的,这就使用户有很大概率借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


如果你需要一个3米长的梯子,到平台上去借,很可能会发现那里只有2米和5米的,如果你需要一个全自动咖啡机,到平台上可能只能找到滴漏式咖啡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你需要的,你会发现上面根本没人评价,因为它们实在是太低频了,以至于几个月都没人借一次,当你试着借回来才发现物品与你一直使用的都不一样,并且由于不是全新物品还不太好用。低频物品因为出借频率太低,因而很少评价,因为很少评价,所以没人愿意借,因此它的信用评价体系很难形成。


再说社区租赁平台的经济规模。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四大高频需求,基于这四大需求的共享经济已经有了Uber和Airbnbn两个成功先例,社区租赁类平台相对这些高频需求的共享经济其实是生活用品的共享经济,这可以说是长尾市场的共享经济。像亚马逊图书一样的长尾市场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但对于C2C平台来说,如果产品主要由长尾市场构成,那每一个组成长尾的个体都没有太大的利益可图,而整个平台的经济规模也就注定十分有限。


在我看来58同城的二手市场是有点像社区租赁平台的,只是它以二手交易而非租赁为主,如果你用过它的二手交易市场,你会发现当你想买一个二手产品的时候最快捷的是上面的组织(小公司形式)而非个人,而当你想出售一个旧货时,最快速与你联系试图购买的也是组织而非个人。


58二手市场的个人二手交易同样面临低频导致用户粘性低,进而使平台活跃度低的问题。58同城如果只拿出它的二手交易板块,它的估值值多少呢?50多亿美元的市值减去招聘,减去房产交易,减去其他O2O项目,可以说跟Uber和Airbnb相比,它会差得很远,而社区租赁平台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共享经济并没死,它以更健康的方式生存了下来


共享经济的理想是当今最伟大的理想之一,它的确让人变得更有人情味,每一个载客的Uber司机都尽可能给乘客最好的服务,每一个出租房间的Airbnb房主都倾心为用户建造温馨的住处,人情并不冷漠,只不过让共享经济更有生气的是平台为客户和用户带来的利益和便捷,以及维护双方利益的规则规范。


共享经济并没死,它以更健康的方式生存了下来,Uber的雏形其实就是社区租赁平台的汽车租赁板块。当然社区租赁平台也并没有死,NeighborGoods依然在运营,只是它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做大做强的方式,MyNeighbor的创始人Benzing说:“真正有潜力成功的企业,往往不是当年排名第一的那个,而是第十名或者十三名。”希望如此。


作者微信公众号:xunkong2005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