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条关于《必然》的读书笔记:提问会是机器人最后学会的一项技能
2016-04-24 18:55

12条关于《必然》的读书笔记:提问会是机器人最后学会的一项技能

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说过: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我想这是对“必然”二字的最好诠释。以下是关于《必然》一书的5000字总结,从开始阅读到总结完,断断续续花了至少一个季度的时间。之所以舍得总结,是因为它能让我们看到关于未来的一些端倪,以及对身边的变化保持觉察。


1,形成。科技的不断升级与迭代使我们始终像菜鸟一样,变成笨手笨脚的新用户。我们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这种温柔的进度就是一种“形成”。不断微妙的变化很难让我们有所觉察,相反,我们会为已经发展了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事物感到惊讶。我们可能并不认同眼前的变化,但我们可以看看这种持续进行的进程。我们其实无法预测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即便这本书写的很多事物很前沿,但并不完全代表未来,因为它们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今天我们身边还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我们都正在“形成”。


2,知化。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加入诸多领域,让很多没有生气的东西活跃起来,赋予他们神奇的智能力量。比如,摄影加上人工智能后,不必要再携带繁重的设备,可以用光传感器代替镜头,并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及视觉智能来计算图片,相机可以塞进各种小物件的各个角落。类似的,人工智能也可以应用到理财来智能投资,应用到音乐、洗衣、房产、营销、护理、建造、玩具、体育等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想象不到的被知化。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进步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我们现有的诸多工作未来都可能被取代,我们没办法想象日后新的工作内容会是什么。


3,流动。数字经济时代,软件、资讯、音乐、电影等都处于快速流动的状态中,期间可以经历许多次复制。当复制品滔滔不绝的席卷而来的时候,人们的价值核心便发生逆转,那些不可复制的东西更为被重视。比如,信任,我们愿意为此支付额外费用,所以才有了品牌的重要性。与此类似,还有即时性(比如人们愿意去看电影首映)、个性化、解释性(产品免费技术支持付费)、可靠性、获取权(例如iTunes)、实体化(比如去现场看戏剧、电影)、可赞助(为欣赏的创作者买单)、可寻性(人们愿意为引导买单,如亚马逊的读者评论价值)。流动性也带来新的力量,我们可以从中抽取音乐片段等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创作成我们喜欢的作品,上传分享,聚合强大的爱好者平台。流动性,打破了专业者与非专业者间的绝对界限,我们都可以成为音乐、电影制作者。我们的生活将充斥着开放、分享、变化与个性化。


4,屛读。今天,超过50亿张的数字屏幕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闪烁,平均每人每年得到一个新屏幕,我们身边充斥着电脑、手机、游戏机、电视、电子显示屏、平板电脑,我们成为了屏幕之民。于是这便造成了屏幕与书籍的冲突。这不由的使人担心未来书籍产生的经典阅读与写作会不会消亡,纸质书籍会不会只成为少数人的付费对象,谁还会追随阅读书籍所鼓励的线性推理,书籍的未来会是怎样?


实际并非那么糟糕。相反,我们看到在屏幕的帮助下,阅读变得更加强大,书不再是静止的文字,它变成流动的信息,并在社交中产生强大的连接。我们可以看到好友间的注脚、笔记、心情,阅读突然变得如此社交化。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想到更强大的互联,设想未来标注、超链接、引用都在书里、书外建立一个网络,相关的书籍都能被关联起来。


我们甚至还可以设想万能图书馆,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作品都被数字化,存储在一个50PB的硬盘上,全部塞进我们的手机,我们可以以屛读的方式阅读他们。由于链接和标签,对万能图书馆进行屛读变得可能,威力强大。一旦加入链接,文本之间不再独立,我们可以在书籍间根据索引、链接自由跳转。再进一步设想,当内容无限多后,筛选变得更有价值,我们可以通过组建特殊主题的推荐组合形成新的权威。因为互联与流动性,长尾部分的作品也将提升自己的受众量。除以上之外,当屛读与其他高科技相结合时,还能释放更强大的能量。比如当你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屛读,你置身之处可以看见关于此地的以任何书中、语言、时间写下的任何事情,你会与万能书籍产生强烈的互动。完全可以想象,未来屛读会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各个空间,我们与身边的一切看似冰冷的事物产生和谐的互动。


5,使用。优步、脸谱网、阿里巴巴、Airbnb这些企业在本身不生产任何东西的情况下,却成了当今流行的平台。Netflix、Spotify允许我们使用他们的服务却不用拥有它。以上事物的发生意味着对事物的占有不再像曾经那么重要,使用权正在开拓经济的新领域。拥有到使用的转变,使得我们更趋向于更新、更好的服务,我们对某些服务的长久依赖反过来促使他们对我们更了解,使我们越来越难离开他们。


如今,软件即服务而非产品的概念,让我们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更为深层次的联系。类似“优步”的这种使用模式正一个一个的冲击数十个其他行业,他们将分散的需求与闲置资源进行协调匹配,并使之即时开展。这种去中心化的经济模式,使得大多数的物品和服务随时准备被租赁和共享,我们不用花很多精力去维护,使用就好。去中心化和大量的沟通催生出更多的多边平台----由互相依赖的产品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如苹果、微软、谷歌、脸谱等,他们借用第三方供应商来增强平台的力量,并且开放API,形成强大的价值生态。云端服务的出现也使得现在科技公司的创建更为方便,并使得过去十多年里硅谷诞生出众多创新公司,也可以看到中国现在也释放着类似的众创能量。


6,共享。数字共享让我们进入到网络世界的“社会主义”时代。类似Tor、Digg、StumbleUpon、Reddit、Pinterest、Tumblr这样的网站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文件、照片、图画等,我们可以以此进行加工重组。在线只要有合适的形式,人们有着惊人的共享意愿。


我们可以看到,在StumbleUpon上人们共享病历记录,在Wesabe上人们共享财务记录等。同样,在共享模式下,人们愿意去热心协作完成一个复杂的项目,不求回报,这是令资本主义所不能理解的。Reddit、Youtube、维基百科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为了达到更好的结果,我们需要自上而下的智慧,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自上而下的控制和自下而上的失控元素进行混合成为可能。


这种借助“蜂巢思维”的愚笨之力能比我们梦想的走得更远,并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绝佳方式。在共享经济下是否有人愿意为创作者买单?我们不由想到如今另一种共享技术---众筹。粉丝们集体为他们所喜欢的东西买单,汇聚起一笔可观的金钱。这也是如今众筹机构Kickstarter、IndieGoGo收获颇丰的驱动力。还有一种大众共享模式十分流行,即通过竞赛的方式获取商业解决方案。如99Designs、Topcoder、Threadless这样的网站可以为你的项目发起竞赛,以一定的报酬从大众创意中选出最佳作品。在协同工作中,我们越早开始共享,成功和收获就会越早到来。


7,过滤。当我们被丰富的资源冲击得眼花缭乱的时候,选择变得十分重要。一种有效的方式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为了迎合这一点,很多网站采用推荐引擎的方式来提高转化率,如亚马逊、Netflix、推特、领英、Spotify、Beats、Pandora等。但如果只是关注我们已经喜欢过的东西,我们极有可能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体系中,它排斥了别的我们也可能喜欢的东西,产生“过滤器泡沫”,那么这种推荐就不能算是理想的。(国内很多推荐就很傻)所以,理想的过滤器还应该推荐我朋友关注的,或我现在不喜欢但可以尝试去接触的等。


资源无限丰富,我们的注意力却很稀缺,正是这种稀缺才促使人工智能天时地利人和的展示广告。注意力稀缺带来的过滤,甚至使原有的广告利益链被颠覆,衍生出专门呈现精美商业广告的平台,并有望因此盈利。同时,伴随着去中心化的发展,消费者、粉丝也可以成为广告制作者,优秀作品可以获得奖励。此外,基于注意力还有一些新的业务形态可以开发,以后甚至可以对付出注意力的阅读者收费,阅读者影响力越高,因投入注意力获得的回报越高。


8,重混。新产物不一定源于新资源的发现,有可能是旧有事物的重混。这些重混可以吸引大批创造者,及大波粉丝。比如,同人小说、视频剪片、重混电影预告片、音乐短片。重混创造带来的蜂巢思维产物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一景点、建筑的各个角度细节,我们可以因而重混出完整版的场景。


谷歌的云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地提升可视化智能水平。不可思议的是,它能够对普通人上传的数十亿张个人快照进行分析,识别并记住所有照片中出现的每个物体。例如,一张照片中,一个男孩在一条泥泞道路上骑摩托车,人工智能将会把照片标记为“男孩在泥泞道路上骑摩托车”。同样,人工智能将一张照片的标题定为“一个炉子上的两张披萨饼”,也准确地表达了照片的内容。媒介中正在发生的“可检索性”和“可回放性”变革,使得我们可以返回、体味、分享、重混创造。对已有版权素材的利用不一定完全适应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但毋庸置疑,重组才是创新和财富的唯一动力源泉。


9,互动。虚拟现实的真实体验问题和技术投入门槛,使得它很长一段时间里远离我们的视野。智能手机的巨大成功推动其高分辨率屏幕质量的提升,同时降低了成本,并将其带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游戏成了它的主要投资方。现场感和互动效果是推动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两大亮点。另一种利用光场投射技术打造的增强现实(AR)让我们眼睛深层聚焦,如处现实。虚拟世界的互动魅力可以让我们以化身在其中与别的角色社交。以上技术可以应用于游戏、会议、培训等各种领域中。此外,虚拟现实设备中的眼动追踪技术可以用来监测网页设计效果、驾驶人员是否走神、洞察人类情绪等。这种洞察可以被设备及时感知,并给出即时的回应。以上技术使我可以期待以下穿越时空的场景:我可以不用出远门就去我喜欢的国度里探索,里面同时有来自其它国度的朋友,并彼此互动;我可以穿越到我喜欢的朝代,在熙攘的街道,做一名街边小贩,与来往路人互动;我可以在一个奇异未知的幻境中,去探索前方的美景,就像梦里面曾经有过的一样……这一切,都值得期待......


10,追踪。微型数字传感器对参数的记录,可以使我们得以测量上千种与我们自身有关的数据——心率、血压、温度、血糖、血清等等,于是我们都成为一个个量化的自我。如果这些量化数据经过长期的监测,当数据量足够大的时候,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基于我们自身的数据常态,通过与这个自身常态对比,我们可以判断身体是不是出现了问题。这比现在医院体检显得更及时和有意义。自我追踪的范畴远远大于健康。它涵盖了我们的整个生活。我们生活中的照片、会面、日志等都会形成足迹,汇成一股生活流,脸谱网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目前,大多数的流是独立的,还没有被整合。事实上,我们的很多行为数据都是在被不断监测,但我们对他们知之甚少,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利用这些数据,这种不对称会多少让我们感觉不适。但我们无法停止人家的追踪,因此,人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对称,比如让我们的监测者也变得透明等,这就需要新的技术修补及社会准则。随着数据的不断扩充,它的发展极限是“无限多级”,智能、机器人以及虚拟现实技术都需要对“无限多级”的掌握。今天大部分的可用信息都是按照只有人类能理解的方式编排的,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人工智能将利用这些数据塑造的新形态、新奇产品以及创新服务。


11,提问。根据2015年的最新统计,维基百科已拥有3500万篇文章,涵盖了288种语言。它的成就让人看到开放、陌生、集体汇聚的巨大能量。类似的的案例还有YouTube。现在也衍生了诸多类似的大规模分享的例子,优步、Airbnb等。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全球联通迈进,社会组织形式也在发生极快的结构性改变,我们逐渐以新的方式互联互通。在全球即时联通的时代,我们不断接收所知范围内外的事情,它促使我们不断质疑已了解的事情。“我们必须保持流动和机敏,流转在各种观点之间,因为这种流动性反映了我们周围动荡的信息环境。这种模式既不是懒惰的失败,也不是放纵的奢侈,而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丰富的网络环境及崛起的人工智能让我们获得答案越来越容易,而相比较之下,好的问题就显得更加有价值,它能启发新的思考方式。所以,提问会是机器人最后学会的一项技能,“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12,开始。我们正在编织一张网,这是张巨网,而且还只是开始。正在生成的事物规模巨大,让人难以理解,这是全球70亿人类众智形成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的大规模分享、追踪、生活流都还刚刚开始。我们现在处在一个超级有机体中,这不由使人想起“奇点”这个概念,“奇点”是从物理学借用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一个边界,越过边界一切都是不可知的。在流行文化中则有两种版本:“硬奇点”和“软奇点”。“硬奇点”指的是未来将由超级智能的胜利所奠定。“软奇点”更有可能成为现实。书中提到的一切技术都会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依存关系。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以及形成。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