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致:捍卫汽车之家,管理层私有化是“最佳方案” ,但又存在不确定性
2016-05-07 17:36

秦致:捍卫汽车之家,管理层私有化是“最佳方案” ,但又存在不确定性

近日,汽车之家CEO秦致接受了媒体群访,就汽车之家私有化、中国平安曲线入股汽车之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答复。


汽车之家私有化VS中国平安入局


4月15日,据彭博社报道,澳洲电讯(Telstra)将出售持有的汽车之家 47.7% 股权,而中国平安以29.55美元/ADS,累积斥资 16 亿美元购入,双方已经签署了交易的初步协议,一旦中国监管部门批准该交易,中国平安将成为汽车之家的第一大股东。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该消息爆出几小时后,汽车之家管理层突然提出要对汽车之家进行私有化。买方团由汽车之家CEO秦致及管理层牵头,博裕、红杉、高瓴资本参与,准备以31.50美元每ADS的价格进行私有化,财团并不包括中国平安。这一价格较过去30天的平均价格有大概12.1%的溢价,较过去60天的平均价要溢价20.7%。


汽车之家管理层联合三家基金的私有化举措,视为对澳洲电讯出售汽车之家47.7%股权给中国平安的反抗。因为,中国平安是通过平安信托发布3—5年的信托募资介入汽车之家,财务投资为目的明显,一旦平安成为汽车之家第一大股东,以CEO秦致为首的汽车之家核心管理团队出局可能性非常之大,而汽车之家“名存实亡”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对此,汽车之家前副总裁马刚撰文《汽车之家的挽歌——梦想在资本的游戏中凋零》表示了上诉担忧:


刚看到澳洲电讯把47.7%的股份卖给平安信托的消息,我心头就一阵冷颤,这消息里没提到任何管理团队的消息,因此蕴藏着恐怖和血腥。澳电和平安的交易绕过管理层,就如一个农夫把一头牛卖给牛贩子或者屠户,当然不需要跟牛商量。


后续的消息证实了我的担心,平安信托不是屠户,他们是牛贩子——交易费用由平安信托筹集,这个股权交易作为一个金融信托产品售卖给其他财团,三年的账期。也就是说,三年内平安信托必须从汽车之家的股权交易中套现,和背后的财团分享利益。


现在,大股东离场,把股份和控制权交给了资本玩家。秦致团队的梦想即将破灭,汽车之家也将陨落,可能会很快,比我的感伤淡漠的时间还快。


在针对此次交易,澳洲电讯CEOAndrewPenn 称,2008年以来汽车之家一直增长迅速,是时候变现股东的投资价值了(虎嗅注:事实的确如此,2008年,澳洲电讯以7600万美金获得了汽车之家55%股份,彼时估值不到1.5亿美金。目前,汽车之家估值达到了31亿美金,净赚22倍多)。在他看来,“入股汽车之家是我们非常成功的一笔投资。对于下一阶段,汽车之家逐渐 从纯线上向线下销售平台转变,它会从中国平安的战略投资中获利,后者是汽车保险和融资市场的从业者”。


澳洲电讯出让股份消息传出后,已离开汽车之家管理团队10个月的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发布一条微博:“走了一只树袋熊,来了一只大黑熊”,颇具无奈。李想微博的“大黑熊”,指的是欲接盘澳洲电讯的“搅局者”:平安信托。


秦致认为,管理层私有化是“最佳方案”,但又存在不确定性


CEO秦致代表了汽车之家私有化财团的立场,前不久他以总裁办名义发出《致全体汽车之家伙伴》公开信,表示,“为保证公司全体股东和全体员工的权益,公司管理层与三家业内知名的投资机构共同向董事会递交了私有化的要约。”在网易记者贺树龙采访报道中提到(节选)


对于大股东澳电为何将股份转让给平安信托,秦致称“由于缺乏沟通,大股东的退出行为和管理层以及其他公众股东的行为并非步调一致,几方之间对于汽车之家未来的战略规划和方向未形成共识。”


秦致并未正面评价私有化是否是为了“抵御”平安信托的到来,他表示——汽车之家私有化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的重要决策,而管理层私有化无论从出价还是远景来说,都是“市面上最好的选择”。


秦致没有正面回应汽车之家私有化是否有保卫控制权的用意在,但他明确表态:管理层私有化是对汽车之家长期发展最有利的方式。


“我加入汽车之家时,公司只有不到40个人,没有业务收入。一直到上市,我们没有拿到外面的钱。那时候什么都没有,我们就可以把企业做到这样子,今天还有一些东西,我们就更有机会把企业做到做大。”秦致表示,他希望汽车之家的股东们会认同汽车之家的管理团队才是最适合把企业从今天带到明天的那群人。


同样在现场采访的还有《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谭翊飞,他的报道中提到:


秦致称,目前管理层领衔私有化财团同样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不排除任何认可愿景的投资者加入到私有化财团中。


此外,对于仍处在交割过程中的此次交易而言,外部监管是其主要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之一。


不过,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秦致并未透露汽车之家管理层对于平安信托的具体态度,没有任何关于欢迎抑或是拒绝的暗示。无疑这给整个事件留下回旋和想象的余地。


所以,外界也在猜测,以秦致为核心的私有化代表与中国平安“谈和”的可能性很大,而下一步走向,要看平安如何应对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