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创业从此熄火?巨头睥睨,哪里都有阿里京东们的阴影
2016-06-02 10:38

电商创业从此熄火?巨头睥睨,哪里都有阿里京东们的阴影

文 / B12 仇蝶


作为一名「潜伏」创投圈的记者,最近接连被朋友吐槽,是不是「怠工」了,出稿量明显下滑......


讲真,后台每天收到的「求报道」数量不少,可是满屏的「新品上线」「电子商务」「新模式」,让我丝毫没有「扑上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从最初的兴奋,到现在的困惑、迷茫,感觉自己好像窥探到了电商的「隐症」,看到了辉煌电商大厦里的墙脚的缝隙,当然这可能是我个人的瓶颈。所以,下面的文字如果有误伤到谁,别往心里去,如有「异见」,也欢迎交流。


换个角度看,数据还真没撒谎


与我感受到的电商创业项目无感不同,资本对于电商还是很「慷慨的」。来自B12数据库的电商领域融资数据显示,2016年1月-5月,电商领域的融资案例分别是31、12、48、30、39。除了2月份和4月份,以一列微弱劣势紧随「吸金」势不可挡的文娱,其他时间都是「融资小王子」。


数据虽然漂亮,但却很少让人兴奋和激动了,融资金额也比之前缩水很多,当然这也可能是资本回归理性后的正常价值。


有意思的是,在2016年年初,在B12做的调研中,来自全国14家一线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多数表示,自己不看好电商领域的创业,最不想投的领域,电商光荣上榜。


更有投资人直言:早就不看了,没有任何壁垒了,完全在搞流量,最终落入庞氏骗局,一手拿流量,一手变现,流量便宜就能赚钱,流量贵了就是庞氏骗局。最后一炮便是进新三板。


如此一来,是数据在说谎还是说投资人「说话不算数」?


我从IT桔子上最活跃的10家投资机构里梳理出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你也许能看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640-2.jpeg


从表中不难看出,从IDG到经纬,从红杉中国到真格基金,电商行业一直是他们重要的投资领域,但今年以来,出手的次数明显减少。投早期项目的案例就更少了,大多情况下是跟投A轮以后的公司。与电商疲软不振相对,文娱和企业服务势头强盛,频频出现新锐尖尖头,在融资频率和金额上屡创新高。


我这个「外行」的观察者,也对这个众人口中的「热门创业领域」失去了兴趣,进入了无感状态。


近距离感受到的无力


碎片化的阅读,让所有人都失去了看长文的耐心,更别提干巴巴的商业项目报道了。这对于写作者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认真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以惨淡的阅读收尾。而面对来自初创公司热情「求报道」的需求,有时候真得很为难。


一个从事电商行业五年多的人朋友也吐槽说现在很少写稿子,除非碰上热点事件或是有并购案例的时候会去写写,「电商早就不是焦点了」。


但电商离钱近,收益效果来的快。消费升级时代更是给垂直电商添了一把火,所以趁着余热,电商还是可以享受最后的市场红利的。


回想最初采访时,盯着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问,很兴奋,感觉每天都可以开脑洞。后来开始心虚:商业模式这个东西是否靠谱?


那些在2B、2C、B2C、C2C、C2BC2、O2O2O等概念上玩花样的项目,在电商已经成熟的市场,真得还有多少机会呢?电商到最后只有真正推动了消费才是硬货,现在水枯了赛道也开始清晰了,市场层级很明显:头部巨头持续撕逼,长尾小朋友们各凭本事,这才是健康市场应有的状态。而不是现在,哗啦啦涌进一大波想赚快钱的投机者,假借移动互联网的创业红利去鼓噪泡沫。


一个之前跑电商线的记者朋友,前段时间刚离职。「迫于稿量要求,逮到项目就去采,真正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很少,而且聊到最后发现其实都差不多。久了,就疲掉了。」这是她最后的感慨。


而另一方面,电商焦虑一直都在。除了维持表面的火热,忙着升级,提高「系统防御力」,除了做重做深,横向上「蹭」内容、网红、直播,玩起了各种概念延伸,目的只有一个:降低获客成本,实现高频消费。电商巨头阿里,自己的帝国也不再是电商,而是数据为基地的娱乐生态帝国。


别让电商创业只剩下做生意


就创新机会和余地而言,电商领域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没有想象力,但不妨碍它赚钱,这也是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肥肉」的原因。


当电商创业成了赚钱的工具,和那个曾经动辄改变世界,让生活更美好的创业初衷似乎有点远了。 也许有人会说,所有不赚钱的商业都是耍流氓,但当电商创业以盈利为目标时,那可能说做电商生意更实在,这也算是对创业这个词的最后的敬畏。


没想一棍子打死所有电商创业者,那些在自己领域深耕,不断去探索业务领域壁垒的创业者依然值得尊敬。只是那些抱着电商离钱近,想趁机在这边创业潮中赚钱的人就别来瞎凑热闹了,至少别打着创业的名义,顶多是个做生意的人。


真正有价值的创业还是需要一点敬畏心的,且不说远的未来科技,改变当下生活也是有价值的,而不是YY出需求说我要帮你解决痛点。


电商创业生态基本成熟:巨头睥睨,哪里都有阿里京东的阴影,说句不好听,你们负责打地基,阿里京东负责去「验收」,看得上眼最后都会揽到怀里来,成为自己的「帝国」「生态」的一部分。


一个久未联系的同学在微信上问我:杭州的电商创业氛围如何,他想过来创业。当时,我选择了沉默,此刻,我想有答案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